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

国有企业股票缘何赴港上市?
本报记者郑宏范
今年以来,大陆青岛啤酒、上海石化等5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先后在香港上市。年内及1994年,计划还要有4家企业在港上市,这种做法还会继续下去。内地骨干企业在香港上市成效如何?这一举措对内地及香港经济发展有何影响?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走访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据中国证监委发行部介绍,今年7月15日至11月3日,大陆“青岛啤酒”、“上海石化”、“北人机械”、“广州广船”和“马鞍山钢铁”5家企业先后在香港成功上市。资料显示,内地上市企业在发行市场、交易市场、筹集资金等方面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截至本月上旬的统计表明,上述5家企业共发售H股39.76亿股,其中,上海石化16.80亿股,马鞍山钢铁17.33亿股,在香港股市发行市场中引人注目。在香港452种股票中,大陆内地企业今年刚发行的5种股票成交额占香港市场总成交数的3.891%。5个企业上市后,共筹集资金79.96亿港元。
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意义何在?
首先,对香港来说,保持香港经济的繁荣与稳定,实现1997年平稳过渡,是香港同胞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我国政府和人民的真诚愿望。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既有力地证明了大陆加快改革开放进程的决心,也向全世界充分表明了中国对香港前途的信心,这无疑对于稳定香港人心,繁荣香港经济,吸引各国前来投资会起到积极作用。
另外,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证券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就长远发展来看,香港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将主要取决于其自由港地位和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进一步强化和发展。然而,目前香港上市股票的结构也存在一定问题,即上市公司企业主要集中在房地产、金融、贸易、服务业等易波动、起伏大的行业,缺少大企业、产业性企业股票。而今年大陆一些实力雄厚的重工业、产业性企业股票在港上市无疑会扩大其股市规模,改善香港股票上市公司结构,推动香港股票市场发展,促进香港社会经济的繁荣稳定。
对大陆方面来讲,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也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多渠道吸收资金。随着大陆经济蓬勃发展,大量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以前,我们吸引利用外资的方式大致有三种:一是借用银行贷款,二是在国外发行外币债券,三是直接引进外资。这几种方式均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既要还本,又要支付高额利息,同时还要承担国际市场的外汇风险;还有一点,就是这些利用外资的方式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联系不紧密。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发达国家的经验,采用股权方式吸收外国资金则不失为一种便捷灵活的融资形式。
第二,有利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过去,内地企业的运作都是按照自己的法规、习惯进行的,无论在财务、审计、估值、经营、管理等各方面都与国际标准和惯例存在一定差距。内地企业直接到香港发行股票,就要求企业必须在上述各个方面与国际规范接轨,从而能够有效地推动企业改革、转制。从已在香港上市的5家企业来看,他们均在股票上市前的一至两年准备时间内,在经营机制转换方面有了切实进展,进行了“第二次创业”。
第三,有利于发展大陆的证券市场。股票上市、证券市场的形成是股份制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近两年来,大陆证券市场发展迅速。但是,要让中国市场成为一个国际投资者所了解的市场,一个与国际惯例相一致的市场,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走出去。这样,才能加快证券市场的培育。
关于内地在港上市企业的今后发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行部负责人聂庆平说,已经在香港上市和即将上市的公司、企业还要严格按照有关证券监管法律要求,真正按规范化的股份公司来上市、运作,切实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更好地利用香港金融市场这一桥梁,筹集外国资金,促进双方的共同繁荣与稳定。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时事经纬

文化交流热两岸
闻平
在“天时人事共相催”的形势下,1993年的两岸文化交流又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取得了两岸同胞共同认可的成果。
今年以来两岸文化交流具有这样几个明显的特点:交流步伐加大,交流范围拓宽,艺术水平层次提高,在“双向交流”主渠道上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文化交流已成为两岸同胞谈之必喜的热点话题。
从今年年初开始,大陆各种艺术门类的专家学者组成的交流项目频频入岛,在岛内引起极大反响。迄今为止,大陆入岛演出的大中型艺术团体就有20多个,1000余人次。按艺术门类计有京剧、话剧、芭蕾、汉剧、川剧、杂技、木偶、梆子、说唱、民俗等16种。由于“双向交流”之桥刚刚开通,赴台团体多为大陆有关部门从300多个艺术门类、2700多个艺术团体中精选出的最有代表性的团体。这些团体中有名门之后云集、流派纷呈的北京京剧院,有名角荟萃、饮誉海内外的中国京剧院,有“话剧精英团”之称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等。其他优秀团体包括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上海歌舞团、四川川剧院、湖北汉剧院、中央民族乐团、中国广播艺术团、中国木偶团、成都少年杂技团、福建木偶团、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蹈团、河北梆子剧团、上海民族乐团、厦门泉州少儿艺术团、贵州安顺地区展演团等,都以各自的“绝技”奉献给台湾同胞,受到他们的热烈欢迎,所到之处均引起极大轰动。
今年以来,台湾来大陆的文艺团体和个人都呈急速上升之势,至今已超过1000人次,涉及的交流项目达80多个,高水平的大团体接踵而至,取代了由通俗歌手独领风骚的局面。今年上半年来访的有台湾说唱艺术团、由刘风学女士编导的被誉为“用生命舞出的乐章”的《木兰诗歌》,由林怀民先生率领的“云门舞集”舞蹈团等,都得到了大陆艺术界的好评。
两岸隔绝40多年后,在很短的时间里出现的文化交流热,其深层原因在于血浓于水,文化同根,根深蒂固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
但是,在肯定两岸文化交流取得进展的同时,也应该正视两岸文化进一步交流存在的障碍和问题。
目前两岸文化交流全部是通过民间渠道进行的,而民间的渠道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大陆主管文化交流的人员仍被控制入岛,这给我们了解台湾社会的文化需求、文化市场的容量、演出场所的基本状况等增加了难度。台湾有关部门对台湾人员来大陆仍有许多禁忌,加之台湾有关部门在审查项目时,时紧时松,而且手续繁杂,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混乱,为两岸的文化交流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因之,希望台湾有关部门进一步放宽限制,消除各种人为障碍,为两岸的文化交流提供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使两岸文化交流能朝着有计划、有秩序的方向发展,为消除隔阂,增进相互了解和民族亲情,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作出积极的贡献。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

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蹈团赴台访问演出期间,以“舞恋华汉”为题的大型舞蹈晚会,得到台湾观众、舞界人士的热情欢迎和高度评价。
图为在台北举行的两岸舞蹈交流研讨会上,演员们翩翩起舞。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

血脉相通水乳交融
——台湾史学术研讨会观点综述
本报记者武侠
1993年11月8日至10日,来自大陆10个省、市的40多位学者和台湾问题专家在京召开台湾史学术研讨会,与会者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地探讨了大陆与台湾历史、文化等方面不可分割的亲密关系,驳斥了个别台独分子以历史学家面目出现歪曲历史,企图分裂祖国的种种谬论。
学者们运用大量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目前,一些台独分子将明朝末年荷据台湾之后迄今的台湾一概定性为“殖民社会”,把郑氏王朝、清朝统治者、国民党政权与荷兰、西班牙、日本侵略者并称为“外来殖民者”。
针对这一谬论,中国人民大学王汝丰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外来殖民统治”论的错误在于混淆了封建统治和殖民统治两个概念。封建统治和殖民统治同样是建立在剥削制度基础上的压迫,前者反映的是一国之内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后者反映的是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的矛盾,把郑成功和清朝的封建统治与殖民统治混为一谈,表现出理论上的无知和政治上的险恶居心。
与会者认为,在文化方面台湾社会的发展也一直延续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南京大学茅家琦教授指出,共同的信仰,共同的文化,使海峡两岸形成了一个牢不可破的文化情结。半个多世纪以来,尽管两岸地域相隔,社会制度相异,两岸人民却始终血脉相通,水乳交融,显示出中华文化巨大的亲和力与向心力。
关于台湾文化的个性特征,学者们认为,曲折的历史,独特的地理环境,塑造了台湾文化在价值观念、精神心态、生活方式等方面的鲜明特征,然而这种特征是统一于中华文化共性中的个性,正因为如此,才构成了中华文化丰富多彩的整体形貌。片面夸大两岸文化的差异并以此否定和抹煞台湾作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存在的基本特征,必然走向谬误。
厦门大学学者黄福才探讨了大陆与台湾的贸易关系的发展。他认为,台湾社会经济从两岸人民开始接触就是中国社会经济活动的延长,台湾的经济、市场等受到大陆政治、经济以及大陆商品贩运量的制约,两岸间的经济联系是密不可分的。台湾社会从一开始便未成为也不可能成为一个脱离大陆的“经济圈”。
中国是一个古老文明大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特点和地方特点,但这些特点是包涵在一个统一体之中的特点,并不游离于统一体之外。
专家们指出,台独分子无视历史事实,把个性强调到共性之上,共性之外,企图把台湾人民从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割裂出去,以达到其分裂祖国的目的,这种伎俩是不会得逞的。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

一场跨越海峡的“商战”
李富
不久前,一场跨越海峡、历时3年的商战,以吉林靖宇县皇封参集团公司胜诉而告结束。
1989年靖宇县皇封参集团公司生产的“皇封”牌人参,荣获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39届布鲁塞尔尤里卡金奖等19项大奖,行销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尤其在台湾备受青睐。
正当人们为取得的成功而满怀喜悦时,这家公司在香港的代理商发来电报,告知其在台代理商去高雄市商标专利局进行“皇封参”商标注册时,发现一个月前已被高雄市宏杰股份有限公司将其销售的生发药水、护发药剂和人参冠以“皇封”二字,抢先注册。面对这一侵权行为,这家公司迅速作出抉择:诉诸法律!
1991年7月,台湾高雄市商标专利局审理了这起涉及大陆和台湾的商标异议案,因为证据确凿,判台湾宏杰企业股份公司注册无效。
高雄市商标专利局审理结案后,并未结束这场商战。1991年8月,高雄市宏杰股份有限公司又向台北市“中央商标专利局”提起上诉,理由是:异议人(指皇封参集团公司总经理穆乃翰)身份及法人资格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鉴证。结果台北市“中央商标专利局”撤销了高雄市商标专利局的原判。
皇封参集团公司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刻重新办理了证明文件,委托在台律师反诉到台北“中央标准专利局”和台湾“经济部”,但仍被驳回,后又两次反诉台“行政院”均无效。
1993年4月,海协和台湾海基会在新加坡举行了举世瞩目的“汪辜会谈”,使“皇封参”商标官司的交涉露出了曙光。
1993年9月8日,台湾“行政院”在最后的判决书中指出:“皇封参”商标颇具知名度,其营业执照、法人资格等文书已经被台湾海基会认证,具有来台诉讼的资格,并决定撤销“中标局”、“经济部”一再驳回的异议,判中国吉林皇封参集团公司胜诉。一场跨越海峡、历时3年的“商战”终于结束了。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寻根偶记
瘫痪老人寻亲记季开楠
十月末的一天,一对台湾中年夫妇在江苏省泰兴市公安局门前握着公安人员的手,非常感动地说:“感谢大陆警察帮我们中风十五年的父亲找到了阔别四十六年的亲人,了却了老人的心愿。”
事情是这样的。这对中年夫妇名叫张永龄、张玮珊,这次陪父亲张台来、母亲李金娥专程由台湾来大陆寻找亲人。十月二十日下午一时许,他们来到泰兴市公安局政保科。据张玮珊介绍,她父亲是一九四八年底随国民党部队到台湾的,当了两年炮兵,后因身体不好一直休息在家。十五年前患中风病后,一直思念着家乡,经常用手在地图上指着江苏泰兴这一块,意思是要求家人带他回老家看望、寻找亲人。四年前他们曾委托回大陆探亲的一名台胞帮助寻找,但至今一直没有下落。为了却老人多年的心愿,这次他们带着年近八旬既瘫痪又不能说话的父亲和患病的母亲专程来到大陆寻找亲人。
接待他们的副科长王祥甫和办事员印伟,了解了四位台胞归来的心情和意图后,立即从他们提供的仅有张玉祥、张少卿两个名字的线索开展工作。他们翻阅了全市去台人员的一千多份档案,欣喜地发现了这两个名字,但与提供的情况不符。张少卿不是张玉祥的前妻,而是张玉祥的父亲。张玉祥是解放前离开家乡的,可能就是张台来本人,于是他们用笔写在纸上让张台来看,老人点了点头,说明张玉祥就是他自己。接着,王副科长带着四位台胞又立即驱车到二十公里外的刘陈乡了解情况,但结果令人失望。
晚上,公安人员通过多方了解后得知:张玉祥在家时还有两个小名,原住址是泰兴县六区民勒乡十保。二十二日上午八时许,公安局王副科长将这一情况写给张台来看时,他连连点头。接着他们又驱车来到刘陈乡陈明村六组,张台来看到了当年他家的一幢房屋和他本人睡过的一张雕花床,立时面露笑容,随同来的女儿张玮珊、女婿张永龄分别招呼亲人,赠送礼品,留下通信地址,并与亲人们一起照像留念。临别时,张玮珊对身旁的两个叔叔及嫂嫂、姐姐说:“明年我还要和台湾的两个弟弟一同回来看望你们,我们要把大陆的警察也作为亲人一样对待,要不是他们,我们就无法相识、相见。”
车子慢慢地启动了,车上张台来老人久久地望着这块阔别了四十六年的故土和送行的亲人们。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人物长廊

让“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记台湾杰出青年杨清辉
本报记者刘桂莲许正中
杨清辉博士近来喜事连连,在去年上海市政府大楼建设的国际招标中,他发明的建材产品地板线槽,超过了美、英、日、德等国的强劲商业对手,一时成为海峡两岸传媒的报道热点,今年,他继成为台湾“金厦”发明奖第一位得主后,又荣获台湾杰出青年称号。
日前,杨博士应邀来京参加海峡两岸十大杰出青年交流活动,记者专程采访了他。
杨清辉祖籍福建,1953年出生于台湾彰化的一个贫寒家庭,全家三代13口人全靠其当工人父亲的微薄工资度日,由于经济拮据,杨清辉考进大学刚一年便被迫辍学,进了一家机电制作所当业务员。
杨清辉告诉记者,当时年轻气盛,看到一些外国技术人员在中国土地上颐指气使的神态,他心中十分难过,并开始确立了必须用科技重塑中国人形象的信念。为此,他白天工作,晚上继续钻研,常常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
发明是一条艰辛而又寂寞的不归路。十年间,他放弃了所有的休闲和娱乐,忍受了无数次的失败和痛苦以及家人和朋友的不理解,终于获得了300多项发明成果,其中260多项发明在欧、美和东南亚45个国家和地区取得了专利权,他本人也被美国西太平洋大学授予博士学位。
杨博士认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作用已为世人所公认,国家富强,民族振兴,都离不开现代科技,历史上我们中华民族曾经以四大发明跻身于世界科技前列,今天,我们同样有能力赶超世界科技先进水平,他希望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携起手来,用科技共创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辉煌历史的民族的未来。
谈到专利发明商品化的问题,杨博士说,耻于言商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通病,这是制约科技成果形成商品,从而直接造福人类的最大障碍。从这个意义上说,一是全社会需要形成和完善转化发明成果的机制,另一方面也要求发明人增强经营意识,既要从使用者的角度去设计、改良、创造新产品,又要从生产者的角度去尽快使科技成果走向市场,形成产业,只有这样才可使人人都享受到发明的好处,同时通过发明成果商品化,也可使发明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得到改善,形成发明、商品、收益的良性循环。
杨博士告诉记者,正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科技成果向产品转化,1984年他靠一张桌子、一部电话开始创办中国励合公司,目前已发展成为拥有6家公司的集团,并在泰国、菲律宾及上海、北京等地设立了分支机构。现在,他一边从事新成果的研制开发,一边致力于市场的营销与开拓。他说,直接与市场的结合,使他的发明有了更明确的目的性和实用性。
杨博士近年来十分重视其发明成果在大陆的推广使用,他说,在中国人的土地上,中国人凭科技实力与外国人竞争,总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为此,他希望所有的炎黄子孙都能把智力富矿开掘出来,振兴民族,服务社会,让“中国制造”的标牌不仅深深植根在国人心中,同时在国际市场上大放异彩。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

港商投资石家庄改造旧城
本报讯由香港银都置业有限公司投资3.5亿人民币兴建的“银都城市花园”日前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奠基。这一大型住宅工程是该市旧城改造的重大举措之一。
“银都城市花园”工程占地156亩,总建筑面积18.8万平方米。小区内除设有学校、托儿所、医疗中心、邮政、通讯、金融、购物、娱乐、地下车库等配套齐全的服务设施外,还注意营造小区的绿化和美化。据悉,该工程分3期,第一期工程将于1994年底交付使用,全部工程将于1997年初完成。(石华)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

明年“香港时装节”中国馆规模庞大
本报讯第24届“香港时装节”将于明年1月19日至22日在香港举行。
1994年“时装节”的“中国馆”设立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二楼全层,展出至少100家内地时装和配饰公司的最新产品和设计,这将是“时装节”自1967年创办以来最庞大的中国参展团,预料将吸引逾2.8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买家参观。
第24届“香港时装节”将于明年1月19日至22日假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而自本年度展览会于1月结束至今,已有超过7成的场地被预订。预料参与“中国馆”的服装公司来自全国各大省市,包括:北京、上海、浙江、杭州、深圳、四川、广东、大连等地,展品琳琅满目,丝质内衣、针织服装、间绵运动服装、羊毛配套装以至儿童服装都有。买家可借此机会于馆内认识未来的合资伙伴或觅得所需货源。
除了“中国馆”外,意大利、美国、印度、台湾、菲律宾和巴基斯坦亦正筹备设置个别地区展馆。预计将有750家时装公司和制造商参展。“时装节”期间还将举办专题时装表演和由个别时装公司主办的表演。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人物长廊

香港雕刻家陈世英
香港雕刻家陈世英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利用水晶的自然特性,采用浮雕、阴雕、内雕和多面折射的手法,独创出一种天然水晶雕刻艺术。其作品屡获国际殊荣。早在1987年,陈世英便获当年国际珠宝设计大赛荣誉大奖。1990年以来一直赢得赞美。
图为陈世英(右)的水晶新作:“如来佛”(中)和“少女时代”(左)。“少女时代”从设计到刻制完成共花5年时间,价值达300万港元。
张瑞琪摄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

澳门国际机场正在建设中
本报讯澳门有史以来最大的工程——澳门国际机场正在加紧建设中。此项工程始于1989年9月,预计1995年建成,1996年启用。机场建设总成本约合9.22亿美元。
澳门国际机场位于坐落在澳门半岛和路环岛之间的凼仔岛东边鸡颈洋海面上,按国际民航世界组织标准中的“CAT型”设计,总占地面积为192公顷。停机坪共有16个停机位。候机楼客容量一年可达450万人次,货运库货容量达12万吨。
澳门与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直接的通讯联系,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经济贸易往来。但长期以来对外交通仅仅依靠陆路和海路,使投资环境大打折扣,很多优势发挥不出来。澳门机场建成后必将大大促进澳门经济的发展。刊头设计:贾华(北京)本版责任编辑!傅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