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要闻)
专栏:

  迎领袖百年诞辰 留伟人历史足迹
  韶山准备隆重纪念毛泽东
毛泽东巨型铜像已在纪念馆前巍然耸立
本报长沙12月10日电 记者吴兴华报道:在毛泽东同志100周年诞辰前夕,毛泽东的故乡湖南省韶山的党组织、政府机关和党员、干部、群众,正抓紧做好各项庆祝活动的准备工作。
12月6日上午,由南京晨光机器厂塑造的毛泽东巨型全身铜像已安全运抵韶山。现在,这座由江泽民同志题写像名的铜像,已巍然耸立在韶山毛泽东纪念馆前的广场上。
这一天,作为纪念毛泽东同志的永久性设施——韶山毛泽东图书馆在韶山奠基。图书馆将收藏毛泽东的文稿、书信,毛泽东生前读过的各种书籍,新中国成立前后国内外出版的各种版本的毛泽东著作,国内外研究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文章、专著。
建在韶峰山腰、占地30多亩的毛泽东诗词碑林正在抓紧扫尾工作。
巍巍韶峰上已建起3层楼高的观日阁,从诗词碑林到韶峰峰顶的空中索道已架设好。
韶山烈士陵园也已经竣工。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去年,韶山市共有148位烈士为中国革命和建设英勇献身,其中包括毛泽东的6位亲人。
在毛泽东故居前的池塘上,已用木头和木块搭起了露天大舞台。届时,全国艺术界将有800多名演员参加纪念毛泽东100周年诞辰文艺晚会演出。晚会将向全国实况转播。
毛泽东纪念馆已办起了《纪念毛泽东100周年诞辰书画展》,展出的200多幅作品是从国内外寄来的1000多幅作品中精选出来的。对毛氏宗祠,进行了复原陈列,并在里面举办了《毛泽东家世展览》。
在1966年毛泽东回韶山住过的滴水洞,正举办毛泽东像章展览,展出的像章有8000多种,共1万多枚。
据了解,韶山人民向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献礼的程控电话工程、韶山学校教学大楼、韶山学校小学部的希望工程等都已先后竣工。另外,韶山市还安排了28项纪念活动。
韶山管理局、韶山市委经有关部门批准,还分别编辑、出版了一批纪念书籍,制作了一批纪念品。韶山管理局编辑了《领袖与故乡》画册,《毛泽东故土家族探秘》、《韶山吟》、《韶山的昨天与今天》;发行了图案为毛泽东开国大典时正面头像的24K镀金纪念章,笔杆、笔套上有百种不同字体的“寿”字和不同字体的“福”字的永久福寿纪念金笔。
韶山管理局、韶山市委的负责同志告诉记者,纪念毛泽东100周年诞辰,最重要的就是学习和运用好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韶山人民一定按照邓小平同志指引的方向,在近几年内把韶山建成经济发达、社会文明、道德高尚、市场繁荣的新型城市。


第4版(要闻)
专栏:

  《重庆谈判》再现重大历史事件
有关人士对这部故事影片给予很高评价
本报讯 记者向兵报道:长春电影制片厂日前摄制完成了大型革命历史题材影片《重庆谈判》。本报文艺部和长影厂9日邀请首都电影界专家、评论家,为这部故事片举行了座谈会。
为了在银幕上再现48年前那场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庆谈判的伟大史实,长影厂和该厂曾成功拍摄出《开国大典》、《决战之后》的李前宽、肖桂云导演,筹备了五六年时间。今年他们终于在中央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和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地将中国人民都难以忘记的那场谈判斗争搬上了银幕。参加座谈会的专家们认为,影片站在历史高度真实地再现历史而又不拘泥于历史,它在气势宏阔的时代背景下,透过国共双方领导人面对面斗争的惊心动魄的重大历史事件,生动地展示出毛泽东作为人民领袖的雄才大略和人格魅力。影片在史诗般表现重大历史事件、刻画伟人性格上都有所突破,影片的拍摄成功,是艺术家们响应江泽民同志关于文艺创作要高扬时代主旋律号召的积极实践。
有关方面负责人和专家学者陈荒煤、丁峤、田聪明、李准、余倩等20多人出席了今天的座谈会。据悉,《重庆谈判》将在12月下旬同观众们见面。


第4版(要闻)
专栏:

  邹家华希望中韩加强互补合作
新华社北京12月10日电 (记者郭庆)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今天在会见韩国经济企划院次官金英泰时说,中韩两国都有进一步扩大经贸合作的愿望,两国在经济发展中又各有优势,形成互补的良好基础。他相信双边合作的前景会非常广阔。
在人民大会堂,邹家华与金英泰一行就两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双边关系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邹家华说,中韩两国地理位置相近,往来便利。韩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和资金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实力;而中国不仅有丰富的自然和人力资源,而且拥有庞大的市场,如果两国能将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进行互补合作,一定会对两国都有益处。
金英泰完全同意邹家华的看法。他说,两国经贸关系自建交以来有了迅速发展,“但与双边合作的潜力相比,这只是一个初级阶段”。他希望两国能在众多的领域里加强合作,把两国的关系发展得更深、更密切。金英泰一行8人应国家计委邀请于9日至12日访华。今天下午,国家计委副主任叶青与代表团进行了会谈,这是两国计划部门进行的一次部长级会谈。


第4版(要闻)
专栏:新中国第一有奖征文

  解冻
——记新中国接待第一位美国总统
魏史言
1972年的春天即将来临的时候,冻结了22年的中美关系,随着第一位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来访而解冻了。
2月21日上午11时半,美国总统尼克松偕夫人在国务卿罗杰斯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陪同下,乘“76精神号”专机抵达北京。由于当时中美尚未建交,中国只能以符合这种情况的礼遇接待这位第一次来访的美国总统。前往机场欢迎的有周恩来、李先念、叶剑英等领导人和包括各界代表百余人,没有群众场面,也未邀请外国驻华使节;只检阅仪仗队,不鸣礼炮。尼克松的兴致很高。他特意在这一举世瞩目的时刻,弥补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杜勒斯不准同周恩来率领的中国代表团成员握手的傲慢无理行为,决定在他同周恩来握手之前,不让其他随行人员跟随下飞机。尽管这一决定已多次通知其随行人员,他仍不放心,特让警卫把守着机舱口,挡住其他人员。尼克松一走下舷梯,就急忙伸出手主动同周恩来长时间握手,以突出这一非凡的举动。他对这一历史性的握手非常满意,后来在其回忆录中写道:“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打开中美关系的决策是毛泽东主席作出的。他对尼克松的来访很重视。尼克松刚吃完午饭,毛泽东就于14时40分在他的书房里会见了尼克松。中方陪见的只有周恩来,唐闻生、王海容分作翻译和记录;美方只让基辛格、洛德作记录。会见时,毛泽东虽大病初愈,但精神很好,谈笑风生,同尼克松以吹“哲学”为题,纵论天下大事,就双方关心的重大问题,坦率地进行了寓意深刻又幽默风趣的交谈。
毛泽东向尼克松表示欢迎后笑着说:“今天你在飞机上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要我们吹的问题限制在哲学方面。对于这个问题我没有什么可说的,应该请基辛格博士谈一谈。”基辛格马上说:“我过去在哈佛大学教书时,指定我的学生要读主席的文选。”毛泽东说:“我的那些东西算不得什么。”尼克松则称赞说:“主席的著作感动了全国,改变了世界。”毛泽东风趣地说:“没有改变世界,只改变了北京附近几个地方。”“我们共同的老朋友,就是蒋委员长,他可不赞成。他说我们是‘共匪’。其实我们跟他做朋友的时间比你们长得多。”
然后,毛泽东把话题转向中美建立高级直接接触上来。他对基辛格说:“你跑中国跑出了名嘛,头一次来的公告发表以后,全世界都震动了。”基辛格很得体地称赞了尼克松的大胆决策。毛泽东又指着基辛格称赞他的保密工作做得好。尼克松笑着说:“只有他能够在行动不自由的情况下去巴黎12次,来北京1次,而没有人知道——除非可能有两三个漂亮的姑娘帮助。”基辛格忙说:“她们不知道,我是利用她们作掩护的。”尼克松又说:“凡是能用漂亮姑娘作掩护的,一定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外交家。”毛泽东诙谐地反问:“这么说,你们常常利用你们的姑娘啊?”尼克松赶忙解释说:“他的姑娘,不是我的。如果我用姑娘作掩护,麻烦可就大了。”这时周恩来插话说:“特别是大选的时候。”大家哈哈大笑。
毛泽东接着大选话题,说:“讲老实话,民主党如果再上台,我们也不能不同他打交道。”尼克松说:“这个我们懂得,我们希望我们不会使你们遇到这个问题。”毛泽东幽默地说:“你当选我是投了你一票的。”尼克松说:“我想主席投我一票是在两个坏家伙中间选择好一点的一个。”谈到这次会见的历史背景时,毛泽东说,是巴基斯坦总统把你介绍给我们的。我们是不大喜欢从杜鲁门到约翰逊你们这几位总统的。中间有八年是共和党任总统。然而那段时间你们也没有想通。尼克松说:“主席先生,我知道多少年来我对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完全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的形势;在我们这方面还认识到,事关紧要的不是一个国家内部的哲学,主要是它对世界其他部分和他们的政策。”接着他想谈台湾、越南、朝鲜、日本、苏联等问题,毛泽东打断说:“这些问题我不感兴趣,那是他(指周恩来)跟你谈的事。”毛泽东接着说:“来自美国方面的侵略,或者来自中国方面的侵略,这个问题比较小,也可以说不是大问题,因为现在我们两个国家不存在打仗的问题。你们想撤一部分兵回国,我们的兵也不出国。所以我们两家怪得很,过去22年总是谈不拢,现在从打乒乓球起不到10个月,如果从你们在华沙提出建议算起两年多了。”“我们办事也有官僚主义,你们要搞人员来往这些事,搞点小生意,我们就是死不干,包括我在内。后来发现还是你们对,所以就打乒乓球。”
毛泽东说:“你们下午还有事,吹到这里差不多了吧。”尼克松表示,他这次来访是冒了很大风险的,作出这次决定实属不易,他懂得“只争朝夕”。毛泽东说:“我跟早几天去世的记者斯诺说过,我们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何必那么僵着呢?一定要谈成。”然后握手告别。
当晚,周总理设宴招待尼克松总统及其随行人员。周总理特让军乐队演奏了尼克松最喜欢的在他就任美国总统典礼上指定演奏的《美丽的阿美利加》乐曲。尼克松非常高兴,敬酒时特意到乐队前表示感谢。
在尼克松访华期间,周恩来同他就国际形势和双边关系问题坦率地进行了五次会谈。在谈到裁军和美苏军备竞赛问题时,周恩来高瞻远瞩地指出:“你们两家搞军备竞赛,水涨船高。你们的军费是公布的,苏联的不公布,但它占的比例不会少。所以他们国内人民生活很困苦。农业生产上不去,不能仅仅说是气候的原因。苏联同加拿大的气候差不多,加拿大的农业并不坏嘛,就是因为军费太多。这样浪费,搞核武器花那么多钱,不能吃,不能穿,又不能用,到一定时候还要报废,下个世纪(人民)会批评为什么用那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搞核武器。我们希望你们达成协议,减少核军备。美苏搞好关系,我们赞成。”最后,双方就中美联合公报达成了协议。2月28日,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简称《上海公报》)。这个公报打破常规,双方各自阐明了各自的原则立场,既写明了分歧点,也列举了双方的共同点,既符合双方的需要,也有利于世界和平,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很新颖,是外交文件的创举。
中国接待尼克松来访和中美《上海公报》发表是两国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始,为以后中美建交和发展关系奠定了基础。


第4版(要闻)
专栏:

  新华社香港分社负责人外交部发言人分别指出
港英将部分政改方案刊登宪报是与中方对抗的又一严重步骤
本报香港12月10日电 记者徐运平报道: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朱育诚今日下午在此间一个公开场合就港英将部分政改方案刊登宪报一事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英方单方面中断中英谈判,现在港英将部分政改方案刊宪,是在继续朝着与中方对抗方向走下去的重要步骤。中方坚决反对这一行动,由此而产生的一切后果只能由英方承担。
朱育诚表示,在中英未达成协议之前,港英将政改方案全部或任何部分提交立法局,便意味着中英谈判的中断。这是中方的一贯立场。
朱育诚强调,鉴于英方坚持“三违反”立场,毫无合作诚意,在九四/九五年选举安排问题上一意孤行地单方面行动,已经严重破坏了中英合作的基础。对英方不要再有任何幻想。我们希望广大香港市民更加积极关心和参与香港过渡时期的事务,为香港的平稳过渡,为维护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而共同努力。
他表示,在当前英方不合作的情况下,为确保基本法在九七年后的实施,加快预委会的工作是顺理成章的事。中方将尽最大努力将因英方不合作对香港造成的损害减少到最低程度。我们是有能力、有信心保证香港的平稳过渡和经济繁荣的。
新华社北京12月10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今天在这里说,港英当局将部分立法草案刊登宪报,是蓄意破坏中英谈判的又一严重步骤。
这位发言人在回答记者提出的对港英当局将部分立法草案刊登宪报有何评论问题时说,港英当局已于12月10日将其部分“政制方案”的立法草案刊登了宪报。这是英方不顾中方的反对和警告,蓄意破坏中英关于香港九四/九五年选举安排的谈判而采取的又一严重步骤。他说,中方重申,在中英谈判未达成协议之前,如港英当局将其“政制方案”提交立法局,就意味着谈判的终止,英方对其后果必须承担一切责任。


第4版(要闻)
专栏:

 “香港平稳过渡靠我们自己”
——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预委会二次全会分组讨论侧记
新华社记者
中英关于香港1994、1995年选举安排问题的会谈因为英方横生枝节而告中断,港督彭定康即将把他的部分“政改方案”以立法形式公布并提交香港立法局。正当英方再次挑起与中方严重对抗局面的时候,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预备工作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北京拉开了序幕。连日来,在分组讨论会上,来自香港社会各界和内地的57名委员对英方蓄意破坏谈判、阻碍香港平稳过渡的行径表示了强烈愤慨,并围绕预委会如何加紧工作,迎接挑战这一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委员们指出,中英会谈在举行了17轮之后归于破裂,虽然令人失望,但这是意料之中的事,因为英方本来对谈判就没有诚意。有些委员说,去年10月,彭定康刚到香港,便在其施政报告中抛出了违反中英联合声明、违反与基本法衔接的原则和中英两国外长达成的有关协议和谅解的“三违反”“政制方案”,这与英国政府1989年后对华政策的根本性改变是相呼应的。彭定康就是为了奉行对抗政策而来到香港。同时,也是为了他自己日后重返英国政坛谋取政治本钱而来。因此,彭定康不可能真正为香港人的长远利益着想,也不可能指望他采取与中方合作的态度来保证香港的平稳过渡。英方的目的就是要把香港变成一个将来中央政府难以控制的独立实体,九七年后延续英国对香港的影响力。为此,英方不惜在香港过渡期内制造混乱,乱中取利。预委会副主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预委会副秘书长、国务院港澳办副主任陈滋英以及万绍芬等委员结合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体会,深有感触地说,当前英方在香港问题上的种种做法,证明了小平同志有关香港问题的论断的高度预见性。当年英国殖民主义者每撤出一个殖民地,都要给这个国家或地区种下一个“乱”的祸根。彭定康现在在香港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老牌殖民主义者的故伎重演。
作为中英关于1994、1995年选举安排会谈的中国政府代表、预委会副主任姜恩柱曾经为推动这场会谈,为争取与英方达成协议花费了许多心血,熬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姜恩柱在会上翔实地通报了中英会谈尤其是有关香港区议会和两个市政局选举安排问题会谈的情况,使委员们对会谈过程及破裂的原因有了清楚的了解。李福善、李嘉诚、陈日新等在讨论时纷纷表示,中方为推动谈判进展作出了很大努力,英方就区议会和两个市政局选举安排提出的三个具体问题,中方实际上绝大部分采纳了。尤其是关于委任议席的存废问题,中方建议采取“各说各的”办法,可以说是做到了仁至义尽。英方却节外生枝,并单方面宣布中断关于区议会和两个市政局安排的会谈,因而必须负担会谈破裂的全部责任。他们指出,英方在决定把部分“政改方案”提交立法局讨论的同时,又建议举行第18轮会谈,这完全是企图推卸破坏会谈责任的欺世手法,是十分虚伪的。
在英方不合作的情况下,如何实现香港的平稳过渡呢?与会的委员们说,我们本希望在中英合作下,实现香港的平稳过渡,现在英方既然拒绝合作,我们就再不能寄希望于它,而应该也必须立足于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依靠广大港人共同努力和严格依照基本法办事。香港平稳过渡要靠我们自己!预委会政务小组组长梁振英、“香港民主建港联盟”副主席谭耀宗委员认为,我们必须丢弃幻想,勇敢地面对目前的局面和今后三年多时间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全国人大代表、金利来(远东)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宪梓,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刘兆佳等委员表示,香港的前途说到底是同祖国的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现在内地经济形势很好,有强大的祖国作后盾,有广大香港同胞的支持,香港的平稳过渡是有切实保障的。
委员们一致认为,预委会应加紧工作,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准备。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鲁平指出,要充分估计到英方不仅是在政治方面,而且同样可能在经济和其它方面也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因此,预委会必须加紧做的工作是多方面的。他说,即使出现英方全面不合作的情况,我们仍然要严格按基本法办事。有不少委员表示,要防范英方在剩下的三年多时间里人为地制造各种动乱,埋下隐患。例如,在金融方面制造事端,包括动摇港币的地位,纵恿极少数人从事颠覆中国政府的活动等。总之,必须作最坏的打算,把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叔文等建议,要广泛宣传基本法,使之深入人心。要争取公务员队伍的支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预委会的有关工作,形成遏制一切破坏香港稳定繁荣、阻碍平稳过渡的最强大的社会力量。
记者了解到,预委会成立近五个月来,属下政务、经济、法律、文化、社会及保安五个专题小组分别召开了多次小组会议或碰头会,并已如期制订出各小组的工作规划。许多与九七年平稳过渡和政权交接有关的问题以及香港同胞普遍关心或关系到香港同胞切身利益的问题都已列入工作规划之中。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立法会的具体产生办法,土地基金九七年后的管理问题,深圳与香港之间的交通管理问题,中央公积金问题,香港原有法律中有关司法制度部分的法律审查问题,历史等科目的教科书编写问题,推广基本法的问题,出入境自由问题,以及香港为永久居住地的界定问题等。香港社会比较关注而又比较紧迫的问题,已被酝酿作为各专题小组明年上半年先行研究的范围,并将在明年中第三次全体大会上提交包含有关方案和建议在内的工作报告。
委员们说,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些工作,使我们感到预委会的责任更加重大,委员们肩上的担子很重。预委会要对香港的长远利益高度负责,真正替港人着想。由此,还有谁能相信港督彭定康诋毁预委会“没有公信力”的胡言乱语呢?


第4版(要闻)
专栏:外事简讯

  外事简讯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张万年上将10日在北京会见了罗马尼亚国防部长尼古拉·斯皮洛尤一行。斯皮洛尤一行在华期间访问了北京、青岛和深圳。11日他们将离开北京回国。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慕华10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法兰西妇女联盟总书记希尔维·让,宾主就增进两国妇女界往来与交流进行了探讨。希尔维·让一行应全国妇联邀请于9日至17日访华。    (新华社)


第4版(要闻)
专栏:

  人民日报访问团结束台湾之行
本报香港12月10日电 记者魏亚南报道:以人民日报副总编保育钧为团长的人民日报访问团一行5人,圆满结束了首次在台湾的8天访问,于昨日在归途中抵达香港。
人民日报访问团是应台湾中国时报邀请赴台访问的。在台期间,访问团先后参观了台北城市建设、故宫博物馆、九族文化村、加工出口区、山区公路及日月潭、阿里山等旅游景点;走访了联合报、中央日报、台湾时报等新闻单位;在中国时报访问时,该报董事长余纪忠、发行人余建新、总编辑黄肇松等与访问团成员进行了亲切交谈。
此间有关舆论认为,人民日报访问团的这次台湾之行,是大陆中央报刊、特别是中共的机关报与台湾新闻机构的首次直接往来。这次访问对推动和加强两岸新闻界的进一步交往与了解,将起到良好的作用。在此之前,中国时报等新闻机构曾到北京访问过人民日报。


第4版(要闻)
专栏:

  《新闻战线》加强自办发行工作
本报讯 人民日报主办的综合性新闻刊物《新闻战线》,今年自办发行后,得到了新闻界同仁和新闻爱好者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使该刊在宣传党的新闻方针、报道新闻改革、交流新闻实践经验、探讨新闻理论、研究新闻写作技巧、反映新闻战线信息等方面出现了新的面貌。但读者也来信反映,希望该刊进一步改进自办发行工作。
根据读者的要求,该刊目前在改进和提高刊物质量的同时,正采取各种措施,如发信发函,在刊物中缝登载征订单,在刊物每期要目广告上刊出征订要求,并派人与订阅单位和个人联系,以满足广大新闻工作者和爱好者的需要。(万路)


第4版(要闻)
专栏:

  《国际商报》明年改出日报
本报讯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主办的《国际商报》自1994年1月1日起将由周四刊改为日报。
据了解,《国际商报》创办于我国对外经贸开始蓬勃发展的起飞时期。9年来,本着“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促进对外更加开放,发展中外经贸合作”的办报宗旨,《国际商报》努力宣传对外开放和对外经贸的方针政策,及时报道对外经贸各方面的工作情况,传递经贸信息,深受海内外读者欢迎。报纸本身也同时取得进步,已经由创办时的周二刊改为现在的周四刊,由一报发展到一报两刊,发行量也保持了逐年上升的势头。


第4版(要闻)
专栏: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知识竞赛颁奖
新华社北京12月10日电 由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社、《工人日报》国内部主办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知识竞赛颁奖仪式12月9日在北京举行。
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会长袁宝华、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徐惟诚、全国总工会薛昭鋆出席并为十个荣获组织奖的单位发奖。


第4版(要闻)
专栏:

  北京海峡两岸民间交流促进会成立
据新华社北京12月10日电 (记者李春林)以联合各界人士,利用民间力量,推动两岸交流交往,促进“三通”和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为宗旨的北京海峡两岸民间交流促进会今天成立。白介夫任促进会会长。


第4版(要闻)
专栏:

解放军总参某部科研单位,在保证军内科研任务的同时,积极走向市场,改善科技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优化环境,使科技人员能全身心地投入科研工作,为加速国防现代化建设做贡献。五年来,他们先后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29项,国家新型实用专利两项。1993年他们又荣立集体一等功。
图一:高级工程师何诗银(后排右一)、高级工程师郭志鹏(前排右一)和有关人员一起研究科研新课题。图二:休息时间科研人员在自筹资金建起的健身房活动。图三:铁人工程队队长吴西跃(中)常年坚持野外作业,他的足迹踏遍19个省市,多次立功受奖。这是他和队员们在进行野外作业。图四:为解除科研人员后顾之忧,他们自筹资金买了一台面包车每天专门接送在城里上小学的孩子们。
廖青民张雅心摄影报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