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3月22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社论

  对农业的重视要落到实处
在我国经济体制大变革时期,重视农业,重视和保护农民的利益,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改革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这一问题,党和国家的态度历来是十分明确的。最近国务院出台的有关粮棉产销的一系列重大政策,以及早些时候,中央针对农村突出矛盾所采取的若干重要举措,都体现了这一点。现在的问题是,要使中央重视农业的精神真正成为上上下下各级领导的共识,要把国家的各项稳农、促农的政策和措施,尽快落到实处。
这样提出问题,决不是无的放矢。近年来,在对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上,在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积极性等方面,确实屡屡出现中央精神、国家政策被“截流”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两种主要倾向。其一,随着温饱问题在我国的基本解决,一些同志误以为“农业已经过关”,虽然嘴上没说,但头脑中“以农业为基础”的观念已相当淡漠。有些地方的领导几乎把精力全部转向“短平快”产业,对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深入调查研究的兴趣,加强对农业的领导常常成为一句空话;有的人以部门利益为重,每到应该真正给农业增加一点投入时,就以各种借口推掉;一些地方财政紧张,工业等开发项目照样大上快上,有的地区欠农民打“白条”一亿多元不兑现,却耗巨资盖新楼,农业成了随意挤压的对象,以至许多本该划给农业的“基本口粮”都被挤占、挪用。其二,以为市场是万能的,认为既然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目标,就可以一“推”了之。尽管广大农民面对陌生而又很不健全的市场感到茫然无措,可一些同志却以“充分尊重农民自主权”、“让他们自己学会游泳”为由,不给农民以必要的帮助和引导,任凭他们独自承担风险,蒙受不该承受的损失;有些与农沾边的部门,为了谋求部门利益,甚至打着为农服务的幌子干坑农、吃农的事情,侵害农民的合法利益。正是这种领导思想上对农业、对农民利益的忽视,致使打“白条”现象增多,几年不得解决;农民负担加重,屡禁不止;伤害农民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国家供给农民的粮棉“挂钩”平价化肥、柴油被截留倒卖等问题反复出现。这些都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影响了干群关系,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信。这就是中央最近一系列加强农业重大措施出台的背景。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要性,还要经常讲。没有农业的稳定和发展,连吃饱穿暖都成问题,经济发展根本无从谈起。再深一步讲,没有9亿农民经济收入的稳步提高,工业就难以得到广阔的市场,国民经济运行的链条就会中断;没有广大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本世纪末实现小康的战略目标就会落空;没有农村的繁荣、稳定,就没有全社会的繁荣、稳定。我们伟大的改革事业,不正是从农村发端,从尊重农民经济利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开始的吗?!这极其可贵的第一步,使我国农民创造了农业发展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并为经济全面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我国改革与建设大步跨入新阶段之际,决不可忘记亿万农民兄弟的功劳,忽视他们的巨大作用。他们像牢固的基石一样,支撑着改革与建设的大厦。因此,对各级领导来说,重视农业,必须首先真正做到心中时时刻刻有农业,有农村,有农民。
在新形势下,重视和加强农业,还必须有新的思路。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点看待、分析农村出现的新问题,靠深化改革来解决深层次的矛盾,按市场经济规律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具体地讲,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从农业本身看,必须跳出单纯追求产量的圈子,引导农民走高产优质高效之路。要用价格和优惠政策体现市场需求、政府意图,扶持农民大力生产市场适销的农产品。其次,从农村经济整体看,必须把“农民增收”与“总量增产”放在同等重要位置,把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作为衡量经济发展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尽可能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为农民开辟更多就业、增收机会,以弥补种植业收入较低的不足,保护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只有加快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产业结构才能日趋合理,农业劳动生产率才能不断提高,农业的稳定性也才能从根本上增强。第三个层次,也是最重要的层次,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框架下,摆正农村经济的位置,特别是要处理好工农业之间的关系,尽量避免出现新的不协调。在新旧体制交替时期,可以也必须市场、行政两种手段并用,防止轻农弃农倾向,制止以工挤农、挖农补工行为。由于自然气候条件的制约和生产技术水平的限制,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我国农业在许多方面都处于不利地位。在一定时期内,各级政府必须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为农业创造更为宽松的发展环境;出台的政策一定要兑现,许诺的优惠一定要不折不扣地给予农民。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民,农民改革、生产的积极性才会长盛不衰。
一年之计在于春。希望各级领导切莫辜负大好春光,更莫辜负亿万农民兄弟的殷切企盼,把“口号农业”变为“实干农业”。只要领导动了真格的,广大农民群众和农村基层干部必然会以更加高昂的热情和干劲,投入改革和生产,夺取今年的粮棉大丰收和农村经济的全面新增长。


第1版(要闻)
专栏:八届人大政协盛会纪实

  把目光投向中西部
本报记者 张述圣 凌志军
“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中西部资源”,“特别要积极扶持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李鹏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几次讲到中西部发展问题。
中西部,在人民代表的心里,已经不仅是个地理概念,而且也是个经济概念。在以往的人代会上,中西部发展已经引起广泛的讨论,本次大会,代表们关注之情更甚。结论是共同的:把目光投向中西部!
(一)
中国经济正在呈现两个新的特征:其一,无论东部、中部还是西部,经济的发展都在明显地加快,这是无论何地的代表都感到欣慰的。
其二,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拉大,西高东低的地理走势,在经济上恰恰倒过来,呈现着东高西低的倾斜状态,这又令代表们深感不安。
代表们来自全国各地,对于当今中国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日益拉大的差距感受至深。以人均拥有的工业产值来计,西部宁、新、青、云、贵、藏、内蒙古七省区与东部江苏省相比,多的只有1/3,少的不到1/20。谈起这一切,甘肃代表李文成说:“东西部经济差距本来就不小,现在正越拉越大。”
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由于东部沿海省市的率先起飞,一下子凸显起来,这状况不可避免地使中西部地区的代表承担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
人大代表、河北省省长程维高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长期贫富悬殊也不是社会主义。”
人大代表、西安市市长崔林涛说:“中西部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科技力量很强,发展经济的潜力很大。”
人大代表、甘肃省省委书记顾金池说:“我们的方针不仅要锦上添花,还要雪中送炭。”
贵州代表王朝文更加直接地说出了自己的担心:“东西部经济差距拉大,人心难免有些浮动。”王朝文代表认为,加快落后地区的发展,这不仅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个政治问题,还是个民族问题。
(二)
怎样认识地区之间的差别?来自东西南北的代表们,都在尽力认识和回答这个问题。看来,这问题不仅涉及地区经济的发展,而且是关系全局的大战略:中国必须实行差别发展的新战略。
代表们谈论的差别发展,简单来说,就是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初期提出的“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新思路,到了1992年年初,小平同志又对这个思想作出更明确的阐述。他说,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新的发展方针已经确立多年,实际的情况究竟怎样?代表们回答:无论东部还是中部和西部的发展经历都证明,这个方针是正确的。
这是因为,今日中国的地区差距虽然拉大,但并不是“富的更富,穷的更穷”,用安徽代表宣中光的话说,“总体上看,大家的发展速度都在加快,只是先富和后富,快一点富和慢一点富的差别”。
更多的代表则举出大量的事实来证明,经济富裕的地区的率先起飞,正在对后进地区产生着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后进地区的经济发展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冲动力。全国如此,一省之内也如此。浙江代表谈到浙东北牵拉着后进的浙西南。江苏代表谈到经济发展较快的苏南带动经济相对滞后的苏北。广东的代表谈到三个特区带动了珠江三角洲的发展,16县市的珠江“小三角”扩展为20多个县市的“大三角”,“大三角”又带动着被叫作“广东西伯利亚”的粤北贫困山区。
“珠江”的开放冲击着“长江”,沿长江各省市的代表无不谈到沿江经济带的建立,为横贯中国东西的大流域所带来的大好局面。长江的开发又进一步影响着胶东、辽东两大半岛,进而形成沿边开放的大局面。黑龙江的代表、新疆的代表、云南的代表、内蒙古的代表说起1992年各自沿边开放的成果,喜色溢于言表。与此同时,广西提出“联粤振桂”;四川提出“经济外交”;暂处华东“锅底”的安徽提出“远学粤闽,近联江浙”……新的形势中产生着新的认识。湖北代表李崇淮说:“改革开放有个过程,经济发展也有个过程,总的看,沿海先行,由东逐步西移,从战略上讲是必要的,也是大有成效的。”
(三)
就在贵州的代表们为追赶东部、加快发展献计献策的时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人大代表胡锦涛插话说:“看到差距,承认差距,为的是缩小差距,赶上去,这是一种好的精神状态。”
的确,在今天,这种奋发进取的势头不仅在贵州,而且在整个中西部出现。在那里,有中国89%的土地和64%的人口。
中西部不富,中国不会真正富起来;中西部不进入小康,中国无法进入小康。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西部的代表都有一种从未有过的紧迫感。陕西代表司南说:“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也是当今中西部的关键问题。”他的话大体代表了今天中西部地区代表的心情。
经过了1992年的大发展,人们终于发现,东部地区的率先起飞,对中西部地区来说是一个机遇。
压力正在变成动力,担心正在变成信心。
从强调贫富的差距到寻找改革的差距,甘肃代表韩修国说:“制约中西部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改革不到位,经济越落后框框越多,卡得越死经济越落后,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中西部要大发展,改革必须加快。”
首先是精神状态问题。青海代表田成平说:“中西部必须不再安于现状,不再畏首畏尾,不再依赖于旧的计划体制。”
要寻找新的经济生长点。人大代表、湖北省代省长贾志杰说:“中西部的经济落后于东部,主要落后在乡镇企业上,必须把发展中西部的乡镇企业放在战略高度上来认识。”
要大胆地走向市场。宁夏代表韩有为说:“中西部的改革指令性动作多,自选动作少。缩小差距,要下决心走向市场。”
更多的代表还谈到另一个词:实事求是。他们已经更加成熟起来,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缩小中西部与东部在经济方面的差距要有一个长期的过程。
来自西部的人大代表、甘肃省省长阎海旺说:“既要只争朝夕,又要脚踏实地。奋起直追不是盲目攀比,而是不等不靠,抓紧机遇,实实在在地干起来。”
来自东部的人大代表、江苏省省长陈焕友说:“加快落后地区的发展,不仅是中西部的事,也是全国的事。从长远看,中西部不能发展,东部的发展也必会受到制约。”
差别发展与携手共进,这是今天代表们谈论中西部问题的两个方面,也是中国东西部经济关系史上崭新的一页。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李鹏在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计划生育座谈会上强调
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决不动摇
控制人口增长是实现我国第二步、第三步战略目标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各级党政领导一把手要亲自抓,重点放在农村
本报北京3月21日讯 记者杨振武报道:中共中央、国务院今天在中南海召开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会上指出,在集中精力加快经济发展的时候必须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所作出的正确决策,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这一基本国策要长期坚持下去,不能有丝毫动摇。
在人大期间召开全国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今年是第三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镕基、刘华清、胡锦涛参加了座谈会。
江泽民说,去年是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一年,各地在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同时,没有放松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加强了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严格实行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使计划生育工作保持了好的势头,成效比较显著。这个经验值得总结与发扬。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人口形势依然严峻。近两年虽然全国人口增长速度有所降低,但是人口基数很大,每年出生人口仍在两千万以上,每年净增人口1300多万至1500万。这样高的人口增长量,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仍然是一个沉重的负担。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从温饱向小康水平的转变,由人口增长因素产生的社会需求将继续扩大,与社会总供给之间的矛盾仍将继续存在。
江泽民说,近两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较快,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出现的低生育水平还是不稳定的,全国计划生育工作发展还很不平衡。一部分地区出生率仍然较高,计划外生育仍然很多。还有一些省、自治区生育高峰期比全国滞后,对这些地区来说,今后的计划生育工作任务更加艰巨。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工作也遇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解决。
江泽民说,在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中,不仅提出了总的国力要求,而且对人均水平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控制人口增长,是实现我国第二步、第三步战略目标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全国各地区、各单位都必须按照现行计划生育法规,认真完成人口计划。要始终注意把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放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规划之中。既要坚决把经济搞上去,也要坚决把人口出生率降下来,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江泽民说,这几年少数民族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很有成绩。事实证明,少数民族实行计划生育,有利于摆脱贫困,有利于少数民族的全面发展。计划生育关系亿万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积极、慎重、稳妥地对待,既要抓紧,又要抓好。
江泽民指出,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计划生育工作要在关心和维护农民利益的基础上健康发展,不断抓出新的成效。
江泽民最后说,计划生育需要各级党政领导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才能抓好。这是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一条最重要的经验,必须继续坚持下去。
国务院总理李鹏在会议上说,计划生育工作中多年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基本经验,必须继续坚持并且不断加以完善。中央重申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不变,对人口实行目标控制不变,党政一把手负总责抓计划生育不变。
李鹏说,要把计划生育的重点继续放在广大农村。农村是整个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当前,许多地方农村计划生育的基础基层工作还很薄弱,不少地方村、组没有人经常抓这项工作,管理和服务都不适应工作需要,这种状况必须尽快改变。各级领导在抓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定要把人口问题纳入进去。同时,要加强企业的计划生育工作,认真落实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
李鹏说,现在有的地方计划生育工作中由于工作作风、工作方法上存在缺点和问题,出现了一些损害群众利益、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现象。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我们推行计划生育是为了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丢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李鹏提出,要更自觉地树立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整体观念,各有关部门和群众团体对计划生育工作要齐抓共管,对人口问题实行综合治理。加强计划生育机构和干部队伍的建设。在当前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工作只能抓紧,不能放松。要摸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计划生育工作的新路子。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会长宋平和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领导、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四川省副省长马麟、云南省省长和志强、江西省省长吴官正、吉林省省长高严和福建省委书记陈光毅在座谈会上发了言。(附图片)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中南海召开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江泽民、李鹏在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王敬德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人民的怀念
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瞻仰毛主席遗容
本报北京3月22日讯 综合新华社消息:沿着长长的红地毯走来,带着亿万人民的怀念,带着亿万人民的深情,向静静躺在水晶棺中的毛泽东同志的遗体深深地鞠躬。
今天,从上午8点15分开始,出席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代表们便排着长长的队伍,缓缓地走进庄严肃穆的毛主席纪念堂。
从毛主席家乡湖南来的贾明忠,第一次当代表,也是第一次到北京。3月11日晚上到首都,12日上午他就去了毛主席纪念堂。今天他又带着乡亲们的委托,再次来看望他们崇敬的人。
辽宁省抚顺市公共汽车总公司党支部书记邓凤兰代表眼里闪着泪花说,她这是第6次来纪念堂了,来前工人们让她把大家的心愿一定捎到这里:决不辜负毛主席的期望,要把经济工作搞上去,把中国建成现代化的强国。
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县长吐尔森·索太代表,代表全县10万人民向毛主席遗体深深鞠躬。在纪念堂门前的留言簿上,代表们纷纷签上自己的名字。
参加全国政协八届一次会议的1000多名委员今天下午瞻仰了毛主席遗容,并参观了中南海丰泽园毛主席故居。
“毛主席是我们最敬仰的领袖,他的功劳是为中国各民族的兴盛开创了一个新纪元,我们对他的思念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少。”冀绍凯委员在毛主席纪念堂门口对记者说。
来自甘肃的裕固族委员郭柏林在瞻仰毛主席遗容时,庄重地摘下了自己的礼帽。他在走出瞻仰厅后对记者说,毛主席对中国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生活得以改善做出了丰功伟绩。毛主席是个了不起的伟人。
热比娅·卡德尔是位维吾尔族女委员,她这次是作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到北京参加政协会议。她说:“我要感谢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使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我也要感激毛泽东,是他使我们新疆人民当家作主。”


第1版(要闻)
专栏:

  减轻农民负担 解决农民卖难
黑龙江加强农业有新举措 “神州第一屯”再创新奇迹
据新华社哈尔滨三月二十一日电 (记者张广远)今年以来,黑龙江省接连出台加强农业的措施,用经济手段保护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重点产粮区的绥化、齐齐哈尔等地市,正萌动着一股备耕春潮。
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的文件下达后,黑龙江省各级政府领导重新认识到,作为产粮大省,无论从全局或局部说,不能以牺牲农业为代价去片面追求发展工业或第三产业。于是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农业的新举措:在大面积开展农业丰收计划、农业技术集团承包的基础上,走高产、优质、高效的路子,依靠科技,大面积提高单产,稳定增加总产。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狠抓畜牧业、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下决心减轻农民负担。省委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农民负担进行了逐项清理,制订了“十不准”,并逐步形成制度。针对近年来各种“杯赛”泛滥,农民负担加重,他们组织有关部门逐项筛选;对乡村提留、统筹款,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限额内,否则,农民有权拒绝交纳。从今年起对小麦、玉米、大豆、水稻合同内收购部分实行最低保护价、化肥实行最高限价。办好粮食批发和集贸市场,搞活粮食流通,组织产销区签订产销合同,帮助农民解决卖粮难。
本报讯 被誉为“神州第一屯”的吉林省四平市红嘴农工商联合公司,近日又传出令人惊奇的好消息:去年这个小小的“生产队”创造工农业总产值二点五八亿元,实现利税五千七百多万元,纯上缴国家税金一千零二十三万元,已相当该省中等县市的水平。
红嘴农工商公司的前身是四平市郊区的红嘴大队第二生产队,原有二百零一户人家,七百五十口人,遇歉年连四千元农业税都交不上,是远近闻名的“穷棒子窝”。
一九七八年卢志民担任生产队长后,以一百元资金和拣来的工业垃圾办起了一个小型铸造厂,奠定了红嘴的工业基础。此后他又顶着重重压力,以敢于决策和超前决策的胆识,带领乡亲们先后办起了制砖厂、砖机厂、轧钢厂、风机厂、链条厂、啤酒厂和畜禽养殖场等十余个企业,几乎每年都上新项目,都是当年动工、当年投产、当年见效。到一九九一年,已成为四平市第一工业大户、第三纳税大户。去年初,红嘴公司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唯一的“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的模范单位”,被国家计委和农业部评为“全国第一村民小组”。
(王景和 周长庆 张殿君)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苏去年复垦土地16.9万亩
本报南京3月21日电 江苏大力开展废弃地的复垦开发,最大限度地减少建设项目占用耕地,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去年复垦开发土地16.9万亩,其中建成耕地10.5万亩,是该省实施土地复垦开发5年来面积最多的一年。为了使全省土地复垦工作做到科学化、规范化,江苏省土地管理局注重抓好规划,在弄清全省土地后备资源的类型、面积、分布的基础上,根据总体规划,制订出土地复垦年度计划,并分解到各市县,一直落实到乡镇。目前,已有1637个乡镇完成土地复垦规划和计划,占全省乡镇总数的81%。
 (孙治淮 龚永泉)


第1版(要闻)
专栏:

  行使民主权利 积极参政议政
本届人大代表议案超往届
本报北京3月21日讯 记者苏宁报道: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议案组今天成了新闻记者关注的热点,缘由很简单:今天下午6时,是本次大会的议案截止时间。工作人员正在加班,最后统计结果,要到明日下午方见分晓。
据议案组负责人介绍,从已经收到的议案来看,加快经济建设,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争取国民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成为全体代表的共识。本次大会的议案大致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财经方面的议案比较多。不少议案要求加快制订规范市场经济主体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完善宏观调控方面的法律。
第二,要求扶持和发展老少边穷地区经济的议案,也有一定数量。如要求加快制订特困地区经济发展对策等。
第三,保障公民权益方面的议案占有相当的比例。例如,建议建立妇女生育社会保障制度,制订职业安全卫生法。立法保护个人隐私权问题,首次被以议案形式提出。
第四,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加强人大制度建设方面,也有不少议案。
代表们还对各方面工作提出了大量的建议、批评和意见。许多建议十分中肯,有利于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改进工作,提高办事效率。
从总体上来说,这次议案数大大超过往届,代表们提的议案和建议水平是高的,有一定深度。这表明,新的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有着很强的参政、议政意识和能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