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2月10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神州一县

  “蟹中之王”闹当涂
本报记者张振国
冬风渐起时节,记者夜宿安徽省当涂县农村,被一幅奇妙的皖南鱼米乡夜景迷住了。此地依傍长江,湖泊池塘星罗棋布,它们不知在夜色里睡去了多少年。可现在,星星点点的水面上亮起一盏盏蟹灯,绵延数十里,宛如银河倒泻,蔚成壮观。
科学对农民微笑
当涂有47万亩水面,盛产螃蟹,尤以丹阳湖“金脚红毛蟹”体大味美,据说被清代皇帝封为“蟹中王”。其实,这里的螃蟹学名叫做“中华绒螯蟹”,自古在长江里进出,野生野长,当涂农民为治穷致富,苦苦探寻千百年,还从来没把这下酒的螃蟹当回事。
改革开放使人们的观念变化了。
大陇乡职业高中有个名叫周以金的教师,1986年得到“人工繁殖河蟹”的发明者赵乃刚编写的一本养蟹专著,研读再三,感叹不已:“我们生活在‘日出斗金’的丹阳湖畔,却世世代代捧着金饭碗受穷。”他鼓动妻子和一位农民,把2.27亩荒滩挖成池塘,到长江口的崇明岛买回2700只幼蟹精养。
科学对着中国农民微笑了。菊花怒放之后,周以金他们当年获得风险效益1万元。此后,他养蟹8年,年年成功。“日出斗金”不再是美丽的传说,而是养蟹能手口袋中的现实了。
有了周以金最初的成功,大陇职高开设了水产养殖课,有4名水产专业的大学生前来任教,几年下来,已培养了500多名水产养殖人才,其中大部分是养蟹的。
一花引得百花开
进入90年代,全县水乡都在“开金矿(养蟹)、挖银矿(养鱼)”,1万人次接受了技术培训。当涂人的养蟹热情,真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养蟹的路子在当涂越走越宽阔。去年,乌溪镇的7000亩靠天收的南圩退耕还水,开了当涂大面积水面养蟹的先河。如今,乌溪人见着了养蟹的效益。满塘红毛大螃蟹吸引了四方来客,收蟹的客商来到蟹池边给出的收购价在每公斤180—240元左右。11月中旬,记者在乌溪的蟹池边得悉,立冬前后,这里70%的成蟹已经捕捞上市,畅销上海、杭州和香港。眼下还有30%的成蟹继续塘养,待到年关有更好的价钱才销。
镇长晋翔告诉我,去年全镇财政收入不到15万元,办事维艰。今年光是养蟹一项就带来四大变化:一是镇里今年财政收入将达320万元;二是减轻农民负担63万元;三是有了力量修公路;四是镇里开通了程控电话。
“嘟……”,我们正谈着,杭州蟹市的电话来了,催着快发当涂螃蟹。螃蟹,给这个农民乡镇带来了从来未有的繁荣。一位世居乌溪、名叫朱贵清的老先生闻得乡亲们发了“横(指螃蟹横行)财”,冒着风寒,在蟹塘边赋诗一首:重辟南圩筑蟹塘,红毛金足誉浙杭。春华秋实民心乐,蟹市繁荣政运昌。 鞭炮声声庆夺标如今,当涂养蟹热,已从一家一户养、几家联户养,发展到乡镇集体养、中外合作养。特别令人振奋的,是公有大水面招标承包的场面盛况空前。
立冬之后的第二天,马桥乡将2210亩水面分5片招标承包。这天,马桥养殖场人山人海。身背钞票的,手拿鞭炮的,交头接耳的,大声呼叫的,热闹异常。
上午10时许,第一块470亩水面,以每亩标底300元招标承包,总金额为14.1万元。这时,有6位农民争先恐后地把成捆的现金押上桌面。发包主持人说:“还加不加?现在还有一分钟,要加赶快加!”养蟹能手陶学于,一上场就把总标额的数字颠倒过来——押上了41万元。一听“还加不加?”他和几个合伙人一咬耳朵,又掏出了2万多元。结果,他以43.12万元夺标。紧接着,他们燃放鞭炮,祝贺自己旗开得胜。
第二块至第五块大水面招标承包继续进行。第一次投标未中者,又再接再厉,奋力竞争,中标的喜炮也就一直燃放到夜幕降临。这天,全乡发包总收入180万元,比标底高出两倍多。
“农民花这么多钱承包,有赚头吗?”我不由得问。
“记者同志,农民是最讲实际的经济学家,他们投标的成捆钞票,无一不是发的养蟹财,光我们这个乡,今年农民养蟹收入最少能达到3000多万元,这点钱他们舍得花!”发包主持人满有把握地回答。
确实,养蟹这个新思路使当涂农民的视野开阔了。过去只晓得耕田种稻的农民正在迅速地学会养蟹,发展养蟹。目前,当涂的47万亩水面中,已有12万亩养蟹,平均每亩养蟹水面给农民带来千元左右的纯收入。
“我们这才是开头呀。”当涂县委书记刘忠富告诉我,按大大压低了的估计,今年全县产蟹750吨,产值1.4亿元以上,占全县农业收入的1/5。
当涂养蟹业还会有更加灿烂的明天。(附图片)
养蟹人正张网捕蟹。王文生摄
一首当地流行的打油诗,概括了这位养蟹人的喜悦:
一只螃蟹一担稻,
运销户还抢着要;
一篓蟹几千元,
今年养蟹赚大钱。
王文生摄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热点追踪

  妇女热线——我有心事对你讲
陆小娅
△困惑的女性
刘女士一觉醒来,忽然觉得身边的丈夫是那样陌生。当年他们曾在一个知青灶上吃饭,一块地里干活。可这两年,她清楚地感觉到,随着丈夫的腰包越来越鼓,他的心也离自己越来越远了。终于有一天,她撞上了最令人尴尬的场面:丈夫和另一个女人偷情。
尽管刘女士当时没哭也没闹,可俩礼拜工夫,她瘦了5公斤。她不知道是该为了儿子而维持这个“家”,还是该下决心离婚。她拨通了4033383这个号码。
“你好,这里是妇女热线。”电话里传来了另一个女人的声音,陌生,但是温柔而又亲切。
刘女士哭了,在与咨询员长时间地交谈之后,她从那种天塌地陷般的感觉中拔出来了,有了面对现实的勇气。
这一天,两位女咨询员共接了15个电话,其中有5个是和刘女士一样的问题。
要说“社会转型”这个词,恐怕没有多少中国女性能搞明白。可社会转型带来的种种冲击和压力,几乎所有的女性都感受到了。女人们发现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了,却也变得越来越难了:竞争已经无所不在,可女人似乎总处在比男人不利的地位;穿一样衣服说一样话的时代过去了,于是面对人生路上一个个“三岔口”,女人得费劲地做出自己的选择;走入社会的女人,与异性有了更多的交往机会,但是幸福却似乎更难寻觅更难捉牢了……
正是为了帮助女性适应社会的变革,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妇女研究所1992年9月开通了这条妇女热线。它就像一个万花筒,浓缩了社会转型过程中女人的苦恼和困惑。
△她们需要帮助
妇女热线最大的话题就是婚恋与家庭。不管人们是否愿意接受这个事实,婚姻在社会观念的变革中似乎变得脆弱了。每天都有像刘女士一样被别人“插”了“足”的女性,在热线中哭诉。当了“第三者”,有了婚外情的女性,也往往在不同的价值观念冲突中备受煎熬,因而求助于热线。她们问咨询员,也问自己:“我的选择对吗?”
简单的道德判断,并不能给来话者有效的帮助。咨询员做的,是帮助她们了解社会变革对婚姻的影响,帮助她们梳理自己的爱情婚姻观,分析各种选择的利弊。一位50多岁的大学老师,发现相濡以沫30年的丈夫与一个年轻姑娘发生了关系,她几乎为此而轻生。在热线中宣泄了痛苦之后,她冷静地处理这件事情,终于使爱情起死回生。
“我已经两个月没来例假了,我很害怕……”妇女热线接过不少这样的电话,不用说,大多是未婚的女孩打来的。她们需要生理保健方面的指导,更需要有人进行心理指导,因为当有过婚前性行为却未能走入婚姻时,她们往往又承受不了由此而来的巨大压力——“处女标记”今天仍被许多男性,包括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所看重。
“你们能不能给有关部门反映反映,或者在报纸上呼吁呼吁,虽然咱们现在有点知识老化,跟不上趟了,可毕竟辛辛苦苦干了20年,不能就这么一脚踢开呀!”这是一位人到中年的知识女性,科研所正搞“优化组合”,她担心自己也在被“优化”之列,因而忧心忡忡,烦躁不安。
对这类总感到生活对自己不公平、充满了委屈和抱怨的来话者,妇女热线的咨询员不仅是给予理解和同情,更主要的是帮她们克服消极情绪,看到自身的优势和潜力。这恰恰是摆脱困境最需要的。
△给你一双温暖的手
也许有人会说,热线能管什么用呢,顶多是让人发泄发泄而已。的确,妇女热线无法解决某些社会问题,对个人的困境也不能进行直接的干预,但是,它开辟了一条疏通心灵的渠道,为女性提供了一种自我帮助的方法,伸出了一双温暖的手。
“我从农村出来,在北京给人家带孩子。最近家里来信,要我回去结婚。讲心里话,农村的日子我已经过不惯了,特别是那些落后的风俗习惯实在让人受不了。”
都市里忙忙碌碌的“上班族”,有谁特别关注这些生活在两种文化之间的“边缘人”呢?这些远离家乡亲人的“打工妹”、“小阿姨”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真精彩”,也感到了“外面的世界真无奈”。妇女热线让她们释放出内心的冲突与压力。
“丈夫整天忙他的学业,他理解不了我为什么会这样消沉……”这是一个打给妇女热线的越洋电话,一位留学生的夫人正处在严重的抑郁状态之中。她说尽管生活很安定很舒适,丈夫对她也很好,可她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价值,也无法融入当地社会,有一种深深的“被抛弃”感。
男人们也常打妇女热线,企图从这里找到和女人交流的办法。
“你以为就你有压力,就你需要咨询?”某男士下班回家,听到妻子又在打妇女热线,一把夺过了电话。这几年,他和妻子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他心灰意冷了,提出离婚。妻子认为他是地位变了,瞧不起自己了,断然拒绝离婚。在妇女热线咨询员的帮助下,这对感情错位的夫妻找到了调整的办法,开始重新认识对方,婚姻又出现了转机。
△热线,期待着优秀女性
妇女热线的咨询员除两名男专家外都是女性,有50多位职业女性经过培训,先后在这里接受咨询。她们是医生、律师、编辑、记者、教师、研究人员,也是女儿、妻子和母亲。她们用业余时间义务来这里工作,那部电话机之所以吸引她们,是因为她们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当这些女性坐到电话机旁时,她们以女人的敏感和善良,理解着别的女性的痛苦;以自己的热情和智慧引导着来话者去寻找摆脱困境之路。
这是一份沉重的工作,也是一份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每个电话都可能是一个两难选择,都可能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存亡,都可能维系着一条生命。这不仅需要全力以赴,还需要咨询员摆脱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掌握咨询的理论和技巧。
“婚外恋咨询应该怎样把握?”
“怎么帮助遭受家庭暴力的女性?”
为了使来话者得到更有效的帮助,最近妇女热线又开辟了专家咨询,每天下午由法律、婚姻、卫生保健、性问题、妇女问题等方面的专家轮流值班,还开展了面询。
妇女热线,在社会的急剧变革中开辟了一条女人帮助女人的道路。它期待着更多的优秀女性加入到自助助人的队伍中来。(附图片)
妇女研究所所长王行娟(右)和西苑医院专家在接受妇女保健咨询。本报记者李舸摄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社会新闻

  不见“兔子”不撒鹰
——武昌车站票贩子现象透视
本报记者 龚达发杜若原
小“兔子”与“大胡子”
鲁明弓着背从蜗屋中探出头来,看天上缀着几颗星星,估摸已是凌晨4点多,就匆匆出门朝武昌车站走去。这个24岁的农民不甘心务农,今年8月离开汉川农村“闯入”武汉,干起了倒票的行当。鲁明的每一天都是这样开始的。他要做两件事:一是将前一天早晨排队买来的硬座车票,加价10元左右倒腾出去,二是为有卧铺票的“老板”拉线,赚取“手续费”。
武汉人把鲁明这样的人叫做“兔子”。这天是10月20日,正当他找到“买主”准备成交时,不料买主竟是武汉铁路分局公安处的便衣。
鲁明羡慕的是不露面的“大老板”。这些人使唤“兔子”兜售车票,自己则坐在附近的饭店里喝茶、神聊。武汉的头一号“倒爷”外号叫“大胡子”,他雇佣一帮人在市内车票预售处堵塞票窗,抢购车票,旅客只能望票兴叹。
“大胡子”横行霸道,还口出狂言声称谁也不怕。就在他的腰包一天天鼓胀起来的时候,武铁公安特勤队队长童光明早已盯上了他,不久便将大胡子逮住了。
车票是怎样流失的
火车票实在太紧张了,武昌车站对车票实施严格控管。主管客运的汤秉中副站长以卧铺票为例解释说,位居郑州铁路局第3大站的武昌车站,每天约有卧票2000张,按照铁道部规定分配,预售30%,合同单位30%,团体30%,机动和铁路职工占10%。为了阻塞漏洞,今年起武昌站对卧铺去向逐张登记,客运部门还登车对旅客展开追踪调查,发现车票与乘客不符,便要追究责任。
尽管如此,倒票现象依然猖獗。那么,车票是怎样流到票贩子手里的呢?
小“兔子”鲁明和“大胡子”,既是两类主要的票贩子,其所为也是取得车票的主要方式。除此之外,武昌车站公安段负责人还分析了另外的流失渠道。
其一是从合同单位流失。例如,一名姓朱的票贩子,与七八家合同单位的订票员纠集成伙倒卖车票。1990年,朱某伪造一份团体购票介绍信,竟骗得一个加挂卧车,牟取暴利。
其二,由于退票手续费高达50%,人们不愿到窗口退票,这部分票被守在退票窗口的票贩子“飞”了过去。
其三,一些个体旅社为招徕旅客,派人为住宿旅客订票,其中一部分票被倒卖出去。
票贩子为何越来越多
今年元月至9月,武昌车站公安段先后23次对票贩子进行专项打击,抓获票贩子1300余人,查处倒卖车票的治安案件119起。可票贩子总是清而不绝,这是为什么?
多次受到拘留、处罚的票贩子张某声称:“我在农村辛辛苦苦干一年,不如在车站混一天,抓住了也不过关几天。”在大批流向城市的农村劳力中,一些人以倒票为生;还有人农忙回家务农,农闲倒票;城市无业人员、企业停产待业人员,也纷纷加入倒票行列,致使票贩子“后继有人”,驱走一拨,又来一拨。
倒卖车票够不上犯罪,一般只能给予治安处罚。票贩子被逮住后,过几天又重操旧业。
当然,票贩子屡禁不绝的根本原因,还是利益的驱使。做“兔子”的鲁明,除去各项开支,一个月也有几百元、上千元的收入。至于倒卧铺票的倒爷,收入更是惊人。一张武昌至广州的卧票价125元,票贩子要价在300元至350元之间;今年春节更是高达600元。有位票贩子,多时一天可赚3000元。有此暴利,票贩子趋之若鹜。
请关注“票贩子现象”
据调查,武昌车站周围的单位、街道和近郊,有1500多名“两劳”和受过其它处罚的人员。长期滞留1600余名外来闲杂人员。他们流动性大,难于管理,对车站治安危害较大。
“铁路客运供求矛盾尖锐,使票贩子有可乘之隙。”武铁分局副局长邵力平指出,在不能根本缓解运能紧张的状况下,应通过航空和公路的合理分流,减轻铁路客运负担。
旅客买票难、乘车难,往往向车站倾注牢骚,车站有压力,售票员精神也紧张。武铁分局宣传部长杨兴贵恳望旅客多加理解。
武昌车站党委副书记李述红则提出一项具体建议:如果将50%的退票费调低,一部分退票也许不会落入票贩子之手了。(附图片)
今年九月底,武昌车站公开处理票贩子现场。
贾伟摄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人生舞台

  彩色的人生
——记新疆集邮家任渺老人
殷陆君 裴润庭
“啊,邮票,你是世界的缩影,社会的画卷,地理的拷贝,历史的见证……”这炽热深情的文字,是新疆集邮家、国际邮展银奖获得者任渺在坎坷的集邮人生中抒发出的一腔感慨。
任渺集邮起于少年时代。一次,他在地摊上买了几枚“限新省贴用”的新疆早期票,当时,他只不过以此为乐,未想到成名成家。
1952年,任渺从山西来到通古特大沙漠边缘的石河子邮电局,特殊的工作条件使他对新疆邮票有了新认识。为了实现自己制定的收集早期新票的计划,他废寝忘食地学习邮票史,多方求教以提高鉴赏能力。一年秋季,听说乌鲁木齐有大堆废公文纸,他便请假在灰尘弥漫霉气扑鼻的库房翻了一天,新票却杳若黄鹤。
他并不泄气,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锲而不舍地收集、整理各种有关新疆的邮票。即使文革时被批斗游行也不改其志。
从爱好、欣赏到研究探索,从分散收集到系统整理,经验日渐丰富,知识也广博起来。他收集的邮票上万枚,其中珍藏了解放前的许多艺术珍品。退休后的任渺有了更多的自由,他以研究新疆邮政史为主,广集票、封、片、戳,走上了有特色的集邮之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限新省用”专题邮集出台了!五十年心血,终于变成了金子。
辛亥革命时期,新疆使用地方银行的邮票——新省票。从1915年到1945年共发行30余种,是发行最多时间最长的加盖地方票。
“限”票的创新就在于任老开发了一个不寻常的专题,一部从清朝到民国又到新中国的新疆邮政史专题。这组专题共300多张,仅孙中山像票就有1932年伦敦版加盖,1938年北京版加盖,1943年中央信托局版加盖。从这套系统而丰富的邮集里可领略新疆当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风貌。
这套新票专题在中华全国首届邮展获银奖后,又在澳大利亚国际邮展中再夺银奖,为我国邮政史绘上了精彩的一笔。
任渺尽管年事已高、身体不佳,还积极组织新疆各地邮展,为群众文化生活增添色彩而默默耕耘、奉献。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东西南北

东西南北
  北京再登城市小康榜首
日前,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小康社会研究课题组对1991年全国188个地级以上城市(缺拉萨)进行了小康实现情况评价,首都北京再次荣登榜首。
这次评价选择了反映城市小康特点的32个重要指标。北京以综合得分74.1分,实现小康92.6%,排位第一。
  太原“企业医院”“治病”有方
这家“医院”是成立于1985年的太原科技市场,专门为中小企业诊治“疾患”。太原市近百家约3300多台低效高耗锅炉经其诊治连续四年节煤300多万元。该“医院”最近被国家科委批准命名为“太原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长沙市民“菜篮子”四季常丰
一项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使长沙市居民“菜篮子”四季常丰。
长沙市蔬菜局将杂交制种、育种、规范化栽培、电热育苗、地膜覆盖高产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有机地组合配套,广泛应用于蔬菜育种和生产,从而使蔬菜大幅度、大范围增产增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