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93-12-15

1993-12-15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93:世界开始重新认识中国

第7版(国际)<br/>专栏:年终专稿<br/><br/>  1993:世界开始重新认识中国<br/> 钱其琛<br/> 内容提要:一个和平、安定、繁荣、发展的中国正在世界的东方崛起。在西方经济正陷入持续衰退的情况下,中国这个大市场的潜力正在成为现实。事实证明,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需要中国。<br/> 行将过去的1993年仍然是一个不平凡的年头。一方面,由各种矛盾引起的震动、动荡、冲突以及世界经济衰退的阴影仍然严重地困扰着这个世界;另一方面,人类社会对和平、稳定、发展和合作的不懈追求也给我们这个星球带来了新的希望。持续十多年的柬埔寨内战终告结束。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相互承认为中东问题的公正合理解决开辟了前景。南非多党谈判几经曲折终于达成协议。<br/> 然而,意义最为深远的积极变化也许要算亚太地区形势的发展。相对稳定的政局,高速增长的经济,迅速扩大的投资,积极活跃的贸易,不断展开的区域合作,已经使亚太地区成为世界上经济最活跃的地区,给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br/> 中国是亚太地区的一员,中国非凡的进步和举世瞩目的成就无疑对这一地区的稳定和繁荣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br/>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回顾这几年,中国经受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走过了不平坦的道路。人们还记得,十几年前,当中国坚定地迈出改革开放的步伐时,很多人对我们表示了同情和支持,但同时也不无担忧,怕中国会离开社会主义道路。至于那些幻想中国会蜕化为资本主义的人,则认为中国正在朝着他们所希望的方向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并不是放弃社会主义,而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南斯拉夫内战,这一系列事件使他们以为社会主义的中国也长不了,也会垮台,于是对中国经济上制裁,政治上孤立,企图以高压使中国屈服。他们估计错了。中国人民不怕孤立,不信邪。不管国际风云怎样变幻,中国都是站得住的。中国不但没有被压垮,反而更加稳定,更加发展,更加欣欣向荣。苏联解体以后的去年和今年这两年,正好是中国经济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对外交往大发展的时期。<br/> 1992年年初,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就指出,现在我们国内条件具备,国际环境有利,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把经济发展得快一点是能够办到的。去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达到12.8%,今年预计可以达到13%;对外贸易总额去年是1656亿美元,今年将超过1900亿美元。国泰民安、政通人和、百业俱兴、前程似锦,社会主义在中国大地上扎根、发展和繁荣,受到11.7亿中国人民的拥护。这就是当前中国的景象。<br/> 中国的对外关系也获得了重大进展。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经达到158个。中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在发展中巩固,是建国以来最好时期;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在相互支持中得到增强;与西方国家的互利合作关系在平等对话中得到改善。<br/> 一个和平、安定、繁荣、发展的中国正在世界的东方崛起。这件事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国家的重视。人们对中国刮目相看,重新估量它的分量。人们在议论中国将在国际上可能起到的作用。<br/> 有些重要的西方报刊、研究机构和国际金融机构把中国的发展称之为“奇迹”。去年11月英国《经济学家》首先发表了关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评论文章。以后这类评论和报道经常可以读到,而且越来越多。仅以今年5月为例,5月10日美国《时代》周刊发表《中国将成为超级大国》的系列文章;5月11日日本《读卖新闻》刊登题为《觉醒的雄狮》的系列文章;5月17日美国《商业周刊》刊登题为《一个经济巨人——中国的崛起》的文章;5月20日《纽约时报》报道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5月29日英国《经济学家》称,中国前景美好是一个世纪以来世界上最佳的经济消息。<br/> 说中国已经成为美国、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经济大国,这种估计显然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中国是一个有11.7亿人口的大国,即使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有大幅度的增长,按人口平均还是很低的。中国仍然是一个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要发展成为一个中等发达的国家,还须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br/> 有些人把中国的经济发展看作是一种“威胁”,声称中国经济发展了就要“扩充军备”,就要“填补真空”,甚至说中国在若干年后将成为西方的“主要威胁”。这种说法是荒谬的,说穿了就是要为继续推行遏制中国的政策制造舆论。如果人们回顾一下中国的近代史,就会明白100多年来中国人民曾饱经忧患,备受欺凌,深受列强侵略之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中国的古训。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中国人民一贯热爱和平。中国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不搞军备竞赛,不参加军事集团,不谋求势力范围,永远不称霸,不当超级大国。中国在国外没有一兵一卒,也没有任何军事基地,对任何国家不构成威胁。现在如此,将来中国强盛了,也永远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不论国际形势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不会改变,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这一方针不会改变。<br/> “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有人从意识形态的偏见出发,认为苏联解体了,中国是仅存的社会主义堡垒,应当对它采取孤立、遏制的政策。他们没有分清中国同苏联的区别。从对外关系来说,苏联搞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中国本身就深受其害,并与之进行过近30年的斗争。从国内政策来说,中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是关起门来搞社会主义,而是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搞社会主义。过去苏联以“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的理论为指导,关起门来在国内搞成一个高度集中的、僵化而没有活力的经济体系,在国际上组织了意识形态色彩浓厚的、社会主义经济一体化的经济集团。中国则完全不同,十多年来走的是改革开放的道路,走的是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不仅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而且为外国企业家到中国这个大市场经商、投资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独资、合资、合作的企业已达15万个。去年一年就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4.8万个,协议金额581亿美元,实际使用112亿美元。今年1月至10月,实际利用的外资已达172亿美元。在西方经济正陷入持续衰退的情况下,中国这个大市场的潜力正在成为现实。巨大的吸引力使得任何西方国家都不会放弃进入中国市场的每一个机会。事实证明,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br/> 在这种背景下,西方国家开始重新认识中国。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需要中国。孤立中国做不到,也没有什么出路,只会使自己受损。西方国家同中国的关系从来不是建立在共同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基础上,而只能是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br/> 今年11月,江泽民主席应美国总统克林顿的邀请,出席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江泽民主席在会上宣布:“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一个稳定、发展和强盛的中国,不会对任何国家造成威胁,只会对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这充分反映了我国维护和平、促进发展、谋求合作的诚意。中美两国最高领导人在积极和建设性的气氛中举行了正式会晤,使中美关系有了一个新的开端。德国总理科尔不久前访华,增进了相互了解,推动了两国平等互利合作,有利于中国同欧共体经济贸易的发展。事实再一次证明,相互尊重、平等对话,才是增进共识、缩小分歧、发展国与国之间合作的唯一正确途径。<br/> 世界正在走向新的纪元,中国也在发展中准备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中国愿同世界各国增进相互了解,进一步发展平等互利合作,共同为世界和平,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附图片)<br/> 11月19日,中美两国最高领导人举行会晤。图为江泽民主席和克林顿总统握手。新华社记者郭占英摄<br/> 11月中旬,德国总理科尔访华,中德签署的合同和意向金额达28亿美元。图为李鹏总理和科尔总理等在签署仪式上。新华社记者王景英摄<br/> 12月下旬,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访问南亚3国。图为加德满都的友好团体举行集会,热烈欢迎李瑞环访问尼泊尔。新华社记者齐铁砚摄<br/> 中国代表团团长钱其琛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五次部长级会议上。<br/> 新华社记者宋晓刚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