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体育)
专栏:

地方军冲击田坛
本报记者许立群
1993年是我国田径水平取得历史性突破的一年,到目前已创造了3项世界纪录、16项亚洲纪录和23项全国纪录。
值得一提的是,各省、市、区诸多“地方军”为迅速提高我国田径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从1988年至1993年,地方队运动员已成为我国在奥运会、世界田径锦标赛等世界大赛中得牌的主要力量。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中国田径队的唯一金牌由辽宁竞走运动员陈跃玲夺得,获银、铜牌的选手共3人,其中两人来自地方军——辽宁的曲云霞(女子1500米)和青海的李春秀(10公里竞走);进入前8名的共12人,其中在地方队训练的达10人。
在第7届全运会田径赛上,男子24枚金牌由13个单位夺得,女子20枚金牌由12个单位夺得,一改前几届全运会金牌由少数几个单位垄断的局面。这一变化反映出不少省、市、区已形成了自己的拳头项目,有些还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辽宁女子中长跑实力雄厚,在七运会上连破世界纪录。河北女子400米、内蒙古女子铁饼、北京体院女子铅球、浙江女子七项全能、黑龙江女子跳远、山东女子三级跳远、天津女子100米栏的成绩,均高于今年第四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第3名。四川女子100米的成绩相当于世界锦标赛的第4名。辽宁、青海、云南、山东继续保持竞走项目的优势。
地方军的突飞猛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地方体委在体制上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又以辽宁省体委为典型。
辽宁省在国内较早实行了责权利相结合的教练员聘任制。在用人上着眼大节,着眼能力,不拘泥于资历、学历。这种开明政策使马俊仁得以脱颖而出。辽宁省体委对承担田径重要项目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实行重奖,奖金比其它项目高10—20%。运动员出成绩,从现任教练员到启蒙教练,按贡献大小,一奖到底,同时还设有选才奖和最佳新苗奖。这一做法调动了教练员的积极性,使辽宁省后备人才源源不绝。
地方军几年来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得到国家体委的高度赞许,也成为加速体制改革的催化剂。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田径训练工作会议上,国家体委提出了不少新政策。其中很为人关注的一条是改革选拔国家队教练员、运动员的方法。新规定将运动员、教练员的表现通过大赛的成绩量化、具体化,实施严格的标准,公平竞争,以实力和成绩作为教练员、运动员入选国家队、参加世界大赛的唯一标准。这一政策得到各省、市、区体委的拥护。


第11版(体育)
专栏:域外体坛

黑旋风经久不衰
——肯尼亚中长跑强势探秘
鲁灿章
从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非洲人首次夺得男子马拉松冠军,掀起震撼世界田坛的“黑色旋风”以来,非洲运动员在中长跑运动中的优势已保持了30多年。近年来,肯尼亚选手在中长跑这种耐力性项目中的成就更加令人瞩目。
辉煌的战绩
以1992年为例,在世界越野锦标赛上,肯尼亚队连续第7次荣获成年男子团体冠军,青年男子则是连续第5次夺冠。
同年举行的首次半程马拉松世界锦标赛中,肯尼亚前拳击选手本森·马西阿创下1小时0分24秒的世界最好成绩。
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肯尼亚选手威·塔努伊和尼·基普洛蒂奇荣获800米比赛金、银牌,而在3000米障碍比赛中,肯尼亚包揽前3名。自1968年罗马奥运会以来,肯尼亚选手每次参加奥运会,都在这一项目中夺金。因伤未能入选肯尼亚奥林匹克代表队的莫·基普塔努伊在巴塞罗那奥运会后,4天之中两次打破3000米世界纪录。
今年7月10日,肯尼亚的翁迪埃将1万米世界纪录缩短为26分57秒91。
8月份的斯图加特第四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上,肯尼亚选手鲁托夺得男子800米金牌,基普塔努伊和桑格夺得3000米障碍冠、亚军。
人生的选择
带领肯尼亚优秀长跑选手代表队的英国经纪人阿列克斯·米内科高度评价他的队员。他说:“在英国、意大利和德国,有些教练和经纪人雇用到欧洲来的非洲长跑选手参加比赛。对他们的管理很容易,他们守纪律,不吸烟,不喝酒,是田径场上的职业运动员。”
新一代的肯尼亚人成了优秀的长跑运动员,而留在国内的朋友不久就从电台、电视和报纸上得知他们的情况。肯尼亚青年人出去闯世界,再现冠军们的光荣历程,这是男子汉豪迈的事业。
长跑奇才彼特尔·科埃奇10年来位居世界男子5000米榜首。他说:“我在肯尼亚有一个不大的畜牧场,还从事作物栽培,收入不多。人们既把我看作长跑选手,也把我视为普通农村青年。”科埃奇透露了自己的训练情况:“在基础训练时期,我每天跑大约20英里,是越野跑。我家附近有一个不大的体育场,设施和条件相当有限。我没有教练,是与经纪人一起训练。有时我可以突破自身力量的限制,把自己弄得精疲力竭。但我知道,辛苦会得到报答的。”
探索成功之谜
一些学者指出,如果说人种起源的优势只存在于个别白人的话,在黑人中则是大多数。黑人身体结构匀称,骨盆狭窄,四肢长,躯干短,小腿轻盈,大腿肌肉结实。
开普敦医学院体育研究中心主任吉姆·诺乌克斯在一次试验中,要求两组黑人和白人运动员跑一个马拉松距离。他们大体上是同一个水平的选手,成绩在2小时45分以上,不属于优秀选手的行列。结果表明,黑人选手耗氧的百分比要高得多。具有长时间奔跑能力、耗氧百分比高的白人长跑选手是生物力学上的一件瑰宝,而在非洲选手中间,几乎所有的人都具有这样的素质。
瑞典生理学家本格特·萨尔丁在肯尼亚旅行了好几年,收集了资料,就地研究,试图解释所有这些素质是遗传的,还是在每个人独自的生活过程中形成的。萨尔丁得出的结论是:一系列因素以其独特的方式对肯尼亚人产生了影响。他们在气候条件好的高原上生活繁衍,从孩提时代起被迫走远路,跑山路,他们的传统是建立在坚韧、顽强的基础之上的。部族文化把有目的地从事体育运动以最好的方式接受下来了,而且,目前体育运动已成为许多肯尼亚少年向往富裕、没有贫穷的未来的窗口。


第11版(体育)
专栏:

日美定出冬季奥运会奖额
日本奥林匹克委员会常务理事会作出决定,对在明年2月份举行的利勒哈默尔冬季奥运会上获得奖牌的选手均发给奖金,以示鼓励。奖金的数额与巴塞罗那奥运会相同,奖给金牌得主300万日元,银牌200万日元,铜牌100万日元。
美国奥林匹克委员会预计拨款760万美元,用以奖励在奥运会和其他国际大赛上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对在1994年利勒哈默尔冬季奥运会获得前8名的选手,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其中,奖给金牌得主1.5万美元,银牌1万美元,铜牌7500美元,第4名5000美元。美国奥委会将这一奖励制度定名为“金之战”。(陆立英)


第11版(体育)
专栏:奥运新项

女子三级跳远终成正果
任建民
1993年9月20日,国际奥委会体育主任吉尔伯特·费利在蒙特卡洛宣布:女子三级跳远被列为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其实,早在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上,三级跳远就是正式比赛项目。这个专项要求运动员具有快速、灵活的肩背肌肉、猫一样的弹跳能力和强有力的双腿。因为第三跳起跳时韧带支撑器官的平均负荷达500公斤,而且要在硬地上起落两次,身体震荡很大,长期以来,正式比赛中不设女子项目。
日本人对三级跳远有着独特的感情。从1928年第9届奥运会起,日本选手连续三届获奥运会男子三级跳远金牌,织田干雄、南部忠平和田岛直人3人3次打破世界纪录。田岛直人在1936年柏林奥运会创出16米的世界纪录,直到1951年才被打破。念念不忘这段辉煌历史,日本每年都要在广岛、札幌举行纪念织田干雄、南部忠平的国际田径邀请赛。大概是爱屋及乌的缘故,日本对女子三级跳远也一往情深,每次邀请赛都将其列入赛项。日本田协为了女子三级跳远进入奥运而四处游说,不遗余力。
中国的三级跳远开展得比较晚,但女子三级跳远却抢先走在世界前列。1990年8月25日,天津运动员李惠荣在札幌创造了14.54米的世界纪录。从1991年起,全国田径锦标赛将女子三级跳远列为正式项目,今年又涌现了东亚运动会冠军张京、全运会冠军任瑞萍等一批后起之秀。中国田协为女子三级跳远进入奥运也作了不懈努力。可以说,女子三级跳远终成正果,中国功不可没。
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运动员正开始投入这项运动。1992年在哈瓦那举行的第6届世界杯田径赛上,女子三级跳远首次被列入世界级大赛,李惠荣成为第一位世界冠军。1993年8月,德国斯图加特第4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俄罗斯女将比尔尤科娃以15.09米的成绩成为第一个突破三级跳远15米大关的女性。随着运动医学的发展和女子体质的提高,关于三级跳远损伤女运动员下肢及骨盆的担忧逐渐减少,运动成绩和技术水平不断上升,女子三级跳远进入奥运会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第11版(体育)
专栏:体坛絮语

中国当有体育节
晨星
我国的节日、纪念日可谓多矣,可惜没有体育节。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放眼世界,法国、美国、德国、日本、也门、科威特等许多国家,都设立了体育节。“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口号我们已提出四十多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体育事业有了举世公认的迅速发展。每念及此,不免感慨系之。
笔者作如斯想:如能把万物争荣的某一春日,或者天高气爽的某一秋天定为我国的体育节,该多有意义!每年到这一天,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都去参加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组织各种各样的体育比赛,运动员们进行各种体育项目的表演,该是多么动人的场景!其声势、其壮观,毫无疑义将成世界之最。
设立体育节,不要国家投资、拨款,却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质言之,它对强化人们的体育意识,推动体育运动的普及,促进大家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大有好处。
节日,纪念日,包容、寄托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杰出人物的尊崇和怀念,对民族团结的赞颂……设立体育节,大有裨益。
也许这只是或迟或早的事。


第11版(体育)
专栏:

父爱如海
——记叶乔波的父亲叶国才
王广新李金平
1993年全国体育明星优秀家长评选揭晓:解放军速滑名将叶乔波的父亲叶国才榜上有名。
女儿令他骄傲。他从女儿那118枚奖牌上,享受到的是祖国的荣誉,民族的尊严。女儿从他那得到的,则是创造这一切辉煌的力量源——大海般的父爱深情。
就要当冠军
叶乔波小学3年级时,老师来家动员她去业余体校练滑冰。叶国才把头摇成了拨浪鼓:“不行不行,孩子学习要紧。”1951年参军的叶国才,年轻时就喜欢体育,转业后到吉林日报任印刷厂副厂长。他觉得,自己干了多年的体育,文化程度不高,限制了发展,再也不能在这方面耽误了孩子。
后来老师又来动员,谈到全校就送乔波一个人,这是为国家挑选和培养人才,中国的滑冰运动还很落后,后继无人不行。叶国才沉吟一下,抬起头对老师说:“国家需要,就叫乔波去吧!”又对女儿说:“我尝过搞体育的苦辣酸甜。你去滑冰,就要想当冠军,舍得吃苦流汗,否则一事无成。”乔波点了点头,把父亲的话牢牢地记在了心上。
叶乔波先在小班不算正式学员,白天在学校上课,午后训练4个小时,不发运动服和冰鞋,不管饭。为了买冰鞋,叶国才出差时几天几夜不坐卧铺,省下有限的乘车补助费。当他从外地出差回来,直奔训练场,把冰鞋送给女儿时,乔波看到父亲消瘦的面容和疲惫的神情,还有那双熬红的眼睛,心头一阵酸楚:“爸爸,您……”他像没事似地说:“爸爸挺好的,快试试,合脚不?”
为了每天送女儿去体校滑冰,叶国才下班后直奔学校,等乔波放学,再骑自行车送她到冰场训练。长春的冬天寒风凛冽,冰封雪裹。女儿在场内训练,他就在场外陪伴。冷了,就围着冰场跑几圈;饿了,就随便对付一口,有时甚至什么也不吃,把带的食品全部留给女儿。
那些年,叶国才夫妇两人的工资还不到120元,5口之家的生计十分拮据。叶国才打听到火车站有卖给旅客的面包,每个两角钱,不收粮票,就托熟人一个星期买十几个,家里其他人不能吃,全留给乔波训练前后垫肚子。
叶乔波暗自发誓,要在胸前挂上金牌,给父母看。
约法三章
叶乔波成为业余体校正式学员后,有一次因没按时起床,同其他学员一起被罚长跑5000米。叶国才知道后,首先想到是家长的责任,于是赶到学校同女儿一起“挨罚”,陪着她沿斯大林大街足足跑了两个多小时。从这以后,叶乔波再也没有出现违纪现象。
1977年,不满13岁的叶乔波,从长春体校入选解放军八一速滑队,离开父母,走上了新的生活。
1985年,叶乔波被选入国家队,在长春集训。女儿离家近了,可是叶国才却“约法三章”:没大事,不准家里人去集训队看乔波,不准乔波在训练时间回家,不准家里人常打电话给乔波,让乔波一心一意训练。
有一次,他甲状腺动手术,住进医院,说什么也不准别人告诉乔波。当乔波在他手术后闻讯赶来探视时,他只字不提自己的病,而是关切地询问乔波的训练、学习,劝她赶紧回队。因为这一年,叶乔波正在全力准备参加第一届冬季亚运会。叶乔波退出病房,站在门外,久久凝视病榻上渐渐入睡的父亲。日月的煎熬和生活的重负,不到花甲的父亲的头上已是灰白一片了。她百感交织,心头激情涌动……
叶乔波获得的荣誉逐渐增多。叶国才为女儿的荣誉而自豪,一再鞭策女儿不要为荣誉所累,“你只是无数体育战线上优秀代表中的一分子,切记一根铁打不了几颗钉”。叶乔波春节回家时,他担心女儿假期不训练,技术“回生”,大年初一就把乔波带到街上长跑,到冰场去滑冰。为帮助女儿消除疲劳,他还学会了按摩。
父亲的深情使叶乔波深受感动。她带着伤腿,顽强地出现在国外夏训行列中。如今,她正在备战第17届冬季奥运会。父亲在盼望,中国冰坛在盼望。叶乔波要以更好的成绩,回报那一片深情——父亲的和祖国的!


第11版(体育)
专栏:

刺破青天 张居生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