1993年4月16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中国匹克杯精短散文

  花乡之约
张为
广州,人称花城;芳村作为广州的一个区,又称花城中的花城。据载芳村种花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而且早在500年前就对外开放。芳村古有大通港,印度、波斯、缅甸等国的洋船番舶往来通商,带进来许多奇花异草。而目前世界四大鲜花之一的玫瑰,其祖先就是由我国的日月红和香水玫瑰杂交育成,经由芳村引进到欧洲的。清代《浮生六记》的作者、江南才子沈复,见识了芳村花草之后惊叹:“余自以无花不识,至此仅识十之六、七。”元帅诗人陈毅游历了芳村,挥毫留句:“芳村花地草木香”。发展至今,更有一串了不得的数字:芳村花卉现有173个科,482个属,2000多个品种;每年有700多车皮销往全国各地,出口14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广州市的75%。又以盆景为例,盆景始创于中国,也有千多年的历史,芳村的岭南盆景又是当代三大流派之一。盆景500年前才由洋人学了去,如今向外一看,兴隆旺盛的国际市场上竟无中国人的一席之地。又是芳村人拍案而起,杀出国门,把中华文化的精巧奇绝缩于一盆之内,股掌之间。也只三两年时间,已经让洋顾客们刮目相看,年出口达到250万美元。
今年春节前,区长叶耀添请我去看他们的花市。迎春花会是广州的传统,各区县腾出一条街,长约一二里,春节前三天开市,年初一凌晨钟响收摊。而今年的芳村花会,选址于新辟的花地大道,全长竟达六里之多;并且提前十天开市,仍是游人如潮,盛况空前。珠江上抵达芳村的四个轮渡为之增开了航班,区政府派出中巴免费接送疏导游客。其中广州电台竟然连续三天现场直播。这样的花市步行逛一遍,要把人累得腰酸,我是坐车跑的全程。乘车观花也是花市历史上没有的。当然也要下车观花。否则那数十万元一株的兰花珍品,那被称为“世界花卉第一夫人”的荫生植物,那大师级盆景艺术家的惊世之作,那些或引进、或培育出来的新奇珍异,便失去了一睹之快。
花市上,叶区长兴致勃勃,一会儿陪同港澳贵宾和上级领导,一会儿接受记者现场采访,一会儿广州话,一会儿普通话。不过,他仍然抽出空来陪我逛了一阵儿。在中央电视台的朋友的镜头里,我俩是真正的赏花,一盆盆点头赞叹,一株株指指点点。我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喜悦。这个芳村区的当家人,三年前走马上任的时候,堂堂大都市的一个区,总产值才一点几个亿,还比不上邻近县里的一个小镇。可如今局面根本改观。可以预见,五到十年内,芳村将是广州最为辉煌的一个新城区……
叶区长与人相交,笑声坦荡,仿佛他是一个从来不知愁的人;虽然我每每看见他不觉之间的疲惫与憔悴,虽然我亲睹他的妻子驱车数小时追来给他送药。这使我想起一句如今不常被人提起了的话:我们共产党人不是要当官,而是要革命。正因为如此,更见他在花市上的喜悦,真是由衷之悦。他的祝辞仍在我的耳边萦绕:
“今日芳村不仅花卉吸引人,投资环境更吸引人。古老的‘花卉之乡、盆景之地’已成为各方竞相投资的热土,向人们展示着花一般美好的现实和前景!”
这是花市的祝辞,更是芳村区现代化建设的祝辞。它在向人们相约,来年的花乡将更加壮美,美得更加气势磅礴。
(作者单位:广州军区创作室)


第8版(副刊)
专栏:

  六州歌头
——悼胡乔木同志
朱佳木
胡乔木同志去世已半年。回顾其一生,文笔才华固然久负盛名,令人敬佩,但更值得后人纪念、学习的,是他追求真理、坚持原则、兢兢业业、不计名利的革命精神。冬去春来,清明在即,遂以其生前喜填之《六州歌头》为词牌,学写一首,聊寄哀思。
神来之笔,四海尽称奇。霸风劲,巫山泣,彩云低。陨星移。燕许①何堪比,毛锥利,春秋意,微言寄,诗情溢,胜天衣。倚马文章,纸上如飞骥,风雅皆宜。去书生意气,一扫论坛靡。学贯中西。智无涯。
想当年事,功名弃,春光觅,仰红旗。宏图记,雄文拟,议军机。伟人依。岂料遭嫌隙,奸佞忌,骨精欺。忠良庇,苍生起,险为夷。唯虑千秋大计,竭全力,再解难题②。正枢机漫忆③,未了竟诀离。国笔谁遗。〔注〕
①燕许:指唐朝燕国公张说和许国公苏颋,两人因文章写得好,时称“燕许大手笔”。
②再解难题:指一九八○年至一九八一年在邓小平同志主持下,负责起草《关于建国以来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③枢机漫忆:指撰写以四五十年代的毛泽东为主题的长篇回忆录。枢机,旧指朝廷机要重地。
一九九三年四月一日


第8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从《名家推荐丛书》说开去
吴小如
辽宁少儿出版社不久前推出一套看上去古色古香而又十分新颖别致的丛书,叫作《名家推荐丛书》。首批全部八册。如按时代先后,并分别以诗、文、戏曲、小说的次第排列,其顺序是:《余冠英推荐古代民歌》(从《诗经》开始),《程千帆推荐古代辞赋》(从《楚辞》开始),《林庚推荐唐诗》,《唐圭璋推荐唐宋词》;《周振甫推荐古代散文》;《王季思推荐古代戏曲》;《王利器推荐古代文言小说》,《吴组缃推荐古代白话小说》。余、程、林、唐、周、王、王、吴诸老,都是当代学术界年逾80高龄的耆宿(除唐老已作古,其他七位均健在),“名家”的称号足以当之无愧。而他们所选的几本书,从作品内容到各类体裁,确是他们以毕生精力所从事研究的古典文学的精华,倾注着他们在学术研究上的全部心血,因此,也是他们为祖国文化宝贵遗产所做的卓越贡献中经过浓缩的丰硕成果的一个小小侧面。
初步浏览这套丛书,最使我感动的是,这些位老专家都是一代大宗师,他们学术地位之高和知名度之大,堪称蜚声中外,家喻户晓;而在他们的晚年,竟为国家的第三代、第四代青少年们不辞辛苦地做了这样深入浅出、看似平凡而实际并不简单的普及工作。从这工作本身,就看出他们的爱祖国、爱民族文化事业的崇高思想和对我们子孙后代的殷切期望。尤其在现阶段的知识分子阶层中,不少人正在考虑弃学从商或远游异域,把为国家民族文化教育事业而工作看成吃不饱、穿不暖(更发不了财)的穷途末路。如果这些人肯抬起头来看看这些老专家的无私奉献精神,或者也会多少改变一下自己重利轻义的畸形心态吧。
不过话说回来,当我看到这套丛书公开问世时,又不禁百感交集,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了。我在想,今天的青少年读者对这套丛书是否会发生兴趣呢?是否能比较轻松地读懂它们呢?如果一时读不懂或对这些作品还不熟悉、不习惯,又是否肯耐心学习、坚持把它们认真读下去呢?在当前这种“读书无用论”流毒日盛、几乎很少有人用心读书的具体大环境中,在人们对待祖国悠久而优秀的文化艺术大都采取虚无主义态度或抱着悲观主义情绪的大气候下,不仅这套丛书的经济效益吉凶未卜,就连社会效益恐怕也很难持乐观态度吧?我以为,这就要靠我们的社会力量,是否能把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家了。要让青少年朋友对这套丛书感兴趣,首先得让他们的老师和家长重视和热爱这套丛书,通过舆论工具和宣传武器对这套丛书大力揄扬和全面推广,让多数读者认识到这套丛书不仅是一般普及读物,而是从这里起步,它们将成为发扬继承悠久而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的一条必由之路。果真办到这一步,相信用不了多久,它的社会效益将产生不胫而走的作用,当然其经济效益也自然存在其中了(因为全国的中小学生要占几亿人口呢)。而这几位名家的心血也就不致白费,辽宁少儿出版社高瞻远瞩的眼光也就不难为人理解了。
我还有个更大的希望,即这套丛书不应只限于八本。我们应该在全国范围内把各行各业的学术名家都动员起来,请大家发挥积极性,编选出更多、更好、更有具体作用和影响的新的《名家推荐丛书》来。


第8版(副刊)
专栏:

  桐城遗韵
陈所巨
一条古巷,一杯美酒。巷名六尺巷,酒名马蹄王。踏巷子中厚厚历史,品那美酒涡旋勃兴的快意,你是喜是忧,醉也未醉?
六尺巷在桐城西后街,旧貌不存,只留遗迹。巷中竖一块两米见方的白色大理石文物保护碑。那碑默默无言,竟从不肯说话。碑的面颊上深镌“六尺巷”三个大字,字迹洒脱、遒劲有如龙蛇。背面镌一段文字,字体稍小。文曰:“《桐城县志略》载:张文端公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诗,遂撤让三尺。吴氏闻之感其义,亦退让三尺,遂成六尺之巷。”这就是六尺巷的来历了。
张文端公乃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张英,里人称为“老宰相”,其子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里人则称小宰相。张家父子宰相皆朝廷重臣,在清代康乾盛世中起过积极作用,政声颇好,为世人推荐,亦为家乡人敬重。父子宰相在桐城留下的史迹颇多,六尺巷仅其一。
马蹄王酒产于桐城,是桐城县酒厂生产的高级精品果酒,以新鲜马蹄(荸荠)全汁发酵酿制而成,纯天然成份,不含任何色素和添加剂。有益健康。马蹄王酒的独特之处还在于酒度适宜,小饮三两杯也有些酒意,但你若是喝多了白酒,它却有极好的醒酒作用,一杯“马蹄王”下肚,则甘爽怡悦直透心脾。
巷便是巷,酒便是酒,其间有什么瓜葛?问过,才知马蹄王酒使用了六尺巷商标。以名地闻人吉言祥物作商标本是常事,但似乎觉得以六尺巷作酒类商标不是太恰。仔细思之,方知商标设计者和选用者的用心所在。其一,六尺巷知名度高,以利酒借巷名。其二,借用俗语“好酒不怕巷子深”之意。其三,乃自信“马蹄王”够得档次,上得台面,可以其舒爽清悦的快意让人心胸开阔一望无际,些小郁结或皆荡然无存,而达到“让他三尺又何妨”的豁达。其四,马蹄王酒虽属新产品,科学酿制,但其最关键技艺乃得之于宰相家酒真传,焉知老相爷当年奋笔疾书那封诗体家书之前,是不是饮过一杯家酿“马蹄王”而顿生豪兴呢?
那碑立着,那巷子幽深,那酒让你品出许多奇谲。古巷美酒,豁达人生,有时候你会觉得忍让也是一门绝妙的学问……


第8版(副刊)
专栏:

  一九九三·春·在上海
范平
 春天真忙,
 各种色彩恣肆张扬;
 就连枝叶间些许空隙,
 也挤进鲜活阳光。
 空气在燃烧、膨胀,
 浦东、宝钢、地铁……
 却在插翅飞翔。
 好一派沸沸扬扬,
 催人激流勇上。
 啊,春天真忙!


第8版(副刊)
专栏:艺文短波

  艺文短波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中流》杂志编辑部决定于近期举行诗歌征文。旨在歌颂我们伟大时代的主旋律,推动社会主义诗歌创作。最后将由知名诗人和专家组成的评委会评出获奖者。
△吴奔星的新诗集《人生口哨》最近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诗风精短、蕴藉,有特色。作者为教授、学者,自称是“老写诗的人”,并非“老诗人”。(苏)


第8版(副刊)
专栏:

水乡姑苏(摄影)陈宝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