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瓦文萨指责西方不把波兰当作伙伴
波兰总统瓦文萨在接受德国《世界报》采访时,指责西欧“不是以伙伴关系对待波兰”,并称,波兰将“抵制西欧这种民族主义”的做法。瓦文萨说,波兰“当然想纳入西欧政治、经济体系轨道”,同时也以“现实的眼光看待生活”。他强调,波兰“从来不想依赖西方,现在也不想”;“波兰只希望西方把波兰当作伙伴,而不需要任何怜悯和施舍”。


第6版(国际)
专栏:

马其顿发生空难
马其顿一家航空公司租用的一架雅克—42型飞机20日深夜坠毁,机上180余名乘客和机组人员除1人受伤外,其余人全部罹难。这是今年以来马其顿发生的第二次空难。这架从乌克兰租用的飞机20日晚由日内瓦飞往马首都斯科普里,因斯科普里机场的跑道上结了一层薄冰,飞机改飞奥赫里德机场降落,并坠毁在该机场附近的山谷中。 (本报专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江主席看望我驻古人员
江主席向“何塞·马蒂”纪念碑敬献花圈
新华社哈瓦那11月22日电 (记者侯耀其)在赴巴西访问途中对古巴作短暂访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今天到中国大使馆看望了我驻古人员。
上午8时35分,江泽民在中国驻古巴大使徐贻聪的陪同下来到使馆,受到使馆人员以及中国其他派驻机构和专家组人员的列队欢迎。江泽民同大家一一握手并集体合影留念。
然后,江泽民同我驻古人员亲切交谈,介绍了国际形势和国内目前的情况,并勉励大家为促进中、古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作出努力。
江泽民主席是在参加西雅图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之后于昨天下午抵达哈瓦那的。陪同江主席到中国使馆看望我驻古人员的还有国务院副总理兼外长钱其琛。
此后,江泽民主席在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菲德尔·卡斯特罗的陪同下向革命广场上的“何塞·马蒂”纪念碑敬献了花圈。
(附图片)
 图为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卡斯特罗11月21日在革命宫举行隆重仪式,授予江泽民主席“何塞·马蒂”勋章。新华社记者 郭占英摄


第6版(国际)
专栏:

  钱其琛会见美国阿肯色州州长
克林顿指示该州发展同中国经贸关系
新华社西雅图11月20日电 (记者应谦)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20日上午在西雅图会见了美国阿肯色州州长塔克率领的由该州各界人士组成的代表团。阿肯色州同中国吉林省结有友好州省关系。
钱其琛对阿肯色州与吉林省发展合作关系表示高兴。他说,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可以进行合作的领域很多,不仅大企业,而且中小企业均可以找到投资的机会。
他建议塔克州长率领该州的企业家和其他各界人士访问中国。
他说,中美两国不仅可以发展经贸关系,而且可以开展文化、教育方面的交流,这有助于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
塔克说,克林顿总统指示阿肯色州发展同东亚地区,特别是同中国的经贸关系。州长希望明年能有机会访问中国。
中国驻美国大使李道豫会见时在座。


第6版(国际)
专栏:专访

  “邓的理论使中国飞跃”
——巴中友协主席夏菲先生一席谈
本报记者吴迎春
夏菲先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年逾花甲,阅历丰富,曾任巴基斯坦驻中国大使馆武官、公使。1979年,他任满回国后,成为巴中友协的终身会员并任主席。近10多年间,他先后40次访华。记者问他对中国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他不假思索地说:“改革开放后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
他回忆说,1964年1月,他首次前往中国,从香港进入深圳。当时,深圳是个小村子,什么像样的建筑也没有。15年之后,邓小平决定把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建设经济特区,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短短的10多年,深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年5月他再次到深圳,看到比肩而立的高大建筑群,参观了电子、电视、机械、化工等应用高新技术的工厂。夏菲先生不由感叹道:“深圳完全现代化了,谁能想象得到它当初的模样!”
夏菲先生称赞深圳是邓小平先生倡导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光辉榜样”,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缩影。他说,他已获悉,现在像深圳这样的特区已发展到中国许多省,当初的改革试验现在成为一种普及全中国的改革实践。中国越长越高了,将会成为东方的巨人。
说着说着,他站起来走到一排书架旁,在一个摆满有关中国书籍的架上,抽出一本米色封皮的书递到记者面前。这是一本英文版的邓小平文选。看到记者惊喜的神情,他高兴地用汉语说道:“对,邓文选!这是我从北京带回来的。现在世界上很多人在研究中国改革与发展之谜,其实,谜底就在这本书中。邓的理论使中国发生了飞跃。”
谈到书的作者邓小平,他充满了敬慕之情。1979年至1981年期间,他随巴基斯坦官方代表团访华,有幸先后两次在人民大会堂受到邓小平的接见。交谈中,邓小平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注重实际的谈话,使他受益匪浅。他说,邓小平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世界前途充满了信心,他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杰出领导人。
夏菲先生平均每年访问中国2至3次,中国的大江南北都留下他的足迹。在雄伟的天安门,在繁华的南京路,在涛涛的扬子江边,他曾和许多中国人交谈过,感到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思想深入人心,成为中国人民的自觉行动。中国现在注重效率和速度,努力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中国在蓬勃发展,充满了生机,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世界上赢得声誉。
当他听说《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已经出版发行时,非常高兴,他热切希望尽快得到英文本,并衷心祝愿中国的改革和建设不断发展。
(本报伊斯兰堡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伊科就边界冲突相互指责
新华社科威特十一月二十一日电 科威特大臣会议(内阁)今天发表声明,呼吁联合国安理会采取有效措施,制止伊拉克侵犯科威特边界的行径。
科内阁事务国务大臣达赫尔对记者说,内阁会议详细讨论了伊拉克人本月二十日侵犯科威特边界的问题。他说,科威特外交部已将此事通报了联合国。根据科威特新闻媒介的报道,进入十一月以来,伊拉克方面多次侵犯科威特边界。达赫尔指出,伊拉克侵犯科威特的行为是对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的严重侵犯。
伊拉克官方报纸《共和国报》二十一日发表文章,指责科威特边防部队二十日在伊科边界向在伊拉克境内举行示威活动的伊拉克妇女和儿童开枪射击。
据联合国派驻在伊科边界的观察人员说,二十日上午,五百多名伊拉克人越过科威特边界,抗议科威特方面在双方有争议的地区开挖战壕。一名科威特边防军人曾开枪射击,以阻止伊拉克人的示威活动。双方经过两个小时的对峙,伊拉克人才撤回到自己的边界。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报积极评价中美首脑会晤和亚太经合会议
本报华盛顿11月21日电 记者鲍世绍报道:连日来,此间报纸刊登了中美首脑会晤的大幅照片及有关报道,并对这次会晤作出积极评价。 《纽约时报》认为,江主席与克林顿总统的会晤是4年来中美之间最具有意义的一次接触,会晤气氛也较为和解。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说,通过会晤,两国最高领导人之间进行了友好接触。关于两国的贸易,该报认为,中美互有需要。中国需要美国市场,而克林顿则受到商人的压力,要他扩大对华贸易,保持与中国的接触。
《侨报》说,中美首脑正式会晤表明,双方都重视两国关系的发展。美国是在完成对华政策评估、决定谋求发展与中国的全面合作关系之后采取的一个重要行动。中国则需要在外交上,特别在中美关系上取得新的突破,为改革开放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华盛顿邮报》说,冷战结束后,要求外交政策的重点有所改变。当今热门的话题已不再是北约、限制战略武器会谈,而是北美贸易协定、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关贸总协定。这次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正体现了这一发展。
《华盛顿时报》说,会议声明体现了亚太地区在世界事务中的一个新的声音。这对关贸总协定达成协议也是一种促进。
《纽约时报》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部长级会议最具体的成果就是会议呼吁正在日内瓦举行的乌拉圭回合谈判在12月15日前达成协议。报纸引用夏威夷东西方中心主任米歇尔·奥克森伯格的话说,“今天会晤,并同意今后继续会晤,这表明社会和经济的力量促使相互不同的社会走到一起来了”,“这些力量比我们多数人理解的要大得多”。


第6版(国际)
专栏:

  《费加罗报》评西雅图会议指出
法应重新考虑对华政策
本报巴黎11月22日电 记者郑园园报道:法国《费加罗报》今天刊登了法兰西学院院士、该报社论委员会主笔阿兰·佩雷菲特的对亚太经济合作会议的社评文章。文章认为,中国是潜在的世界强国,法国在处理法中关系时应将民族利益置于商业利益和意识形态之上。
这篇文章指出,上周发生了几件具有世界意义的大事,美中头号人物在西雅图的会见是其中之一。佩雷菲特说,12年来,中国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为10%,去年达到了12.8%,而去年日本仅为1.3%。他认为,西雅图的会见表明,“一个现实的强国和一个潜在的强国,无论如何是要互相理解的,两国实际上已经互相吸引了”。
佩雷菲特指出,在美中两国接近时,克林顿在人权问题上指责中国,但是中国没有让步,江泽民在回答美国的指责时说,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习俗,有自己的社会理想。
这篇社评还认为,在新形势下,法国应重新考虑对华政策。法国在欧美农业谈判中已经输了一着棋,在法中关系上也是错棋一着。1990年,法国向台湾出售了护卫舰,后来又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向台湾出售60架幻影2000—5战机。而巴拉迪尔政府迄今未能解决罗卡尔、克勒松夫人及贝雷戈瓦三届政府留下的这个难题。
文章最后指出,德国拒绝向台湾出售武器,作出了一个榜样,科尔总理在北京受到了铺红地毯的接待,德国的企业家获得了本该由法国签署的合同。


第6版(国际)
专栏:

  日本报纸发表文章
高度评价中美首脑会晤
本报讯 日本几家大报21日发表社论,高度评价中美首脑会晤。
《读卖新闻》社论认为,这次美中首脑会谈是双方修复关系的出发点,值得欢迎。
对于亚太地区进而对于世界的稳定来说,日美、日中、美中分别发展建设性的关系乃是不可缺少的。在国际政治和环境等全球性问题上,美国和国际社会需要中国的合作与协调。撇开中国就根本谈不上什么建立冷战后的世界新秩序。
美国不把中国看成是威胁,而是作为“潜在的伙伴”,转而对中国奉行积极对话的路线,这是切实可行的。
社论希望双方已就协商解决悬案取得的一致意见能够取得具体的成果。
《东京新闻》社论说,在西雅图首次举行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同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的会谈,已为改善两国关系迈出了第一步。希望美中双方进一步继续举行对话。社论指出,中美两大国之间的关系对于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和平与经济发展具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性。这种关系始终应该在冷静认识彼此间差异的基础上建立有节制的稳定框架。
《日本经济新闻》社论认为,这次在西雅图举行的中美首脑会谈是“历史性”的。亚洲太平洋地区目前被认为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中心,包含着改变今后世界的历史的可能性。在此时刻,两个亚太地区的大国向着改善关系迈出了一大步,展现出了积极承担该地区的发展的姿态,其意义是极为重大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约叙领导人讨论中东和谈问题
本报大马士革11月22日电 记者吴文斌、王传宝报道:约旦国王侯赛因昨天中午飞抵大马士革,对叙利亚进行短暂的访问,并与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就中东和谈等问题进行了6个小时的会谈。叙利亚总统府新闻发言人在两位首脑会晤结束时对记者说,两国领导人就中东和平进程及其最新发展交换了意见,双方一致强调应加强相互协调,采取统一立场,以促进中东实现全面公正的和平。
另据约旦官方人士称,侯赛因国王在会谈中还向阿萨德总统通报了约旦和以色列最近一个时期在巴黎和华盛顿举行双边秘密会谈的进展情况,表示尽管约以谈判取得进展,但约旦将恪守在阿以争端各方实现全面公正和平的原则,不与以单独签署和约。
这是自今年9月13日巴以协议签署以来侯赛因国王对叙利亚进行的第二次访问。


第6版(国际)
专栏:

  拉宾重申决心执行巴以协议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11月21日电 (记者怀成波)以色列总理拉宾今天表示,尽管公众调查支持率下降,他仍然决心推动落实巴以和平协议。
拉宾在结束对美国和加拿大为期10天的访问回到特拉维夫,在本·古里安机场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声誉下降不会阻碍他执行他同巴解组织主席阿拉法特9月13日在白宫签署的自治协议。
他说,“我决心,我的政府也决心执行协议,不管(支持)看涨还是看跌”,“议会多数支持这一协议,而我们拥有议会多数”。
拉宾在谈到正在开罗举行的巴以谈判进展情况时说,“我们将尽最大努力按时间表行事”。根据巴以协议,以色列将从12月13日开始从加沙和杰里科撤军。
拉宾还呼吁同叙利亚进行秘密谈判。此前他曾多次建议同叙利亚领导人举行“奥斯陆式”的秘密交往,但一再受到叙利亚的回绝。


第6版(国际)
专栏:

  尼日利亚成立临时领导委员会
工会宣布结束罢工
新华社拉各斯11月21日电 据尼日利亚电视台今天报道,尼日利亚新国家元首阿巴查已签署法令,成立尼日利亚临时领导委员会。
由国防情报局局长奇库卡发布的一项公报说,该法令已于本月18日正式生效。
该法令规定阿巴查将军为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国家元首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并宣布废除由巴班吉达军政府颁布的宪法。
阿巴查是在尼临时政府首脑肖内坎17日宣布辞职后接管政权的。
新华社拉各斯11月21日电 据尼日利亚电视台报道,尼日利亚劳工大会今天宣布结束由它组织的旨在抗议燃料涨价的全国大罢工。
尼日利亚劳工大会主席巴夫尤号召全国工人22日开始上班。他说,罢工的目的是为了使大家知道燃料涨价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报道说,劳工大会和尼新政府通过两天的谈判已就石油产品价格达成协议。协议同意将普通石油产品价格提高大约400%。
本月上旬,尼日利亚临时政府决定将石油产品价格提高约700%,从而引发了一场持续了7天的全国规模工人大罢工。本月17日,当罢工进入第三天时临时政府首脑肖内坎宣布辞职,由前国防部长阿巴查接管了政府权力。


第6版(国际)
专栏:

  非国大发表声明
对温妮·曼德拉遭袭深表关注
新华社约翰内斯堡11月21日电 (记者滕文启)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今晚发表声明,对温妮·曼德拉乘坐的汽车20日晚在约翰内斯堡市中心遭袭击一事“深表关注”。
声明说,温妮·曼德拉没有受伤,但受到了惊吓,正在接受治疗。
声明要求警方对此事进行详细调查,并且指出,南非警方匆匆忙忙发表声明称这次枪击事件并非出于政治目的的说法是不能接受的。
20日傍晚,当温妮·曼德拉乘坐的汽车行驶在约翰内斯堡闹市区时,一名持枪歹徒强行打开车门,并向温妮·曼德拉的保镖兼司机开枪。保镖在受重伤的情况下开枪还击,当场打死了歹徒。保镖事后因伤势过重而死亡。


第6版(国际)
专栏:

  比副首相说中国经济将更具活力
比利时副首相兼外交大臣克拉斯18日在布鲁塞尔表示,中国和亚洲在世界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道路,那么,到2000年,中国的经济将更具有活力。克拉斯是在“中国经济研讨会”上说这番话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南非同印度复交
约翰内斯堡消息:正在印度访问的南非外交部长皮克·博塔22日在新德里同印度外长签署了一项外交议定书,决定恢复两国大使级外交关系。国际社会认为,这是南非重返国际大家庭的重要一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