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2月23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迈向新世纪的宏伟纲领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诞生记
新华社记者 邹爱国 郑庆东
二十一世纪正向我们走来。
在这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刻,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通过的重要文件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这就是《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如果说,改革的目标是要建设一座规模空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厦,那么我们完全可以说,《决定》便是建设这座大厦的宏伟蓝图。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一个多月来,国内外很多人士都在询问:这样一个宏伟蓝图,这样一个迈向新世纪的行动纲领是怎样诞生的?
(一)
百年忧患,十年探索。
早就进行过尝试却争议难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去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之后终于得到正名,载入党章和人民共和国的宪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历史与时代赋予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艰巨使命。
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新体制的总目标和总原则以后,人们迫切希望进一步回答这样一系列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底是什么样子?应该如何去建立?应该怎样去实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的中国又会呈现出什么样的壮丽景象?
我们应当回答。我们必须回答。
这是时代的要求——
“摸着石头过河”这句话,人们耳熟能详。在改革早期,我们对改革的对象与重点,经济体制各环节间的内在联系,改革的复杂性与风险性乃至改革的难点都不明确,需要走一步看一步。靠着这种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思想指导,我们在付出必需的代价之后,积累了许多经验和教训,为进一步前进提供了清晰的参照系。
如今,经过了15年的努力和实践,各体制环节间的内在关系已暴露得较为清楚,改革的具体目标和框架已经廓清,改革的重点也很明显,改革的风险与复杂程度已可估计。在这样的情况下,改革有条件而且应该有更多的审时度势的理性指导。
这是人民的呼声——
回首改革的历程,这些年我们的改革是自下而上的自发推动与自上而下的自觉推动相结合的,且后者主要是建筑在对前者的总结、提高、规范及其推广上。一些重要的改革措施大都是在群众自发实践的基础上得到领导部门的确认并推向全面的,农村联产承包制、企业承包制以及股份制等无不如此。
人民呼唤更多的自觉的理性指导,希望进一步增强改革的计划性、预见性和超前性。
这是改革的必然——
15年的艰难探索,我们收获颇多。一方面,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逐步展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迅速扩大,具备了一定基础,使我们有条件实现改革的全局性整体推进;另一方面,某些重要领域的改革滞后,成为经济体制链条上突出的薄弱环节,又影响着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健康发展,也迫切要求改革的全局性整体推进。这就必然需要总体设计,并需要强调体制和政策的规范化……
顺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顺应人民群众的需要,制定一个全面而又具体指导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纲领性文件,已成为无法回避的重大课题。
正如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的那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涉及到我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许多领域,需要有一系列相应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必须抓紧制定总体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决定》应运而生了。
(二)
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论述,特别是去年春天视察南方重要谈话中的真知灼见,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为《决定》的起草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指引了方向。
今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全体会议,决定下半年在北京召开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全会的主要内容是讨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并作出建立这个体制的若干规定。
5月31日,由各方面人士组成的《决定》起草小组成立。江泽民总书记在起草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作了长篇重要讲话,就《决定》的框架、主要内容及需要回答的问题等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他强调,起草这个《决定》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十四大报告精神为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提供一份纲领性的文件。江泽民说,这个《决定》对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系到本世纪末直至下个世纪中国的发展。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集中精力起草好这个文件。
根据江泽民总书记的意见,起草小组首先草拟了一份共10个部分、53条的文件提纲。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听取了起草小组关于《决定》起草内容的汇报,并原则同意这个提纲,要求据此开始正式文件的起草。
就在起草小组着手撰写《决定》稿的同时,中央组织了有各有关部门和地方的同志参加的16个专题调研组,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关问题深入各地,进行广泛而又有重点的调查研究,为文件的起草提供了来自实践的依据和认识基础。
起草小组和各调研组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不断交换意见,对各个专题反复进行磋商、探讨,对一些问题的看法逐渐取得一致。
《决定》的第一稿、第二稿、第三稿、第四稿陆续诞生。起草小组每写出一稿,都认真征求多方意见,反复进行研究、推敲、修改……
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这个文件一定要有所前进,有所发展;改革既要有长远目标,又要有针对性;要从当前的实际出发,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9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中南海再次听取起草小组的汇报,研究《决定》第五稿。江泽民总书记和常委各同志分别就确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金融、财税、投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步伐,重视科技教育工作等问题提出意见。会议对《决定》第五稿表示原则同意,并要求起草小组在此基础上加以修改,逐步完善。
9月20日,在怀仁堂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又讨论了修改后的《决定》第六稿。会议认为,这一稿符合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与党的十四大精神相吻合、相衔接的,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会议原则同意这个文件,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修改意见和要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尽管有符合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经验可供借鉴,但许多方面需要我们自己来创造,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照套,也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我们只能调查研究,集思广益,精益求精,找出适合中国实际的做法。在《决定》的起草过程中,从党的总书记、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委员,一直到起草小组的工作人员,都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极端负责的态度,认真细致地开展工作。江泽民等同志先后4次主持召开会议,邀请各个专题调研组进行座谈。中央政治局常委还分别听取了有关财政、税收、价格、市场、现代企业制度等专题小组的调研汇报。
10月15日,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征求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知名人士对《决定》草稿的意见。这些长期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事的代表人士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建议。在此期间,中央常委同志还分别召开了党内老同志座谈会和经济界专家座谈会,征求意见,听取建议。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还把《决定》的第六稿印发到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中央和国务院的各部门、各单位征求意见。党的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中央党政军各部门负责干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各大军区的党委负责同志参加了对《决定》征求意见稿的讨论。他们在总体上给予肯定的同时,提出了多达1050多条修改意见。这些意见大到文件的结构、内容,小到文句字词、标点符号,充分体现了严肃、认真、负责的精神。
根据各方面的意见,起草小组对《决定》征求意见稿又作了270多处修改,形成了《决定》的第七稿。
11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第三次开会,研究起草小组对《决定》修改稿几个重要问题的请示。常委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作出了明确决定。
根据这次政治局常委会议的要求,起草小组又对《决定》修改稿作了部分修改。
11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举行会议,对修改后的《决定》进行研究。会议原则同意了这一稿,决定将其作部分修改后提交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讨论。
11月11日,经过广泛讨论、反复修改,长达17000多字的《决定》第八稿摆在了出席三中全会的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面前。全会期间,委员们对此又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讨论,并作了近百处的修改,这才形成如今人们所见到的《决定》……
在历时5个半月的时间里,起草工作是紧张的、繁重的,起草小组的同志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回顾起草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到,《决定》的起草过程,是充分发扬民主,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全党智慧的过程。它是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集中了全党的智慧,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
(三)
1993年11月14日,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如同巨石击水,《决定》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
一家有影响的国外报纸这样评论道:“刚刚通过《决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意义非凡,其重要性仅次于去年春天邓小平南巡谈话和秋季党的十四大。如果把这三个重要阶段比喻成三级跳,那末,三中全会就是这最后一跳。”
这个文件清晰地描绘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是我们建立新体制的总体规划和行动纲领,是对十四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具体化和系统化。它不仅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和观点,而且在十四大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和重大突破。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是一种历史性的探索。决定我们各项改革措施取舍和检验其得失的根本标准,只能是“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我们改革的所有举措,根本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决定》制定的所有方针、政策,其出发点和根本归宿也都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可能第一次明确地提出“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可能鲜明地提出“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理直气壮地提出“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反复强调“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会高瞻远瞩地提出“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决定》特别强调的这五个方面,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如果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作一座大厦,这五个环节就是大厦的五大支柱。大厦的基础,则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而建设这个大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
我们注意到,《决定》在描述框架时,首先强调了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
《决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这种勾画,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结合,具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鲜明特色。它是在十四大基础上的重大突破,也是对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
《决定》的另一个重大突破在于它有针对性地提出要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要求,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高屋建瓴地提出要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并强调要“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经济管理权限,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决定》明确提出了近期要采取的重大改革步骤。不论是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还是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或者是深化和加快投资体制和计划体制改革等,其出发点都是要在建立和健全宏观调控方面尽快实现突破。
《决定》对建立法律体系的问题也作出了精当的阐述,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内在地包含着法律制度的建设,比较成熟和完善的体制只有用法律的形式肯定下来,成为制度才能够得到巩固。在本世纪末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必须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法律体系。《决定》在各个环节的改革上都强调了法律制度的建设,许多改革举措,都明确指出要“依法”进行……
有人说,《决定》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文献,内容博大精深。它不仅在上述几个方面有所突破、有所发展,而且在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政策上,有许多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新提法:
——提出“随着产权的流动和重组,财产混合所有的经济单位越来越多,将会形成新的产权所有结构”的新观点,这将是今后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提出“国家要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创造平等竞争条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是保证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体制和政策规范化的要求;
——关于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更加强调了效率,“允许属于个人的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是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然要求;
——关于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提出延长耕地承包期,开发性生产项目承包经营权可以继承,土地使用权可以有偿转让。在小城镇建设和户籍制度改革方面也都有新的突破;
…………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系统回答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和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如今,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孕育、诞生的《决定》,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一步推出了马克思主义同当今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全新成果,再一次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开拓、锐意进取的理论勇气和创造能量,必将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产生巨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过去15年,我们拥有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本世纪的最后7年,我们将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前所未有的伟大创举。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的一次世纪性跨越。这是我国社会的又一场重大而深刻的变革。
“坚冰已经打破,航道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面对新的世纪,我们充满信心!


第1版(要闻)
专栏:今日谈

  年终管管“小金库”
耿维忠
新年春节快到了,听说一些单位又要在“小金库”上动脑筋、做文章。在当前全党狠抓反腐倡廉之时,这是必须引起各级领导和财政部门注意的一个问题。
现在,“小金库”太多了,机关、科室、车间、班组,几乎层层都有。它的特点一是封闭,“小金库”的钱款大都是秘密存储,不入财会帐,由“可靠”人员保管,知其底细人员甚少。二是自由,一些领导干部和有关人员随意支取,任意使用。三是难查,“小金库”的帐多是些白条子之类,或随时销毁,或年终销毁,一旦出事,很难查证。
“小金库”公款私存,公款私用,对国家来说,无一利而有百害。大吃大喝,送礼行贿,私装电话,游山玩水,钱从哪里来,统统出自“小金库”。从当前开展反腐败斗争中查出的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说明,“小金库”不仅干扰正常的财经秩序,而且引发违纪、引发犯罪,毁掉了一些干部。
彻底清除“小金库”绝非一日之功。各级领导和财务监督在岁暮年初用钱之时,应采取一些应急措施,对其严加看管,如有不识好歹之人,仍然我行我素,轻者批评教育,重者也只好绳之以党纪国法了。


第1版(要闻)
专栏:

  阎海旺当选甘肃省委书记
新华社兰州12月22日电 (记者冯诚、陈俊)中共甘肃省委八届一次全会今天选举阎海旺为中共甘肃省委书记,张吾乐、孙英、杨振杰为中共甘肃省委副书记。同时举行的中共甘肃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饶凤翥为中共甘肃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第1版(要闻)
专栏:

  建筑市场崛起一支新军铁道兵改工十年成果丰硕
本报讯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以企业振兴和发展的巨大成功纪念兵改工十周年。这支队伍现已由单一的铁路工程队伍发展壮大成为横跨交通、能源、国防和城市建筑领域的现代化特大型建筑工程总承包集团企业,并获国家一级总承包资质和对外经营权,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称赞。
1984年,国家大幅度缩减基建规模,全国基建项目普遍实行招标,17万铁道兵断了“皇粮”。市场无情,非生即死。这支队伍在全国大中型企业中较早地实行了经营机制转换,同时,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全面走向市场。十年中自揽工程投资超过300亿元,组织重大科技攻关项目600多项,有236项科技成果获国家专利。其中深水施工、软弱围岩隧道开挖、大跨度浅埋地下工程建筑等51项科研成果居国内国际领先地位;还接连攻克北京西单地铁站、湖北清江隔河岩水电站导流洞、引大入秦等一大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大、难、险、尖”工程项目。1992年朱镕基副总理在视察该公司铁路工地时,称赞他们“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目前,这家集团企业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承揽重点工程上千项,并开始承揽国外工程和境内外资工程。1993年完成工程投资突破90亿元,相当于兵改工前1983年完成投资额的12倍多。
(韩恭成 张克明)


第1版(要闻)
专栏:

  开埠百余年 今日添新篇上海有了第一条高架公路
本报上海12月22日电 记者郭伟成报道:开埠百年的上海城21日开始拥有了第一条高架公路,翻开了市内交通史新的一页。经过15个月的艰苦拚搏,全长5.47公里的内环线一期高架道路工程比原定工期提前半年,日前正式竣工通车。毛协营、谭清宝、赵忠英3位内环线建设功臣为通车剪彩。
从高空望去,全长5.47公里的内环线一期高架道路宛如一条玉带横卧在繁华的中山北路上。从沪太路至盘湾里,路宽18米,净空高5.5米,双向4车道,中间设有隔离墩,设计车速为每小时80公里。总投资6.71亿元的一期高架道路建成,不仅有力地缓解了这一地区的交通拥挤状况,还将促进沿线城市改造与商业发展。
据悉,全长23.7公里的内环线二期工程已全面开工,在明年完成之后将与一期道路连接,形成29.2公里的连续高架道路。


第1版(要闻)
专栏:

  制止多头抢购和掺杂使假行为河南强化棉花市场管理
本报郑州12月22日电 记者李杰报道:产棉大省河南,采取得力措施,从严管好棉花市场,坚决遏制多头插手棉花抢购和掺杂使假等违法违纪行为,确保棉花收购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棉花开磅收购以来,河南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密切配合,资金调度供应及时,加快了棉花收购进度。截至12月5日,全省已收购棉花430多万担。但是,有的地方特别是有些边界棉花市场管理不严,出现了多头插手抢购棉花的现象,个别不法商贩掺杂使假,还有个别地方公开或变相抢购棉花,扰乱了棉花市场的收购秩序。
针对上述问题,河南省委、省政府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服从国家的统一部署,自觉执行国家的决策,并按照国务院的要求,作了具体部署。省政府领导多次深入产区检查棉花收购情况,协调解决有关问题,还抽调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4个工作组,下到各地检查落实。12月6日,省政府再次召开全省棉花收购电话会议,要求各级工商、物价及监理部门切实加强棉花市场的管理,防止引发“棉花大战”。坚决刹住棉花收购中质级不符、掺杂使假等违纪违法现象。


第1版(要闻)
专栏:

  北京市基层人代会换届选举江泽民等领导同志欣然投票
怀仁堂本报北京12月22日讯 记者何加正报道:今天是北京市区、县、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投票日。江泽民、邓小平、陈云、李瑞环、胡锦涛、荣毅仁等同志和群众一起在中南海怀仁堂投票站参加了投票选举。
清晨,怀仁堂前彩旗静立,“北京市西城区中南海选区怀仁堂投票站”大红横幅高挂堂前。8时左右,投票点的选民们陆续井然有序地前来投票。9时,江泽民同志来到怀仁堂,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选票,在3名候选人中选择2名画上圈后,投向设在主席台上的大红投票箱。
北京市区、县、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任期于1994年2月底届满。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决定,1993年底以前进行区、县、乡、镇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位于西城区的中南海选区是西城区146个选区中的一个。
在怀仁堂参加投票选举的还有丁关根、杨白冰、温家宝、万里、宋平、薄一波、宋任穷、任建新等同志。
紫光阁 本报北京12月22日讯 记者廖玒报道:今天,中南海紫光阁前彩旗飘扬。这里是北京市西城区文津街选区紫光阁投票站,中央一些领导同志在这里与北京市选民一起,参加区县换届选举。
上午8时,选民开始投票。正在外地考察的李鹏同志委托罗干同志代为投票。9时50分,朱镕基来到投票站,投票站工作人员迎上前去,“欢迎您来履行选民的义务”,朱镕基微笑着点点头。他先交验选民证,然后领取选票,在选票上一位候选人名字旁划了圈,郑重地把选票投进了票箱。
在紫光阁投票的同志还有:田纪云、邹家华、钱其琛、李岚清、李铁映、姚依林、陈慕华、宋健、李贵鲜、陈俊生、罗干、吴学谦等。
人民大会堂 本报北京12月22日讯 记者吴兢报道:今天,“北京市西城区中南海选区人民大会堂投票站”的大红横幅高挂人民大会堂三楼南过厅中央。乔石同志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及大会堂管理局的2000多名选民一起,参加了西城区人大代表选举。
乔石委员长穿一身深色西服,庄重地投完一票之后,微笑着对记者说:选举是一件大事。基层选举搞好了,我国政权建设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参加大会堂投票站投票的还有王汉斌、费孝通、孙起孟、雷洁琼、李锡铭、程思远、卢嘉锡、布赫、李沛瑶等同志。彭真委托工作人员投了票。
第一个投票的是满头白发的雷洁琼大姐。她笑着说,投这一票她感到很光荣。
军委选区 本报北京12月22日讯 记者潘跃报道:上午9时整,刘华清、张震、秦基伟、迟浩田、洪学智、廖汉生等同志来到中央军委选区投票站参加了选举投票。他们分别在选票上自己认为最满意的候选人名字后边画了圈,认真地将选票投进了红色票箱,行使一个公民的权利。刘华清同志投完票说,我很高兴投下这庄严的一票。
今天,杨尚昆等同志在军委办公厅流动票箱投了票。
(附图片)
左图:江泽民同志来到中南海怀仁堂投票站投票。 
上图:北京经济学院工经系的学生投票选举区人大代表。 
新华社记者 刘卫兵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评选揭晓18位科学家获得殊荣
本报北京12月22日讯 记者蒋建科报道: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第三次颁奖大会今天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中央书记处书记温家宝、中国科协主席朱光亚、地矿部部长朱训等向18位获奖者颁奖。他们是:张宗祜、肖序常、刘光鼎、袁秉衡、康玉柱、王光宇、杨明桂、何伯墀、祝延修、钱佐国、许惠龙、殷鸿福、刘国栋、夏林圻、张文堂、江天寿、何继善、王维襄。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是我国地质行业最高层次的荣誉奖励。该奖每两年评选一次,自1989年设立该奖以来,已评选了两次。共有29位专家学者获奖。
这次评出的18位获奖者是从地质行业12个部门申报的53名申请者中产生的,分别来自地矿、石油、煤炭、有色金属、黄金、化工、地震、中国科学院等部门的18个单位。


第1版(要闻)
专栏:

  抓培训 立规章 查落实安徽税改准备扎实细致
本报合肥十二月二十二日电 安徽省各级税务部门按照国家统一部署,以“倒计时”的紧迫感,积极稳妥地做好新税制出台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朱镕基副总理在安徽视察工作期间,检查了安庆、滁州等地税改准备情况,对安徽的税改准备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十一月上旬,安徽省政府就召开了全省税改工作会议,对税改进行了部署和动员,并将有关材料发给与会者学习、消化。各地采取以会代训、举办培训班、组织税务干部上门辅导等形式,层层狠抓培训。据统计,全省共举办各类培训班一千六百七十余期,上门辅导三万余户(次),对一点七万名税务人员和三十九点九万户纳税人进行了培训。新税条例颁布后,各地税务部门组织税务人员又进行了再培训、再学习,使大家能熟练而正确地掌握国家新税政策。
为确保税改后税款分别入库,省税务部门明令各地税务人员做到“四不”,即既不能把中央税入到地方库,也不能把地方税入到中央库;既不允许工作发生差错,更不允许有意识地“混库”。谁在这方面出问题,就追究谁的责任。省税务部门专门编制“两套税务机构征收范围及入库级次一览表”,于十二月十五日前印发到基层征收单位和每一个专管员,做到“人手一张表,对照填税票”。同时,他们严格按标准对全省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进行认定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第一批十五万增值税专用发票已分发到用票单位。对内,建立专用发票颁发、管理、监督制度,明确奖惩;对外,加强对用票单位的教育,与用票单位签订责任书,建立检查和跟踪管理制度。
最近,全省各级税务部门组织工作组,深入到各基层征收单位,检查落实各项准备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分片把关,确保新税制实施工作万无一失。 
(王启明 胡立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