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1月30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副刊)
专栏:文化采风录

  太行深处的瑰宝
——上党古彩塑掠影
韩征天
去年夏天,国家教委艺教委员、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钱韶武先生专程到山西长治考察了崇庆寺、法兴寺和观音堂等古代建筑后,以按捺不住的兴奋给国家旅游局写了一封长信。信中说,长治地区的“古塑水平之高令人吃惊,为平生所未见。法兴寺和崇庆寺均为宋代雕塑,前者还保留着晚唐风格,后者则为杰出的宋塑代表。造型精到,神态生动,说是宋塑之冠是决不为过的。如果与同时期的欧洲雕刻相比较,则尤其不可思议……”钱先生在列举了比我们晚500多年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一些著名雕塑作品及风格后说,这些在“数量和反映的社会广度上都有局限”的作品,“直到现在还吸引着成千上万人的赞美,我真不知道这些人在我们这批杰作之前更将作怎样的膜拜和赞美!”
长治,古称上党,取其“居太行之巅,与天为党”之意。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这座已有3600多年历史的古城,在出演了一幕幕金戈铁马、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的同时,勤劳、智慧的人民还孕育和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从精卫填海、神农尝百谷、羿射九日、女娲补天等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一直到气势磅礴、巧夺天工、洋溢着浓郁的民族特色的古代建筑和雕塑艺术。如唐代玉皇观的飞禽走兽,为我国琉璃构件中的上乘珍品;正觉寺朴实而疏朗的结构,为现存宋代木构建筑所罕见;大云寺的五代壁画,也为我国目前所绝无仅有。此外,还有天台庵、法云寺、洪福寺、仙堂寺、原起寺、圣寿寺、龙门寺、金灯寺石窟、羊头山石窟、南涅水石刻和观音堂悬塑等等。都以其设计和雕造的匠心独运而名垂青史。据有关方面统计,长治地区现存宋金前的古建筑,占到了全国现存数的1/5。
建于唐初的长子县法兴寺和北宋大中祥符九年的崇庆寺,分别坐落在风光旖旎的慈林山和紫云山上。法兴寺的长明灯,高达2.4米,底座雕圆形仰覆莲瓣,上雕四门空心八角灯亭。每门边雕束莲圆柱,柱与柱之间又雕有窗棂,夜间灯光由四门而溢,光耀全寺,蔚为壮观。该寺的另一奇景是建于唐咸亨四年(公元673年)的舍利塔。这座回字正方形的重檐楼阁式建筑,边长8.8米,造型独特,工艺精湛,内层有壁画,而外形又似塔非塔、似殿非殿,为我国现存古塔所仅见。佛坛上妆塑有十二圆觉,或衣或裸,或立或卧,栩栩如生,被誉为“不可多得的国宝”。被青松翠柏所簇拥的崇庆寺由天王殿、卧佛殿、地藏殿、千佛殿、大士殿等殿阁组成,布局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然而,真正令人叹服的并不仅仅是它的宽敞与壮观。在这里,无论是驾麒麟的观音菩萨,骑狮象而分居左右的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还是横眉怒目的四天王、地藏菩萨及十王等众多的雕塑、悬塑、壁画等,所塑造的形象无不庄重俊逸、呼之欲出。辅之以色彩柔和的服饰,起伏流畅的衣纹,既富有韵律感,又与其哲理内涵相融合。
崇庆寺的彩塑与法兴寺、观音堂悬塑及南涅水石刻艺术交相辉映,构成了中国古代彩塑艺术的王国。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前院长、著名艺术家罗工柳将之誉为“宋塑之冠”。
钱韶武先生更是一棰定音:“通过考察,我们完全有理由这样说:中国彩塑在山西,山西彩塑在长治。长治地区是古代彩塑的聚宝盆!”
党和政府历来对文物工作十分重视。近几年来,在不断加强文管队伍建设的同时,省市县各级政府还克服财力不足等诸多困难,拨出专款对法兴寺、观音堂、城隍庙、大云寺等古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抢救和修缮,使这些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瑰宝重现辉煌。专家们希望能在长治举办国际彩塑艺术研讨会和国际彩塑艺术节的建议,得到了长治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如今,一个包括开发名山名刹在内的文物工作规划已经形成并付诸实践。被国家文物局誉为全国省辖市规模最大的博物馆也即将建成开馆。可以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隐藏在太行山深处的这些绚丽的艺术瑰宝将会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第12版(副刊)
专栏:

  站在地球之巅放歌
邓高如 苏世佐
“在我们居住的星球上,有一片天空和大地最接近的地方;在古老中华的原野上,有一片伸手就能摸到太阳和月亮的地方……”(摘自《西藏之光》朗诵词)。在这个地方,站立着一个词作家,他的名字叫杨笑影!
杨笑影多才多艺。他写诗作词,也写报告文学、小说、散文和为电视片撰稿。他的《赤子之心》、《路上,走着一个士兵》、《西部奇路上的中国军人》一路获全军、全国报告文学大奖,《失血的太阳》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大奖。
在他发表上演的百余首歌曲中,《草原花海》、《拉萨的早晨》、《永恒的微笑》、《边疆的星星》等在全国、全军获奖。《草原花海》被施光南垂青谱曲,在他逝世后的作品音乐会上,第一首演唱的就是这支歌,台下掌声雷鸣!
杨笑影先用嘴歌唱,后用笔歌唱,一片痴情献给了军营和大西南这片多彩的土地。
杨笑影唱西藏,写西藏,是因为他爱西藏。他4次随部队拉练,一天奔袭75公里。他3次下连代职,连队饲养的鸡儿、羊儿也能认出来。他参加农村工作到生产队一蹲就是7个月。他坐卡车从成都出发,沿着川藏线边演边走,边采访、边推车,一个半月到拉萨,体重减少4公斤。他曾骑着马儿到海拔5000多米的边防部队为战士唱歌,唱一首战士在他脚下摆一缸茶,待他把所有会唱的歌唱完,面前是一条长长的“茶龙阵”。最难忘巴塘丰收之夜,他与藏民围成圆圈跳弦子,舞锅庄,同吃一锅牛肉,同喝一碗奶茶。
他说,西藏他永远也去不够、写不完。因为她太博大、太精深,给他创作太多的激情和哲理的沉思,给他绚丽的色彩和奇妙的音响,给他无穷无尽的厚爱和遐想,还给他“站得高,看得远”的特有坐标点!
厚积薄发,水到渠成。半个月里,《西藏之光》的全部歌词完成;4个月后便搬上庆祝西藏和平解放40周年的拉萨舞台!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5周年,《西藏之光》进京展演,京华8月特别多情,观众场场爆满。军委领导同志看后连声称赞主题好,歌词好。


第12版(副刊)
专栏:丽珠杯杂文随笔征文

  赤壁思今
张雨生
文人游赤壁,好怀古。而我黄州赤壁一游,只有思今。
周郎赤壁不在黄州。东坡居士威力太大,他在这儿大发“公瑾当年”的感慨,后人也就将错就错,临江而遥想楼船强弩。这件事倘若撂在不入流的文人身上,只会留下笑柄,但他老人家这么错,却没有人敢说什么。稀里糊涂吧,真的且称为武赤壁,假的也就是文赤壁。事到如今,文的名气比武的更大。黄州人有幸,得到了旅游收入。将错就错,假事真做,倒也不坏。
然而,东坡遗事竟然有点儿“遗风”,这却不够美妙。
——某地大旱三年,一大员视察后,指令在东山坡打井。拨款十万元,大干半年,滴水未见,不得不罢休。总结报告写了两条:工程下马,是执行调整方针;这里将来一定能打出水来,领导的指示没有错。
——李二狗腹腔开刀,手术镊子被丢在肚皮内,半年后查出,再拉一刀。医生解释说:“病人盲肠发炎,正好需要割去,不然有生命危险。”医生没错,这一刀并非多余。
如此这般的事,还可列出一串。
这些事,不过鸡毛蒜皮,说是苏老“遗风”,似乎有点儿冤。他老人家做赤壁赋后,曾怀疑自己是否误断。不过,做就做了,那是文艺,是做诗,且是千古绝唱,烧掉可惜。诗人嘛,浮想联翩,写意写实,都未尝不可。罗贯中演说三国,也是七实三虚,不曾那么认真。然而,经济、科学、政治终究不同文艺,不同做诗,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云山雾罩,虚无缥缈,是不行的。实就是实,虚就是虚;错就是错,对就是对。含含糊糊,文过饰非,既欺骗自己,也祸及他人,甚至国计民生。
天下之事,最难莫过于实事求是,“认真”二字。
思今比怀古沉重得多。
(作者单位:保定军分区)


第12版(副刊)
专栏:我喜欢的书

  诗意的审美解悟
——读《文学读解与美的再创造》
王岳川
读一部好书,就是与作者的一次惬意的心灵对话。读龙协涛新著《文学读解与美的再创造》,不仅给人以对话式交流的审美愉悦,而且感受到一种涵蕴深厚的诗意解悟。
在这部讨论读解理论的专著中,我们看到作者徜徉在古今艺术之林和现代理论之境,将艰深的理论、幽妙的观念娓娓道来,犹如一泓清泉,清澈明晰。开篇为“概论”,阐述中西读解理论的历史嬗变和特点。接着辟十章,从分析文本对象与接受主体互动,到探测作品常读常新、艺术魅力永驻的成因;从揭示文学语言的巨大潜能,到剖析文学阅读的心理定势;从深层信息破译文学的精神密码,到展望当今时代文学阅读的最新走向……总之,读解所涉及的诸问题基本上都论述到了,给人以系统的知识和完整的理论把握。就笔者所及,如此条分缕析地透辟阐述读解理论的专著,此前还不曾见到。
作者以智慧的话语,引领读者绕过概念的隘口和术语的灰色网络,直探诗心文心之本源。他敲开当代西方接受美学的理论硬壳,道出了这套理论的神髓和精妙。作者并不生搬硬套西方理论,而是娴熟地从华夏文学传统宝库中采撷杰思妙想和生动有趣的实例加以阐发,使西方现代理论与中国古典文论融会贯通,在展示诗文意义“黑箱”奥妙的同时,又敞亮了理论体系透明度,使人感到既是现代的,又是传统的。季羡林先生在序中高度评价本书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一扫时下流行的某些理论著作的那种“天书”味道。他欣喜地写道:“这不是一部‘天书’,而是一部‘人书’,是像我这样的凡人能够看得懂的书。读这样的书真是一种享受。这让我立刻就想到几十年前在清华大学听朱孟实先生课的情景。我万万没有想到,在垂暮之年竟又碰到了这样的情景,心中怡悦之情难以形诸楮墨了。”
作者成功地运用了比较文学研究方法,以中国美学中的鉴赏观同西方接受美学进行理论互参,在文化哲学的透视中,看到中西文化融合的可能性。他指出,中西文学读解理论中都有各自的概念、范畴和命题,如果在单一的文化圈中要弄清它们的含义殊属不易。只有通过比较研究、寻找互为文化参照系,才能真切地认识这些概念、范畴和命题的含义。对二者不能作简单的类比、套用,也不能厚此薄彼,妄加轩轾,而是要实现彼此借鉴、阐发、互补,以期同炉共冶,相融为一,建立中西贯通的文学读解理论。这些都是颇有见地的观点。
总体上看,作者以独有的接受视界去沟通诗学和诗人,使文学接受成为中西诗学对话的历史语境,使这部书禀有一种独特的理论特色和魅力。解读者在对话中审视着中西美学精神和中西诗人的心路历程,无疑,这将有助于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现代鉴赏学的建立。
诗人与诗是生活的目击者和解谜者,解读者是对诗人与诗的世界的审美观照。愿作为文学解读和美的再创造者的你与我、愿作为文学对话和交流的西方和东方,迎接彼此的目光,倾听彼此的心声,共创人类的新文明。


第12版(副刊)
专栏:文化广角

  大地书讯
△赵化南的杂文集《赶路集》已由长征出版社出版。本书辑录了100余篇作品。(王永平)
△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徐恒足杂文选》,选收了作者201篇作品,作品大都取材于农村问题。(江)
△周迅所著《五味随笔》已由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