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周末)
专栏:

  摩尼教千年古刹揭秘
火焰山下新传奇
曲志红 李斌
世上许多重大的发现是出于偶然。这位学者的经历再次提醒我们,如果你能抓住一闪而逝的灵感,或许,它终将带给你真正的成功。
1988年初春,新疆吐鲁番。年近半百的北大考古系副教授晁华山,不远千里来到火焰山脚下的胜金口做佛教洞窟群考察。这天,他爬上山坡,走进一座凉爽的洞窟,迎面一幅精美而略有残缺的壁画吸引了他的注意力。淡淡的白色基调,硕大的树冠,两只树干交叉挺立,一只是蓬勃的白,一只是阴冷的黑……晁华山心里油然浮起一种朦胧而异样的感觉:它们似乎不像是佛教的手笔?他仔细地观察,反复地品味,面对那黑白交汇、一明一暗的两棵树,一个念头蓦地闪过,会不会是摩尼教?
或许晁华山本人也没想到,正是这颇有些偶然的一闪念,导致了湮没千年的摩尼古刹重见天日。
摩尼教,一个古老神秘的传说
摩尼教是在公元3世纪由波斯人摩尼创立的,它的教义主要是“二宗三际论”,认为世界由明暗两种势力组成,现实世界就是这两种势力斗争的过程。而摩尼教的使命,就是唤醒人类,让光明的灵魂回到光明王国。
摩尼教后来分别向西方和东方传播,成为当时的一个世界性宗教。公元7世纪末它传入我国,在东南沿海、西北、中原都有很多信徒。曾被称为明教、末尼教、明尊教,因为该教教徒不吃肉、不喝酒,民间也有人称之为“菜教”或“食菜教”。8世纪时,信奉摩尼的回鹘人被蒙古人打败,逃至新疆地区建立了鼎盛一时的高昌王国,摩尼教被尊为国教,颇为兴盛。吐鲁番一带,因此被认为是该教的东方教区中心。专家认为,摩尼教当时是我国外来宗教中影响仅次于佛教的第二大宗教。
由于种种原因,摩尼教在延续一千多年后开始衰落,到15世纪已基本消亡。令人不解的是,这个很有影响的教派,仿佛一下子就从地球上消失得无影无踪,既没有遗迹,也没有遗物。即使在其故乡波斯,也找不到一丝它曾经存在过的实证。以至于在本世纪以前,人们研究摩尼教,只能依据原来与它作对的某些基督教徒或伊斯兰教徒的记载中所提供的间接资料。
为了揭开摩尼教盛衰之谜,后世的人们付出了一代又一代艰苦耐心的努力。1902年和1904年,德国人在我国吐鲁番地区发现了一处摩尼教遗址和用6种中亚古代文字抄写的上千件摩尼经典残本。30年代,人们在北非再次发现了大量的摩尼教早期书写文献,其中有书信、语录、赞美诗,也有著作注释和教会早期历史的概述。这两次发现为人们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遥远而又神秘的摩尼教,终于慢慢揭开了它的面纱……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
1978年,已届不惑之年的晁华山从古都西安来到北大燕园,成为考古系宿白教授的研究生,正因为曾经参与汉唐城市考古,而且又懂德语,于是专门从事新疆佛教石窟的考古研究。
历史上新疆曾经是世界多种文化交流融合的地方,长久不衰地吸引着世界各国学者。
分布在吐鲁番四周山脚下的“千佛洞”几乎是宗教和石窟研究者们的必到之处。对这些洞窟,前辈专家早有定论,是佛教洞窟。1979年,正读研究生的晁华山和同学们一起沿丝绸之路考察佛教洞窟,初到吐鲁番。之后,留校任教的晁华山于1987、1988年又两次重访,也都是为了佛教石窟研究课题。
难道这些佛窟背后还藏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吗?自1988年这次从吐鲁番回京以后,晁华山的思路常常被“摩尼教”所困扰。既然摩尼教在唐朝曾经流行于新疆一带,外国人又曾在这里发现了众多的摩尼教经典写本,按理说应当还有不少摩尼教的遗迹。为什么除了德国人找到的一处外再无踪迹?
胜金口洞窟里闪现的疑虑,成了挥之不去的问号。
怀着这种疑问,1988年年底,晁华山作为“洪堡学者”来到德国。这里是世界研究摩尼教的中心,他在图书馆里翻阅大量文献和研究成果,后来又去了巴黎、伦敦等地,继续收集摩尼教的有关资料。这些工作的进行,使他对解开吐鲁番石窟之谜更具信心。
1991年9月,晁华山和他的一个研究生再次来到吐鲁番,作更加系统的甄别和测量记录工作。遍地砂砾的火焰山下,气候炎热干旱,终年不见雨雪。他们无暇欣赏诗人笔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象,而是顶着近40度的高温,晓出晚归,带着一身疲惫,告别西天的云彩。
他们对吐鲁番的胜金口、伯兹克里克和吐峪沟三个洞窟群的大约200个洞窟,一一进行认认真真的观察,不仅测量、计算、编号,还画出每个洞的平面图,立体图,并进行口述观察记录录音。在许多洞窟里,他们找出了生命树、死亡树、日月合璧图、七重宝树图等典型的阐述摩尼教教义的壁画,找到了一些摩尼教的题记和大字榜文,也发现了被佛教覆盖和被涂抹、改建的痕迹。三个月的科学工作后,他们终于将9座寺院70多个洞窟从近百年来的误解中澄清出来,并根据古代文献写本论证了这些洞窟的性质和分类、壁画题材和意义、分期和年代、寺院组成体制等等问题,由此证明——这,就是湮没千年的摩尼古刹。
深入的实地考察和系统的理论研究,使萦绕晁华山心中几年的疑团,终于有了答案。去年元旦,晁华山正式向老师宿白教授出示了自己的研究资料和实物照片。宿白先生断定,这将是一个极为重要、值得深入研究的发现。在他的力争下,这一课题被列为“八五国家社科重点项目”,成为北大考古系“八五”期间唯一的一个国家项目。
发现,仅仅是开始
晁华山的发现,很快得到了有关专家的重视和肯定。他们认为,这是本世纪以来关于摩尼教的第三次大发现,甚至比前两次的意义更加深远,不仅对于研究失传几百年的摩尼教具有开创意义,而且对于世界宗教史和其他相关学科也是一件大事。如果说文献写本的出现,使世界对摩尼这个古老的神秘宗教有了平面的间接的了解;那么,遗址洞窟的发现,就可以把我们带入立体的、直接的认识,并就此开展历史学、考古学、宗教学、文化史、工艺美术史等等多方面探讨,其开发价值不可估量。就像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所说,当初发现敦煌的时候,谁能想到近百年后我们还在研究,而且以后恐怕还得继续长久地研究下去呢?
晁华山在确认了摩尼洞窟后,曾特地致函金庸先生说,《倚天屠龙记》中对摩尼教教义的阐述和许多教规、习惯的描写,真是难得的准确。当然,这只是一段小小的插曲。小说家可以用想象虚构自己的作品并使之充满诱人的魅力,而科学只承认事实,准确的事实。
今年秋天,晁华山陪同德国同行再次前往吐鲁番考察。他不仅面临着众多国内外专家对于他的发现将进行的严肃甚至挑剔的检验,而且,更详细、更系统的考古报告,更深入、更扎实的研究都在等待着他的完成。
他知道,发现,对于摩尼教研究来说,不过只是个开始。


第8版(周末)
专栏:

  名言警句录
△道存则国存,道亡则国亡。
注出自《韩诗外传》。意思是有了真理国家就能兴旺,失去正义国家就要灭亡。
△登高使人欲望,临深使人欲窥,处使然也。
注出自《淮南子·说山训》。意思是登到高处可以使人开阔胸怀,对着深渊可以使人思虑深邃,这是所处的环境促成的。
△得时无怠,时不再来。
注出自《国语·越语》。意思是:有了时间就要抓紧做事,时间过去了是不会再来的。


第8版(周末)
专栏:

  革命家庭
农村姑娘周莲与师范学院学生江梅清结婚后,在丈夫的影响下,逐渐懂得了革命道理。大革命失败后,梅清被反动派杀害。周莲继承丈夫的事业,参加了革命,不辞劳苦地为党工作,培养自己的儿女。周莲和儿子立群被捕后,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周莲没有屈服,在党的利益和儿子的生命遭到威胁的紧要关头,周莲用儿子的生命维护了党的利益。直到抗战开始,周莲才得以出狱,党组织将她和两个孩子送到了延安。本片由北京电影厂摄于60年代,水华导演,孙道临、于蓝等主演。


第8版(周末)
专栏:

  艺坛上的一片风景
——访立体汉字艺术家沈默
宋伟建
前不久,“沈默立体汉字艺术”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一走近美术馆,人们被立在大门入口处的高大的“想”字吸引住了。这分明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雕塑。从正面看,它具有汉字书法笔走龙蛇、流畅飘逸的艺术魅力,而整体上又具备雕塑浑然天成、可以多角度欣赏的特殊的审美效应。
沈默的艺术作品占据了美术馆东西两个大厅。我在一个近两米高的“美”字前驻足。这是一件形式与内容结合完美的艺术品。刚劲有力的笔划与书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当你围绕它缓缓走动,一个硕乳丰臀的美女形象呈现在眼前。这一“美”字雕塑融美的观念与美的意象于一体,使它的内涵大大地延伸了。“爱”字的雕塑是许多心型的连接,心心相印才有爱的产生,这里传达的或许是作者的普爱理想。“根”字的侧面是背靠大树的一对老翁老妪相互环抱的造型,不禁使人联想起民族传统文化中对落叶归根的眷恋……这些立体汉字的侧背面造型意象多在似与不似之间,与正面清晰可辨的笔划浑然一体,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意境。使人能够产生某种审美遐想,得到一种特殊的审美感受。我渐渐领悟到,汉字的抽象概念与其含义的具象表现形式结合所生发出的这种耐人寻味的意境,大概就是沈默立体汉字艺术的真谛。
42岁的沈默穿一身白衣白裤,一头浓而密的黑发孩童般地垂在额前。沈先生说,中国古老的汉字有着绵延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汉字书法艺术也可以追溯到久远的年代,在这数千年间,书法艺术所达到的高度后人是难以企及的。然而,在这漫长的历史跨度里,它却一直未能摆脱两维空间的发展形式,它既不能从纸上站起来,也未能从墙上走下来,这就大大限制了这种艺术的发展和传播。沈先生向我出示一幅“福”字造型的建筑外型设计图。沈先生介绍说,自从立体汉字艺术今年3月份向外界披露后,已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国内外许多企业界人士都注意到了立体汉字所潜含的巨大的经济价值。
我端详着这座数十层的“福”字大厦外观图,想象着有朝一日大城市中将耸立起按照“福”字的横竖撇捺建造起来的大厦,将把人们生在“福”中的愿望变成现实。据沈先生介绍,立体汉字艺术还吸引了城市规划部门、工艺品设计部门的注意,它将为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发挥作用。
立体汉字艺术是沈默先生贡献给艺术园地的一朵奇葩,尽管这种艺术形式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但毕竟是中国书法艺术盛极难继的情况下的一种独辟蹊径的艺术创造,丰富了汉字艺术的内涵,拓展了汉字艺术的审美空间,以其独特的魅力为艺术百花园抹上了一片迷人的风景!


第8版(周末)
专栏:

  军艺举办书画展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解放军艺术学院于近日举办了书法、绘画展览,展出的绝大多数作品为毛泽东同志的诗词、语录,还有反映毛泽东实践活动的创作画。作者有将军、文艺老战士,还有10来岁的小学员。
                 (梁玉师)


第8版(周末)
专栏:音像天地

  《劫夫名曲》
由辽宁半岛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劫夫名曲》盒式音带最近面市。三盒一套的《劫夫名曲》分别为《毛泽东诗词歌曲专辑》、《抒情歌曲专辑》和《立体声伴奏带》。
已故著名音乐家劫夫(即李劫夫)1937年开始音乐创作活动,他的歌曲明朗、抒情、豪放、上口,富有时代气息,感召了不止一代人。他创作的《我们走在大路上》、《歌唱二小放牛郎》、《哈瓦那的孩子》、《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忘不了》等歌曲都曾在群众中产生过广泛的影响,有的至今仍传唱不衰。
              (蒋力)


第8版(周末)
专栏:

  坚定理想 凝聚军心
北京军区开展演唱活动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今年下半年以来,北京军区各部队开展了群众性歌咏演唱活动,通过学歌、唱歌、赛歌,激发了官兵的热情,净化了文化环境,活跃了基层文化生活。
51034部队向战士推荐了100首歌颂党、歌颂改革开放和军队建设的歌曲,并录制了560多套“战士心中的歌”卡拉OK录像带发到每个连队。北京卫戍区的所有连队都专门举办了以歌颂毛泽东思想和改革开放为主要内容的卡拉OK晚会,大多数官兵都手拿话筒“独唱”过。52831部队以班、排、连组织学歌,以旅、团、营组织比赛,使参加这次主题歌咏演唱活动的官兵达90%以上。军区后勤部根据部队驻地偏僻分散的特点,在分片组织相邻仓库、医院举行演唱比赛的基础上,又举办了规模很大的后勤系统业余歌手大赛。51361部队的各师、旅、团相继举办卡拉OK演唱骨干培训班,业余演出队也先后派出70多人次为基层连队教歌辅导,培训演唱骨干370多人。52935部队利用集中办理论读书班的时机,举办了首届旅团干部卡拉OK演唱比赛,促进领导干部发挥带头作用。步兵51386部队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红军团队,团党委带领全团千余名官兵唱《长征组歌》,声势浩大。
为把这一活动推向高潮,北京军区于12月4日至6日,在京举办了全区第三届业余歌手比赛,张洋、祁君、张丽等分别获奖。
                 (郭白)


第8版(周末)
专栏:

  殷延平让人们笑得更自在
伯瑜
37岁的殷延平已两度随常州滑稽剧团来京演出了。五年前,他在那个已拍成电影的喜剧《土裁缝与洋小姐》中扮演小号手王乐乐,这是个配角,但他演得投入、有分寸,颇得观众欢心。他在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三十层楼上》、《私奔》、《死神最后一张王牌》等四部影片中,成功地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角色,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今年9月份,他再度随团来京演出《诸葛亮与小皮匠》(张宇清编剧)。这是一部寓庄于谐,有着较深广思想内容的好戏。殷延平扮演剧中主角诸葛文老师。这位有着多重性格立面的人物,在殷延平演来轻松洒脱、栩栩如生。观众随着剧情发展时而陷入沉思,时而忍俊不禁,时而畅怀大笑。喜剧形式带来了催人泪下的感染力。
除了剧本的成功,殷延平在二度创作上显示出不凡的悟性和功力。为塑造好诸葛文这个形象,他大胆学习借鉴话剧表演艺术中语音、语气、语调方面的技巧,同滑稽戏表演中夸张形神、打诨逗噱融会贯通,丰富了表演手法。他还注意发掘、提炼人物细节。如第四场为刻画诸葛文错责女儿后愧疚的心理活动,小殷设计了诸葛文在听到妻子声声报出女儿各门考试成绩后,不假思索地插话“一共488分”的细节,不但产生了喜剧效果,也贴切地表现出诸葛文自知理亏时的自嘲和数学教师对数字的敏感。
殷延平在22岁时从插队的农村考入剧团。在已有57年历史的常州市滑稽剧团,许多老艺人都看好这位知甘苦、肯磨练的小后生,常常口传手授向他说戏传艺。小殷也争气,1983年以来已三次获得江苏省戏剧优秀表演奖,1990年他更以扮演滑稽戏《两个男人一颗心》中双胞胎兄弟的成功,夺得上海首届“白玉兰”主角奖。今年3月,小殷当选为新一届常州市人大代表。
日常生活中的殷延平乐观开朗,为人坦诚豪爽,很得“哥们”的喜欢。更可贵的是他对事业的忠诚和执著。每次演出他总保持着最佳“竞技状态”。
“努力让人们笑得更酣畅,更自在”。他用这句朴实的话表达了他美好的追求和心声。(附图片)
殷延平正在表演。
王华摄


第8版(周末)
专栏:

  飘逸典雅的阿根廷探戈
来自南美洲的阿根廷探戈音乐舞蹈团应文化部的邀请,于9日和10日晚在北京音乐厅向观众展现了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舞中之王“探戈”的发展历史。
探戈这一舞蹈艺术形式的形成与其它艺术品种一样,有它的起源、发展、逐步完善的过程。我们于舞会中或在舞台上看到的男女交臂双双翩翩起舞的飘逸、洒脱、含蓄、典雅的探戈舞蹈,雏形原是阿根廷游牧民男子粗壮有力的独舞,起源于18世纪。20世纪进入宫廷后由民间自娱性舞蹈变为带有表演性歌舞的形式,由简单的小手摇风琴伴奏变为钢琴、六角手风琴和小提琴等几种乐曲组合伴奏。它的音乐舞蹈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更加多姿多彩。
该团自成立后,曾多次代表国家参加过许多国家举办的国际艺术节,访演过欧美和东南亚等地。    
         (安翠云)


第8版(周末)
专栏:天南地北

  景颇族的干脱总
刘扬武
在云南省德农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来到白云缭绕的景颇山,不管你走到哪里,都会听到婉转的情歌或高亢嘹亮的山歌声。景颇族的歌像树叶那样多,人人会唱,还多亏了“干脱总”。
“干脱总”是景颇族载瓦支系话。“干脱”指的是公房,“总”的意思是坐下来唱。全句话的意思是:坐在公房里对歌。景颇人为方便学、唱情歌,各村寨都专门建有一所房子或草棚供大家学歌、赛歌,好似俱乐部。会唱的人,男的不管是否结过婚,只要年龄在五十岁以下的都可以去唱已结婚的妇女,没有生孩子前也可以去赛唱。不过,一个支系的同姓男女不能同在一所公房里对歌。对歌时,男女分别坐在一边,界限分明。结过婚的男女进公房,一是参加娱乐,二是教青年人唱歌。他们除丧葬歌不唱外,各种歌都唱,情歌只是其中的一种。不会唱的男女青年在旁边听久了,也就自然会唱了。
“干脱”还是景颇族村寨之间进行文化交流的场所。不过,这个寨子的男青年要到其他寨子的公房同姑娘们对唱,要先征得其他寨子的同意,不同意是不能去的。男女赛歌时,禁止表兄表妹在一起参赛,所以女方开头总是先唱“若有我的同姓人,会羞得我不敢把话说若有我的哥哥和表弟,我怎么好意思来唱歌”这时男方就唱“姑娘们啊,别害羞,我们都是各姓各。我们都是外寨的哟,我们一起快唱歌”问对清楚后,双方就可以放心唱了。唱到深夜,小伙子们有些疲倦了,于是唱道“栽秧季节已到来,田里活路多忙哟晚上唱歌唱久了,白天犁田会打瞌睡哟我们快快唱山歌,再唱几首就睡啰”女方听了回唱道“我们大家都唱歌,见了就要唱个饱,只睡不唱多难过,一直唱到天大亮”赛唱到半夜,姑娘会招待外来的客人一顿饭,又接着唱。小伙子们如果唱输了,天亮后暂停回家,第二天晚上又接着唱,一直唱到有一方佩服,另一方才结束对歌。有时,几个寨子的小伙子集中在一起赛歌,看哪个寨子的小伙子唱得好,不一定就是找姑娘赛唱。对歌时,多以笛子、口弦等器乐伴奏。
就这样,景颇族的“干脱总”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歌手,景颇族的歌声传遍了村村寨寨。


第8版(周末)
专栏:

立体汉字:想 沈默


第8版(周末)
专栏:

●老元奇遇记(二十一) 历史发现 方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