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1月9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保健)
专栏:平凡生活

  心积和平气手成天地功
——董寿平先生谈长寿
本报记者张羽
在北京历史博物馆举办的《董寿平九十岁书画展》开幕式上,来自国内外的千余位宾客不仅被董先生炉火纯青的艺术造诣所折服,也为这位老人鹤发童颜、举止潇洒的神采而惊叹。
深秋,怀着强烈的长寿探秘愿望,我专程拜访了这位老者和他的夫人刘延年女士。
记者:从外表看,您最多七十来岁,而且,气色、精神好健旺啊!
董老:我出生于1904年农历正月初二。按西方人的计算方法尚未满90岁,而按中国传统的算法我已90有余。
记者:您已90高龄,夫人也80多了。二老的养生秘诀何在?
董夫人:健康长寿的最大秘诀就是夫妇之间别打架,别生气,遇事相互谅解。
记者:我想冒昧地问一句,您二老共同生活60多年,难免会有嗑嗑拌拌的吧?
董老:我们一辈子彼此从未红过脸。我俩之间没有矛盾;没有必要产生矛盾。遇事想开了,也就不会有矛盾。
问我长寿,老翁实无秘诀可言。我想,心平气和乃尽人皆知的道理。1991年7月我在日本访问时,海部俊树先生曾会见我。我以“心积和平气,手成天地功”的条幅相赠。从健康的角度看,此乃长寿秘诀之一。
其二,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凡事不从物质上考虑。记得我中年时,有几年生活相当苦,有时连窝窝头、熬白菜都没有得吃。有古诗云:贫贱夫妻百事哀。而我则以为生活越困苦就越要想得开,要安于贫乐于道。如何对待贫穷呢?我的态度一是再穷,人格不能降低,即所谓“穷不失志”;二是要忍耐,要经得起艰难困苦;再则是,向往的目标要努力争取,不能等待。
记者:能否谈谈您们的饮食起居?二老的健康是否得益于补品补药?
董老:我们习惯清淡的饮食。喜欢吃玉米面窝头,小米粥每日必不可少。我一辈子不吃补品补药,也不相信补药能够延年益寿。我以为靠药品大量进补,非身体所需要,对身体会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记者:您平日喜爱运动吗?
董老:除日常的书画创作,我并不刻意地去从事某项体育运动。只是有时静下心来,两眼盯着前方一个物体。少顷,双臂便会自如地缓缓抬起、放下,再抬起、再放下……每当此刻,我自觉周身气血二脉通畅,十分舒服。但这绝谈不上是什么“气功”,充其量不过是老翁自己总结出来的适合于个人的一种运动方式罢了。
记者:您二老只生养了一个独子。而我国“只生一个好”的独生子女政策是近十几年才提倡的。莫非您二老提前六七十年便自觉实行计划生育了?
董老:你莫笑!1922年我的确在北京大学听过美国山格尔夫人所作的关于“人类计划生育”的专题报告。我记得她作报告时的翻译是胡适。那时我就接受了山格尔夫人节制生育的观点。
另外我还相信关于“胎教”的理论。这可不是现今西方医学的发明。早在我国汉朝开始,已重视胎教,宋朝更是兴盛起来。所谓胎教,就是让孕妇在孕期听旋律优美的音乐,听说书的讲一些诸如仁义道德、积德行善内容的故事,以求日后得一聪明、善良的子嗣。
记者:我代读者感谢二老的精彩讲述。衷心祝二老健康长寿!


第11版(保健)
专栏:

  家庭饮用水再净化确有必要
赵超
近年来,许多发达国家都愈来愈重视家庭饮用水的净化问题。原因不仅是自来水管网末端流水中常常含有超量的细菌,还发现对水的传统消毒方法本身有缺点,以及工业污染、二次污染的日趋严重,使自来水中含有许多有害物质。
美国的一项环保与卫生专家调查表明,有二十余种致癌物存在于自来水中。有百分之九以上的膀胱癌和百分之十八以上的直肠癌,与饮用经过氯化处理的自来水有关。人们常会发现,刚从水龙头放出的自来水有混浊和漂白粉异味,这就是残留氯的作用。如果这样的水中含有酚,就会形成氯酚,自来水就不能饮用了。
现在,城市高层楼房(六层以上)逐渐增多。这种建筑通常都有二次加压供水的配套设施。调查表明,因设计安装不尽合理、管理不善、缺乏消毒设备和措施,二次加压供水的水质污染问题愈来愈突出。使用环氧树脂做储水池的防锈涂料,虽说毒性相对较小,但仍属污染源;水中絮状沉淀物凝积于储水池底部,致使细菌微生物繁殖造成水质污染;有的储水池溢流管直接通入下水道,一旦下水道堵塞,污水虹吸进入储水池造成严重水污染;还有的储水池封闭程度很差,常在水池内发现鸟粪、蝙蝠和禽类尸体等严重污染物。
铁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近来科学家发现,过多的铁会危害身体健康,从而导致心脏病,原因是铁元素会促使生成血管内阻塞物。另外,铁多了还会减弱人体组织的复原能力,或引起细胞增殖失控而诱发癌瘤。直观铁过量的自来水,呈浅黄或灰黑色,有铁锈味或有絮状沉淀物。还有地方性水质不好的,饮水中砷的含量超过标准含量的二十至四十倍,造成慢性砷中毒,轻者失去劳动能力,重者皮肤或内脏发生癌变。
我国约有百分之七十的人口喝着不合饮用标准的水。其中一点六亿人饮用水源耗氧量很高;三亿人饮用水源含铁量超标;一点一亿人饮用高硬度水;五千万人饮用高氯化物水;七千七百万人饮用高氟水……已发现由于饮用水源不合标准而导致的疾病有五十余种。
我国科技人员已经采取很多有效办法解决民众的饮用水问题。如中国地质科学院应用矿物研究中心和北京北方分子筛应用厂共同研究成功一种用天然矿物为原料的分子筛高效净水软水器。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根据国家污水检验标准,在不同时间里采取十个京郊小月河水样作细菌总数检测,用这种净水软水器净化后阻菌率达百分之九十九以上,在国内外都属领先。此外,这种分子筛还有明显降低水中的砷、铁、氯的功能。
看来,在家里水龙头上安个分子筛净水器把自来水再净化一次,是个不错的主意。


第11版(保健)
专栏:

  让聋哑儿童听声说话
——记徐州语言听力康复中心主任梁涛
朱信忠
人们常用铁树开花、枯枝发芽来比喻聋哑人能听声说话的艰难程度。在现实生活中,开花发芽的铁树枯枝或许并不多见,而让千百儿童回到语言世界在徐州语言听力康复中心已成为事实。该中心主任梁涛和他的同事们在一年多时间里已诊治了8000名患者,用科学和爱心撞开了一座座无声的“大门”。
梁涛20多岁时,就开始将液氮低温冷冻技术用于治疗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并将治疗530例患者的经验写成论文发表。1986年他积极参与创立了徐州语言听力康复中心。去年5月,该中心与香港万裕公司合作,引进大批现代化听力检测和聋儿语言教学设备,并配备两部防聋普查专用车到城乡各地巡诊,成为我国第一个防聋流动医院。中华耳鼻咽喉科学会会长、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王直中教授来此参观后高兴地说:“真没想到,中国最好的听力仪器设备在徐州。”
要让聋哑儿童康复,光有先进设备不够,更需要一片爱心。有一天,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一对夫妇带女儿来徐州就诊,孩子需要做特制耳膜,为了使这对夫妇和患儿赶上晚11时返回的火车,梁涛和另一位医生顾不上吃饭一直工作到晚上10点多把耳膜做好。当孩子通过助听器听到声音时,孩子的父母激动地说:“我们一辈子也忘不了你们的恩情。”河北一患儿来徐州诊断后,返回家乡继续治疗,但有两种药在当地买不到。梁涛接到来信后,一连几次跑到火车站请徐州列车段的同志帮助把药捎去,并打电话通知患儿家长到车站取药。从去年5月到今年10月,这个康复中心接待和治疗来自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的患者,把党和政府对聋哑儿童的关怀送向四面八方。


第11版(保健)
专栏:

废品堆里生出高效营养剂
1991年初,湖北襄樊市食品厂从江西省科委引进了国家科技成果获奖项目“花生深度加工综合利用”,装备了一条年加工花生仁600吨的生产线,每年可生产精炼油、花生蛋白粉、花生蛋白奶、花生乳精等系列产品1000多吨。
但是花生仁深加工后却留下了18吨花生红衣。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就有用花生红衣治疗各种出血疾病和再生障碍贫血的传统。该厂科研人员在同济医科大学专业人员协助下,对百余民间验方和现代名医组方,进行了120余次筛选试验,溶进现代最新营养素Vc-Ca,组成“中华血神口服液”。这种营养品不用化学合成添加剂及激素物质,对钴照射和环磷酰胺所致血小板下降和骨髓有核细胞下降有促进恢复的功能,并有升高血红蛋白和缩短凝血时间的作用。
(杜淑敏)


第11版(保健)
专栏:

  新型床具消毒器保障灭菌合格
北京顺义县卫生环保设备厂和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联合研制的新型床具消毒器问世。由北京市卫生局负责监制。
医院感染是当前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的一个极重要的课题。美国每年有医院感染200万例,致死率1%,损失15亿美元。医院床垫污染尤其严重,76.8%的床垫细菌数超过卫生标准的十倍至百倍。
新型床具消毒器主要由两个无臭氧紫外线灯管和可伸缩的防护罩及调控移动系统组成。对350例灭菌观察,照20分钟灭菌合格率97.7%,照30分钟可达全部灭菌。对人体无害,对环境无污染。
(尹志海)


第11版(保健)
专栏:资料

  红十字会与红十字标志
红十字会是一个自愿的、国际性的救护、救济团体。原从事战地救护工作,后来逐渐扩展,包括了平时的自然灾害救济、社会救济、社会福利、输血、急救和护理等工作。
1864年8月间,由瑞士发起在日内瓦召开国际会议,签订了《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又称《万国红十字会公约》。从此就有了红十字会的组织,而红十字运动在国际上也取得了法律依据。
时至今日,国际红十字组织已拥有150多个成员国,为国际三大组织(联合国、奥委会、红十字会)之一。100多年来,它以人道主义为宗旨,以“人道性、公正性、中立性、独立性、志愿服务、统一性和普遍性”为基本原则,在维护世界和平,保护人类生命和健康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于1904年。1919年加入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1985年当选为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执行理事,1989年成为该联合会副主席,1993年再次当选为执行理事。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红十字会的各级组织遵照国际红十字运动的七项基本原则,在备灾救灾、群众性卫生救护、社会服务、红十字青少年、参与血液事业管理、沟通海峡两岸的交流和促进国际间的友好交往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全国已拥有13万多个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和1800多万红十字会会员。
1993年10月31日,全国人大第八届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部“红十字会法”。它的颁布,标志着中国红十字会工作开始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体现了中国红十字运动与国际红十字运动在法制方面的接轨。
白底红十字是红十字会的专用标志。它意味着战时对保护有关战地救护和战俘救济工作的组织机构及其医护人员在敌对双方的中立性。长期以来,在我国红十字标志被人们误认为是医疗卫生的标志,不仅卫生部门(特别是医院)公开把红十字当成自己的标志,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不少清洁袋、痰盂、垃圾桶、药品包装等等物品上面亦印有红十字标志。针对这一现象,我国“红十字会法”第四章第十九条明确规定“禁止滥用红十字标志”,以维护红十字标志的庄严性。


第11版(保健)
专栏:

  “稳心冲剂”快速治疗心律失常
经12年实验研究、最后确定为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的“稳心冲剂快速治疗气虚血瘀心律失常研究”,前不久通过董建华教授等专家的鉴定。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常见症状之一,一般改善这种症状的西药较多,但副作用都较大。而治疗该病的中成药还一直是空白。
由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北京中医院等7所医院多种组方中筛选出的“稳心冲剂”处方,对265例心律失常治疗总有效率93.58%,与目前最理想的西药胺碘酮疗效一样,填补了中药治疗心律失常快速见效的一项空白。(关玲)


第11版(保健)
专栏:

  潍坊有家肺气肿康复治疗医院
今年4月,中国肺气肿康复治疗中心在山东潍坊市建成(地址:东风大街,邮编:261041,电话:0536—238875)。卫生部部长陈敏章曾专程视察过这所我国目前最大的现代化民营医院。
这家医院由哮喘病、肺气肿治疗专家李树森教授创建。他经30年临床研究,摸索出一整套中西医结合系统疗法,发明了抗喘新药“咳喘安”、“消喘净”、“平喘三联针”,已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80万人次,显效率达97.6%,治愈率86.1%。他的医学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发明专利4项,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他研制的便携式心肺抢救治疗仪获得了美国1992年世界发明奖。这家医院设哮喘病、肺气肿、肺心病等五个病区,整个诊治过程和医院管理全部采用计算机处理。
(筱温)


第11版(保健)
专栏:

  测体温早知内脏毛病
明路
人们早就期望,利用人体表面温度变化“遥感”到内脏的病变迹象,从而能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高级工程师赵实发明的国家专利新产品——HED—1型人体热能辐射测试仪,已经实现这个目标。
刚刚通过国家医药管理局技术鉴定的这种仪器,依据生理学关于人体发育生长和病变过程中均产生与能量代谢相应的热变化,以及“室温下人体辐射散热约占机体安静时总散热量的60%”的经典理论,运用近距遥感、热阻恒定、微伏放大和数字处理技术,实现了室温隔衣测量0.05摄氏度的微弱温差变化,就能提示出内脏病变引起的体温改变。
临床应用也发现,人体体表热能辐射变化还和经络系统的失衡情况有对应关系。近两年全国已有百位临床医师将这种仪器用于颅脑能量代谢的无损检测和心肌梗塞与肺叶切除术后人体生物动态观察。这种仪器特别适用于一些病种的早期普查和高危人群的监测。


第11版(保健)
专栏:

  胃癌前期病变有治了
姚建红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中最年轻的委员马连生,用传统中医疗法,在胃癌癌前期病变的临床研究中取得显著成绩。
医学界将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胃溃疡等归纳为癌前期病变。山西省临汾地区胃肠病专科医院(山西临汾市鼓楼南24号邮编041000)院长马连生多年来在临床中探索这种病变的病因。他认为,正常人体胃粘膜上皮细胞的更新处于稳定状态。细胞的增殖与丧失相等,维持着细胞群体的动态平衡。如果这种动态平衡被破坏,就会导致粘膜糜烂及肿瘤发生。年仅34岁的马连生根据胃癌癌前期病变的这一规律性病因和病理,结合中医辨证分型,使用现代先进的技术工艺,运用党参、龙葵、甘草等24味纯中药,制成胃细胞逆转丸。
马连生将这种精纯的中药直输病灶,对199例胃癌癌前期病变患者临床观察,有效率达79.3%。


第11版(保健)
专栏:

  意外发现:小儿药“脾尔康”治青春痘
用中药白术、茯苓、山楂、陈皮与猪血水解氨基酸、硫酸锌、硫酸亚铁和一些微量元素配方的专治小儿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脾尔康,近经浙江医大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杭州市第二医院三家100例临床证实,痤疮患者停用一切与治疗痤疮有关的药物和治疗措施,每日早晚各服一小包脾尔康冲剂,一个月后痊愈28例、显效37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84%,女性效果优于男性。
“脾尔康”已由杭州第一生化制药厂生产。(关春芳)


第11版(保健)
专栏:

  中药降糖合剂疗效上乘
擅长治糖尿病的鞍山市铁东中医院院长郭庆贺,一纸《自拟中药降糖合剂治疗糖尿病2250例》论文,在今年的国际糖尿病学术会议上倾倒外国同行,数百人一致推评“优秀论文”奖。
郭庆贺对糖尿病临床40余年,从近百验方中筛选出13味中药组方成“降糖合剂”并加减系列制剂,取得了总有效率97%的结果。鉴于已申报国家专利的降糖合剂的满意疗效,中华医学会辽宁分会已在铁东中医院开办了糖尿病中医治疗中心。
(蒋浩)


第11版(保健)
专栏:

咱卫生村的事,上电视了。
中国健康教育所供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