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3月26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摆阔·崇阔·效阔
刘金
写下这个题目,我先警惕自己:不要落个“狐狸吃不到葡萄,便说葡萄是酸的”之讥。因此郑重声明在先:阔是无可非议,也不应被非议的。按《辞海》的解释,阔者,“富有;豪奢”也。富有有什么不好?我们共产党人七十几年来舍生忘死、矢志不渝地苦苦追求的,不就包括全社会的富有吗?我们现时的改革开放,不就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而后达到全社会普遍的富有吗?至于阔的另一涵义“豪奢”,好不好,值得我们思考再思考。
似乎成了一条规律,人富有了就会豪奢,就要炫耀,就要摆阔。比如晋人石崇太富了,就用蜡当柴烧,又作“锦步障”50里,以炫耀他的豪富。今天先富起来了的一些“大款”,其豪奢劲儿,比之石崇,又胜过许多筹。报载:某日,一北京“大款”请广东“大款”在饭店里吃饭。广东“大款”指着两万元一桌的酒席说:在我们广东,张口就是6万元一桌。北京“款爷”心中不平。异日,他来到广州,广东“款爷”请他吃6万元一桌的酒席。他打开号码箱说:“这里是35万元,这顿饭就照这个标准,我请客。”这可难为死了饭店的厨师,他绞尽脑汁,也只凑足了18万元的珍馐。(见2月22日《文汇报》)——这便是连石崇也要甘拜下风的今日“大款”们的阔气和摆阔。
一开始我愤愤不平,继而想通了,是人家自己的银子,干你甚事?
因此我以为,只要不是用的公款,不是“吃老公”,哪怕35万元一桌,只要厨师做得出来,尽着吃去吧。扩而大之,摆阔,无论其摆到何种阔度,都听之任之可也。讽刺它,或从道义上谴责它,既非必要,而且无用。
但是有一条,我们的大众传媒,也没有必要对“大款”们的摆阔豪举加以大事宣扬。什么某“大款”花1200美元住总统套房啦,某“大款”花数十万元买下一个吉祥号码啦,10万元一件的进口裘皮大衣购者踊跃啦……这样津津乐道、大事宣扬的结果,无形中将在社会上煽起一股崇尚豪奢、崇拜阔气的“崇阔”风,会使许多人(尤其是血气方刚的青年人)昏昏然,纷纷然,觉得唯有如此“阔”法,才算过瘾,才算实现了自我的价值,才不虚此一生。否则就是白活了一辈子,白做了一回人。
最可虑的是,“崇阔”之后,必然有人继之以“效阔”。效者,“东施效颦”之效也。现在有些人,本来并不富有,根本无阔可摆,却偏要去“效阔”。其结果,可能比东施还惨。记得前两年报上披露过,有个大贪污犯,在短短的半年中贪污公款120万。他携了巨款住进高级饭店,大“效”他人之阔,光一顿早点就花费700多元。结果,到案发时,120万元已被他挥霍无遗。不久前报上有篇文章披露,现在某市的盗窃犯中,真正因饥寒而起盗心的比例不大,许多人是生活不愁温饱而去盗窃的,是为了更多更好的享受而去盗窃的。
因此我以为,摆阔之风不足虑,崇阔之风不可刮,效阔之风为害最烈,必须苦口婆心把它刹。


第8版(副刊)
专栏:

  怀念王震同志
冯济泉

怀仁原是丰乐门
襄赞中枢禹域尊
英杰胸间无芥蒂
使君袖里有乾坤
广开华厦成文府
 精读马恩应国情
如坐春风沾化雨
叼承激励跃昆仑

京华何幸谒台辅
乐育人才树远猷
一席倾谈开肺腑
?年筹运赖君侯
躬逢盛世回文运
喜见宏图贯九畴
三径不闲心在国
归来仍虑稻梁谋


第8版(副刊)
专栏:

古风一首
武石
中原烽火日,
为您写雄姿。
谈笑如风生,
教诲使长思。
八九京华见,
犹似宣化时。
画艺为人民,
叮嘱尤再四。
今夕噩耗传,
元戎忽永逝。
雷霆震华夏,
我心如刀刺。
亿民更哀伤,
万古扬青史。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星光

  人在求索中……
谭宜月
夜幕悄然落下,喧嚣了一天的城市终于安静下来。望着最后一位患者离去,王天顺大夫脱下了白大褂,疲惫地躺到了沙发上。他太累了;也只有这时,他才能独自坐在这里,静静休息片刻。
随着每日朝霞的冉冉升起,坐落在广州市东山区龟岗大马路德安路9号的小小门诊部里,便开始人头攒动。求医者来自四面八方,带着一种延续生命的希冀,常常是天没亮就敲门了。王天顺大夫正是为了实现千千万万个患者的一线希望,才在诊所里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这样的生活,他已经持续了很多个年头。
王天顺出生于中医世家。他的童年生活大多是在病房里度过的:病人的呻吟和长叹,充满了他最初的人生记忆;从很小开始,便在心底里萌发了专为患者治病的夙愿。他跟着父亲学习中医的基本要领,并且熟记了许多祖传秘方。
医生与患者,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行医的路上永远都有解答不完的难题:心脑疾病、风湿病、尿毒症、癫痫病、癌……每一种都足够一位医生研究一辈子。王天顺为了丰富经验,拓展医术,决心到山西去寻找名医王子龙。要知道,那时中国还处在动荡的岁月中,老大夫为躲避劫难,早已隐居深山。王天顺不知走了多少路,找了多少人,经过的又是多少次失望。最后是一位好心的大嫂被他那种求师之心感动,才悄悄告诉了他老大夫的去处。爬了几百里的山路,面部和手臂被荆棘划开一条条血道,最后面容憔悴、衣衫不整之时,他终于找到了穷困潦倒的老大夫。王天顺把老大夫背下山来,带到河南精心地伺奉。老大夫一颗冰冻的心,被王天顺的赤诚融化了,他热泪盈眶地把自己一生治疗风湿病、肌肉萎缩、骨质增生等绝技传给了王天顺,又为他介绍了几位名医。
广集民间验方,博采众家之长,经过不断行医实践,王天顺渐渐领悟到中医的真谛,攻克了20多种疑难病。他发明的治疗阳痿的特效药“金枪散”总有效率达95%以上,为此,被收入《中国药物发明300例》一书,作为中华医学学会会员、中国针灸学会会员、中国医学未来研究会理事、中医疑难病专家,他的名字又被收入了《中国专利技术人才名录》。
“王大夫,你真能治好我的病吗?哪怕再让我活上三五年……”这是一位来自湖南乡下的中年女性。因患肝癌,悲怆的泪水不知打湿了多少次衣衫,昏黄的孤灯下不知送走了多少个不眠的夜晚,她抱着最后一线希望走进了王天顺的诊所。初诊结束,王天顺就为这位患者食不甘味,寝不安息,他在为这位上有苍苍老母、下有嗷嗷儿女的患者寻找最佳的治疗方案。望诊是中医最权威的《黄帝内经》的奥秘,他决定从此突破。经过多次的观察,他采用了一个大胆的方案:外用内服、针灸按摩双管齐下。病人服用了21副药剂,两周之后,腹水明显地消失,继而食量增加,生活能够自理。经广州中山医科大学附属门诊部检查,癌症转为了肝硬化;而肝硬化不是好治多了吗?
去年,一些诱人的机会向王天顺招手:一个韩国人特地到广州找他,说他们某集团公司愿出巨资请他开办制药厂;泰国的亿万富翁、一家五星级酒店的老板,以每月15万美金的高薪请他应聘;日本某公司出资200万美元年薪请他当私人保健医生……说实话,面对这些机会,又可以到外面去长长见识,王天顺曾经动心。然而,他望着门诊部里每天挤满了的病人,权衡再三,还是放弃了那些出国的机会:他离不开这片养育他的黄土地,更离不开那些对他寄予厚望的患者。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广州,王天顺有了一个想法:把“金枪散”推向国际市场,让它也成为世界阳痿患者的福星。然而,几度商谈,一些外国老板都只想以巨资购买专利,不愿搞其它合作。王天顺就不信:中国人的专利,中国人的产品,中国人就不能当老板。年初,他带着一个美好的计划,乘坐着中国南方航空公司的飞机到了香港。此行终于成功了,如今,“香港天顺制药有限公司”已经在港办理了注册手续,同时,又在广州购买了15亩土地,招集了十余位中医硕士毕业生和科研人员……他的宏大计划是:以香港为前沿,以大陆为依托,工贸养科研,科研促工贸,建立一个新型的医工贸联合体,让“金枪散”等中医中药真正揭开神秘的面纱,向全球辐射,造福于整个世界。


第8版(副刊)
专栏:中国匹克杯精短散文征文

  木楼村记
董秉山
由于修建北京西客站的缘故,木楼村成了黄金宝地。
木楼村不是一个村子,楼也不是木结构。但为什么叫这样一个名实不符的名字呢?
查《北京历史地图集》,书中标明了莲花池、羊坊店,而没有夹在两地之间的木楼村;寻访久居此地的老人,称:这里原是一片坟地,无名。看来,木楼村这名字是1958年楼房落成以后随便取的。不悠久,不显赫,就像一个平头百姓,百年之后将湮没无闻。有感于此,为之记。
木楼村的建筑格局颇有特色,它由不够完整的长方形的四层楼房组成,北面空出半条边当作大门,南面对称地留下两个小缺口算是小门,围在中间的院子有足球场大小,院中长着些树木,有榆树、枣树、钻天杨和柏。这种建筑布局似乎显得封闭,但人在楼上却可清晰观察院子里的一举一动,每家都向全院人“开放”,300多户居民,基本上互相认识,熟悉的甚至能说出彼此家里的粗使家什与细软,而这类人家却并非少数。
木楼村的大院子为孩子们提供了驰骋的天地,人在其中犹如置身于一个巨大的体育场或露天剧场。我就是在这个“剧场”长大的。那时我们经常在院子里角逐竞力,踢球、摔跤、“骑马打仗”、推铁环、抖空竹……周围楼上的阳台、窗户,常有许多大人观望、叫好,也制止犯规行为。楼房的内部结构不大合乎今天人们的居住标准,筒子楼,居室狭小,楼道宽阔,而宽敞的公用面积则为人们的交往提供了便利。张家买煤,赵钱孙李主动来搬,刘家人生病,周吴郑王嘘寒问暖;东家做肉可能引来西家品尝,西家饮酒也会请东家凑趣。尤其是孩子们更感到得天独厚,他们尽情地聚在楼道里踢毽、跳房子,摆上小桌画图写字。与外边的大院子相比,这一层层楼道就好像是一个个小院子。
我曾揣测设计师的意图,他是否借鉴了四合院的形式而将其简单放大,从而使几百户居民容易组成一个“大家庭”呢?
也有困难的日子。“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我们这些孩子吃死了院里所有的榆树,枣树更成了争夺的对象,以至纷争不息,偌大的院子被各家各户分割成一块块菜地,竹篱笆、木障子,纵横交错,显示了贫穷的艰涩。这方土地默默地贡献了榆树、枣树、蔬菜……帮助人们度过了艰难。唯其如此,也才使人们更加珍惜富裕与平和。
如今,木楼村已规划为西客站的商业区,1995年后将为来自五湖四海、走向四面八方的旅客们提供购物、娱乐、休息等服务,它将承载一个更大的“世界”,它将会是令人惊叹的繁华与气派!到那时,木楼村这名字还能留在来去匆匆的旅人的记忆中吗?
(作者单位:北京2822信箱)


第8版(副刊)
专栏:艺文短波

  艺文短波
《文艺学习》杂志近日复刊。复刊后的《文艺学习》是一本综合性文艺刊物,她以广大青年文艺家和文艺爱好者为主要对象,以提高广大青年文艺创作、欣赏水平和美学情趣为宗旨:追踪文坛热点现象,展露名家新秀风采,促进文艺批评论辩,扫描域外文艺新潮,开辟青年创作园地。 (沙雁)
李钧新著散文小品《细泉集》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这些散文,篇幅短小,文字优美,风格清新。 (一文)


第8版(副刊)
专栏:

苗笛曲(装饰画) 赵云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