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丽珠杯杂文随笔征文

  文化与格调
曹建国
“乐以治心”,“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我们中国是个重视文化艺术社会功效的国家。弘扬民族文化,不但要很好地保留各种健康的艺术形式,还要重视文化内涵,即格调。
中国历来崇尚空灵、简淡所谓“大礼必简,大乐必易”,艺术要能净化人的心灵,雅则道胜,俗则欲胜,历来有雅俗之分。和谐贯通以健全身心,平和宁静以安详神态,质朴天真以淳化民风,凝练理化以知时守序,艺术不但要抒情,还要讲抒什么情。中国艺术家素来尚朴,尚淡,尚真,这些不光是技艺功力问题,更多的是艺术家志趣及审美追求问题。
艺术家有责任把高格调的,真、善、美的艺术品献给人民,这其中有一个重要问题是重视自身的学养。无论书、画、乐、舞都应陶冶自心,因为艺术的品位从来都是艺术家自己格调的体现。古人所谓“乐者德之华也。”自身德行的表露。
当艺术变成功利的东西以后,对技术技巧有很大发展,但也很可能破坏了美本身,人们追逐华丽技能,会使朴素、天真的分量减少。夸能逞异会破坏平和宁静的心态。其实艺术的功利更多地是要达到人心的理解和沟通。而名与利有关,与艺术品位没有多大关系。本来真即是美,善即是美,艺术是感于心而后动,过多的想表现就不自然,显弄技巧就不大美,变成追逐名利就无美可言了。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中国人是明了加与减的关系的。科技、竞争、经营这些算“加法”的话,艺术应提倡“减法”。何谓“减法”,搞艺术须要凝练,音乐把万物凝练成高低强弱,书法把万物凝练成浓淡疾迟。欣赏艺术要把繁杂的事物忘怀,而心中只有艺术。减到何为止,由复杂变成简单,由华丽变成朴素,由妄思变为纯真,最后“物法两忘”,古人管这叫守一处和。“减法”也可以说成净化,因为物质丰富了,不等于遏制了人的不知足的占有欲望,而无限膨胀的占有欲望会把人变得很糟,社会也不稳定。学习贡献应不知足,生活占有当适可而止,这叫知足知不足。安宁的社会两方面都不可缺少。人们既是高度竞争的,也是彬彬有礼的;既是富有的又是高尚的;好的艺术品不是叫人颠狂,而是叫人深思。一个好的社会即应有“加法”和“减法”组合的圈。我们党历来主张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一起抓,这确是建国大策。
理智、效率、科学,使人类有了很大进步。同时,直感的、友善的、虔诚的东西也不应有所忽视。现在环境污染成了公害,其实文化污染又何其不是公害呢,西方发达社会,暴力、奸盗电视镜头屡禁不止,我们搞开放,书摊上许多刊物也不干不净,即是音乐,也很少有清新感,过滥的音乐也会成为公害,耳朵都麻木了,所谓久饱不香。因此现在真是到提倡尚简、尚纯、尚真的时候了。
(作者单位:中国电影乐团)


第8版(副刊)
专栏:

  酸甜苦辣都是歌
——电视连续剧《儒商》观后
周金华
19集电视连续剧《儒商》表现了老中青三代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科技知识分子,在改革开放的炼冶淬火中,在把科技发明转化为生产力的艰难奋斗中,他们的执著追求以及难以言表的挫折屈辱和酸甜苦辣,从而触摸到商品经济大潮中的中国知识分子复杂而生动的心态。
《儒商》用事业线和情感线平行交错发展来结构全剧。以赵志德工程师、钱令华律师、孙校长、邱总工程师为代表的老一代知识分子,他们是所在部门的业务骨干和科技项目的带头人,但对商品经济却还陌生,对如何将自己的科技发明转化成为生产力,还不知所措,以致难免被愚弄和受骗上当,显得有些迂痴。但是他们从付出的代价中,学会了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不再回到在研究所埋头科研的老路上去。赵志德的为人和遭际在老一代知识分子中是带有普遍性的,因此很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孙校长和邱总是老一代知识分子中从政、走上科研领导岗位的代表,他们舍弃了自己的研究项目,甘为人梯,知人善任,是中青年科技人员的成长及创造发明的不可缺少的后盾。但是他们如果不注意克服自身的旧意识,就会凭借着手中的权力和深谙知识分子弱点的优势,给别人以致命的杀手锏,邱总就是一个典型。《儒商》通过邱总这一形象,揭示了我国科技文化领域普遍存在的“内耗”现象。他们在“消耗”别人的同时,也“消耗”了自己。
《儒商》中的宁安、冯茹、王德清、方必忧,是中年知识分子的代表。他们身上具有老一代知识分子的敬业精神;又比青年知识分子更具有报效祖国的社会责任感;既有比老一代知识分子更敏锐地感受改革和投入商品经济大潮的勇气与精力,又有比青年知识分子更能承担困苦与挫折的坚韧和毅力。所以,宁安能够最先走出计算机所,把更多的创造发明项目转化为生产力,表现了时代弄潮儿的大智大勇和劈荆斩棘的开拓精神。《儒商》没有回避宁安等人“下海”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阻力:其中既有现存体制不健全带来的缺陷与弊病;也有现有的民力国情所不可避免带来的创业艰难;此外还有人际关系的错综复杂及个人间的恩恩怨怨。应该说,《儒商》中表现的这些矛盾和阻力是真实的,在现实生活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可贵的是,宁安虽然身心受到超负荷的压力,以致重病卧床,但他没有为图利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卖给港商,而是奉献给了机床事业。这也是我国中年知识分子作为科技发展的中坚力量的有力证明。
李如意、赵丛玉、吴光华等是青年知识分子的代表,他们更锐意创新,更少传统观念的束缚,在改革开放的风雨雷电中,更能闯出新的天地。虽然,剧中对吴光华的选择也不无贬责之意,但也相信他将来能报效祖国。
《儒商》在表现三代知识分子的感情生活时,也各有特色:赵志德、钱令华老夫妇的相濡以沫,相携而行;赵丛玉、吴光华青年恋人的热烈奔放,赤诚大胆,都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宁安、李如意、冯茹、王德清之间的感情纠葛,编导在分寸把握上也因人而异。李如意对宁安是锲而不舍的追求,倾心吐露的表白;而王德清对冯茹的深情却表现为含蓄、矜持的君子之风和多方相助的支持。而后者更为观众所崇敬。
《儒商》不仅是当前对老中青三代知识分子的传情写照,也是对改革的大波巨澜的生动描绘。它凝重而不低沉;蕴藉而不晦涩;昂扬而不直露。不失为是一部具有较高的审美品位又具有较强的可视性的优秀电视剧。


第8版(副刊)
专栏:

  全国优秀电教节目评选
第四届全国优秀电视教育节目评选暨发奖活动近日在京举行。参评的71个节目来自29个省区市和中央电视台。普及类获奖节目有34个,其中上海电视台《成长的烦恼》第八集和中央台、广东台、哈尔滨台的四个节目获一等奖;教学类获奖节目24个,其中中央台的《北京欢迎您》第八讲、《跟我学电脑》第十九集,湖南台的《宝宝健康自测》第八集获一等奖。
(木力)


第8版(副刊)
专栏:

  中央芭蕾舞团再度公演《吉赛尔》
金秋时节,中央芭蕾舞团在京再度公演古典名剧《吉赛尔》,引起人们的关注。有着30年历史的中央芭蕾舞团,近些年在严肃艺术不断受到商品经济冲击的窘境中,不改严肃艺术之路,积极改革演出机制:该团近几年连续推出了《兰花花》、《紫气东来》、《山村之歌》、《雁南飞》等新作,今年他们试行由地方演出公司承办演出活动的形式,先后赴外地演出近50场,博得广大观众的欢迎。该团为了再次公演经典作品《吉赛尔》,出资10万元精心排练两个多月。该团负责人称,此次公演旨在锻炼队伍,同时向社会显示中央芭蕾舞团矢志坚持严肃艺术的决心。(张雨尘)
(附图片)


第8版(副刊)
专栏:

  八一厂拍成《犬王》
当一群训练有素的军犬出其不意地向敌方发起攻击或以其独具的机敏、凶悍袭击目标时,它所造成的恐惧与威慑是令人胆寒的。八一电影制片厂最新摄制的影片《犬王》描写了我抗日部队的一支军犬分队配合大部队作战,屡屡向日军发动袭击,使日军士兵谈狗色变,闻风丧胆,终被我军歼灭的故事。
该片编剧朱孝才,导演姚守岗,主要演员有海盾、何喻、杨平、高放、温玉娟等。
(艺文)


第8版(副刊)
专栏:

  《世界战争电影奇观》出版
左孝本三十余万字的新著《世界战争电影奇观》最近由海潮出版社出版。该书以国别为单元,选择了六个国家的五十余名著名导演的近百部在各大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名片进行美学、社会学和文化学的分析研究,论述了导演的创作道路、艺术个性和各种流派的特征,并对每个国家的战争电影从“史”的角度进行了宏观透视。(边川)


第8版(副刊)
专栏:

  施耐庵传奇生涯上荧屏
40集电视连续剧《梁山奇情》,近日由湖北沙市电视台、广东韶关电视台等全国20家城市电视台联合录制完成。
此剧通过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作者施耐庵投身元末农民起义的滚滚洪流,与义军首领刘福通、张士诚、朱元璋等人的纠葛以及同梁山108条好汉后辈子孙的聚散离合表现了施耐庵颇富传奇色彩的一生。编剧孙昌宇,导演徐庆东。
剧中张多福饰施耐庵,高宝宝饰宋碧云,程希饰秦梅娘。
(朱正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