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3月22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理论)
专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加快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步伐
阎学通俞晓秋陶坚
从国际环境的要求、从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的角度论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和可能,是党的十四大报告的要点之一。它澄清了人们对于市场经济的种种模糊认识,加快了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步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世界经济体系的子系统。在过去的一段时期里,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被认为是两种并行的、可以独立发展的经济体制,而且是区别不同社会性质的主要标准。形成这种认识的一个原因是,战后西方国家凭借经济实力及其经济运行机制与世界市场经济的相对一致性,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实行计划经济运行机制的国家由于冷战时期的特殊环境,遭到西方国家的封锁,加之集中计划体制与世界经济大系统格格不入而受到排斥,使这两种不同调节手段为主的经济体制之间缺乏合作。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之一,就是使我国经济真正融入国际经济,成为世界市场经济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
市场经济在地域范围、成熟程度和社会性质上可以有所不同,但是任何形式的市场经济的本质上是同一的,都必须是以供求关系为经济生活的主要调节手段。市场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就需要一个统一的开放的国内市场,进而发展到国际市场,通过市场在全社会以致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这是商品经济的内在逻辑。所以,市场经济必然是一种开放型经济。
现代商品经济的相互依存性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参与世界经济体系的国际分工。商品经济的形成是人类劳动分工的结果,而现代商品经济的专业化发展又促使生产分工的国际化和资源配置的全球化,从而形成当今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中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带有鲜明的时代性,具有自己的特点,集中表现在:国内市场形成并向国际市场扩展这两个阶段界线不那么分明,要求加速国际化进程甚至在某些方面达到同步发展,难度较大,机遇也多。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当前任务是与世界经济体系接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大幅度的发展。进出口贸易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3,外来投资已成为国家经济建设重要资金来源之一,引进技术已成为提高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显而易见,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这种联系在量的方面的进展已不可逆转,但若不使我国经济运行机制与世界市场接轨,我国的对外开放就无法上一个新台阶。
与世界经济体系接轨,首先是加快发展,适应激烈国际竞争的需要。某一特定市场的运行机制及其竞争力最终要在国际市场中得到检验。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能否在国际竞争中加快经济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我国企业的国际生存力、竞争力还很弱,相当一些企业离开政府的保护就无法维持运转;我国在国际金融领域影响尚小,缺乏在海外大规模投资的能力和全面参与国际金融事务的经验;我国生产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主要仍是引进和消化先进技术,尚不具备领导世界技术革命的可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使我国经济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增强我国经济的世界竞争能力;就是要推进企业进入市场,尤其是国际市场,让企业在大海中学会游泳,提高它们的生存能力;就是要把各种不同的经济力量引入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各个产业各个部门,调动各种积极性,促进公平竞争,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就是要创建和发展我国还没有或刚刚起步的行业,使产业结构更合理,经济体系更完整。
加速与世界市场接轨,也是深化体制改革的需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只是简单地放开物价等,还需要对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进行大规模的配套改革;不仅要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和合理的价格机制,还要提高国内市场的国际化水平,后者是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扩大对外开放的根本标志。除了实行自由价格政策、理顺产权关系、加强市场法规建设、建立统一市场和相应的社会保险和保障制度等一系列改革之外,还要处理好国内市场发育低水平与国际市场高标准之间的矛盾。从社会主义市场建设之初就向国际标准看齐,这不仅能加快国内经济的国际化进程,缩小与世界市场的差距,而且会产生内外互动作用,把我国的经济改革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为了使我国经济更加顺利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始就应按照国际规则办事,从对外经贸系统的小范围试验尽快推广到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与政策法规。我国决定按国际规范进行的会计制度改革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今后还需对投资、金融、外贸、统计、审计、经济法律等制度进行类似改革。应当明确,按国际规则改革不能急于求成,但是也不能过于谨慎,如果我们过多迁就原有的旧体制,就可能延长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工作,拖延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从而影响我国现代化的整体速度。
(作者单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国对外政策研究中心)


第5版(理论)
专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要着力于新旧体制的转轨
臧志风
我国改革发展到今天,新旧体制并存摩擦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因而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是促进体制转轨。其主要标志是:国有企业作为独立经济主体进入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基本形成由市场供求竞争决定价格的机制;财政金融约束硬化;国家政府部门对经济活动一般不直接干预。目前当务之急是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落实《条例》规定的企业各项权利。国有企业经过几年改革,活力有所增强,但发展不平衡,总体上看其效益低下,竞争乏力,发展缓慢的问题还未根本扭转。据统计,今年一月全国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有较大的增长,其中乡镇企业和其他类型企业增长幅度较大,但国有企业下降。这一现象令人忧虑,长此下去国有企业萎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难以建立和完善。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困难在于,经营好的企业政府不肯放,经营差的企业要靠政府补贴生存,不愿离去。这个矛盾的主导方面在政府。目前创办第三产业、组建企业集团中出现的一些翻牌公司,就是突出的表现。改革中的政府部门,具有二重身份,既是改革的动力,又是改革的对象。显然,没有党和政府的领导和组织,改革是不能成功的,而政府部门作为改革的对象,它的阻碍作用也是明显的。为了变阻力为动力,除了企业以《条例》为依据从外部去推动,创造一个浓厚的改革舆论环境外,还要靠政府部门自我革命。在这个问题上,有关方面要充分认识自身的重大历史责任,作为领导改革的政府机构和工作人员,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律己是十分必要的。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要发展非国有经济,特别是个体和私营经济。非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有天然的联系。它是在市场中产生和发展的。我国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形成,既是对国有企业的挑战,也为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提供了市场条件。今后不仅在经济落后地区要鼓励和放手发展个体和私营经济,即使在发达地区,非国有经济发展的潜力仍然很大。要充分看到,它的存在和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而且对改革中不可避免的成本支出可以起补偿作用。如国有企业转换机制过程中的财产流失,效益不高,甚至减产;由于物价上升对居民带来的物质损失等等。非国有企业的发展,不需要国家花一分钱,却发展了生产,搞活了流通,增加了供给,繁荣了市场,扩大了财政来源,增加了劳动者个人收入。这就从各个方面为改革提供了财力、物资支援,从而保证我国在改革过程中,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大大减少了社会震荡。这是我国十几年改革取得的成功经验之一,有必要进一步总结,统一认识,解放思想,加大发展非国有经济的步伐。
无论是进一步放开价格,实行双轨并拢,还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明确产权关系,都离不开财政和金融体制的改革。过去,我们往往把明确产权关系看成是微观经济问题,这当然是对的,通过股份制改造,明确企业的法人产权地位,为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奠定产权基础。但是,我国原有体制的产权模糊的问题,不仅表现在微观上,也表现在宏观财政、信贷及二者的关系上,税前还贷,财政赤字向银行透支,无抵押无风险的信用贷款等等,都是产权模糊混乱的表现。目前,既有企业税负过重的问题,也有国家通过财政和信贷资金渠道向企业不适当输血的问题。企业要真正进入市场,财政、信贷这两口大锅不能再敞开来吃了。要选择时机,采取适当步骤,下决心断奶,否则企业是很难进入市场独立生存的。当然,这样做,有些企业就活不成了。但总起来看,以少数企业倒闭换来多数企业的活力是值得的。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着力创造一个好的体制,那就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有效配置社会资源的社会组织软件系统,有了这个软件系统,才能创造出高速高效发展经济的科学技术、设备等硬件系统来。
 (作者为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第5版(理论)
专栏:学术动态

  中国股市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向研究
——中国股市发展与中外股市比较研讨会概述
郭元晞
由香港中文大学股市研讨小组发起召开的第一届《中国股市发展与中外股市比较研究》会议前不久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新加坡的专家学者7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重点讨论了“股份制与股市发展”、“中国股市运作”、“比较与数量化研究”、“中国股市前景探索”等四个方面的问题。香港联交中心、上海万国证券公司、深圳证券交易所介绍了各自的情况。现将会议讨论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股份制与股市发展
1、实行股份制是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中国大陆目前广泛开展的股份制试点,标志着中国正朝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积极推进。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没有股份制是不可思议的。把国有企业转变为市场活动的主体,股份制是其中一种有效的办法。推行股份制改革对促进中国市场规则的建立将起积极的作用。股份制本身的发展和完善也有赖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
2、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这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难点和重点。只有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和发展中国的股市。企业资金和生产要素的社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为此,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应搞好产权制度、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财政税收体制、价格体制、金融体制、计划体制、投资体制等方面的配套改革。
3、关键是国家股的上市。有些代表指出,当前发展中国大陆的股票市场,应当考虑国家股的上市交易,如做不到这一点,企业公司化难以深入,股市无法进一步扩大。国家股上市交易的前提是明确国家股持有者。对于国家股交易的原则,可以根据企业上市的不同情况区别为:公开上市的公司、公开发行但不上市公司、内部募股公司。由于国家股上市有可能使国有资产转化为个人股,所以,要有限度地逐步让国家股上市交易。
中国股市前景探索
1、中国股市目前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在邓小平南巡重要谈话后,股份制已在全国各地普遍开展试点。但是,由于立法准备不足,市场尚不规范,缺乏配套改革,宏观调控乏力,股市有关信息未能充分公开,股市的风险与收益不对称。目前股市不仅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而且潜伏着深层的矛盾:一是扩大股票发行与企业股份制改造滞后的矛盾,二是股市规模的扩大与信用膨胀的隐患,三是股票市场发育与货币市场发育的矛盾,四是股票发行市场的发育与股票交易市场发育的矛盾。这就使中国大陆的股市发展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对此,必须有充分的认识。
2、中国股市存在着很大的潜力。中国的股票市场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到1992年底,已有各种类型的股份制企业3600多家(不包括乡镇企业中的股份合作制和中外合资、国内联营企业),其中虽然绝大多数是内部职工持股和法人持股,但随着股份制改革的深化和股票市场的发展,这些企业的股票必将进一步发展和规范,从而增加公开上市发行和上市交易的股票,同时,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股票市场的发展,要求实行股份制和发行股票的企业必然增加,进而为股票市场的发展组成了强大的股票卖方队伍。近年来,中国大陆居民个人收入增长幅度较大,城乡储蓄已突破1万亿元,加上手持现金部分,城乡居民拥有的结余财力总额已达1.5万亿元之巨。银行储蓄存款利率的下调,也促进了居民投资意识和增强购买股票的热情。B种股票的发行与上市,敞开了中国股票市场向海外、境外投资者开放的大门,在开始与国际市场接轨中已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中国大陆推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大陆本身广阔的市场,使海外、境外的法人与自然人对投资中国股票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为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造就了强大的股票买方队伍。因此,在中国大陆发展股份制经济和股票市场的潜力不可低估。从总的大趋势上看,前景是非常乐观的。
3、中国股市的发展阶段。邓小平南巡重要谈话后,中国大陆的股份制经济与股市实际上已进入拓展时期,这一时期本质上是处于一种转变时期,其重要标志是开始初步规范化和扩大试点,一批全国性法规(暂行条例)的颁布,规范了股权设置,认定设置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外资股四种股权;将股份有限公司分为法人持股公司、内部发行公司和上市公司三种类型,并明确了股份制企业在体制上实行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制的“三会一制”办法,统一了税率,规范了外资股。由上海、深圳两地率先试点进而在全国各地选出一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试点和异地上市转让试点,等等。在这一阶段,公众的参股意识普遍增强。这一时期的完成,看来需要三五年时间。尔后,中国大陆股市将进入成长期,其主要标志是有条件组建股份有限公司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均可以组建股份制公司,并以公开发行公司为主,竞争领域中大多数企业都将组建为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占净金融资产(现金、各项存款、债券、股票等)的比重达15%以上;形成全国性证券交易中心和市场网络体系,使柜台交易普遍发展等。这一阶段需要3—5年左右。
4、向实现规范化的目标过渡。为了朝这个目标和方向发展,在中国大陆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要抓紧培育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市场主体;二是做好资产评估等基础工作,选准上市企业;三是拓展股市,采取异地上市和建立二级市场等方式,使股市试点由沿海向内地的广阔地区推进;四是股权结构要合理,尤其要加大个人股的比重;五是为社会所有成员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包括股份制企业与股市的规范化,改革企业财务制度,全面实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六是不断建立和完善有关法规。


第5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解放思想大家谈

  “看准”是发展的前提
尹名年
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强调,要抓住有利时机,加速发展经济。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这就把加速发展与“看准”之间的关系阐述得十分明确,“看准”是“发展”的前提。这个思想对于指导当前经济工作,帮助很大。目前大家都希望本地区、本单位经济发展能更快一点,但客观实际效果差异却很大,有的地方经济发展不快,有的发展较快,有的甚至跨越式发展,这除了各地经济基础和客观条件的差异外,对经济工作中的一些问题看得准与不准,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因素。比如有些地方不顾自身条件,超越可能,搞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一哄而起,劲是花了不少,收效甚微,这不能说是“看准”。这也提醒我们搞经济工作要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越是在经济加速发展的时候,我们的头脑越是要冷静,步子越是要稳妥,做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发展热情与科学态度的统一;主观愿望与现实条件的统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当前,我们特别要注意的是,市场经济的行情要吃准,发展的思路要定准,苦干实干的气力要下准,有的放矢去干。如发展外向型经济、发展科技、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进效益,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尽管各地实际情况有差异,但这些“加速器”都会起作用。只是基础不同,它所发生的效应不同而已。所以,只要肯在这些方面舍得花气力、下功夫,经济必然会取得实实在在的发展,甚至是跨越式的发展。对此,我们有一些体会。近年来,我们以外向型经济为一翼,科技推动为另一翼,驱动丹阳经济沿着市场经济的跑道起飞,成效显著。去年全市工业经济大幅度增长,农业生产全面丰收,新办三资企业和引进的外资有了较大幅度上升,经济步入了良性循环。
当然,市场经济千变万化,事物发展纷繁复杂,对一些问题和现象并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准,这里对事物就有一个认识的过程,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要“看准”,首先要全面认真地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十四大精神,这是“看准”的重要思想基础。其次要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从总体上把握事实,从现象中探求本质。“看准”的标准要以“三个有利于”来进行衡量,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就放心大胆地去干。“看准”还要十分注重它的时效性,讲究效率和效益。事物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的,这就启示我们对一些事物“看准”之后,必须雷厉风行,不失时机,放胆实干。否则抓而不紧,时过境迁,“看准”就会变成“看不准”。当今,全国处处都在厉兵秣马加速发展,形势喜人也迫人,这种发展机遇也可以说是“看准”了的。这就要抓住时机,全力投入经济建设的大潮中去。
 (作者为中共丹阳市委副书记)


第5版(理论)
专栏:

  《国际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知识手册》出版
恢复我国在关贸总协定缔约国的地位已指日可待。为了帮助广大读者了解“国际关税贸易总协定”(英文缩写为GATT)中一些术语与常识,中国华侨出版公司约请十余名研究国际财政金融专家集体编纂的《国际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知识手册》一书现已出版。该书对于直接涉及外贸的各有关行业以及想尽快了解《GATT》的读者,是一本极为方便实用的工具书;对于一般读者,本书特意从103个缔约国中精选十余个类比性极强的国家,介绍他们“入关”后的经济波动曲线,为这些读者提供一份难得的参考情报。
欲购买此书的读者,可与人民日报理论部张景琳联系(电话:5092660,邮编:100733)。每册定价6.20元(邮购另加邮费0.60元)。


第5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解放思想大家谈

  经济工作要立足本地实际
金清云
在既无“山海经”可念,又没“两条腿”(铁路)依托,还缺“地宝”(矿产)开采的内陆欠发达地区,要使落后的经济得以崛起和振兴,既不能左攀右比,人云亦云,也不能好高骛远,贪大求洋,关键是要立足本地实际,实事求是,认识、发挥自己的优势,找准发展经济的起飞点。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确实有不少困难和制约因素,但仍具有自己的优势。问题是我们如何科学地发现和利用这些优势,并将这些优势及时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我感到,在这个问题上应注意防止两种倾向。
一是自卑心理。有些人总觉得自己所在的地区底子薄,条件差,没有勇气去开拓,去发展,同发达地区争高下,以致造成“发展经济无勇气,改变落后面貌无骨气,想来想去总泄气”的现象。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不能正确地正视现实,分析现状,看到自己的长处。
二是攀比心理。各地的历史现状、地理环境、基础条件、乡情民俗不同,因此,发展经济的思路和措施也就各不相同。振兴之路千万条,各有各的路,各有各的招。那种在发展本地经济中不加分析、盲目效仿、相互攀比的做法是不足取的。
我们在探索乐陵的优势时,经过反复论证和分析,认为这里的优势之一就是驰名中外的金丝小枣资源。乐陵经济振兴和腾飞必须做好“枣”文章,唱好“商贸戏”。基于这种共识,我们确立了“以枣为媒,市场导向,商贸兴市”的经济发展战略。几年来,我们通过举办金丝小枣节,参加广交会、青岛小交会,举办各种形式的订货会、经贸洽谈会,聘请“名师高僧”来乐陵进行经济发展战略研讨等形式,引来了外商和外资,开阔了视野,活跃了经济。我们先后建成一批合资合作企业,这不仅使第一二产业得到发展,也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兴起,从而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由此可见,任何地区发展经济都必须立足本地实际,扬长避短,这样才能使本地区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
 (作者为中共乐陵市委书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