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1月14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小城大作为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印象
本报记者李仁臣龚永泉
昆山,在苏州东,傍阳澄湖,临长江,接上海,素以粮仓著称。我们慕名而至,是去看那里的开发区的。
一踏上这片热土,油然忆起的却是一位古人——明清之际杰出的昆山籍思想家顾炎武。他那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曾经深烙于多少人的心田,激励发愤报国,图强不息。如今,改革开放大潮涌动,顾炎武老先生的乡亲们,又以何等作为给世人以启迪呢?
令昆山人引以自豪的,首推他们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了。怪不得那天市委书记李全林从他安排得满满的日程表中,硬是挤出两个小时陪我们看。去年8月,国务院批准将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列入国家开发区序列。一个县级自费开发区,走过近7年艰难的路程,竟然获准进入国家级序列,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他们是经过大胆探索,艰苦奋斗,带着丰硕成果光荣步入国家开发区序列的。自此,昆山人语汇中多了个新词:“国批”。“国批”,意味着一种不可多得的特有机遇。
“国批”一年,昆山开发区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从启动开发进入发展提高阶段;投资项目从“来者不拒”到“择优接纳”;开发方式从“筑巢引凤”到“引凤筑巢”;产业结构从“短平快”到“高大新”。正如宋诗所云:“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从“来者不拒”到“择优接纳”
昆山古城在西,开发区在东,桥连新旧城,一河分泾渭。当我们驱车贯穿新开辟的中心大街,只见两侧新楼林立,银行、商检、海关、商场、影城等14项公共设施撑起繁华的骨架,始知开发区管委会那位能言善道的宣炳龙主任指点的那些沙盘模型并非纸上谈兵。
“我们在选择外商,外商也在选择我们。”李全林书记指点窗外,如数家珍:“国批”后,我们对硬环境建设提出了“标准高、功能全、配套齐”的新要求。开发区在原有6.18平方公里的基础上,向东推进4平方公里。新投入1.7亿元用于基础建设,开发了4个生活小区,增加配套服务功能。
“国批”使开发区名声鹊起,前来考察投资的外商摩肩接踵,微笑的昆山人眼眶子高了。草创之时,他们抱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感化原则,洽谈项目基本上是“拣到篮里便是菜”,直到1991年底,批准外商投资企业仅40家,平均每个项目只有150万美元。如今赤诚依旧,只是再不是来者不拒,而是“挑肥拣瘦”了。去年8月至今年7月,经过认真筛选,新批三资企业84家,合同外资3.6亿美元,分别是前7年的1.2倍和2倍,其中投资额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30个,占开发区同等规模企业总数的80%。
“大朋友”,“小朋友”,在昆山人眼里一视同仁。对前来洽谈较小项目的外商,他们热情帮助配置合作伙伴,介绍到附近乡镇工业小区,不到一年介绍成功这类外资项目50多家,皆大欢喜。
一路上,谈起眼下资金相对紧张,作为开发区总指挥的李全林别有见地:“我们在抓机遇,外商也在抓机遇。我们资金紧张,正是外商投资的大好时机。我见到外商就宣传:当前生产资料价格回落,金融秩序趋于正常,汇率稳定,施工队伍可以好中选优,手里攥着资金,现在不投,更待何时?”昆山根据他们的实际,对新来投资的外商作出“苛刻”的规定:凡中外合资企业,外商出资比例在70%以下的项目,原则上不批。
从“筑巢引凤”到“引凤筑巢”
“富规划,穷开发”,是昆山人对他们开发方针的形象概括。富规划:就是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力求功能全,配套齐,标准高。穷开发:就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硬件弱,软件补,心肠热,服务好,增添优势,“筑巢引凤”。
精明的昆山人很快就发现,外商投资与否,不仅仅取决于政策上的一次性优惠,更取决于投资效益。“栖凤”渐增,他们又适时提出一个新口号。“办好现有三资企业,是最好的投资指南。”顺昌纺织有限公司是开发区第一家台商企业,投资200万美元办成后,先后引进顺发、顺隆、顺福、华顺、顺达等7家台商企业,总投资4000万美元,形成“顺”字集团。一“凤”引得群“凤”来。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昆山开发区在江苏率先实行国有土地有偿出让使用权,开始“引凤筑巢”。一外商批租367亩土地,半年内付清全部土地租用费,又出资2900万美元,兴办沪士电子有限公司,今年又追加投资3000万美元,创办电子研究所,集科研生产于一体,开发各种多层线路板,志在建成远东一流水平的专业工厂。目前,开发区共有偿出让土地使用权72幅,计387万平方米。区内金模工业园、台湾玉山工业园、新加坡家具工业园,都在紧张建设中。
群“凤”纷至沓来,昆山更钟情于外商独资企业这只“凤”。独资企业具有投资规模大,产品档次高,资金到位快,出口外销多的特点。“国批”之后,开发区鼓励外商兴办独资企业,已批准56家,总投资3亿美元,其中有投资2500万美元的台湾统一食品公司,投资3000万美元的日本禧玛诺公司。我们踏看了正在兴建的台湾巨大自行车厂,这个投资3000万美元、年产150万辆高档自行车的大型企业日新月异神速崛起,大跨度、高技术、新材料的厂房雏型始现,显眼的“捷安特”大广告高悬其上,新招募来的员工背手列队在旷野中已开始最初的训练。此厂建成,年销售额可达15亿元。目前,苏州、无锡、太仓等地,已有30多家企业为其配套。
从“短平快”到“高大新”
当初,一家外资制鞋有限公司四个月建厂,产品全部外销,曾一时传为佳话。可是,如今昆山人的认识升华了:“短平快”的结果必然是“各领风骚没几年”。两年前,开发区30%的企业生产鞋类、手套等产品,市场竞争力弱。
“国批”以后,开发区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正式确定和编制产业导向政策,侧重于发展以引进外资为主、高新技术为主、出口创汇为主的机械、电子和高附加值的轻纺行业。对原先区内规模小、层次低的企业,通过组建集团,提高集约化生产能力,形成规模优势。至今已组建三山、万平、鲜禾、顺昌四个企业集团。三山纺织集团公司,由上海金山石化、北京燕山石化和昆山三方联营,拥有11家成员企业,固定资产1.1亿元,是江苏首家股份制试点企业,也是全国县属企业中经批准首家正式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
产业结构的调整,戏剧性的变化发生了。一外商已决定将建成的鞋厂搬迁到邻近的乡镇工业小区。他算了一笔帐:开发区地价升值,把现有厂房租出去,租金已抵得上生产所得利润。如果说,第一家落户昆山的外资企业是有眼光的话,那么,这第一家搬迁出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同样在昆山开发区发展史上留下特殊的一笔。
为了迈向一流,适应技术密集型企业的要求,开发区广招人才,加强上岗前的职业培训,全面提高员工素质。
进入国家级序列的昆山开发区,开始“伸胳膊伸腿”了。“伸胳膊”:在浦东购地230亩,兴办两个经济实体,积极为浦东开放开发做好配套、补充、服务;“伸腿”:同邻近十几个乡镇兴办配套联合发展公司,建立外商投资企业和配套加工点25家。昆山,正成为浦东辐射江苏,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沿江经济发展的联接点和接轨处。
“前人用两千多年时间营造了稻菽丰饶的老昆山,我们将用一二十年的时间再造一个现代化的新昆山。”顾炎武老先生的乡亲,如今别有一番豪情。到1995年,昆山开发区预计可完成工业产值50亿元。“70年代造田,80年代造厂,90年代造城。”记者信然!(附图片)
压题照片:昆山开发区一角。


第1版(要闻)
专栏:

  某师党委的廉洁观
张月奎 崔长生 贾圣尧
编者按:事实早已证明,作为一个领导干部,特别是高中级干部,如果不在诸如住房、乘车、就餐等小事上严格要求自己,一味地追求享受与排场,势必脱离群众。北京军区某师党委,在这些小事上从严要求,并以此推动廉政建设和部队建设。他们的经验,值得各级领导干部学习。
北京军区某师党委,是一个自觉抓好廉政建设,坚持数年不松懈的先进党委。金秋10月,我们采访了这个师。从令人感奋不已的所见所闻中,我们探索到了这个师党委“一班人”保持清正廉洁的可贵历程。
若保持优良作风,就不能放松生活小节
师一级领导,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里属于中高级干部的行列。尽管如此,这个师党委“一班人”对自身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一直坚持“三不”:一不装修办公室;二不购买高级轿车;三不添置高档办公用具。师领导的办公室和党委常委会议室,都是建于50年代的平房,营房科几次提出修缮意见,师领导都没有同意。去年,营房科借部队整治营院之机,又建议花3万元钱,把党委常委会议室和领导办公室装修一下,师领导就是不松口。他们的办公桌还是用了三四十年的“老字号”。就连50年代制作的式样陈旧、已作过修补的沙发、茶几,依然摆放在师党委会议室里。师领导住的宿舍也是经历了40年风雨的老平房,在近年社会上兴起“装饰热”,追求居室“现代化”的时候,他们无动于衷。当街道上各种名牌和豪华的小轿车疾驰而过时,他们乘坐的还是上级配发的越野车,有的党委常委至今还用着“212”北京吉普。
有时候,他们对自己严得甚至过于苛刻。家属亲友来队就餐,没有一次不交伙食费。师长王小京妻子临时来队住在招待所,王小京先拿出200元钱交给招待所,才同妻子一起前往就餐。师领导每年经手上千万元的经费,机关的生产收益也有几百万,但他们从没有为私事报过一张票据。一次,前任师长黄高成到生产点检查工作,途经西安时,有关人员为老黄在宾馆订了一套高档客房,他谢绝了。他带着随行人员连跑了三家旅馆,最后在一家有4张床位、每人4元钱的客房住下。随行人员觉得过意不去,要给他找个单间,又被老黄制止。
这些事也许太细小了,但师党委“一班人”常说,针眼大的洞能吹进斗大的风,若保持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就不能放松生活小节。我们宁可听别人说“寒酸”、“小气”,也不能让群众在背后戳脊梁骨!
恪守纪律,是反腐倡廉永恒的命题
1990年,为补充军费不足的困难,经有关部门批准,师里掏尽“家底”投资500多万元在驻地市区建了一个饭店。开张还不到一年,就盈利80万元。正在这效益大增的时候,中央军委决定生产经营实行归口管理,师以下单位办的企业要上交。消息传来,师领导真有点舍不得,在党委常委会上,“一班人”认真学习了军委、总部的有关文件,很快统一了思想。
政委许德亮明确地表态:“实行生产经营归口管理,是军委、总部的决策,不能因为我们师的经济利益暂时受损失就打折扣、讲价钱,更不能明交暗不交,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那一套。”于是,师党委责成一名常委负责,在上级规定的时间内,把饭店的人员、经费、设施、车辆等“一锅端”,交给上级。纪律是廉政建设的保证,师党委“一班人”对纪律与廉政的关系有着深透的理解。他们说,党中央、中央军委都对廉政作出许多明确的政策规定和要求。现在的关键是要一条一条抓落实,否则,文件发得再多,也是一摞废纸,廉政建设只会是一句空话。
全师在执行上级的各项要求、规定中,形成了良好的风气,不随意变通、不留“缺口”,一丝不苟按规矩办事。前年,上级要求对干部住房面积和收费情况按标准进行清查,师领导让营房科的同志先从自己的住房清起,一尺一尺地丈量。在处理4名家属随军但未随队的师领导住房时,营房科的同志一时拿不准,这4名领导按随军家属住房标准计算,面积还不够,而按照住单身宿舍的标准衡量,面积又超了。怎么办?4位师领导毫不犹豫地说:“该交的房费谁也不例外,一分也不能少交。”他们主动将原来的每人每月7元6角房费上调到规定标准的23元。在师领导的影响下,本来难度很大的清房工作进展很顺利,全师共清出不合理住房88户,有几个多年碰不动的“钉子户”也顺利地搬迁了住房。
公道正派,是最感奋人心的旋律
“廉不廉,用人上见”。部队中流行的一句顺口溜,已成了官兵评述领导干部廉洁与否的鲜明尺度。在这个敏感问题上,师党委“一班人”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份份合格的答卷。
今年初,某团后勤处长的位置空缺,团里建议使用在本团服役已经18年,任现职满7年的财务股长。这位股长还有个优越条件,他是师长政委的同乡,又是副师长、副政委的老部下,感情笃深。在确定人选时,常委“一班人”没有从个人感情出发考虑问题,他们冷静地将全师够条件的干部统一衡量,发现一位从某集团军高炮旅后勤部交流进来的正营职干部抓后勤工作更有经验,群众反映也很好,便选用这名干部当了团后勤处长。
有个别干部受歪风邪气的影响,或公开、或含蓄地“跑官要官找靠山”,党委成员们碰到这样的干部,不仅不提拔使用,而且还要给予严肃的批评教育。相反,对那些没有“靠山”、“关系”,老实肯干,政绩突出的干部却优先使用。师干部科提供的数字颇有说服力,1990年以来全师从外单位调入、交流干部167名,有53名得到提升使用,有18名提升为团职干部,提升比例超过全师“土生土长”的干部。这些干部感触很深地说:“咱们师的领导对身边的干部不搞‘近水楼台先得月’,对外来的干部不‘外’看,对同乡的干部不搞特殊照顾,大家可以一门心思地干工作。”
在用人问题上,师党委还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力排“说情风”的干扰,受到广大官兵的拥护和欢迎。某团一位教导员任现职7年,既有资历又有文凭。年初,师研究配备团班子时,他托一位地方领导给师里打招呼,要求优先考虑。党委研究时,觉得他工作平平、政绩不显,坚持不用。1990年至今,全师调整使用干部1400多名,士兵直接提干部108名,保送入学40名,部队没有收到一封表示不满的告状信。今年夏天,北京军区联合工作组在100名师团机关干部和营连主官中,就此事进行无记名民意测验,98%的人对师党委用人表示满意。
一位哲人说,能够约束自己的人最有威信。某师党委“一班人”以自己的高风亮节赢得了官兵的信任,全师上下干事业的风气浓厚,各项工作一派生机。今年夏天,在北京军区组织的高技术条件下的战役演练中,全师官兵克服了地域生疏、情况错综复杂的困难,圆满完成了演习任务,受到军区领导的表扬。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瑞环分别会见尼印巴大使
本报北京11月13日讯 记者吴绮敏报道:今天上午,将于本月25日至12月9日访问尼泊尔、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在人民大会堂分别会见了上述三国驻华大使。
中尼是不同制度国家和平共处的典范
会见尼泊尔驻华大使马拉时,李瑞环指出,尼泊尔是中国的友好邻邦,两国是不同制度国家和平共处、睦邻友好的典范。“我希望通过此行增进中国与尼泊尔之间,以及中国全国政协与贵国议会上院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扩大交往,加强合作。”
李瑞环对马拉为发展中尼两国交往所做的大量工作表示赞赏。马拉对李瑞环访问尼泊尔表示欢迎,并预祝访问获得成功。
对中印关系的改善表示赞赏
在与印度驻华大使达斯古普塔的交谈中,李瑞环表示,相信不久之后对印度的访问将取得圆满成功。
达斯古普塔说,印度领导人和人民欢迎并期待着李瑞环主席的访问。
李瑞环对印度大使说:“访问你们伟大的国家是我的夙愿,不久将得以实现,我感到十分高兴。”此次访问印度是为了加深中印两国人民和领导人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扩大中国全国政协与印度联邦院之间的交往。促进中印睦邻友好与互利合作关系的发展。
李瑞环对中印关系的不断改善和发展表示赞赏,对大使为发展两国关系所做的许多有益工作表示感谢。
发展中巴关系是中国坚定不移的方针
李瑞环主席在会见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马赫穆德时说:“我期待着同巴基斯坦领导人的会面,相信这次访问贵国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李瑞环对巴基斯坦不久前顺利举行大选并产生了新一届政府表示祝贺。他说,中巴是患难之交,两国间的友谊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发展同巴基斯坦的友好合作关系是中国坚定不移的方针。
李瑞环相信通过这次访问将进一步加深两国人民的友谊,并扩大和发展中国全国政协与巴基斯坦参议院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他对大使积极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表示赞赏。
马赫穆德表示,巴基斯坦人民和领导人热切期待着李瑞环主席的访问,并预祝访问成功。


第1版(要闻)
专栏:

  乔石会见哥伦比亚客人
新华社北京11月13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哥伦比亚前总统、自由党前主席洛佩斯·米切尔森和夫人。宾主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乔石对80高龄的洛佩斯多年来为发展中哥两国关系和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的重要贡献表示赞赏,并对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顺利发展表示满意。在谈到中国情况时,乔石强调说,“中国始终是第三世界的一员。我们已多次宣布,即使中国将来强大了,也不搞霸权主义,不作超级大国。我们会平等待人,也希望别人平等待我。”
洛佩斯曾多次访华。他在会见时对中国的发展,特别是近10年的巨大变化表示钦佩。他认为,中国的经验是成功的。
今天晚上,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吴学谦会见了洛佩斯和夫人。
哥伦比亚客人是应中联部的邀请于昨天到达北京的。


第1版(要闻)
专栏:

  国台办发言人严正要求台湾当局
应立即遣返全部劫机犯
新华社北京十一月十三日电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言人李庆洲今天就最近连续发生劫机去台事件发表谈话,严正要求台湾当局立即遣返全部劫机罪犯。
李庆洲说,自今年四月以来,连续发生多起歹徒劫持大陆民航班机去台事件。这严重危害了航空安全,直接威胁到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旅客的人身财产安全,已经引起两岸同胞和各界人士的极大关注。他说,劫机去台事件频频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台湾当局至今仍以种种借口,将劫机罪犯留置台湾不予遣返,纵容了这些人铤而走险劫机去台的行为,从而使大陆某些犯罪分子逃避法律制裁的企图得逞。
李庆洲说,我们认为,海峡两岸均应从发展两岸关系、维护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局出发,相互配合,以遏制两岸劫机事件的发生。我们强烈要求台湾当局认真遵守“金门协议”,将大陆劫机案犯全部遣返,使之受到应有的惩罚,从根本上杜绝劫机事件的发生,维护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台湾当局如不改弦易辙,对劫机案犯仍坚持拒不遣返的错误做法,那末,由此而产生的一切严重后果,应由台湾当局负责。


第1版(要闻)
专栏:

  莱加利当选巴基斯坦总统
本报伊斯兰堡11月13日电记者吴迎春报道:巴基斯坦人民党候选人、政府的外交部长法鲁克·莱加利今天当选为巴第四任总统,他明天宣誓就职,任期5年。
这次总统选举的竞争是在两大党派——刚上台执政的人民党和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之间进行。两党力量比较接近,但由于人民党得到小党派和独立派人士支持,所以它的竞选人获胜。
按照巴宪法,总统由参、众两院和各省议会间接选出。今天上午10时,参、众两院和各省议会同时开会,采取无记名秘密投票选举总统。
法鲁克·莱加利现年53岁,1973年加入人民党,曾当选为参议员和国民议会议员,曾任过联邦政府生产部长、水电部长和财政部长等职务,从政经验丰富。据悉,法鲁克·莱加利当选后,将退出人民党,以保证总统的公正形象。


第1版(要闻)
专栏:

  扶优惩劣“嫁接”改造工贸转换
杭州大中型企业活起来
本报杭州电记者高海浩报道:杭州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扶优惩劣措施,通过利用外资“嫁接”改造,鼓励企业充分发挥经营自主权,使这些国有大中型企业成功地化解了汇率风险,实现利税大幅度增长。
杭州市委、市政府坚持扶优惩劣不动摇。对企业生产经营、产品定价、劳动用工、工资分配实行“四放开”,对企业根据承包合同多留利不截留,坚决兑现承包合同。同时,对经营性亏损企业厂长不予调动工作,两年内不能扭亏的企业厂长就地免职。
大规模利用外资“嫁接”改造,按国际惯例把企业推向市场,是杭州市的又一重大举措。目前利用外资“嫁接”改造的企业已达1300家。众多国有大中型企业与外资“嫁接”后,在企业管理、技改投入、经济效益诸多方面出现超常规发展。
杭州市还从企业经济效益出发,进行工贸转换,推行二、三产业相结合的企业调整和改组。最近,杭州市已着手制定更大的规划,调整位于市区内的企业,腾出黄金地段发展第三产业,并使部分效益好的企业通过移地技改增强实力。
今年1至9月,市属预算内工业企业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6.1%,而销售收入增长27.9%,实现利税增长40%。


第1版(要闻)
专栏:

  加速建设大西南出海大通道
广西水陆空并举
本报南宁11月13日电记者郑盛丰报道:以“建设大西南出海大通道”为中心的广西基础设施建设,正以“水陆空”并举的态势全面展开。
广西在已拥有防城港和北海港共10个万吨级泊位的基础上,目前在建的又有7个万吨级泊位和5个中吨级(5000吨级)泊位,而筹建中的万吨级深水泊位还有12个;由南宁下梧州经广州可直达港澳的广西境内的西江内河,继一期整治工程完成后,又在实行二期整治工程,内河沿岸的贵港、桂平和梧州港,也在扩建和新建一批码头;在陆上,已经动工新建的铁路有4条,包括作为西南大动脉的南昆铁路的广西段,和南宁经钦州出北海的钦北铁路;已经建成和正在修建的高等级公路有8条;有数字表明,广西近3年完成的交通设施投资,相当于过去30年总和的5.75倍;而新建和扩建的飞机场达5个之多,这在过去,广西是连想都不敢想的。
广西在建设大交通的同时,也水火并举大抓能源建设。以红水河水电和沿海火电为主体的一批骨干电站,正在和即将投入建设,总装机容量达1000万千瓦,超过广西现有装机容量的3倍多;在通讯设施建设方面,广西去年至今的投资量达7亿多元,相当于以往总和的1.5倍。
广西这些既着眼长远又有益当前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初显效益:去年和今年头9个月,广西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幅,都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以上;今年乡镇企业的收入和效益以及吸引外资的增幅,都跃居全国之首。


第1版(要闻)
专栏:今日群英

  李大贤:
誓叫“洋河”成“一流”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江苏洋河酒厂厂长、党委书记李大贤(图右),1990年初刚领衔洋河酒厂时,便雄心勃勃地提出:“争创全国同行第一流”。为了这个目标,他全力抓市场。
在企业内部,他狠抓管理和科技进步。他上任四年,企业经济效益年年大跨越,1989年利税只有2800万元,1990年增创利税2200万元,1991年实现利税5290万元。去年利税猛增到1.71亿元,今年1—10月实现利税2.15亿元,预计到年底可达2.4亿元。已稳稳坐上“中国最大工业企业500强”中酒行业第二的宝座。
黄远中刘金星摄影报道(附图片)


第1版(要闻)
专栏:

  安徽粮油产量创最高纪录
四川大灾之年仍获好收成
黑河连续五年大丰收
本报合肥11月13日电记者王启明报道:农业大省安徽今年农业获得全面大丰收。据统计,粮食总产量将达2540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油料总产预计达156.6万吨,比去年增长11.86%,再创历史最高产量;棉花在种植面积减少150万亩的情况下,集中力量攻优质高产,亩产皮棉54公斤,总产达26万吨,接近历史最高水平;黄红麻、蚕茧、茶叶、蔬菜等经济作物均取得丰收。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650元,比去年增加75元以上。
安徽农业全面丰收,省委、省政府突出抓了六个方面的工作:一、坚决减轻农民负担,取消了87项涉及农民负担的集资、基金、收费项目,严肃地查处了几起恶性案件,使农民负担迅速降低到上年人均纯收入的5%以内;二、千方百计筹措农副产品收购资金,保证各地都不打“白条”;三、认真落实粮食保护价、粮棉定购“三挂钩”价外加价以及农业生产资料最高限价等优惠政策;四、制订《安徽省农村小康生活标准》,使小康量化指标家喻户晓,并着手建设2000个小康示范村;五、进一步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加快乡镇企业发展,加速剩余劳力转移;六、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市场。
本报成都11月13日电记者罗茂城报道:最近,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我国第一农业大省四川今年大灾之年获得较好收成,达到粮食稳产,农民收入增加,负担减轻,实现了省委、省政府年初提出的奋斗目标。
四川去冬今春连续干旱,入夏又旱涝并发,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四川省委、省政府在大灾面前坚持贯彻“稳粮增收减负担”的方针,动员全省干部群众奋起抗灾,终于在大灾之年获得了较好收成。
据统计,今年粮食总产仍可达433亿公斤,仅次于丰收的1991年和1992年。由于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棉花、花生、蚕茧、烟叶等经济作物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增产难度较大。
今年四川大多数地区的农民收入呈增长趋势。据有关部门调查,今年前三个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89.1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63%。农民负担做到了真清实减,全省宣布取消26个收费项目,重申取消21个项目,农民法定负担已控制在上年人均纯收入的5%以内。
本报黑河电记者郭伟成报道:黑龙江省黑河市利用本地资源优势,把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坚持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连续5年获得农业大丰收。去年,全市农业人口人均年收入达到1046元,出现了一批种粮致富的现代化农户以及人均收入超3000元,超2000元的村(乡),预计今年农业总收入将比上年增长10%以上,农村人均年收入达到1100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