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关贸总协定总干事强调
乌拉圭回合谈判应如期结束
据新华社日内瓦12月9日电 (记者袁炳忠)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总干事萨瑟兰今天在日内瓦强调,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应于12月12日午夜“有效地中止”,以使有关人员准备乌拉圭回合一揽子协议的最后文本。
今天离结束乌拉圭回合的最后期限12月15日只剩下6天,但是由于谈判中产生的各种文件需要印刷和翻译,各国代表也需要最后提出修改的机会,萨瑟兰认为谈判应提前结束。
萨瑟兰在总协定总部大楼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谈判在市场准入、贸易机构以及贸易规则等乌拉圭回合所涉及的所有领域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不少协议文本已经“准备就绪”,但是一些“重要问题”仍未能解决,他希望参加方在谈判中表现出“必要的灵活性”,避免“僵化”。
他介绍说,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在视听贸易、反倾销条款、金融服务以及部分产品的市场准入等领域。
萨瑟兰今天再次呼吁欧洲共同体、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充分重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他强调指出,“如果不考虑他们的利益,乌拉圭回合就不能有效地结束”。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拉法特与克里斯托弗会谈
本报突尼斯12月10日电 记者赵章云报道:巴解主席阿拉法特今天首次在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总部与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会谈。会谈后,克里斯托弗对报界说,他同阿拉法特主席就巴以协议的执行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会谈,他称会谈是“积极的”,“建设性的”。
克里斯托弗是今天上午由叙利亚抵达突尼斯,进行他第三次中东之行第5站的访问的。突尼斯总统本·阿里在克里斯托弗到达后不久在总统府接见了他。


第6版(国际)
专栏:

  善于掌握时代脉搏
——外国人士谈邓小平及中国改革开放政策
杜平
15年前,中国人民在邓小平领导下开始进行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使中国的经济和社会走上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道路,引起了世界的瞩目。在外国人眼中,邓小平这个名字同中国的“改革开放”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发行之际,笔者采访了最近来华访问的外国领导人及其他知名人士,请他们谈一谈对邓小平及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印象。
今年11月初,越南国家主席黎德英应邀来中国访问。他对笔者说,越南目前正在进行经济革新,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对于邓小平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他尤其高度赞赏。
黎德英主席说,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在实践中已取得成果。这些成果证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正确的。事实也证明,中国发展较快,甚至很快。中国能解决11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了。现在还要解决11亿人口的致富问题,这就更伟大了。因此,越南人民怀着激动的心情和坚定的信心关注着中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那不仅是为11亿中国人民造福,而且是对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的重大贡献。
今年10月,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中国访问时对笔者说,邓小平给人们的印象是,意志坚强、行动果断。他曾经说过,只要看准了的,就大胆地去试,正确的就坚持,不对的就赶快改,对新出现的问题要抓紧解决。15年来,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大胆探索和前进,同时又避免了大的失误,保证了政治和社会的稳定。中国的这一经验为哈萨克斯坦提供了借鉴。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优势就在于它的经济改革是有秩序和有纪律地进行的,是在保证社会和居民稳定的情况下进行的。
凡是和邓小平有过接触或者跟踪中国这些年来发展轨迹的人大概都有这样的认识,那就是,邓小平思想敏锐,善于把握时代的脉搏和契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战略。英国前首相希思就是这样评价邓小平的。今年10月,第16次来华访问的希思在和笔者谈起邓小平时更是滔滔不绝。
希思说,关于邓小平,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善于把握事情的轻重缓急关系。他正确地决定了什么事应该放在优先位置去处理。在经济方面,邓小平把改革的第一目标放在农业问题上,着重解决农村问题。然后在工业问题上,邓小平倡导努力引进外资,开办了合资企业。这两方面都取得了成功。他所注重的其它方面当然是教育。他曾经说过,中国需要有文化的人,其中许多必须是掌握科技知识的人。因此,他建议政府向这方面进行了很大的投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
持这种看法的人当然不只是希思一人。今年10月底,英国前驻华大使理查德·伊文思爵士在英国出版发行了他撰写的邓小平传记。他称赞邓小平思路敏捷、办事果断,是20世纪推动中国前进的伟人之一。
邓小平所倡导的外交政策也同样赢得广泛称赞。伊文思举例说,在香港问题上,如果没有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中英两国关于解决香港问题的谈判就不会成功。希思也是这么认为的,他同时又指出,由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中国提高了自己的国际地位,同时又很好地处理了同周边国家的关系。


第6版(国际)
专栏:

  以表示按期执行以巴协议
本报突尼斯12月10日电 记者赵章云报道:据此间《时报》报道:以色列外长佩雷斯昨天在西班牙的格拉纳达市与巴解主席阿拉法特举行单独会谈后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都赞成12月13日按期执行以巴协议,以色列如期从加沙地带和杰里科开始撤军。
佩雷斯在与阿拉法特会晤了一个多小时后,单独并简短地对报界说:“我希望以色列将从12月13日开始撤军,因为我们不愿意开着门让那些想破坏和毁掉和平进程的人进来。”
他认为“双方都赞成这一协议按期执行”。但他说,原定下周一开始执行从加沙地带和杰里科撤军的协议,“将取决于谈判的节奏”。
西班牙外交大臣索拉纳同日分别同佩雷斯和阿拉法特进行了交谈。索拉纳说,他的印象是两位领导人通过会谈,在按期执行巴以协议方面取得了进展。
佩雷斯和阿拉法特是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的邀请,到格拉纳达参加有关中东和平的讨论会的。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中东和谈恢复有望
本报记者 吴文斌 王传宝
一周来,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为推动阿以和谈进程先后访问了以色列、叙利亚、约旦、埃及,并于10日前往突尼斯和摩洛哥。在此期间,他四赴特拉维夫,二访大马士革,终于重新启动了中东和谈的车轮。
克里斯托弗9日在大马士革同叙利亚总统阿萨德举行会晤后宣布,阿以和谈的有关各方都已接受了由美国、俄罗斯和挪威共同制订的新方案,同意明年初在华盛顿举行第12轮阿以双边谈判,从而使自巴以协议签署以来中断了长达3个月之久的阿以双边谈判得以恢复。
近3个月来,阿以和谈的有关各方为恢复和谈,也不断地进行了外交努力。巴以于今年9月13日签署了自治协议,约以也于次日就双边谈判进程达成了框架性文件,从而使阿以双方都朝着最终的和平目标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然而,和谈的另外两个主要方面,即叙以和黎以谈判,都因在根本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而踟蹰不前。叙利亚警告说,如果以色列不宣布准备从戈兰高地全面撤军,美国不能保证下一轮叙以谈判取得进展,叙利亚将抵制下一轮双边谈判。
为避免在华盛顿举行的和谈步入死胡同,美国政府在宣布推迟原定于10月底举行的一轮阿以双边谈判后,于10月中旬派遣总统特使罗斯前往中东进行斡旋。克里斯托弗此次出访中东,除表明美国政府希望恢复和谈之外,还向阿萨德总统转达了美国政府期望与叙利亚改善关系和克林顿总统希望明年1月份与阿萨德总统在日内瓦举行会晤的意愿。克里斯托弗在会晤中还同意将科威特向美购买并准备赠送给叙利亚的3架波音727客机交付叙利亚,成为美国减轻其对叙长期经济制裁的第一步。
叙利亚对此做出积极的响应,阿萨德总统向克里斯托弗表示,叙利亚将允许居住在叙境内的犹太人自由出入境,并协助美国众议院代表团寻找以色列在侵黎时失踪的7名士兵的下落。以色列总理拉宾赞赏叙利亚的上述行动是“积极的”,是在和平进程中建立相互信任的重要举措。另据《叙利亚时报》透露,以色列通过克里斯托弗向叙利亚提出了分四步从戈兰高地撤军的方案。
克里斯托弗此次中东之行还力促巴以两方尽快实施自治协议。美国担心如贯彻和落实加沙和杰里科自治协议受阻,那必将对下一轮华盛顿双边谈判产生不利影响。在克里斯托弗的斡旋下,拉宾和阿拉法特同意于12日在开罗举行自巴以协议签署以来的第二次会晤,以消除双方在杰里科自治范围、边境通道和犹太人定居点安全问题上的分歧,确定以撤军的最后日期。
此间观察家指出,尽管阿以双方已同意于明年初恢复和谈,克里斯托弗也称他的此次穿梭访问给中东和平进程带来了希望,但以色列目前仍未公开表示从戈兰高地和黎巴嫩南部全面撤军。这同叙利亚和黎巴嫩坚持的“全面撤军换取全面和平”的立场相距甚远。看来,第12轮中东和谈要取得突破性进展,还有待于和谈各方,特别是以色列在实质性问题上作出让步。  (本报大马士革12月9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叶利钦呼吁选民支持新宪法草案
本报莫斯科12月10日电 记者丹林报道:俄罗斯电视台昨夜播发叶利钦总统的电视讲话,他在讲话中呼吁选民在12日的全民公决中投票支持新宪法草案。
叶利钦强调,俄罗斯正在进行根本的改造,新国家袭用旧宪法是不可能的;按临时的办法生活下去,“随时都可能短路起火”。因此,俄罗斯需要新宪法。他说,提交公决的新宪法能够保证国家稳定,避免国家混乱和解体,还有助于更好地解决经济问题。他呼吁公民为了国家和平,为了重建法制和秩序,为了持续而平静地进行民主改革,投票支持新宪法。他警告说,如不通过新宪法,那10月初的内战危险将重新出现,新议会内也将出现新的争斗和对抗。他表示反对“新宪法不应由公决,而应由议会通过”的观点。
叶利钦还说,他主张“俄罗斯应有强有力的总统,不仅在目前的过渡时期,而且将来也是如此”。
叶利钦表示愿和入选新议会的所有“建设性力量”对话,与新议会中所有“民主的、改革的党团”积极配合行动。
随着大选和公决日的临近,俄罗斯某些政党、主体对宪法草案的批评和反对的声音益发强烈。叶利钦呼吁公民支持宪法草案的讲话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表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老挝国家主席诺哈会见丁关根
双方强调发展两国友好合作关系
新华社北京12月10日电万象消息: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主席诺哈·冯沙万,今天在万象会见了正在老挝访问的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丁关根率领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
诺哈在会见时表示,他对前不久老挝人民革命党主席、政府总理坎代访华取得圆满成功感到高兴,对近几年来老中两党、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的良好发展表示满意。
诺哈赞扬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断改革开放,加速经济发展,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取得了重要成就。他说,老挝党和人民对此感到高兴。
诺哈还请丁关根转达他对江泽民主席和李鹏总理的问候。
会见时,丁关根说,代表团这次对老挝的访问,增进了中老两党、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加强了中老传统友谊。丁关根说,1989年10月中老关系实现正常化以来,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友好交往与合作不断加强和发展。最近老挝人民革命党主席、政府总理坎代访华,为推动中老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中老两党、两国有着许多共同点,进一步推动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符合两国人民的愿望和根本利益。
丁关根表示相信,两党加强交流和合作,有利于促进两国的经济发展和两国、两国人民之间的睦邻友好与互利合作。
丁关根还转达了江泽民主席和李鹏总理对诺哈的问候。
老挝党中央政治局委员、政府副总理坎培·乔布瓦拉帕今天在总理府也会见了丁关根率领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双方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亲切的交谈。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是在结束访问越南后于7日抵达万象的。8日,丁关根一行与老挝党中央政治局委员通辛·探马冯等在亲切、诚挚的气氛中进行了会谈,双方通报了各自国内党内的情况,并就进一步发展中老友好关系交换了意见。中国共产党代表团还在万象市和万象省进行了参观访问。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将于11日结束访老回国。


第6版(国际)
专栏:

  欧共体首脑会议开幕
寻找发展经济解决失业良方
本报布鲁塞尔12月10日电 记者姚立、张宝祥报道:欧共体首脑会议今天在这里开幕。此次会议将以欧共体的经济与社会问题为中心,着重讨论委员会专为会议起草的一份白皮书,以期寻找克服经济衰退、刺激增长、解决日益严重的失业问题的途径。
目前,失业问题严重地困扰着欧共体。失业大军已增至1600万。据欧共体委员会估计,明年底,欧共体的失业人数将达到1800万。严重的失业极大地动摇着欧共体广大公众对欧洲建设的信心。今年欧共体内部统一大市场的建成及《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生效也未能给人带来希望。因此,如何推动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成为欧共体面临的最大挑战。
委员会起草的长达190页的白皮书提出了一些设想,希望通过在欧共体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刺激经济。


第6版(国际)
专栏:

  北约和俄罗斯决定加强军事合作
本报布鲁塞尔12月9日电 记者张宝祥报道:北约秘书长韦尔纳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今天在这里共进工作早餐时商定,北约和俄罗斯今后将加强军事合作。
韦尔纳对记者说:“我们已就一项加强北约和俄罗斯之间军事和其它方面接触的计划达成原则协议。”韦尔纳说:“俄罗斯是我们的伙伴,我们已经从对抗时期过渡到合作阶段”,“邀请俄罗斯加入‘和平伙伴条约’的建议将在明年1月举行的北约首脑会议上正式提出。”
叶利钦说,俄罗斯不仅不反对北约,相反还要加强同北约的合作,但俄罗斯对大西洋联盟可能扩大到中欧和东欧国家感到不安。
据此间北约人士透露,韦尔纳为了消除俄罗斯的担心,对叶利钦作了解释和说服工作,说北约的扩大不是“针对俄罗斯的”,因此它不仅不会有损俄罗斯的安全,相反还会“有助于俄罗斯的稳定”。


第6版(国际)
专栏:

  宇航员五次行空哈勃镜修复告成
新华社华盛顿12月9日电 (记者徐勇)今天凌晨,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上的两名宇航员为修复“哈勃”太空望远镜进行了计划中的最后一次太空行走。
自“奋进”号2日发射升空以来,已是第3次进行太空行走的杰弗里·霍夫曼和斯托里·马斯格雷夫,今天一起站在航天飞机15米长机械臂的顶端,使太空望远镜新安装的太阳能电池板由蜷曲状态充分展开成2.4米宽、12米长的飞机机翼形状。
接着,两位宇航员更换了驱动这两块太阳能电池板的电子装置,为一台在紫外线波段探测暗淡天体的摄谱仪安装了新的供电线路,为两台帮助确定望远镜位置、瞄准星际探测目标的磁强计盖上了防护罩。
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为“奋进”号这次为期11天的飞行制定了5次太空行走,在数量上超过以前任何一次飞行。在过去5天中,航天飞机7人乘员组中的4名宇航员分成人数相同的2组,轮流进入航天飞机敞开的载货舱内,修复已固定在工作平台上的太空望远镜。
到今天为止,两个太空行走小组在太空行走的累计时间已达35小时28分钟。在由凯思林·桑顿和汤姆·艾克斯组成的小组中,艾克斯以29小时又40分钟的累计太空行走时间,打破了美国前宇航员吉恩·塞尔南1972年创造的、在开放的太空环境中活动时间的个人纪录。塞尔南1972年曾在月球表面行走了22小时。


第6版(国际)
专栏:

  法航一客机被劫持
本报讯 一架从巴黎飞往尼斯的法航空中客车班机10日被劫持。
劫持者要求飞机飞往利比亚,否则就炸毁飞机。这架客机在尼斯机场降落后,劫机者释放了机上的123名乘客,但仍把6名机组人员扣为人质。经过两个小时的谈判,劫机者最后向警方投降。据法航发言人说,劫机者是一名阿尔及利亚人。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国环境保护局12月8日向首都华盛顿的居民发出警告,自来水源被一种寄生虫污染,不要直接饮用,引起市民惊慌。图为超级市场内瓶装饮用水大为走俏。
新华社记者 宋晓刚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