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周末)
专栏:

  中国文学史的一页辉煌与空白
《福乐智慧》沉沉浮浮近千年
冯瑛冰
《中国文学史》上从未写到过的一部长诗及其作者,已经引得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至今已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相当规模的热闹景象。
这就是维吾尔族诗人、学者优素甫·哈斯·哈吉甫于1069—1070年在喀什噶尔创作的长篇叙事诗《福乐智慧》。
此书包涵的内容由四样珍品构成其基础:一是“正义”,以诚为本;一是“幸运”,意味幸福;一是“智慧”,价值崇高;一是“知足”,伴随欢愉。
作者在序言中已对全诗进行了概括。长诗洋洋洒洒13290行,用韵文写成,分两篇序言、85章正文和3个附篇。诗人采用波斯、阿拉伯诗歌惯用的手法,在开篇3章对真主、先知及先知的4位伙伴进行了赞颂,接着赞颂了美丽的春天和当时的统治者。4篇赞词之后,作者又用去6章阐述自己对于天体、人类的价值、智慧、知识、善行等问题的看法。从第11章开始,作品的4位主人公——象征公正、法度的日出国王,象征欢乐幸福的月圆大臣、象征智慧的贤明大臣和象征来世的隐士觉醒陆续登场。通过他们的对话以至辩论,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思想观点,内容涉及当时社会的诸多方面,尤为突出地强调了运用知识、道德、法律治国安邦的重要性。专家们评价道,这部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性、隽永的哲理性、优雅的艺术性和多种文化的兼容性,不仅是维吾尔族古典文学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中亚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其成书之早,规模之大,在迄今所发现的我国少数民族作家文学中都是罕见的。
据史载,《福乐智慧》一问世,即引起轰动。中原的汉人,北方的契丹,西方的伊朗人,都给予很高评价。从后来抄本的发现地——开罗(埃及)、赫拉特(巴基斯坦)、费尔干纳(哈萨克斯坦)的分布,也可看出流传之广。在中亚耶亦克河口附近曾发现了一件陶器,上面刻有《福乐智慧》的诗句。
作者在《序言》中记述,诗稿完成后,献给了当时喀拉汗王朝的统治者桃花石·布格拉汗哈桑·依宾·苏莱曼。因此,诗人被赐予“哈斯·哈吉甫”(御前近侍)的封号。由此可见出王朝的重视、作者的荣耀、《福乐智慧》的最初命运。
然而,由于中亚政权更替频繁和战乱不断,这部惊世之作的手稿和抄本均不幸丢失,且似针入海一沉数百年杳无踪影。
直到1823年,法国学者卓别尔才又向世人刊布了《福乐智慧》的回鹘文(古代维吾尔文)抄本的报告和原作片断。19世纪末、20世纪初又出现了三个较完整的抄本传世。《福乐智慧》终于浮出海面,但手稿迄今下落不明。现在传世的三个抄本分别藏在维也纳国立图书馆、开罗的凯地温图书馆和费尔干纳。
《福乐智慧》重新面世的一个多世纪以来,吸引了国际学术界众多的研究者。著名的土耳其学者R·L·阿拉特对这三个抄本进行勘校,经过多年研究,终于在1947年出版了《福乐智慧》的拉丁字母标音转写本。这个版本比较完整科学,成为各种译本的依据,也成为各项研究的主要依据。目前,国际上已有俄文、英文、德文、土耳其文、乌兹别克文、哈萨克文、吉尔吉斯文等多种全译本,以及乌克兰文、日文等节译本。
在我国,1979年新疆人民出版社首先出版了由耿世民和魏萃一合译的汉文节译本,这是向国内学术界较为系统地介绍《福乐智慧》的第一部译著。进入80年代,新疆社会科学院组织学者对这部作品进行了系统的注疏、翻译和研究,先后完成了现代维吾尔文与拉丁字母转写的原文对照本、古语今译现代维吾尔文散文体本。1986年,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了郝关中、刘宾、张宏超合译的汉文全译本。至此,沉没几百年之久的《福乐智慧》才回归故里。我国还出版了收藏在国外的三种抄本的影印本,以及各族学者撰写的多本专著和论文集。另有百余篇论文散见于国内报刊。
1986年和1989年,我国举行了两次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对《福乐智慧》开展了多方面研究。目前,国内已初步形成了一支由老中青各民族学者组成的能够开展跨学科、多角度研究的队伍。新疆社科院还从1986年开始尝试运用电脑对这部作品进行分析研究。
前不久,中国社科院、新疆社科院、新疆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了首届《福乐智慧》国际学术讨论会,来自日、德、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及我国的50余位学者,对这部巨著开展了文艺学的、美学的、语言学的、哲学的、历史学的、文化学的广泛交流和深入切磋,将国内外关于《福乐智慧》的研究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完全可以预计:《福乐智慧》定会浮得更高,中国文学史定会添写这一页辉煌而不再留下空白。


第8版(周末)
专栏:

  乐海泛舟金帆正举
——北京市中学生“金帆”交响乐团五周年记事
安地
北京有支全部由中学生组成的交响乐团,名字叫“金帆”。它的阵容齐备,编制达100多人;演出水准近乎专业乐团,可演奏大型交响乐作品。对稍懂交响乐的人来说,一个业余的中学生乐团能具备这两点就叹为观止了。
“金帆”交响乐团组建于1988年8月。今年10月20日,他们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了一场纪念建团5周年的专场音乐会。在交响乐、歌剧一类典雅艺术正显冷清的时候,当然不能指望一个中学生交响乐团的演出能引起多么强烈的轰动。到场的观众除了前来祝贺的有关人士,大多是乐团学生的家长和各学校组织而来的学生。音乐会的气氛是平静的。唯其平静,也才显示出演奏者与观众的心态——纯正而专注。
这种平静的心态,伴随着这支中学生交响乐团及其身后的一大批音乐家和教育工作者走过了5年的历程,正是这种平静的心态,使他们能够真正执著于一种理想,臻于纯粹的艺术境界。
5年来,面对商业化的通俗音乐的冲击,以黄飞立、郑小瑛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而真诚的音乐家,恪守着一颗对艺术、对青年人的赤诚之心,将自己的艺术家的生命献诸这个由一群初识缪斯之神的孩子组成的乐团。他们当中有许多是来自国内一流乐团的首席乐手,在“金帆”乐团初建之时就从最基本的弓法、指法以及乐理知识上,一步步地引导孩子们踏入玄奥的交响乐殿堂。当一群十几岁的孩子从初学琴艺到能演奏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这近乎不可思议的成就后面,该有多少艰辛的汗水付出?孩子们的刻苦与那些音乐导师的不倦教诲同样需要一种意志来支撑。这意志其实很平凡,不为功名,不为金钱,甚至也不为有朝一日能在辉煌的音乐厅博得喝彩。就凭着一颗真正热爱艺术、热爱青年人的平常心。
十几年前,交响乐在我们的文化生活中也曾有过辉煌的时光。曾几何时,其凄惶景象竟一至于斯。要究其中道理,恐怕也不能全怪流行乐的冲击。其实,那交响乐往日的辉煌从某种意义上讲,与今天成千上万的青少年“追星”有其性质相通的一面,多少带有追逐时尚的盲目。在交响乐“大受欢迎”的时候,文化界人士陶醉之余,不知有多少人清醒地意识到,就音乐教育的普及而言,当时我们并没有多少善绩可陈。如果所有的中学连最基本的音乐课都开设不起来,怎么能指望有广泛而稳定的交响乐欣赏群?
5年前,当时的北京市教育局长陶西平以一个教育家的眼光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全北京几百所中学,还没有一支中学生组成的管弦乐团。这也是我们这个社会物质与文化发展水平的客观反映。但教育是面向未来的,面向未来的事业只能是平实、朴素的,只能根植于脚下的土地。在北京市教育局的直接倡导和关怀下,海淀区教育局承办了“金帆”交响乐团,并委托北京市101中学组织管理。5年来,这支乐团在一大批专业音乐家精心培植下,已培养了三批队员,并作为示范性的中学生乐团,带动本市的其他学校相继组建了四五支学生管弦乐团。不管这几年社会上的文化娱乐时尚如何风起云涌,交响乐这种典雅而内涵深厚的艺术却从这一支支或大或小的学生乐团渐渐走进学校,渗入中学生们的欣赏天地。这是一种意义深远的成就,就像“金帆”乐团的一位学生所说:“我从乐团里了解和学到的不仅仅是音乐本身,还有许多丰富的道理。它们将充实我的一生。”只有在一代学生身上产生这种深刻的教益,才可能为交响乐艺术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实现这一点,还需要千千万万个热心于“金帆”事业的人。她不需要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却需要十二分的脚踏实地。
“金帆”交响乐团成立至今,并不为社会上多少人所了解,或许随便哪个刚出道的小歌星也比她名气大。但她是一颗美好的种子,已经根植于大地,生长在一批学生的心中。随着她一天天的发育成长,终有一天能使交响乐在北京这座巨大的文化都市拥有一大批领悟力深刻的忠实听众,而不仅是追逐时尚的附庸风雅者。从“金帆”交响乐团成立5周年的音乐会上,从台上台下的那班孩子身上已经可以看到这一天。


第8版(周末)
专栏:

  阿佤木鼓
杨盛龙
佤族木鼓像一座小山,阿佤山是一座大木鼓。木鼓咚咚擂响,整个阿佤山咚咚剧跳,大地震颤,世界缄默。
小伙子狂放劲击,鼓声悠远,古老深沉。随着鼓点,姑娘们摆身击掌,强劲甩发,黑发猎猎,如一片黑火,烈焰升腾。
在佤乡,每个村寨都有一个到数个木鼓房,木鼓房内一般有两个木鼓。这木鼓是用两米长、二三围粗的树干挖空而成的。敲击木鼓,沉闷的咚咚声能传出二三十里远。佤族人说木鼓是随同人类产生。木鼓能通神,受到佤族人崇拜供奉。
更换新木鼓时,拉木鼓活动庄严而又热烈。拉木鼓全过程需要十多天,是一个寨子里较大的宗教活动。选好大树后,祷告,砍倒,几乎全寨的男子且歌且舞,从深山密林里拉出粗壮的树干。拉回到寨子里后,剽牛主祭。祭祀木鼓时,全寨男女身着盛装,祈求新木鼓保佑全寨,随着木鼓声声彻夜歌舞。
新木鼓置于木鼓房,成为神圣、尊重的器物。每逢年节庆典、宗教祭祀、宣战报警,木鼓声声震撼山寨,鼓舞士气,显示出民族的凝聚力,显示出阿佤山的宏伟气魄。
历史上,木鼓作为战斗的进军号,鼓舞佤族人民紧密团结打击侵略者。当年英帝国主义者派兵侵占班洪矿区时,佤汉各族人民集会立盟,力逐英军。以班洪为首的十七王发表了《告祖国同胞书》,庄严声明:“我们是中国的百姓!这里是中国的地方!”木鼓声声是佤族人民热爱祖国的红心咚咚剧跳。
经过民族文艺工作者的加工改良,木鼓已从特定的环境中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佤族伴奏乐器,跻身文艺舞台,登上国家艺术大雅之堂,一展风采。木鼓声声,几十名威武雄壮的佤族汉子同时擂响几座巨型木鼓,声浪阵阵紧扣深沉的大地,组成一条通天的大道,连接日月雷田。木鼓声声,阿佤山轰动,群山飞腾。木鼓声声,使人一阵阵激动,全身震颤。佤族姑娘长队随着鼓点踏足,摆手,昂首,击掌,挥手,地动山摇,人心轰然,浑身热情迸发。甩发舞激动人心。低头,一排黑色的瀑布;摆发,滚滚黑浪,搏击艰险和荒凉;甩发,一阵冲天的黑火,烧遍了天宇。火至烈则黑,烈焰熊熊,黑火冲天。过去我们敲击木鼓祈求上天保佑风调雨顺人畜平安,今天我们发起雷电高燃黑火烧掉贫穷和愚昧。


第8版(周末)
专栏:

  小荷才露尖尖角
——记梅华
张世强
用“小荷才露尖尖角”来形容总政歌舞团青年演员梅华恐怕再合适不过了,在“英皇金融杯”青年歌手电视大赛上,她荣登金奖宝座,用自己甜美的歌喉征服了所有在场的评委和听众。
梅华是从校园直接走进军营的。那时,在18岁的脑海中,当兵做一名军人恐怕是遥不可即的事。少女的情怀和梦想仍使她立志要考上大学,做一名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不想命运的安排改变了一切。在上海读书时,她就读于市重点中学曹阳二中。在老师眼里,她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同学们中间,则是惹人羡慕的小歌星。而这一切,全是因为她学习努力,又爱唱爱跳,并且还参加上海市举办的“校园歌曲”演唱比赛,“联手杯”演唱比赛和“霞飞”金曲演唱比赛都获得了一等奖的缘故。
去年夏天,正当梅华死啃书本准备应考的时候,总政歌舞团到上海去挑选演员,通过推荐,他们找到了梅华,一试唱,博得满堂彩声。就这样,梅华阴差阳错,糊里糊涂地就扔下课本,背上行囊,在父母的陪送下,来到了北京,成为总政歌舞团光荣的一员。
成为军人的梅华和当学生时有了许多变化。那时,有父母的呵护,自己是个骄傲的小公主,到了北京,住进了集体宿舍,军队化的生活使她变得坚强而有毅力,即使再想家,她也会把自己的思乡之泪流在心里,而把微笑留给所有的观众,特别是全军官兵。
获大奖后,梅华又要“冲锋陷阵”为战士们去演出了。可她觉得自己最重要的还是应该继续学习,以使自己用更高的水准为战士演唱,让战士能从自己的歌声中体会到生活的美好!
记得当初她参演总政歌舞团大型歌舞《军魂》和1993年文化部春节联欢晚会演唱主题歌《共唱一首歌》时,技艺还是有些稚嫩。后来,她拜铁路文工团著名演员王明琦为师,学习声乐。王老师为人厚道,对梅华悉心指教,使她受益匪浅,技艺也突飞猛进。可以说,梅华正开始具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梅华渐渐成熟了!
(王小宁摄影)(附图片)


第8版(周末)
专栏:

  重走长征路
韩文
一个秋天的周末,十多个河南青年农民与十多位老红军战士在北京相聚,共同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59周年。
这十多个农村青年是中国洛阳农民长征队的队员,他们已风雨兼程441天,重走了红军长征路。1992年8月1日,这群青年从江西瑞金踏上征途,沿着当年红军走过的路,爬雪山、过草地,徒步穿越赣、粤、桂、湘、黔、川、滇、甘、宁、陕等十余个省区,于今年10月15日到达陕北吴起镇,完成了新时期开拓奋进的壮举。
老红军战士廖汉生、刘志坚、杨国宇等亲手把一枚枚纪念章挂在后继者胸前,白发苍苍的老红军同青年们亲切交谈,共忆革命历程,共想改革新事,毛泽东咏长征的豪迈诗句让两代人共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第8版(周末)
专栏:文化信箱

  慈禧究竟是哪里人?
英子
慈禧,这位中国近代史上垂帘听政、权倾朝野48年的历史人物,其出生地近百年来却一直是个不解之谜。在历史学界,慈禧出生地有北京说、内蒙古说、安徽说、浙江说。最近在京召开的慈禧童年学术研讨会上,又提出了山西长治说。
在山西长治,90余年来,一直流传着慈禧是长治人的说法。据传慈禧于1835年出生于今山西省长治市辖区的长治县西坡村,幼时因家庭变故卖到长治县上秦村姓宋名四元的富裕人家,小名唤作龄娥。龄娥聪明伶俐,7岁上学,读书过目不忘,9岁会双手写字。不料几年后天灾人祸,娘被狼咬死,哥哥在河滩葬送狼腹,家乡又遭大灾。宋四元为女儿找条生路,将其卖给潞安府(今长治)知府作丫鬟。因两只脚心各长一瘊子,被知府夫妇视为贵相并收作女儿,改姓叶赫那拉,更名玉兰。后来潞安知府又举家迁到北京,玉兰也选作秀女入了清宫。
长治县上秦村宋四元的后人们,对慈禧原是他们家的人这件事,也代代相传。80岁的宋双花、74岁的宋六则等自称是慈禧四辈、五辈侄孙女,并曾联名写信要求政府调查澄清。与传说相佐证,长治县西坡村外羊头山脚下有慈禧生身母亲的坟墓,坟前石碑上书“慈禧生母之墓”。上秦村也有众口一词认定的“娘娘院”。1963年3月,长治将一块文物古迹保护标志悬挂在原潞安府后院正堂外面的墙壁上。据亲笔书写此标志的郭英(长治市博物馆老馆员)介绍,市博物馆创始人卜华甫说,慈禧小时候在花园西房读过书,并说他小时候在这里见过“慈禧太后书房院”的牌子。
许多慈禧研究专家的文章著述中也有一些与传说有关连的地方。美国卡尔女士所著《慈禧写照记》第30章开头写道:“外间传述,谓慈禧太后家世极为微贱,初仅为他家使女”。王升堂先生一篇文章中说:慈禧掌权后,很爱看上党梆子戏(长治一带的地方戏),常调上党梆子戏入宫演出。《西太后》一书说:慈禧爱吃的主食有8种,其中头一种就是长治一带百姓每天都喝的小米粥。慈禧很善唱山西民歌,咸丰皇帝问她为啥山西民歌唱得那么好?慈禧说因为她小时候跟父亲在山西潞安府住过。《山西大事记》中记载: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慈禧逃至大同,小住三日,曾召见潞安知府许涵度。落难之中尚不忘家乡地方官,提升其为冀宋道道台。长治市慈禧童年研究会收集整理了关于慈禧的种种说法,以求早日解开慈禧童年之谜。


第8版(周末)
专栏:

  《百家姓》上电视
《百家姓》曾是华夏学童的启蒙读本。
无疑,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姓名,然而,却未必知道本姓氏的由来、郡望何地、姓氏衍变,先祖中有哪些名人轶事,而今又有哪些贤达闻人、海外还有哪些华裔名流……
姓氏,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它的起源甚至早于文字。姓氏的变迁,展示炎黄子孙艰难的创业历程,闪射出中华文化的独特光芒,是我们民族的一座精神宝库。广州电视台拍摄的大型电视系列片《百家姓》,突出知识性、趣味性,巧妙地将姓氏与绘画、雕塑、篆刻、文物、名胜、诗文、成语典故、音像作品、电视特技熔于一炉。《百家姓》电视片的问世,会有助于海内外的华人寻根问祖,有助于人文历史景观的建设,有助于全球华人亲情友爱、同心合力。(冯文)


第8版(周末)
专栏:

由故宫博物院、台湾琉璃工房联合举办的“古代琉璃珍藏暨现代琉璃创作展”近日在故宫永寿宫展出。琉璃工房是台湾唯一的艺术水晶创作室,其主要希望是能够以现代的艺术水晶技术,通过多样性的文化艺术创作,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水晶。本次展出的二百余件作品,展示了一个晶莹剔透、色彩斑斓的水晶世界。(张毓燕)
[图为水晶脱蜡精铸的“四季平安碗”。]


第8版(周末)
专栏:

  今冬走俏针织装
怀旧、古典、自然、高雅……这些在时装款式上体现的流行趋势,在面料上亦找寻到适宜的载体——羊毛针织品。
以“与欧洲同步”为标榜的“TINATI”时装系列,最近推出数十款针织羊毛及羊绒套装、裙装、大衣。简洁的款式表现复古时尚,密体紧身的剪裁或宽敞飘逸的设计在尽现女性柔美的同时亦在塑造摩登淑女的形象。红色、淡绿、浅棕或米黄,透露着干练与潇洒的信息。
为使中国消费者能够穿上欧洲新款,TINATI时装绕过许多中间销售环节,采取直销方式直接与消费者见面。即,顾客选中欣赏的款式后,由厂家直接把货物空运北京,省却中间倒手,无论时间还是价格都较适宜。
(杜杜)(附图片)


第8版(周末)
专栏:

  日本歌手华语专辑问世
由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及日本联合创作并制作的日本歌手千叶美加华语演唱专辑磁带,近日由中国广播音像出版社出版。这盘由4地区流行音乐高手共同策划、推出的磁带,在创作风格、制作技巧方面可谓是集各家所长。他们在充分探讨了日本歌手千叶美加的歌路及演唱特点的基础上,为歌手确立了一个全新的形象;而后经过近8个月音乐实践,终于完成了此项有众多人员投入的工程。作为这盒磁带主角的日本歌手千叶美加在掌握华语发音方法、理解和阐释歌曲内容方面十分准确,加之她独特的嗓音、清纯的形象,以及把偶像派和实力派的演唱及表演特点集于一身的扎实的功底,使人们在欣赏作品时,有一种融入其情境、情绪、情节之中的感觉。
(平平)


第8版(周末)
专栏:

  黄晨达二胡独奏会
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的青年二胡演奏家黄晨达独奏音乐会,于最近在北京音乐厅举行。
黄晨达两岁随父母移居香港,5岁随父亲黄安源学习二胡,7岁起即先后在港、澳、台地区及美国巡回演出,并担任独奏。1984年黄晨达获香港校际音乐比赛二胡组冠军,同年考入香港演艺学院初级班。198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先后师从于聂靖宇、张韶、张玉明等名家。1989年参加第一届“ART”杯中国乐器国际比赛,获二胡少年专业奖,1990年与其父在香港举办“黄安源父子胡琴演奏会”,受到广泛好评。此次音乐会,除演奏《二泉映月》、《江河水》等传统乐曲外,还演奏了《乱世情侣》、《第一二胡协奏曲》等新作。(庆新)


第8版(周末)
专栏:

  海南建设千里环岛文化长廊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提出了建设千里环岛文化长廊的构想,即在长达一千一百三十公里的东、中、西三条公路干线上,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和群众的力量,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土地出土地,采取军文共建、商文共建、企文共建、工文共建、侨文共建、校文共建、中外共建等多种合作形式,广泛筹集资金,构筑一百二十八个文化长廊点,称为“千里环岛文化长廊”。集政治、文化、科技、娱乐、商贸、旅游六大功能为一体。目前已建成文化长廊点四十二个,示范点二十八个,正在兴建的有二十七个。其中有黑海俱乐部、中国城文化娱乐中心、灵山游乐园、中国文化艺术中心、西游记游乐城等。这些文化长廊点,内容丰富,具有浓郁的海南现代化色彩和民族特点,充分显示它的教育性、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成为一定社会区域内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心。(裘之倬)


第8版(周末)
专栏:

  周翼南画展在京举行
曾创作过《汉正街》、《秋菊集》等电视剧、小说的武汉作家周翼南,11月9日起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他的个人画展。这些绘画作品,文人气息浓厚,富有一定功底和艺术情趣,颇受文化界人士好评。
(李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