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1月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意众议院议长会见彭珮云
意大利众议院议长纳波利塔诺3日下午在罗马亲切会见了中国国务委员兼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彭珮云。纳波利塔诺对中国的人口控制政策表示赞赏。彭珮云就我国的人口政策和有关情况作了介绍。
(本报专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乌克兰今年裁军15万
新华社基辅11月3日电(记者沈法良)乌克兰今年将裁军15万,到明年1月1日前,乌军队总人数将减至38万。
据乌克兰独立通讯社报道,这是乌新任国防部长拉杰茨基日前签发的一项命令中宣布的。此项命令还规定,到1995年年底,乌军将裁至25万,从原先的8个师减到4个师。
乌1991年8月宣布独立后不久便开始接管其境内的原苏联军队,至1992年1月1日,乌境共有军队72.6万,到1993年4月1日已减少到约53万。
鉴于乌克兰经济状况日益恶化,国家财政无法负担庞大的军费开支,裁军对乌来说势在必行。乌领导人和军事专家认为,乌军的正常编制应在20—25万人之间。


第6版(国际)
专栏:出访归来

  创造美好生活环境
  ——瑞典、丹麦纪行之三
  人民日报代表团
在瑞典和丹麦访问的日子里,我们常常会为美丽的自然景色而赞叹不已。无论是在大都市斯德哥尔摩、哥本哈根,还是在小城乌普萨拉、科灵,处处是绿树成行,流水清澈。即使是在热闹的市区,也总可看见大片大片碧绿的草坪。离斯德哥尔摩市区咫尺之遥的中国大使馆,不时有野鸭、小鹿前去作客。
同自然和谐相处已成为北欧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环境已经变成当地人们的自觉习惯。每次乘旅行车和火车,下车之前,我们的陪同总是把空易拉罐、糖纸和擦手纸等装进垃圾袋,扔入垃圾桶中。我们看到,许多市区街头都设有回收玻璃瓶的大型垃圾罐,出售电池的商店里也都摆着专门回收旧电池的塑料筒。瑞典的陪同还告诉我们,到了收旧报纸的日子,家家户户都自动把一捆捆旧报纸整整齐齐地放在门前。我们在丹麦的一个农场发现,场主特意把蓄粪场的下水道与排泄雨水的下水道分开,以免造成污染。
环保的话题也始终伴随着我们的访问。在斯德哥尔摩,当我们乘船游览梅拉伦湖时,陪同史安佳女士告诉我们,湖边那些厂房模样的建筑物都是二三十年前的工厂遗址。为了保护都市的环境,这些工厂早已迁出了市区。我们后来参观了几家总部在市区的公司,它们的工厂都设在远离市区的地方。
在丹麦,我们乘船从西兰岛去菲英岛。举目西望,远方海面上仿佛漂浮着一条玉带,那就是举世闻名的大贝耳特跨海大桥和隧道工程。陪同告诉我们,在保护环境方面,丹麦政府有一个座右铭:“从全球着眼,从局部着手”。每开始一项工程,都要事先做好环境方面的调查,在施工过程中也要严格监测对环境的影响。大贝耳特工程当然也不例外。为了保证大桥和隧道周围的环境不受污染,施工部门特意设立了一个规模宏大的环境监测项目。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要对工程附近的海水、海床和所有生物进行全面严格的监测,以防对环境造成污染。
我们访问的几家公司都把环保作为衡量产品能否在未来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准。那些印制精美的公司介绍材料无一例外地写着环保目标。沃尔沃汽车公司公关部的经理对我们说,“我们公司有三个目标,一是质量,二是安全,三是要有利于环境保护。”去年该公司研制出了一种新型涡轮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在驱动时,也为车内的一个特殊电瓶充电。汽车在城外行驶,用发动机驱动,一驶入城区,即改用电力驱动,这样也就消除了废气。沃尔沃公司的科研人员称其是“体现环保精神的新型轿车”。丽都公司的斯文森先生颇为自豪地告诉我们,该公司因在瑞典首先开始生产无氟利昂电冰箱和冰柜而获得了1993年瑞典环境保护奖。在环保方面,该公司可谓煞费苦心,连产品的包装材料,也尽可能重复使用。丽都公司还专门成立了由总裁挂帅的环保委员会,负责公司的总体环保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环保教育也已成为该公司职工培训的必修课。
面向未来可说是两国环保政策的一个出发点。瑞典农业科学大学的科学家们为我们描绘了他们对未来的设想:让大自然不断再生出人类需要的能源。早在70年代中期,这所大学的科学家们就在政府的支持下,开始研究替代能源。近年来瑞典约有30万公顷的土地休闲。休闲的土地干什么?经过多年的研究,他们找到了一个好办法:种植以柳树为树种的“薪炭林”,瑞典人称其是生物燃料。目前,这种燃料相当于全国电力能源的15%,20年后这个比例将翻一番。据估计,到1995年,将有50万公顷的土地用来种植这种薪炭林。以每公顷可产干柴15吨计算,这相当于300吨的燃料油,约占瑞典原油进口的20%。瑞典的科学家们希望,通过实验能使人类在自然能源利用方面摆脱现在的困境,减少环境的污染,走出一条让大自然能源形成良性循环的新路。这无疑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一个伟大进步。
数十年来,瑞典和丹麦政府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制定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整体计划,努力实现保护人民健康,维持生态平衡,维护自然、文化景观的长远目标。两国人民经过辛勤的努力,不仅创造了优美的环境,也为促进全世界环保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这对于正在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中国政府和人民来说,不也很有借鉴价值吗!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坚持解除索交战各方武装
据新华社华盛顿11月3日电 美国3日表示希望索马里的地区委员会和联合国进行合作,以解除交战各方的武装。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麦柯里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美国政府认为解除索马里各派武装是恢复这个国家法律和秩序的一个前提条件。他承认,在解除武装方面的进展“令人失望”。
在问及美国是否还想逮捕艾迪德时,麦柯里说,“那些造成巴基斯坦籍联合国维和士兵牺牲的人一定要负责任。”


第6版(国际)
专栏:

  黎德英结束对老挝访问
应老挝国家主席诺哈·冯沙万的邀请,越南国家主席黎德英十一月一日至三日对老挝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据越南通讯社三日公布的越老联合公报说,诺哈·冯沙万同黎德英就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两国的特殊友好团结和全面合作关系交换了意见。双方欢迎柬埔寨和平与民族和解进程取得的结果,随时准备扩大同柬埔寨王国的合作关系。


第6版(国际)
专栏:

  科威特伊拉克边界发生冲突
联合国伊拉克—科威特观察团的发言人三日说,伊拉克警察和科威特平民二日在科威特边界发生武装冲突,造成两名伊拉克警察受伤。这位发言人说,联合国观察员们干预三名伊拉克警察潜入科威特北部,但是伊拉克警察反而鸣枪警告。六名科威特人闻枪声立即予以还击,结果打伤一名伊拉克警察的手臂和严重打伤另一名伊拉克警察的胸脯。他还说,该观察团已向联合国秘书长加利通报了伊拉克最新违反边界协议的情况。


第6版(国际)
专栏:

  黎将不出席有以参加的国际会议
黎巴嫩新闻部长萨马哈三日重申,黎巴嫩人将不出席有以色列人参加的国际会议。水力和电力资源部长弗雷姆在三日的内阁会议上说,他已拒绝了出席将在希腊举行的地中海沿岸国家能源会议的邀请,因为以色列作为一个地中海沿岸国家也会出席这一会议。黎巴嫩坚持,除非它与以色列的双边会谈取得进展,否则,它不参加有以色列出席的中东问题的多边会谈。 (据新华社)


第6版(国际)
专栏:

  卡扎菲会见穆巴拉克
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四日上午到达埃及与利比亚交界的埃及军事基地西迪巴拉尼,与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就洛克比危机问题举行会谈。穆巴拉克向卡扎菲通报了他最近对美国和法国访问的结果,以及他为解决洛克比危机所作的努力。这次会晤是在美、英、法三国即将要求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一项新的决议、强化对利比亚制裁的时候举行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安理会敦促安哥拉恢复直接谈判
安理会一日发表主席声明,敦促安盟和安哥拉政府采取必要步骤,恢复和平解决争端的直接谈判。声明特别要求安盟遵守安理会的各项协议。它警告,如在任何时候发现安盟没有进行合作的诚意,安理会将考虑实施进一步措施,包括对安盟采取贸易制裁措施和对安盟人员旅行作出限制。 (本报专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越国会副主席会见我高检代表团
越南国会副主席冯文酒3日会见以副检察长赵登举为团长的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代表团时表示,越中两国有许多共同点,希望进一步加强两国司法等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赵登举在会见时希望加强两国司法部门的交往。(据新华社)


第6版(国际)
专栏:

  吴振宇会见我军友好参观团
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常委、人民武装力量部部长吴振宇,4日在平壤会见了以国防大学政治委员李文卿中将为团长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友好参观团。吴振宇说,朝中两国是友好邻邦,两国友谊有着悠久的历史。今后不管世界风云如何变化,朝中两国的友谊都是牢不可破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以总理会见我农业部长
以色列总理拉宾1日晚在特拉维夫会见中国农业部长刘江。拉宾高兴地回顾了他对中国的成功访问,希望以中两国关系不断发展。拉宾对刘江率中国农业代表团访以表示热烈欢迎。中国农业代表团是10月27日抵以色列访问的。刘江同以色列农业部长楚尔签署了《中国农业部和以色列农业部谅解备忘录》。


第6版(国际)
专栏:

  联合国大会全体会议通过决议
要求美国停止对古巴经济封锁
我代表指出选择社会制度是国家主权
本报联合国11月3日电记者何洪泽报道:联大全体会议今天以88票赞成、4票反对、57票弃权通过决议,再次要求美国终止对古巴的经济、商业和金融封锁。
决议要求所有国家遵守《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特别是承担国际法所规定的通商和通航自由的义务。它敦促颁布影响其他国家主权和通商通航自由的法律的国家,以及采取措施对古巴实行经济、商业和金融封锁的国家尽速撤销或废止这些法律和措施。
古巴代表在大会发言中指责美国今年以来变本加厉采取措施对古巴实行经济封锁,它不仅使古巴人民直接受害,侵犯古巴的主权,还破坏古巴同第三国的经济关系,阻碍国际通商和通航自由,损害第三国的主权。许多国家代表也在大会上发言,对美国的霸权主义做法提出批评。
去年联大也通过了同样的一个决议。
又讯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陈健今天在联大全体会议审议“必须终止美国对古巴的经济、商业和金融封锁”的议题时指出,根据本国国情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是一国的主权,任何其他国家无权干涉。
陈健说,冷战结束后,各国人民对世界和平的渴望更加强烈,对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要求也更加迫切。然而,与此同时国际关系中强权政治行径却屡见不鲜。
陈健强调,国与国之间应当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国家间出现的问题应在《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和谈判加以解决。企图把自己的看法强加于人,干涉纯属别国内部事务,甚至根据自己的国内法,动辄对其他主权国家施压、经济封锁和制裁的霸道行为,损人而不利己,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
陈健表示,联大决议重申了国家主权平等,不干预和不干涉内政、国际通商、通航自由等原则,并呼吁所有国家履行承诺和义务,遵守这些原则和国际法。这反映了国际社会的正义呼声。同许多会员国一样,我们希望实行有违于上述原则的法律和措施的国家采取必要行动,取消这些法律和措施,并代之以国家之间正常的经济和贸易往来。


第6版(国际)
专栏:

  叶利钦呼吁维护俄联邦完整统一
本报莫斯科11月3日电记者丹林报道: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今日主持召开俄联邦主体领导人会议,呼吁维护一个强大、完整、统一的民主俄罗斯联邦,并就近来制宪会议中激烈争论的问题表示了自己的意见。
他在开幕时说,他同意政府副总理、部长和地区行政首脑在过渡时期竞选并兼任议会议员。
叶利钦支持从新宪法草案中删去联邦成员——共和国享有“主权”的提法,主张各联邦主体应保持平等地位,并拒绝给联邦主体以退出俄罗斯联邦的权利。叶利钦强调,“主权只属于俄罗斯,我是民族自决权的支持者,但不包括退出联邦的权利”。
至于联邦条约是否列入新宪法问题,叶利钦说有待讨论决定。


第6版(国际)
专栏:

  俄军登陆格鲁吉亚波季港
格前总统撤离祖格迪迪
本报莫斯科11月4日电记者丹林报道:俄罗斯黑海舰队的第一批200名海军陆战队今日下午在格鲁吉亚西部的波季港登陆。
据报道,登陆行动是由舰队司令巴尔金直接指挥的,参加登陆的8艘战舰和500名海军陆战队员凌晨已抵达波季港海域。今日中午巴尔金和格鲁吉亚国家元首谢瓦尔德纳泽在波季就登陆事宜进行了会谈并达成了协议。
据称,登陆与俄军参加保护格主要铁路运输线行动和保护波季港有关。此外,这批舰只还将密切注视格的另一港口——巴统的安全。
另据报道,格政府军对霍比城发动3天进攻后,今日中午重新控制了该城。据格内务部称,前总统加姆萨胡尔季阿与其部队指挥员科巴尼亚间出现分歧,加姆萨胡尔季阿正率其总部撤离祖格迪迪。


第6版(国际)
专栏:

  格拉乔夫谈俄罗斯核战略
从核报复转向核威慑
本报莫斯科11月4日电记者丹林报道:俄罗斯国防部长格拉乔夫3日向新闻界介绍俄国家安全会议批准的军事学说时,阐述了俄罗斯的核战略。
他说,俄罗斯核战略的目标是消除核战争的威胁。俄罗斯的核武器不再是战争手段,而是防止对俄罗斯及其盟国入侵的威慑手段。俄不对任何无核的核不扩散条约成员国使用核武器。
他同时指出,核威慑政策针对的不仅是核国家,而且也包括核国家的盟国(如北约的普通成员国)及所有拒绝参加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国家。俄罗斯的核“保护伞”将覆盖参加集体安全条约的所有成员国,保护其不受任何核国家及与核国家结盟的国家的侵略。
他说,今天的俄罗斯没有可能维持苏联时期的军事机器的规模,到本世纪末俄的常规武装力量将是相对弱小的,因此“从核报复战略转向核威慑战略是被迫的,但这是明智和勇敢的步伐”。
他还向新闻界指出,俄虽“不把任何国家视为自己的敌人”,但新的军事学说并“非严格防御的,它旨在保障和平”。俄军不仅准备打防御战,而且为了“反击”对俄国及其盟友的入侵,也准备打进攻战。因此,俄军可能在签订条约基础上常驻非本国领土。
在回答有关北约问题时,他表示:俄现在不考虑加入北约,也不赞成北约扩大其成员,因为它是个军事政治集团。


第6版(国际)
专栏:

  文莱发展多元经济
黄其祥
文莱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全国26万人口,人均年国民收入约1.8万美元,国家外汇储备超过250亿美元,在国外的投资有100多亿美元。因此,全体国民不仅不必交纳任何税款,而且还可以享受免费医疗和教育。
文莱原来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是石油和天然气帮助她摆脱了贫困,并从70年代起迅速发展,进入世界最富裕国家行列。在文莱5765平方公里的国土上,现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16亿桶,天然气2943亿立方米。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是文莱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这两项产品占出口收入的98%和国内生产总值的60%。
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的单一经济,可以使国家富足一时,却终非长久之计。按目前的产量,文莱的石油资源可供开采20多年,天然气开采35年。面对这一形势,文莱政府未雨绸缪,决定发展多元化经济,减少对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以确保国民经济的长期繁荣。
制造业和农业基础薄弱,是文莱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障碍。文莱的工厂多为10人以下的小型工厂,以手工或半机械操作为主,主要生产食品、饮料、家具和服装等日用品以及一些工艺品。农业生产水平低,发展慢,主要农副产品尚不能自给。据1981年的统计,制造业和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只占10.7%。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文莱政府从1986年开始实施一项发展多元化经济的计划,其指导思想是“大力发展农业与工业,发展进口替代工业,发展外向型工业”。根据这一指导思想,1986—1990年的第5个5年计划规定,要结合本国情况,重点发展食品、家具、陶瓷、服装、水泥、化学品与颜料、玻璃和纤维板等制造业,同时加快发展农业,提高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的自给率。这是文莱发展多元化经济的第一阶段,旨在充分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生产本国需求量大的日用消费品,以减少或替代进口。经过5年的努力,文莱的制造业和农业均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1991年,文莱政府又制定了预算达34.5亿美元的第6个5年计划,支出费用比上一个5年计划多11.3亿美元,把发展多元化经济推向新的阶段。该计划将重点放在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人力资源的开发上,同时鼓励私营企业的发展,为发展外向型工业奠定基础。
文莱达鲁萨兰国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首都斯里巴加湾依文莱河而建,山清水秀。
新华社记者  丁宝忠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