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3月1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要闻)
专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1993年3月14日在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
叶选平
各位委员:
我受政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的委托,就七届常委会五年来的工作向大会作报告。

政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的五年。1988年,在我国经济经过一个加速发展的飞跃时期,整个国民经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后,中共中央为解决前进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决定用一段时间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以利于更好地推进改革和建设。1989年春夏之交,国内发生了一场政治风波,接着,国际局势出现剧变和动荡。在国际国内的复杂艰难情况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定不移地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中共十三大的正确决策,继续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克服种种困难,经受住严峻的考验,实现了社会稳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全体会议,10月,中国共产党胜利召开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使全国各族人民受到极大的鼓舞。举国上下,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抓住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步伐,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此期间,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已故李先念主席主持下,团结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始终不渝地贯彻执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围绕国家的中心任务,以增进团结、发扬民主为主题,积极主动地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职能,使各项工作在五届、六届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为维护国家的稳定,增进人民的团结,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七届常委会五年来着重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巩固人民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方面代表人士在共同政治基础上的团结合作,努力维护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安定团结局面。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党和国家作出重大决策时,本会及时邀请有关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作形势任务报告,编印有关学习参考资料,组织各方面人士认真学习、座谈中共中央的方针政策,通过多种形式沟通思想,交换意见,正确认识形势和任务。在1989年春夏之交发生政治风波、反对动乱和平息北京发生的反革命暴乱的关键时刻,本会主要领导人多次同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座谈,多次发表重要谈话;参加人民政协的各个方面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讨论,迅速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形成共识,坚定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了爱国统一战线的凝聚力;参加政协的各民主党派、各方面人士为维护政局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本会还多次通过决议,组织和动员委员发挥各自的社会影响,运用各种方式,扩大团结面,努力促进全社会的安定团结。
——围绕经济建设中心,以国计民生重大问题为重点,积极开展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政协全体委员会议、常务委员会议和主席会议作为政治协商的主要形式和各民主党派、各方面人士参政议政的重要场所,在七届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五年来共举行全委会议5次,常委会议22次,常委专题座谈会7次,主席会议51次。除参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国家财政预算等重大事项的协商外,还围绕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加强农业与农村工作、兴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草案等有关改革开放、经济建设与民主法制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讨论。此外,对有关知识分子待遇、农村计划生育、国民收入的个人分配、农村卫生工作、音像制品的市场管理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在有关专门委员会反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交常委会议、主席会议进行专题讨论。通过这些会议协商讨论后提出的建议和意见,不仅对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和推进有关部门的工作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对团结各方面人士同心同德地贯彻中央决策起了积极作用。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政协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
——发挥人民政协的优势,运用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工作,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人民政协中拥有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中高层次的专家、学者和各方面代表人士。七届一次会议以后,常委会将原有各工作组、委调整为提案、学习、文史资料、经济、教育文化、科学技术、医卫体、法制、民族、宗教、妇女青年、华侨、祖国统一联谊和外事14个专门委员会,组织委员开展经常性活动。各专门委员会围绕国家重大事务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大力开展专题调查和专题研讨。五年来,共进行专题调查165项,专题研讨814次,提出专题报告和专题建议130件,有关情况简报700余件。其中,《关于发展农业的意见和建议》、《关于提高工业经济效益的意见和建议》、《依靠科技发展国民经济应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农村人口控制现状和我们的建议》、《关于高等院校教育投资、教师待遇问题的调查报告》、《关于大力加强国有经济实力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关于发展股份制经济的意见》、《加强农村卫生工作是实现小康战略目标的一项重要任务》、《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几点意见》、《关于贯彻落实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的意见》、《关于加强法制建设、制定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建议》、《关于支持宗教活动正常开展和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的建议》、坚持反对腐败和加强廉政建设的意见等,都是抓住两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些建议和意见有相当一部分受到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视,被有关部门吸收、采纳。有些涉及地方重要事务的建议,如关于辽宁阜新市资源和发展规划、陕西神木煤田开发、治理首都大气污染、开发鄂西贫困地区和治理淮河等意见和建议,得到当地领导机关的重视或采纳。七届常委会还进一步加强了提案工作,通过制定提案工作条例,从制度上予以规范。在提案的办理上,实行平时经常办理和大会期间当场办理相结合的方法,并对有些重点提案进行跟踪调查,促其落实。此外,还举办了表彰优秀提案和先进承办单位活动。这些措施进一步提高了委员提出提案和承办单位办案的积极性。五年间,共收到提案9627件,截至1993年2月28日,已办复9608件,办复率为99.8%。提案中的许多重要建议和意见,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或有关部门采纳。本会还按照“小型、节约、专项、实效、联系群众”的原则,改进委员视察工作。共组织视察、参观团55个,参加的委员达1998人次,形成视察报告和情况简报52份。京外委员也普遍参加了就地视察。通过这些视察活动,委员们进一步了解了国情民意,提出不少切实可行的重要建议和意见。
——拓展同台港澳人士和海外侨胞的交往,祖国统一联谊工作有很大发展。七届常委会专门研究了祖国统一工作,加强了领导,充实了机构。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根据政协的特点和有利条件,以促进台湾海峡两岸直接“三通”和双向交流为重点,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联谊活动,努力推动两岸关系朝着有利于和平统一的方向发展。本会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一国两府”;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制造台湾独立、分裂祖国的行径,并在宣传政策、消除误解、增进共识、广交朋友、牵线搭桥,以及开展调查研究、反映情况等方面,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对台湾同胞的联谊活动由间接接触发展为直接往来,由接待零星来访发展为邀请团组成批来访,接触范围不断扩大,包括了台湾岛内各方面、各阶层人士,活动的内容不断丰富,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台联谊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颁布以后,对港澳地区联谊工作也逐步加强,并出访香港和澳门,实地开展工作。港澳地区的政协委员为促进早日完成祖国和平统一,顺利实现1997年和1999年两个地区的回归,努力排除各种人为障碍,维护过渡时期的稳定繁荣,做了许多工作。本会还同殷切盼望祖国统一并为之奔走出力的海外侨胞加强了联系和交往。五年间共接待台湾和海外来访的团组155个、近4400人次,组织座谈、会见、参观等活动2000余场次。此外,还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推动引进台港澳地区资金,投入大陆现代化建设。
——适应国际形势变化,积极开展人民外交工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由于国际形势动荡,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本会根据国家的基本外交政策,及时调整了对外交往的工作方针。在同第三世界国家有关组织保持和发展友好关系的同时,加强同我国周边国家有关组织的友好往来,与西方国家有关组织的联系也有新的进展。五年来,同16个国家的有关组织新建了联系,应邀派出23个代表团出访25个国家,邀请并接待26个国家的41个代表团来访,同50多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教育、科技等方面的要人和专家学者进行了480场会见和座谈。在此期间,针对美国国会等制造的所谓西藏问题、美国参众两院通过制裁中国的修正案以及美国和法国向台湾出售战斗机问题,本会常委会和外事委员会发表严正声明,对干涉我国内政的行径表示极大愤慨和强烈谴责,表明了我国各党派、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的坚定立场。外事委员会还积极拓展工作领域,组织涉外问题调查组,先后赴吉林、新疆等地开展调查研究,就有关外事、外贸、边防、海关和口岸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作了反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
——逐步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各项工作开始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七届常委会总结历史经验,肯定改革开放以来政协工作的新成果,把政协工作的制度建设作为大事来抓。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1989年制定了《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暂行规定》,对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目的、主要内容、主要形式和基本程序作出明确规定。此外,还陆续制定了常务委员会工作规则、专门委员会组织通则及各专门委员会工作简则、委员视察简则、提案工作条例、秘书长副秘书长工作规则、全国政协京外委员参加本会及地方政协有关活动的办法、加强与港澳委员联系的办法等工作制度,对各种会议的协商议事规则和具体工作程序予以明确和规范。这些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及其它各项工作开始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密切同地方政协的联系,加强对地方政协的指导。十几年来,各级地方政协组织普遍恢复和发展,已达2968个。特别是近几年来,地方政协工作在当地中共党委领导下,开展得十分活跃,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一支重要力量。在工作发展的同时,地方政协普遍希望全国政协按照章程加强工作上的指导。对此,七届常委会的主要做法是:对于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及时作出决议,号召地方政协共同执行;邀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政协负责同志列席历次常委会议,并就重要问题进行座谈讨论;本会各工作机构与地方政协工作机构加强联系与协作,召开政协系统文史工作会议、提案工作会议、后勤工作会议、信息工作会议、视察工作会议和有关华侨、民族、医卫等方面的工作座谈会,与地方政协共同研讨工作中的问题,并就有些专题进行联合调研;成立干部培训中心,有计划地开展了对地方政协干部的培训工作;本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及专委会负责同志多次深入基层,就政协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同地方政协的同志互通情况,交换意见,研讨和指导工作。
——加强宣传报道工作,扩大人民政协的社会影响。本会成立了负责宣传工作的专门机构,加强了同各新闻单位的协作。各主要通讯社、报刊、电台、电视台对爱国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宣传报道数量明显增多,质量有所提高。举办两届“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好新闻”评选活动,3次邀请部分中央新闻单位对地方政协工作进行采访报道,广泛宣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扩大了人民政协在国内外的影响。《人民政协报》立足统战、面向社会,宣传统战政策,报道政协活动,反映对重要社会问题进行协商监督的情况,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从1993年起由每周二期改为三期。文史资料工作适应新的形势,编印出版大量文史资料和有关书刊,为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史料,并积极开拓同台港澳的文化交流渠道。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诞生以来,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邓颖超、李先念等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相继担任主席。在他们的卓越领导下,人民政协走过了光辉的历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历史证明,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实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国家政治生活和其他社会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久前召开的中共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提出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大胜利的历史性任务,并提出要在政治体制改革中进一步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中的作用。这就为人民政协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也对人民政协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五年来,七届政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还存在着某些不足和不适应的地方。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人民政协的优良传统,在已有的基础上,加强建设,进一步做好工作。学习中共十四大精神,回顾人民政协的历史,总结七届常委会的工作,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1、必须毫不动摇地全面贯彻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基本路线,积极主动地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抓大事议大事。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也是我国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共同遵循的基本路线。必须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和全面贯彻执行这条基本路线。在新的历史时期,人民政协的根本任务就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因此,人民政协要根据自身的特点,通过履行协商监督职能,积极主动地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服务。要经常就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及时反映各方面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协助决策机关做好宏观决策,并为保证这些决策的贯彻落实发挥民主监督作用。要积极支持和配合政府大胆试验,勇于探索,不断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同时,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积极促进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组织推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学习和宣传教育,通过爱国统一战线的团结促进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把各方面的力量集中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目标、共同任务上来。在过去的五年中,虽然不同时间的工作各有不同的特点,七届常委会始终坚持基本路线,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抓大事议大事,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实践证明,这种工作思路是正确的。中共十四大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的目标更加明确,人民政协要把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贯彻中共十四大精神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积极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中的重大问题参政议政,做出新的贡献。
2、要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职能,努力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政协作为共产党领导的进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组织,始终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为主要职能。这种协商和监督,是人民政协各组成单位和各界代表人士所联系的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体现,是统一战线内部沟通思想、加强团结、增进共识的基本方式,也是我国重大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它对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七届一次会议以来,常委会注意把民主协商的精神贯彻于政协的各项工作之中,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各民主党派在政协的会议上以本党派名义进行发言,提出提案。在政协的各项活动中,努力创造民主、团结的环境,充分尊重和保护委员的各项民主权利,鼓励他们在共商国是、互相监督、发表政见的过程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现在人民政协的协商监督开始走上经常化、制度化的轨道,但已有的制度需要进一步认真执行、贯彻落实;有些还不够完善,需要在实践中继续加以修订、充实;有些必要的制度还有待制定。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我们要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更加充分地运用和发挥我国政治制度的优势,加强人民政协的制度化建设,使统一战线各方面在重大决策前的协商这一民主渠道更加畅通,使政协真正起到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团结合作、参政议政重要场所的作用,为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做出自己的努力。
3、要进一步贯彻大团结、大统一的精神,增进统一战线的团结合作,共同致力于振兴中华、统一祖国的事业。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要完成这个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就必须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共同目标之下,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各方面人民最广泛的团结。这是现阶段爱国统一战线的出发点,也是人民政协工作的出发点。人民政协要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旗帜下,把最大限度地团结各方面人士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任务,为实现社会最广泛的团结发挥自己特殊的作用。人民政协同我国其他具有统战性质的组织相比,突出地具有广泛性和党派性的特点,生动、具体地体现了大团结、大统一的精神。政协委员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社会影响,有着各自不同的经历和不同的社会背景,甚至不同的信仰。因此,政协中存在不同的声音和思想差异是正常的。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经济结构的变动,利益关系的调整,各种不同的利益、要求、意见和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必然反映到统一战线中来。这就更加需要加强统一战线内部的相互沟通和思想交流,需要人民政协加强化解矛盾、协调关系、反映意见、增加共识的工作,保持一种团结、民主、和谐的合作共事环境。参加人民政协的各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久经考验的友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可靠政治力量。人民政协要更好地依靠各民主党派开展各项活动和工作,尊重宪法和政协章程赋予民主党派的权利和职责。我国的爱国统一战线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一部分,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人民政协要依靠自己的特点和影响,最广泛地团结广大知识分子,充分发挥他们在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政协中汇集了少数民族、宗教、归国华侨以及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等各界代表人士,要通过他们密切联系他们所代表的各方面群众,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华侨和与台港澳同胞联谊等方面的工作,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各位委员:
政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胜利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这是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各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团结合作、共同努力的结果。
当前,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安定团结、长治久安的基础已经奠定。在新一届政协任期内,我国的国民经济和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将再上一个新台阶,香港将回归祖国。社会主义祖国繁荣昌盛和兴旺发达的前景,催人奋进。我们相信,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下,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一定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新华社发)


第2版(要闻)
专栏:

  七届政协提案委员会提交总结报告
五年提案近万件不少建议被采纳
新华社北京3月14日电 政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向今天开幕的全国政协八届一次会议提交了关于5年提案工作情况的总结报告。
报告说,七届政协期间,提案委员会共收到提案9627件,比六届政协期间的7661件多1966件,约增加25%,平均每年参加提出提案的委员有1460人,占委员总人数的71%。截至1993年2月28日,已办复提案9608件,占5年来提案总数的99.8%,有不少提案所提意见和建议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取得较好的效果。
报告说,5年来,委员们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提出提案,积极参政议政。很多提案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的重视,不少意见和建议被采纳。
报告说,七届政协的提案工作在常委会的领导下,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坚持和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围绕经济建设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组织提案和推动办理;制订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加强了对地方政协的联系和指导;贯彻中共中央有关文件和全国政协提案工作条例的精神,积极组织党派团体提案;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的工作方式,推动承办单位办理提案;引进激励机制,开展考核评比表彰活动,进一步推动提案工作的开展;加强了对提案和提案工作的宣传。
报告说,现在全国人民正在继续深入贯彻执行中共十四大和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精神,提案工作应该适应新形势要求,努力开创新局面,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贡献,为此建议:
——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组织提案,使提案更好地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加速经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文件的有关规定,密切与各民主党派的联系和合作,为民主党派提好提案创造条件。通过民主党派提案的办理和落实,促进多党合作。
——密切与国务院办公厅的联系和协作,研究政府职能转变后在提案交办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改进工作方法,采取相应的措施,更好地发挥提案的作用。


第2版(要闻)
专栏:

  继往开来的盛会
——全国政协八届一次会议开幕式侧记
本报记者 白剑峰
3月的北京,春意荡漾。14日下午,庄严的人民大会堂门前,鲜花如锦;天安门广场,无数双眼睛注视着又一次盛会。
时针指向14点,来自各地、各条战线的全国政协委员满面春风地步入人民大会堂。
最先来到东大厅右侧的张金哲委员说:“如果要形容此刻的心情,‘心潮逐浪高’这句诗是最好不过了。我衷心盼望祖国一年比一年更昌盛。”
座上清茶依旧,国家景象常新。老政协委员闵豫感慨地说:“过去的五年很不寻常,我们的国家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也战胜了很多困难。目前,正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在大厅里,记者发现参加会议的“新面孔”特别多。据统计,这次新委员共有1053名,委员平均年龄比上届下降了4岁。
教育界委员郑大钟说:“我是第一次参加政协会,希望这次大会在经济、民主、法制建设上有更大推进,成为一次继往开来的盛会,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身穿藏袍的恰贝·次旦平措委员说:“西藏经济发展很快,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裕。我愿为民族团结多尽一份力。”
在欢声笑语中,大厅里的铃声响起,委员们走进主会场。主席台上,鲜艳的红旗、盛开的君子兰和长青树为会场平添了几分春的气息。
15点整,雄壮的国歌在大厅奏响。李瑞环用洪亮的声音宣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全场掌声雷动。
叶选平作政协七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必须毫不动摇地全面贯彻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基本路线,积极主动地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抓大事议大事。”这响彻大厅的声音引起与会委员的热烈掌声。
(附图片)
八届全国政协是全国青联成员参加人数最多的一届。这批年轻的委员带来了青春的活力和朝气。
图为在青年委员联欢会上谈笑风生的洛桑(左二)、刘敏(右一)和李扬(左一)委员。
本报记者 孟仁泉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