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年终专稿

  1993年世界科技新进展
  高陆
一年来,为振兴经济和社会进步,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调整科技战略,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并注意调整国内科技结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从整体上看,今年世界科技处于调整阶段,但成果仍很辉煌,有些领域还有突破。
基础研究有突破
基础研究为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是新技术、新发明的先导和源泉。英国数学家怀尔斯宣称证明了困扰数学界350年的费马大定理;中国数学家王光寅、吉敏经多年努力,在流形上极小曲面问题的研究上获重大成果,引起国际数学界强烈反响。俄国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用Y—400号回旋加速器合成了第106号元素的两种长寿命同位素,使长寿命同位素群理论首获验证。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的科学家,连续两次打破了受控核聚变反应产生能量的世界纪录(分别达到300万瓦和560万瓦),在和平利用核能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美国密西根大学采用超短脉冲激光照射,使原子的基本量子结构发生变化而产生新原子,新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可用来操纵化学反应和制造原子级半导体集成电路。英、法合作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工作在23.6纳米的锗X射线—紫外激光器,脉宽几百皮秒。美化学家制成世界上最大碳氢分子(C1398H1278),拓宽了合成有机化学家的视野。
光电子信息技术大飞跃
高速化、智能化、小型化和多媒体是当代光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美国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光计算机,利用光子来处理信息和存贮程序,是计算机发展史上的又一次大飞跃。美国英特尔公司推出集成310万个晶体管、具有大型机处理能力的新一代微处理器。美、俄间建成新光纤通信线路,两国间信息传送量增加4倍。日本开发出世界最高速超级计算机,每秒可进行1245亿次浮点运算。日本三菱电机公司研制成运算速度达每秒20万亿次的模拟神经卡,创世界运算速度最高纪录。日索尼公司在世界上首次研制出室温纯蓝色激光器,峰值功率达130毫瓦。日、英共同试验成功“单电子存储芯片”,打破了半导体高度集成化的限制。日、美等纷纷推出新型多媒体计算机和多媒体光纤传送装置,集影像、声音、数据等功能于一体。德国推出世界第一台激光电视系统,人们长期梦想的“家庭电影院”将成现实。德制出身长仅0.2毫米且装配极完善的微型机器人,可在人体血管中清除血管壁上的沉积,可用于心血管病检测和治疗。中、日、美、德间成功地进行了世界首次不用翻译的自由通话试验,是人类冲破语言壁垒、向国际自由通信领域迈出的可喜一步。中国在X光激光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有效GL值创17.5的世界最高纪录。
材料研究有进展
寻找高温超导材料一直是各国科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汞钡钙铜氧化物高压下超导转变温度已突破150K,最高达157K,常压下超导转变温度达133K。据报道,美国科学家已制出转变温度达164K的超导体。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华裔科学家用氯化碘掺杂碳60,制成空气稳定的超导体,超导转变温度达60K。与此同时,科学家们积极开展超导材料的应用研究。日本用铋系氧化物制成长达1080米的超导线材,临界电流密度4020安培/平方厘米;还制成了铋系约瑟夫森结超导器件。日本电气公司以布基管为模具,成功制成直径小于2纳米的导线。美科学家用超导磁体制成摩擦系数极低的“超级轴承”。碳60的发现者美国斯摩利博士等用聚焦阳光蒸发石墨,高产率制备了碳60材料,为批量制取碳60材料开辟了新途径。
新能源开发层出不穷
面对世界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各国纷纷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日本在鹿儿岛成功地进行了空间微波电力传送实验,为今后靠太阳能发电的卫星用微波向地面送电提供了技术保证,并为开发无需太阳能电池的小型卫星开辟了新路。日研制出世界上最高功率固体电解质型燃料电池,每平方厘米发电能力0.9瓦。美研究出富有革命性的非影像光学新技术,可将地面阳光辐射强度提高8万倍,人类“太阳能社会”梦想可望成真。美研制出高效无污染的新式燃煤发电系统、新型波浪能发电装置和利用小电流将水分解为可燃烧的氢和氧的水变燃料装置。英科学家研制出新一代太阳能电池,建筑物可用它实现能源自给。英建成世界首座鸡粪发电站,可在第三世界国家推行。俄科学家研制出用天然气生产乙烯的新方法,可节省大量石油。日、美、新西兰合作研究岩浆发电进入试验开发阶段。
基因疗法方兴未艾
美国施行的基因疗法经过近三年的临床试验后,治疗遗传病初见成效,“基因疗法”的理论概念正在逐渐转化为造福患者的现实。英科学家绘制出艾滋病病毒赖以渗入健康细胞的分子——CD4抗原的完整结构图;美科学家揭示,艾滋病感染初期,病毒隐藏在免疫系统的淋巴样组织中,如果及早利用病毒潜伏期的脆弱状态给予反击,将会取得最佳治疗效果;许多科学家认为,艾滋病药物治疗的未来趋势是AZT和DDI的交替使用,而对疫苗研制不抱乐观态度。美科学家成功地研究了测定艾滋病病毒种类的一种简便、迅速、成本低廉的新方法,该方法只需把被测病毒和某种已知种类的病毒“嫁接”成一种分子,然后通电,观察分子的运动速度,即能得知病毒种类。美科学家还发现,严格控制人体血糖含量可大大减缓各种严重并发症的过程,这被认为是继发现胰岛素之后糖尿病治疗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中华民族基因研究项目启动,该研究包括3方面内容,即保存中华民族基因组、建立中国不同民族的永生细胞株,建立和改进人类基因组研究的新技术。
地球、考古、海洋科学有新成绩
美科学家利用中国核试验记录,发现地幔底部D”层有一厚130公里、宽300公里的地震波快速传递的物质岛。中国发现世界上埋藏量达数万枚的最大的恐龙蛋化石群,在国际学术界产生重大影响。美科学家在澳大利亚发现地球上最早的微生物化石,表明地球上的生命大约起源于40亿年前。美科学家在太平洋发现由1133个火山形成的地球上迄今最密集的海底火山群。芬兰建成世界第一艘多功能破冰船,它既能破冰又可以铺设海底电缆,还可作海上钻井平台的维修和给养船。美研制成能下潜6000米的机器人潜艇,可在水下停留一年进行海底研究。
航空航天事业获硕果
美8名研究人员结束为期两年的试验,走出“生物圈Ⅱ号”,人类向在地球生物圈外维持生存走出了第一步。今年美国航天飞机多次升空,取得重要成果。“奋进”号为期8天的太空飞行,完成回收“尤里卡一号”卫星的任务;“哥伦比亚”号进行了为期14天的创纪录飞行,并进行了首次太空动物解剖实验;“发现”号进行10天太空飞行,完成施放卫星、太空行走、施放和回收探测平台的任务。12月2日“奋进”号发射升空,7名宇航员多次在太空行走,完成修复“哈勃”望远镜的艰巨任务。法、英、荷、德合作,在德国科隆建成世界最现代化的超音风洞,对下一代航空试验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天文学有新发现
某国际天文小组观测到一个晕族恒星,被认为是一种暗物质的组成部分。包括北京天文台在内的世界许多天文台经长达几个月的观测,发现大熊星座旋涡星系中超新星1993j从Ⅱ型变为Ⅰ型。美射电天文学家观测到尚未孕育恒星的巨分子云(MT云),并探测到其内部结构;“哈勃”望远镜拍摄到由两个盘状星系碰撞而正在形成中的星系照片。美天文学家分析“先驱者”号金星探测器资料证实金星表面曾有“海洋”;发现木星的木卫一轨道上有红外线发射物的微弱光点移动,证明木卫一的电流达到木星,有助于对木星及其卫星相互作用的研究。康普顿γ射线天文台探测到迄今最强烈的γ暴。“麦哲伦”号金星探测器完成雷达扫描金星的任务,测绘出金星全球地形图。美国天文学家还发现一颗距银河系中心9万光年距地球最遥远的新生恒星,可望揭示恒星形成过程的秘密。
天文观测仪器也有成果:美国启用了一台跨度达8000公里迄今世界上最大的超长基线阵列射电望远镜,将有助于了解100亿年前宇宙的情况;美、法天文学家用光纤连接望远镜,以利于天体干涉测量;中国上海天文台制成小型氢钟,1000万年误差不超过一秒。


第7版(国际)
专栏:国际科技

  日制成世界最长超导线材
日本住友电气工业公司最近用铋系氧化物超导材料制成1080米长的高温超导线材,据说这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超导线材。
该公司制成长高温超导线材所采用的方法是,把铋、锶、钙、铜的粉末填入细银管,再把它轧制成截面为3×0.2毫米的带状材料后加以烧结。用此办法制成的线材在绝对温度110K时呈超导状态,临界电流密度为每平方厘米4020安培。
住友电气工业公司人士说,输电线所需线材长度为500至1000米,这次该公司制成的超导线材长度达到并超过了这一标准。过去该公司研制的高温超导线材最长的也只有220米。(本栏均据新华社)


第7版(国际)
专栏:国际科技

  美试验用信息素诱杀棉象虫
美国休斯敦市柏拉图工业公司最近推出一种诱杀棉象虫的新方法,在美国南方8个州的产棉区试用后取得了90%以上的杀虫效率。
新方法把运用人工合成手段制造的棉象虫“信息素”涂抹在能够自然降解的纸筒中,借以吸引害虫;“信息素”的表面又包裹着马拉硫磷杀虫剂。与向棉田中直接喷洒马拉硫磷的常规方法相比,新方法的用药量只有5%至10%,有效时间却延长了10至14倍,因此最适合施用在靠近城市、乡镇、河流、湖泊、公园或野生动物保护区等对环境污染敏感的地区。


第7版(国际)
专栏:国际科技

  美科学家用基因技术改善鱼种
美国农业部的科学家正在运用基因工程技术,试图培养出能够耐受较差水质、抵抗疾病、饲料转换效率高、生长速度快和可食用比例高的鲇鱼新品种。
科学家采用的技术名为“雌核生殖”,其方法是通过改变性别控制机制,使性状较为优良的雌性鲇鱼能够同时产下雌性和雄性鱼苗,解决了这类鲇鱼往往只有雌性后代、因此无法传宗接代的问题。由此产生的优良品种雄性鲇鱼可用来与普通品种雌性鲇鱼交配,以提高鲇鱼产量。
目前,科学家正着手解决鱼苗存活率低的问题,希望以杂交方式增加品种之间的差异,提高它们的抗病能力。


第7版(国际)
专栏:国际科技

  东芝开发出世界最小晶体管
东芝公司最近开发出世界上最小的晶体管。
这种晶体管的电极长度只有零点零四微米,比此前的纪录缩短了百分之四十。如果用这种晶体管做集成电路,可以制出记忆容量提高数百倍的存储器。东芝新开发的晶体管是用三个电极控制电流的金属氧化膜结构。因为它节省用电量,预计将在生产存储器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第7版(国际)
专栏:

十月十三日,美国物理学家拉塞尔·赫尔斯(左)和约瑟夫·泰勒(右)被授予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泰勒和他的研究生赫尔斯是因一九七四年发现了一种新型脉冲星双星而获此殊荣的。图为他们在泰勒的实验室里。美联社照片(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