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1月9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副刊)
专栏:丽珠杯杂文随笔征文

  炒明星
李庚辰
就像玉米粒儿放进炒锅里,下面烧火加温,上边翻拨搅和,就会噼啪作响,转瞬变成又白又胖、又甜又香的苞米花一样,社会生活的炒锅里也有不少这名堂,像炒股票,像炒地皮,一经爆炒,便如同孙悟空翻跟头——直上重霄九,身价直往上蹿。
近闻有文场与商场联袂,艺术家和投机家结缘,于是而生出个怪胎:炒明星。今天这里挖空心思办个什么“节”,明天那里绞尽脑汁搞个什么“庆”。为了热热闹闹吸引来客,大张旗鼓显示“气派”,便邀名人,请名星,以壮门面、造声势、创气氛。于是,或登门恭请,或致电邀约,或公然明码招标,或暗中锱铢必较。只见穴头闻风而至,纵横捭阖,出神入鬼,蝇争血,燕争泥;明星使腔拿调,搔首弄姿,真中假,假中真。中心就是一个:钱。有了钱,歌声来;没有钱,便无缘。此地出场费5000元,彼地出场费1万元;甲明星要2万元,乙明星喊5万。物稀货贵,水涨船高,加上舆论界推波助澜,评论家火上加油,什么某星脸蛋如何倩啦,某星歌喉如何甜啦,某星包装多华贵啦,某星风采何等销魂啦。于是,飞机接来,软卧送去,星级宾馆,汉满全席;腰包里塞钱,电视里留影。玉米粒儿是因“炒”而膨胀变大的。有的明星也因炒来炒去出场费炒到数万元。
据报道,炒大陆明星比起炒港台明星来,则是小巫见大巫了。有的港台明星,开价就是百万,一张门票炒到上千元。连票贩子都觉得:炒这种票比炒股票还要实惠。
炒明星之所以能使“玉米粒儿”顿时变成“苞米花”,除了与歌迷的疯狂,穴头的贪婪,从众文化心理的幼稚与低俗,以及我们文化市场尚不成熟等有关,还与我们某些地方当权者迷离混沌、姑息纵容不无关系。他们或想借机开心热闹,或想顺势搭车扬名,或想借明星之名提高本地知名度以招徕客商。高价请明星,钱从何处来?几十、几百元一张的票卖给谁?不用愁,运用职权或影响力软磨硬缠地往下“做工作”,请企业“赞助”,向下属单位摊派,外加公费请客,“福利费听歌”,慷国家、集体之慨,将国家资产、集体资产大把“炒”入穴头、明星的腰包里。一市文化局长说,在演唱会前,他主要忙于将分配到手里的200元一张的票如何推销给企业。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消费心理和文化现象!正是一些地方当权者充当了“炒明星”的掌勺人。
过去有人调侃说: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炒明星以来,又有了“唱歌的是骗子,听歌的是疯子”之说,这说法当然不甚确切,但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炒明星的反感。有人说,普通百姓一生辛劳尚不及“明星”登台扭扭屁股、吼几声值钱。当然不能全怪明星,谁让你炒他来着?谁叫你给他那个价?有的明星本来口碑不错,但炒来炒去,把脾气炒坏了。灾区人民正在勒紧裤带抗灾,明星去“义演”,出场费上万元;连小学生把吃冰棍的钱都捐了,他们则一毛不拔!
鲁迅先生讲过: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花,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而“炒明星”的这股“火”又是什么呢?值得一思。(作者单位:解放军报)


第12版(副刊)
专栏:热点透视

  文人“换笔”面面观
苏生
“换笔”成为“笔杆子”们关心、操心的事儿,确切地说,成为他们的热门话题,只不过才年把工夫。但就是这短短的几百天,像一股浪潮,在文人圈中竟荡起一圈一圈的涟漪,记者、作家这些“大笔杆子”不说,一些业余作者、偶尔弄弄文字的,也以相继操持“换笔”为荣,为话题,为近期奋斗目标。
“换笔”是什么?简言之,就是用先进的电脑代替传统的各式各样的笔写作。
据有关材料,我国大陆目前累计个人电脑拥有量约60—70万台,年销售量平均在8—10万台左右,而真正进入家庭的仅占年销售量的5%强。
国内掀起个人电脑热的分际,当属1992年底的两次会议:11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图书馆展览厅举办的“王码电脑最新技术与系列产品展示会”与12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长城饭店召开的“作家换笔大会”。前者是“展示”,说的是“电脑”,而后者则明明白白号召“换笔”。
走在前头的是作家们。王码电脑展示会上,作家去看的不少,面对形如电视机状的“新笔”,他们或激奋或矜持,但大都表现出浓厚兴趣,为期3天的展示会,观摩者络绎,把庞大的展厅挤得水泄不通。而相隔不到一个月的“作家换笔大会”上,近百名知名作家、艺术家、新闻记者到了会。
1993年4月10日,北京亚洲大酒店,又举起了“记者换笔大会”的牌子,电脑公司把目光又一次集中在另一“用笔大户”的记者群落身上。首都新闻单位的近千名记者前来参观洽谈,气氛活跃,人群熙攘。
首先换了“笔”的,还是经济实力相对雄厚的知名作家,而据目前他们在报章上发表的文字来看,大多比较顺手顺心,比较乐在其中。有的每日可写二三千字,有的则多达8000至1万字。
换了“笔”,当然感觉便不同。据“早换起来”的文化人称,起码有这么几个好处:一是自我感觉、自我意识好。如同穿惯了中山装,乍换一袭西服,倍感精神。二是字出来“就是不一样”,“卷面”非常干净整洁。三是写作速度提高。四是健脑。因为功能多的电脑,不仅可用于写作,还可用来理财、学习、娱乐,而这“一机多用”,对于“劳心者”,伏案工作者来说,诚为一乐。电脑公司为文人们设计了种种样式的电脑,有置于案头的,有便携式的,甚至有笔记本型的。
然而,有利必有弊。对于“换笔”,也有一些文化人不投赞成票。一位年长的老作家说:我使惯了钢笔,改用电脑,我思路常常中断。又一位女作家称:她压根就背不来那么多电脑上必须掌握的代号、字码。而更多的文人却在为个人电脑的价格犯愁。在国外,一台较好的个人电脑售价为1000至2000美元,相当于一个美国人一月的月薪。而在中国,购买一台万元的个人电脑,是要花去一个收入不菲的职员的全年收入的。有鉴于此,价格问题实在成为电脑进入家庭的主要障碍。即以去年底的“王码电脑展示会”看,现场成交额也仅为20万元;也就是说,偌大北京城,文人荟萃之地,也就只有几十人购买。今年4月的“记者换笔大会”的情况更差一些。虽然参展、销售的有9家电脑公司,品牌较多,但却因展销的电脑多属高档次机型,价格大多在万元以上,一般记者是下不了决心的。
因此,对于价廉电脑的呼唤声就日益强烈起来。据有关方面介绍,为使个人电脑顺利进入寻常百姓家,国内一些计算机厂家、电脑公司正致力于开发一部分相对价廉的微机。一些电脑公司还在筹办免费电脑扫盲班。相信这些有眼光的做法,会迎来又一批跃跃欲试的“后备军”。


第12版(副刊)
专栏:

  谋略
刘晓峰 王万东
山东临沂,近年来成为古代兵法研究的重心,吸引了国内外的众多专家学者,原因很简单。1972年银雀山一号汉墓出土竹简、残简近5000枚,多为兵书,其中就有《孙子兵法》和久已失传的《孙膑兵法》,给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有无孙武其人、孙武是否即孙膑以及“孙子兵法”真伪等问题划上了句号。如今连有的外国商界也视孙子兵法为取胜法宝。
陆锦和他的伙伴们读没读过孙子兵法,我没有问,但他们听过父辈们如何打鬼子、消灭反动派的故事却是肯定的。单是从他和一群头顶高粱花子的穷哥们搭伙,在临沂城西一片蛤蟆声声的臭水坑上建起一个村级物资站,在激烈的商战中不但没有被“吃”掉,反而发展起一支生力军来看,这傻大黑粗的陆锦就颇有些谋略。
“商场即战场。”陆锦常常告诫他的伙伴们。在百舸争流的市场经济大潮中,物资站就像一叶随时都可能被吞没的扁舟。“敌强我弱”,战术上就得机动灵活。父辈们的“消息树”啦,“情报网”啦,到陆锦这里就变成了组建“快速反应部队”。他们往往趁一些大单位的经营决策尚在上下“旅行”时抢先一步,靠着对信息的快速反映,把握住了市场的主动权,用陆锦的话说:“谁在竞争中首先占领制高点,谁就是赢家!”
“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同盟军”。这是今天的商战与过去的战争不同之处。身上流着沂蒙山人血的陆锦重情感,讲“义气”,他不赞成“你死我活”的斗法。厂家的产品畅销时,共同的利益把双方连在一起是顺理成章的事;潮涨潮落,对方的产品滑进低谷时,陆锦不但不乘人之危,或避而远之,反而竭力去帮助寻找该产品被冷落的根源,探求改进的方法,同逆境中的厂家共同承担市场的风险。正是这种骨头肉都砸在一块的伙伴关系,使他们相继同全国1600多个厂家建立了相互信任的供求联盟,结成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统一战线”。在短短几年功夫,物资站已像滚雪球一样壮大成为十大公司和十大商场的集团军。仅去年他们就上缴利税500万元,为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做出了贡献。老辈们说:“沂蒙后生可畏。”
“老、少、边、穷”,把老区和“穷”字连在一起,陆锦对此耿耿于怀。他说,老区人民当年能够打败武装到牙齿的侵略者、反动派,今天就消灭不了一个“穷”字?!……与陆锦交谈,你就好像在读一部兵书。


第12版(副刊)
专栏:文化广角

  向水屋主
李广宇
香港曾有文化沙漠之称,但在这片荒岛上,亦不乏默默耕耘的拓荒者,侣伦便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位。
侣伦,原名李林风,1911年生于香港,1988年辞世,他20年代末即开始写作,在长达50多年的文字生涯中,除了孜孜不倦地从事小说散文创作外,还编辑报刊、撰写电影剧本,对于香港文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50年代初期,香港文学处于低潮,侣伦却连续推出了长篇《恋曲二重奏》和中篇《三颗心的男子》,特别是《穷巷》一书的出版,更“犹如风吹死水,使香港文坛多少起了一些波纹(刘以鬯语),”退休以后,侣伦仍以古稀高龄,致力于散文随笔的写作,结集成书的,就有这本《向水屋笔语》。
向水屋乃侣伦住居,横额出自徐悲鸿手笔。但侣伦的住居并非向水,聊以纪念许久以前的事情而已。可是读向水屋主的散文,依旧能感到一种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爽气。在这本小书中,侣伦以他那精细潇洒的笔力,饱蘸真挚素朴的情感,追忆文坛沧桑,缅怀同行友朋,抒写爱书情趣,在在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启迪。其中最堪珍贵的,怕还是早期香港文学活动的掌故追忆。作者以其亲身经历,回忆了一群文学青年在混沌时期的香港,为传播新文化所做的可歌可泣的努力。对岛上社、文艺茶话会、《伴侣》、《字纸簏》、《红豆》、《新地》、《时代风景》等社团和刊物的介绍,均有史料价值。
由于香港特殊的殖民地环境,在本世纪,每当中国有什么战乱,总有一些作家南来香港,构成了香江文坛特有的风景。侣伦的笔亦记下了这些匆匆过客的片泥鸿爪。这些作家中有戴望舒、黄谷柳、穆时英、钟敬文、司马文森;至于后半生在香港度过的曹聚仁和叶灵凤,更是频频出现在他的笔下。书中收入《艺坛俯拾录》三十八则,与郑逸梅的《艺林散叶》堪称异曲同工。每一则虽不过三言两语,却无一不是珍贵的文坛掌故。


第12版(副刊)
专栏:艺文短波

  艺文短波
△在纪念毛泽东一百周年诞辰之际,人民日报出版社再版了《列宁毛泽东鲁迅杂文欣赏》,该书共收三伟人九十七篇作品,每篇均附有精短欣赏文章。(金台)
△张太成的诗集《哲理诗一百题》近日出版。著名老诗人臧克家题写书名。(光)
△第四届全国现代语言学研讨会近日在北京召开。这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国家语委等单位联合主办。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八十余位中青年学者,共收到论文六十多篇。(黄南松)
△《红楼全咏》(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是一本以《红楼梦》中人和事为对象的古典诗歌集。张燮南著。(文一)


第12版(副刊)
专栏:

串调徐鹏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