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1月28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江主席会见巴西里约华侨华人
新华社里约热内卢11月26日电(记者耿秋战)正在此间访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今天下午在他下榻的喜来登旅馆伊巴奈马大厅,亲切会见了旅居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华侨、华人代表,并同大家合影留念。
会见中,江泽民主席介绍了中国国内的经济发展形势和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取得的成就。
他勉励侨胞们遵守当地法律,与当地人民和睦相处,为巴西的经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陪同江泽民访问的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特别助理曾庆红、杨德中,外交部副部长刘华秋以及中国驻巴西大使沈允熬等参加了会见。
(附图片)
11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州的尼特罗伊市参观“威廉·勃兰特”学校。该校为江主席来访特制作了纪念匾。图为江主席为纪念匾揭幕。新华社记者马占成摄(传真照片)


第6版(国际)
专栏:

  江主席会见我驻里约人员
新华社里约热内卢11月26日电(记者耿秋战)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今天下午在他下榻的里约热内卢喜来登旅馆伊巴奈马大厅,亲切会见了我驻里约总领事馆的工作人员和中资公司驻里约的代表。
会见时,江泽民介绍了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他勉励大家努力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坚定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信心,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陪同江泽民访问的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以及中国驻巴西大使沈允熬等参加了会见。


第6版(国际)
专栏:

  李瑞环在尼参观访问
并看望我驻尼使馆人员
本报加德满都11月27日电记者刘正学报道:中国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今天在尼泊尔住房助理大臣巴杜陪同下,参观访问了加德满都河谷三大重镇之一巴德冈市和哈努曼多卡老王宫,所到之处受到尼泊尔人民的热烈欢迎。
巴德冈市位于加德满都市以东13公里,13世纪马拉王朝定都此地,一度成为尼泊尔政治、宗教和文化中心。迄今,巴德冈市依然保持着尼泊尔古都商城风貌,素有“露天博物馆”之称。
李瑞环主席在参观具有500年历史的老王宫时,饶有兴趣地观赏了这座集悠久历史传统和丰富艺术特色的宫殿、庭院和寺庙于一身的古代建筑。随后,李主席一行步行在巴德冈古老的城镇街道上,受到下院议员罗希特及上千群众的热烈欢迎。街道上还悬挂着“热烈欢迎中国朋友”、“尼中友谊万岁”的横幅。李主席不时向群众招手致意。
在加德满都市中心的哈努曼多卡老王宫,李瑞环仔细观看了古迹,并参观了特里布文纪念馆,那里陈列着已故特里布文国王(现国王之祖父)生前的照片和使用过的实物。
又讯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今天晚上前往我驻尼泊尔使馆,看望使馆的全体工作人员,并同大家一起合影留念。他希望使馆工作人员工作做得更好,为中尼友好合作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6版(国际)
专栏:

  老挝总理希望发展老中关系
新华社北京11月27日电万象消息:老挝人民革命党主席、政府总理坎代·西潘敦11月25日说,他期待着即将在北京同中国领导人的会晤,共同商讨开拓两国新的合作领域,把老中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坎代总理是在万象会见中国驻老挝大使黄国材时说这番话的。坎代总理将于12月3日至7日对中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会见时,坎代满意地回顾了两年来老中两国在各个领域友好合作关系的全面发展。他说,此次两国领导人将就双边关系和共同感兴趣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这必将有力推动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坎代说,不久前召开的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老挝党和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并予以高度评价。他表示,他为有机会进一步考察和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和经验而感到高兴。


第6版(国际)
专栏:

  墨西哥外长索拉纳说
中国在世界上发挥重要作用
本报墨西哥城11月26日电记者张金江报道:墨西哥外长索拉纳昨天指出,中国在世界上发挥着重要的政治作用,同时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索拉纳是昨天向议会作政府外交工作报告时说这番话的。他强调,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墨西哥积极奉行同中国友好的政策。他说,墨西哥本届政府接待了中国国家主席的来访。经过议会批准,萨利纳斯总统不久将访问北京和上海,以推动同中国的友好关系。
索拉纳外长在报告中全面阐述了墨西哥本届政府的外交政策和取得的成就。他表示,对外关系多元化是墨西哥外交政策的基本战略。


第6版(国际)
专栏:

  尼日利亚组成新内阁
新华社拉各斯11月26日电尼日利亚临时领导委员会25日晚任命了尼新内阁成员。
由32名成员组成的新内阁中,除国家元首阿巴查和武装部队总参谋长迪亚两名军方成员外,其他都是文职官员。已于本月18日被宣布解散的前临时政府5名成员,6名前州长以及前参议院议长阿尤被任命为新内阁成员。新内阁还吸收了已被解散的社会民主党9名成员和全国共和党的7名成员。
新内阁的具体分工尚未公布,内阁成员将于近日宣誓就职。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尼日利亚军方再度执政
本报记者顾玉清
尼日利亚工会联合会为抗议碳氢燃料涨价,于上周发起全国总罢工,导致执政不久的全国临时政府垮台,军方再度执政。
尼日利亚军方长期执政,全国临时政府是由尼军政府扶持的一个文官政府。迫于国内“还政于民”的压力,军政府主持举行了6月12日的总统选举。但未等选票全部统计出结果,军政府又宣布这次选举无效。
选举结果被取消后,尼日利亚随即爆发了政治经济危机。国家经济活动几乎处于瘫痪状态:工厂倒闭,企业裁员,资金大量流失,通货膨胀加剧。据报道,尼日利亚货币奈拉与美元的比价,黑市与官价相差近一倍。在拉各斯一些银行,资金紧张到每人每次提款不得超过50奈拉(约合2美元)。在此形势下,前军政府领导人巴班吉达被迫于8月26日辞职,肖内坎总统领导的过渡文官政府受命于这一危难时刻。
令临时政府为难的是,尼日利亚与国际金融机构关于债务问题的谈判一直处于僵局。原因之一是债务庞大,难以偿还。尼目前的外债高达290亿美元,每年支付债务利息就占其出口收入的1/4。其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临时政府持不信任态度。他们认为,过渡文官政府至少需要经受6个月的考验,才能确定是否可能进行谈判。
对临时政府来说,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肖内坎总统采取一些调整措施,力图恢复经济,摆脱困境,以适应国际金融机构的要求。他的第一个措施是取消多年来政府对碳氢燃料的补贴。尼日利亚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过去政府实行福利政策,大家用油如水。大量汽油走私到邻国,以高出20倍的价格出售,仅此一项每年该国约损失30亿美元。这次肖内坎政府虽提高油价,但与邻国相比仍较低。问题在于这个“非洲巨人”已今非昔比,人均国民收入已从过去的1114美元下降到现在的266美元,广大居民承受不了大幅度涨价的压力,因而引发了这次规模空前的总罢工。
尼日利亚临时政府垮台,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即本届文官政府实际上是前军政府为了使政权平稳过渡到1994年3月31日大选而成立的。群众视它为“非法”,罢工、抗议和游行示威持续不断。另外,它所采取的某些措施也未得到军方明确的支持。在局势难以控制的情况下,军方乘势出面干预,再度取而代之。
军方重新掌权之后,宣布取缔全国一切民主机构,禁止游行、集会,并采取了一些安抚措施,如吸收一些民主派人士加入军方“临时委员会”,与工会及其他群众组织进行对话等。但这并未能缓和对抗情绪,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根本问题仍未解决。此外,以美、英、法为首的西方12国已明确表示,要求军方退出政坛,反对军人参政。因此,尼日利亚今后政局仍将复杂多变,前景难以预料。(本报阿比让11月26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恢复国家民主努力已告失败
海地总理决定辞职
新华社墨西哥城11月26日电太子港消息:海地总理马尔瓦尔26日宣布,他已决定辞职并将于12月15日离职。
马尔瓦尔在太子港向记者宣布这一决定时说,他之所以要辞职是因为他试图使国家恢复民主的努力已告失败。他说:“我们已经尽我们所能力促国家局面得到改善,但是这一努力却遭到了阻挠”。政治分析家认为,这番话显然是针对海地军人在解决国家政治危机方面的态度而说的。
马尔瓦尔说,他已将此决定通知了宪制总统阿里斯蒂德和议会。出于礼貌,他也通知了军方。
马尔瓦尔是阿里斯蒂德根据纽约协议任命的总理,并于今年9月宣誓就职。本周以来,他与一些内阁部长一直在同社会各界代表会晤,以寻求解决危机的出路。他同塞德拉斯以及其他军事领导人也于25日举行了会晤。然而,这些会晤至今没有收到什么效果。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解开始准备从突尼斯转移
据突尼斯《时报》报道,根据巴解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最近的命令,巴解已经开始准备将它在突尼斯的机构转移到加沙和杰里科。第一批五百人将于十二月初离突。这批人包括巴解的政治、行政与治安干部和一个记者团。第二批人员将由巴解的军事参谋部及其附属机构的人员组成。最后,巴解主席阿拉法特由其“政府”人员陪同,将于明年“二月份左右”离开。


第6版(国际)
专栏:

  乌警方拘捕法国尼斯前市长
负案外逃的法国尼斯市前市长梅德森二十五日在乌拉圭被当地警方拘捕,法国方面正要求将其引渡归案。梅德森因贪污和滥用社会资产于今年春天被法国格勒诺布尔地区轻罪法院缺席判处一年徒刑、三十万法郎罚款和终生不得进入公职部门工作。梅德森于一九九○年九月出逃南美国家乌拉圭。


第6版(国际)
专栏:

  朝方月底将移交美军遗骸
据朝中社二十六日报道,又有三十三具美军遗骸将于十一月三十日在板门店由朝方移交给美方。这些朝鲜战争时期留在朝鲜境内的美军遗骸,是根据双方于今年八月达成的《有关遗骸问题协议案》挖掘出来的。朝中社的报道还说,今年十二月,还将进行美军遗骸的交接工作。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国外交官在也门被绑架
美国国务院官员二十六日说,一名美国外交官二十五日在也门被绑架。据说,这起绑架事件与也门的部族冲突有关。这位外交官叫海恩斯·马奥尼,是美新闻署的官员,他是在前往参加美大使举行的感恩节宴会的路上被绑架的。美国大使馆正在与也门当局联系,争取早日释放。(本报专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乌克兰加强边防海关检查
乌克兰有关部门近来加强边防和海关的检查措施,以防止本国商品大量外流。今年以来,仅乌内务机关就阻止了一千六百七十八起企业和单位企图将价值八十三亿库邦的食品和四百二十九亿库邦的商品运往境外的案件。


第6版(国际)
专栏:

  莫斯科已有三十一人冻死
据俄官员说,自十一月初以来,莫斯科因天气寒冷,已有三十一人被冻死,一百六十多人被严重冻伤。仅二十五日夜间在莫斯科街头就冻死四人。有百分之九十的冻伤者是酒后露宿街头的公民。(据新华社)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拉法特在瑞典表示
巴将通过民主稳定实现重建目标
本报斯德哥尔摩11月27日电 记者丁刚报道: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昨天在这里表示,巴将通过建立民主制度和保持社会稳定来实现重建家园的目标。
阿拉法特是应瑞典政府的邀请,于昨天从奥斯陆抵达这里进行正式访问的。瑞典首相比尔特与阿拉法特举行了会谈。在会谈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阿拉法特说,目前巴勒斯坦最大的困难是,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巴勒斯坦急需国际社会的援助。他还强调,以色列只有严格遵守和平协议,按照既定的时间表从加沙地带和杰里科撤军,才能保证实现真正的和平。
在谈到巴以协议签署后不断有巴解的领导人被暗杀时,阿拉法特说,将通过建立民主的制度来解决各派之间的分歧。
瑞典首相比尔特在记者招待会上透露,瑞典政府已经决定在今后5年里,通过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等渠道,以援款、贷款等各种形式,为巴勒斯坦人重建家园提供1.5亿美元的援助。


第6版(国际)
专栏:

  叶利钦会见竞选党团领导人
警告竞选者不得攻击新宪法及他人
新华社莫斯科11月26日电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26日上午在克里姆林宫会见了被正式允许参加俄联邦议会选举的13个政党和集团的领导人。
据此间新闻媒介报道,叶利钦在会见中强调,每一位候选人在竞选中只能“宣传自己的纲领和自己的党,而不能攻击别人”。
叶利钦指出,有人企图利用电视攻击新宪法草案。他警告说,免费提供发表电视演说不是为此而用的。今后如果谁离开自己的演讲题目,将中断他的电视演说。
叶利钦还透露,有可能允许参加竞选的政党和集团在俄主要报纸上免费刊登其纲领。叶利钦通报说,俄罗斯国家杜马(下院)将设在莫斯科的原经互会大厦内,而联邦委员会(上院)将设在俄罗斯新闻工作者之家。


第6版(国际)
专栏:

  伊拉克正式接受武器监督
本报阿布扎比11月27日电 记者安国章报道:据来自巴格达的消息,伊拉克政府26日正式同意对其武器研制进行长期监督和检查,并希望解除对其石油出口的禁运。
报道说,伊常驻联合国代表昨天将伊外长萨哈夫的一封信转交安理会主席。信中表示,伊拉克接受安理会通过的对伊的军备进行长期监督的715号决议,并执行决议中所规定的实施措施和条款。
萨哈夫外长在信中说,伊采取这一步骤后,希望安理会能解除对伊石油出口的禁运。


第6版(国际)
专栏:

  以军警接连打死哈马斯成员
被占领土爆发大规模流血冲突
新华社耶路撒冷11月26日电 以色列治安部队今天开枪打死一名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军事组织领导人。这是一周内以色列打死的第2个哈马斯军事组织的领导人。
据以色列电台报道,这位名叫穆斯塔法·泽尔的哈马斯军事组织领导人是在耶路撒冷东郊的一片树林里被以色列军警开枪打死的。以色列认为,泽尔与过去两名以色列士兵和一名犹太移民被杀案件有关,因此以色列一直把他列在被通缉的名单上。
本月24日,哈马斯军事组织的另一位领导人阿凯勒被以色列军人打死。为此,加沙地带爆发了自9月13日巴以协议签署以来一次较大规模的流血冲突,造成1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大约30人受伤。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还发动了为期3天的大罢工,抗议以色列军人枪杀阿凯勒。


第6版(国际)
专栏:

  俄不接受乌关于核武器决定
俄罗斯政府二十六日发表声明说,乌克兰最高苏维埃关于有条件地批准第一阶段削减进攻性战略核武器条约的决定,是不能被承认的,因为决定中的“保留”曲解了该条约。声明说,乌没有履行销毁全部核武器的义务,而只想销毁百分之三十六的导弹和百分之四十二的核弹头,其它全部留在乌克兰。这是对核裁军进程和核不扩散制度的破坏。俄国政府准备继续与乌方进行建设性对话,以解决有关核武器的所有问题。


第6版(国际)
专栏:

  第六届国际反贪大会闭幕
第六届国际反贪大会二十五日在墨西哥的坎昆闭幕。与会各国代表表示,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与贪污、贿赂等腐败行为作斗争。中国监察部部长曹庆泽率代表团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介绍了中国反贪斗争的情况。大会最后文件对中国进行的反贪斗争给予高度评价,并对中国给予大会的积极合作表示赞赏。大会决定第七届国际反贪大会在中国北京举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