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2月1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专页)
专栏:

  广大师生喜爱优秀影视片
编者按:中宣部、国家教委、广电部、文化部《关于运用优秀影视片在全国中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通知》发出以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受到中小学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欢迎。运用优秀影视片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贯彻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弘扬主旋律的重大举措,也是在中小学深化德育教育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宣部等四部委《通知》精神,本报与光明日报于11月27日在京联合召开了“百部爱国主义影视片座谈会”。与会同志畅谈了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一些已经运用优秀影视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单位还介绍了做法和体会。现将座谈会发言摘要刊登,以便社会各界了解信息,积极开展和参与对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把四部委倡导的这一活动不断地引向深入、落到实处。
青少年成长的良师益友
陶西平(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北京市教育学会会长):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主义信念,是这一代人素质的基础与核心。当前,社会的文化环境复杂化,价值观念产生了一些变化,德育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因此,运用优秀影视片切实有效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十分迫切的任务。
这批影视片连接起来就是一部形象的中国历史,特别是一部深刻而丰富的近现代史。中小学生可以从中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悠久的文明,了解旧中国人民所经历的苦难历程,了解党领导广大人民创立和建设新中国的光辉历程;使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深深地植根于他们的心中。
这批影视片汇集起来又是一部英雄谱,特别是共产党人的英雄谱。一个个英雄形象展示着他们对伟大祖国的忠贞,对崇高理想的执著追求;展示着他们无私无畏的高贵品格;尤其是展示着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通过观看影视片、学习英雄,可以在中小学生心目中树立起价值观的准则。
这批影视片还是正确审美观点和高尚审美情趣的结晶。一部部影片都凝聚着艺术家们炽热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向人们揭示了真伪、善恶、美丑。这样的影视片可以使中小学生提高美的鉴赏能力,引导他们有正确的美的追求。
何为“好汉”
林福智(北京师大二附中校长):爱国主义教育是当前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德育的核心,我校统一部署,各科分工合作,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利用各科的特点,通过多种内容、多种渠道对学生不断地进行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和渗透。
百部优秀影视片的推荐,为学校的教育工作做了一件大好事,为学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极为形象、生动的教材。我校的历史教师反映,过去讲历史课主要靠老师一张嘴,有了影视片,学生通过直观的艺术形象,可以获得更丰富、更形象的感受,同时也更有利于我们教师把德育渗透到教学当中去。
开始的时候,我们担心学生对由上边推荐的教育影视片有逆反心理,但是据最近所作的调查了解来看,我们感到绝大多数学生不仅接受而且喜欢这些优秀影视片。一些学生在看过影片之后说:“这些影片塑造了不少英雄形象;那些外来片也塑造了一些‘英雄好汉’的形象。两者相比,差别明显。他们之间差就差在人生观上。外来片的‘好汉’不是为争霸而打来斗去,就是仇杀;而我们的英雄身上却体现了为祖国、为人民、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这些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好汉。”
应该追这样的“星”
邹少鹏(北京八一中学学生):看了《毛泽东和他的儿子》这部片子,我想了很多。毛泽东是党和国家主席,他生活还那么朴素,他的儿子还要去朝鲜战场,这些都使我明显地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具有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也爱看《闪闪的红星》、《刘胡兰》、《小兵张嘎》这样的影片。小英雄们生活在战争年代,随时都准备着用生命去为创建新中国做贡献,这些英雄人物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体现了建立新中国的战斗历史,也使我们实实在在地理解了“艰苦奋斗”、“爱国主义”的真正含义。我感到我们应该崇敬这些英雄,而不应该盲目地崇拜那些不值得崇拜的歌星、影星。


第3版(专页)
专栏:

  爱国主义:永恒的主旋律
勿忘国家民族尊严
卢嘉锡(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宣部等四部委发出了《通知》,强调要用优秀影视片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是非常必要、非常及时的。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需要一种形式和环境。我常常这样讲,在运动会上,当我们的运动员获得名次、登台领奖的时候,总要有一个仪式,就是升五星红旗,唱我们的国歌,这种形式非常好。它不仅激励运动员去创造好成绩,也激发了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除了政治课、理论课之外,也要充分运用优秀影视片这种好形式。
最近我在外地听到了一些令人难过的情况,一些人在外宾面前做出了有损于国格、人格的事,他们心里只想着钱,却忘记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我们请外国友人来,是想让他们认识中国,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我们做了几天的工作让一些爱国思想淡漠的人几分钟就给破坏了。这些现象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爱国主义是思想教育的基础工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从中小学生抓起。再过不久就是毛主席的百岁生日,我们要加强宣传,要运用优秀影视片进行教育,让人们进一步了解毛主席的功绩,进一步懂得新中国来之不易。
我在几次会上都谈到了一句话,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发表文章也谈到这句话,这就是“知我中华、爱我中华、兴我中华”。要教育青少年知道中华民族的历史,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要激励他们担当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振兴我们的国家和民族。
爱国主义不是空洞说教
何祚庥(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学部委员):我国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会不会偏离这一航向,“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能否坚持100年不动摇,这是个大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要教育儿童、教育青少年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是相通的。热爱社会主义的前提是热爱社会主义的祖国。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那样:“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是凝聚中华民族,推动中国发展的伟大精神动力。”
我们是过来人,不会忘记革命前辈对我们所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那就是向我们展示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系列的民族屈辱的历史。那一系列的割地、赔款,一系列的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不平等条约,“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割让香港”。
要向后辈们揭露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大大小小的卖国贼!要让后辈们牢牢记住历史上的那些耻辱的日子!我们不会忘记,正是我国近代史上的这些耻辱使我们警醒起来,走向革命,走向社会主义。
爱国主义不是空洞的说教,而要落实到行动上。作为科学工作者来参加这一爱国主义教育的讨论会,我想说应该把“爱科学”也列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之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地大物博,但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这是我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的基本国情。所以,只有发展科学技术,依靠科学技术,建立一个“低消耗资源型的高度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唯一出路。
我国正在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就是依靠科学技术。这就是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最终可能是科学解决问题。科学是了不起的事情,要重视科学。”因此,我们要教育青少年,教育儿童热爱科学、学习科学,而不要盲目地去崇拜什么“青春偶像”。
两个文明的强大支柱
兰宏生(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爱国主义是中小学德育的核心内容,是永恒的教育主题。爱国主义是一种对祖国最深厚的情感,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爱国主义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中华民族和社会主义祖国的巨大精神力量,是动员和鼓舞各族人民实现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光辉旗帜。爱国主义曾经造就了中华民族辉煌的文明史,在今天,它不仅没有过时,而且依然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强大支柱。未来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素质的竞争,为了使现在的中小学生成为21世纪的主人,就必须深入不断地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所坚持的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紧密相连,我们所要进行的教育也是三位一体的教育。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我们要按照邓小平同志的指示教育好青少年,就要紧紧抓住爱国主义教育这一核心,使我们中小学广大师生有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效国之行、建国之才,就要努力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保证党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
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是丰富的,途径方法是多样的。优秀影视片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非常好的教材,运用优秀影视片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是非常好的途径和方法。这样的教育更加符合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它直观、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中小学生喜闻乐见,印象深刻,能达到使学生终生受益的效果。
百部影视片放映活动在北京市的不少中小学里已经初见成效。宣武区少工委开展了“电影周”活动,有45所学校参加了这一活动,观看影片的学生达3万多人次。厂桥小学的学生和家长一起观看影片,家长边看边给孩子讲,效果很好。有的学生说:“原来只知道‘四大天王’、‘小虎队’,看了《董存瑞》、《铁道卫士》以后,我知道了心中的偶像不应该是什么‘星’,而应该是热爱祖国的英雄。”
“追星族”到底怎么了
范红(北京八一中学团委书记):最近几年来,港台影视片走红,不少地方在播放这些片子,我们的校园也几乎被这些东西包围了。枪战片中神奇的动作,言情片中缠绵的情调,再加上影视歌星那漂亮的装扮、潇洒的外表,吸引了大量单纯幼稚的青少年。一个中学生,为了能看场演唱会,一睹其偶像的风采,竟然去卖血换钱;有些学生整日整夜地守候在宾馆、剧场的门口等待歌星签个名……这一切都令老师和家长充满忧虑: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四部委及时地发出了《通知》,号召中小学生观看百部爱国主义影视片,给社会和校园吹来了一阵新风。《光明日报》正在连续介绍这些影视片的内容;电视台已经在陆续播放这些影视片;学校也在组织学生观看影视片、搞影评、开班会讨论,从而形成了一个全社会关心中小学生思想教育的大气候。
这次推出的百部影视片,每一部都可称为一本生动的历史教材、政治教材,它能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发扬革命传统和增强爱国主义观念。最为之高兴的还是学生的家长和老师。通过这些影视片的教育,他们又从孩子身上看到了当年他们那代人所具有的吃苦精神和爱国热情;学生们也更加懂得珍惜革命英烈们用流血和牺牲换来的今天,进而用努力刻苦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用奉献精神、奋斗精神去体现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含义。
爱国主义是永远不变的主题,永远不朽的旋律,永远不灭的精神,请给中小学生更多更好的这样的精神食粮,希望这些优秀的爱国主义影视片能一直陪伴我们的孩子们健康成长,为他们指引方向!


第3版(专页)
专栏:

  了解历史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
曾庆存(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学部委员):利用爱国主义影视片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贯彻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方针的重大举措。在现今的国际环境当中,中国要发展、强大,爱国主义教育非大力加强不可。除了运用影视片进行教育之外,还可增多方式和扩大内容。例如,中小学乃至大学的有关教材都应该把宣传祖国优秀文化遗产、我国对世界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的各种事实融会进去;也应该把这样的内容融合到各种宣传形式之中;还应该如实反映我国近百年来备受帝国主义侵略剥削的事实,教育国人应以此为耻,愤发有为,“知耻有勇”,不要“见利忘义”。
中西文化都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有互补性。今天世界上的不少有识之士都在研究和学习东方文化,主张发扬东方文化的某些优势。我们中国文化是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对自己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不能妄自菲薄。“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我们应该十分珍视和永远发扬我们的优秀传统,教育青少年从小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科学知识武装自己,至老不衰,奉献不止。
好好学习做栋梁之材
赵萱(北京156中学校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腾飞,关键取决于民族的素质,取决于民族精神。我校借着《通知》的东风,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内容来抓。让同学们观看百部爱国主义优秀影视片,能够了解我们民族艰苦奋斗的创业史、斗争史,起到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弘扬民族优良传统的作用。学校每周向同学们公布播放的片目,组织同学收看。史地老师、政治老师努力做到组织观看影视片与教学有机结合;全校开展了“爱我中华”电影观后感征文比赛。有的同学在观后感中写道:“烈士用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沿着他们的足迹前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在好好学习,将来做栋梁之材,这是我们对祖国、对民族最深、最深的爱。”
几年来,我校注意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努力做到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教育,特别是和近、现代史教育相结合,和形势、国情教育相结合,和教学活动相结合,和纪念重大节日相结合。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全社会的大事,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需要社会各界的配合。全社会要齐心协力,优化育人环境,增大教育的可信度,使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取得最佳效果。
泪岂能白流
水华(著名电影导演):看到运用优秀影视片在中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组织得这么好,在中小学引起这么大的反响,我感到非常高兴和振奋。
爱国主义情操是影响人一生的最关键、最根本的精神力量,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建设的基础工程。从左翼文化运动直到建国以后,党领导的爱国主义文艺都深入了我们的灵魂,都在塑造着我们。前几天电视里播《黄河大合唱》,我看到唱的人、指挥、观众都流了泪,我也非常激动。那是我们民族的、人民抗战的声音,那样的作品的艺术魅力、思想情操是具有穿透力的。
我从事文艺工作以后,也在努力创作爱国主义题材的作品,因为我也想用自己的作品,用作品中的爱国主义情操去感染、影响观众。爱国主义是文艺创作的不朽主题,只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创作中追求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才能使我们的作品产生催人向上、催人奋进的力量,给人以真正的艺术享受。
我愿意和同志们一道,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主旋律作品,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多做贡献,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更精更美的精神食粮。


第3版(专页)
专栏:

  学习英雄培养“四有”新人
铸造灵魂的“希望工程”
高建民(团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共青团组织多年来一直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四部委《通知》发出之后,各地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尤其是中小学中的团队组织积极主动响应、参与、配合了这一活动。
青少年时期正是学知识、长身体、世界观逐渐形成的时期,需要进行的教育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但是爱国主义教育是重要基础。青少年对祖国的历史、优秀文化传统、中华民族走过的坎坷历程、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了解不多、理解不深,思想上有许多空白点,这些不足直接影响到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等方面的教育。从青少年教育的目标看,共产主义接班人是最终目标,“四有”新人是现实的目标,但爱国主义教育是基础目标之一。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跨世纪的一代新人的要求看,爱国主义教育同样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
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必须讲究科学的方式方法,运用优秀影视片进行教育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它有助于青少年明辨是非、树立学习和仿效的正确榜样,有助于他们的主体性、能动性向积极的方向发挥。同时我们也应该更加注意宣传舆论的导向,正确引导中小学生的文化生活和文化消费,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好影片作用不可低估
王兆骥(北京四中副校长):多年来四中比较重视对学生进行政治方向教育、人生观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在进行这些教育的过程中,播放爱国主义影视片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教育手段。近几年来,凡是新出的“主旋律”影片,我们一定要组织学生观看。
当然,对一部好影片的教育作用既不能低估,也不应夸大。运用优秀影视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是要经常化,二是要同其他形式、其他内容的思想教育结合起来,三是要注意加强引导。我们在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时,注意引导学生消化影视片中最重要、最核心的东西。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终要落在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上,落在他们的学习目的上。组织学生观看优秀影视片,主要目的是要让他们学习英雄人物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德,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要让他们明白没有祖国、没有党和人民、没有革命前辈,就没有他们今天的一切;要让他们懂得用实际行动回报自己的祖国和人民;要让他们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不动摇,从而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塑造他们的思想,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代新人。
近年来,四中的学生在许多重大活动中都表现了很强的爱国热情。从前几年对举办亚运会,到今年对申办奥运、迎接国际奥委会委员到四中,从最近先后接待的台湾、香港、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学生访问四中的活动,到近日四中篮球队访台活动,学生们都非常自然、又非常强烈地表现出了他们的爱国情感。他们愿意学习西方先进的东西,也注意抵制那些落后的东西,学生们的觉悟、情操、纪律、作风和文明礼貌受到了客人们的高度评价。
影片插曲要常唱
唐凌云(人大附中学生):从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出发,我认为观看爱国主义题材的影视片是非常必要的。运用影视片进行教育,很适合我们的特点,很对我们的胃口。
前两天,学校放映了几部爱国主义题材的影片,看到影片中战士吹响冲锋号,高呼着口号前仆后继往上冲的时候,我们头一次感到热血沸腾;融入情节中,爱国主义感情就会油然而生。有些同学说,这些影片中的插曲,有不少是我们每年组织各种纪念活动时经常要唱的,但我们总是唱不出那种感情来;看了影片之后才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才真正理解了这些歌曲为什么流传下来,至今还有人唱,那就是因为其中深深地蕴含着爱国主义的激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