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钱其琛赴美前接受美国驻京记者采访
回答有关中美首脑会晤最惠国待遇等问题
新华社北京11月9日电(记者周树春)即将赴美对洛杉矶世界事务委员会发表演说并出席西雅图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五届部长级会议的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应要求接受了美国十多家驻京新闻机构记者的采访,回答了记者提出的有关中美关系、中美首脑会晤、最惠国待遇等问题。
中美首脑会晤对两国关系的改善和发展意义重大
在回答中国方面为江泽民主席与克林顿总统在西雅图会晤作了什么准备的问题以及会晤的意义时,钱其琛说,中国方面非常重视江泽民主席同克林顿总统之间的这次会晤。我们正以建设性的态度积极地进行准备。中美关系现在处于一个关键的时刻。两国最高领导人能有机会当面交换意见,这无疑对于中美关系今后的改善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指出,这次首脑会晤不是一次谈判,也不是为了照照相,追求什么宣传效果,而是要就在更广泛的范围里,用更长远的观点看待中美关系,达成共识。
他说,为了准备这次会晤,美国的许多官员先后来华访问,中美两国的副外长也刚刚在华盛顿进行了磋商。所有这些都是准备工作的一部分。双方在这些互访中对所有关心的问题都广泛地交换了意见。我相信,相互之间对对方的观点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了解。
在被问及中国对这次会晤的成果有何期待时,钱其琛说,首先,这种会晤本身就是很重要的;其次,会晤可以增进相互了解,加强相互信任,使中美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这样,我们就可以超越目前的一些具体分歧和矛盾,在更大范围里对中美关系未来的发展作更长远的考虑。
为最惠国待遇附加条件是冷战遗留下来的做法
在谈及最惠国待遇时,钱其琛说,贸易就是贸易。要保持正常的贸易关系,必须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这是进行正常贸易的基础。如果这个基础被破坏了,就不可能保持良好的经济贸易关系。所以,我们不能接受把和贸易无关的一些问题作为条件附加在最惠国待遇问题上。因为这样做是冷战遗留下来的一种做法,即施加压力的做法。中国不会接受这样的做法。
钱其琛说,中美双方都认为中美之间保持良好的、积极的、具有活力的经济贸易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当然,在经贸问题上难免会存在一些分歧。对涉及贸易本身的分歧,中美双方已经进行了多次会谈。在市场准入、禁止劳改产品进入美国、保护知识产权等问题上,都已经达成了一些协议。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执行协议。如果在执行过程中还出现分歧或问题,完全可以进行磋商加以解决。
关于“劳改产品”问题,他指出,美国只要求中国“劳改产品”不得进入美国,而美国自己出口劳改产品非常积极,而且在广泛地推广。美国的政策是自相矛盾的。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人权有不同认识
当记者问及人权问题的国际标准时,钱其琛指出,从今年在维也纳召开的世界人权大会上可以明显地看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有分歧的。例如,对人权问题的着眼点,我们更重视整个人民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发展权和民主、参政的权利。
中国是一个有着十一亿七千万人口的国家,不可能不从这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美国或其他一些西方国家更注重个人的自由和民主权利。在这一点上,双方是有差别的。他说,亚洲国家同欧美国家在文化传统上也有所不同。我们更重视个人对社会所负的责任和所承担的义务,而西方国家则比较强调个人的绝对民主和自由。有人将此称为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不同的文明是客观存在,应当相互尊重,而不应该发生冲突。
钱其琛还说,每个国家的发展过程有所不同,历史背景也各不相同。应该尊重客观存在的世界的多样性。他强调指出,“我们赞成相互交流和借鉴,但反对强加于人。”
关于移民自由问题,他说,在涉及最惠国待遇问题上的“杰克逊·瓦尼克修正案”同人权有一点关系。但是,中国不存在这个问题,向外移民没有什么障碍。现在的障碍是美国方面经常以“移民倾向”为理由,对要去美国的中国人拒发签证。所以,应该是美国方面放松限制。
核威胁仍存在,应尽早达成不首先使用和不使用核武器的公约
在被问及中国对暂停核试验的立场时,钱其琛指出,在所有核国家中,只有中国公开承诺在任何情况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和地区使用核武器。在其他4个核国家中,美国、英国和法国执行核威慑政策,没有承诺不首先使用和不使用核武器的义务。前苏联曾在十年前宣布过这样的承诺,但最近俄罗斯已放弃了这个承诺。不能说现在世界上没有核威胁,很多国家都认为核威胁还是存在的。
他指出,中国进行核试验的次数最少,也是最克制的。我们希望加快进行全面禁止核试验的谈判并尽早达成这样的协议。同时我们也希望,所有核国家能尽早达成不首先使用和不使用核武器的公约。
大量向台售武国家没有资格在军售问题上批评中国
在谈到中国武器出口时,钱其琛说,中国军售的数量是非常小的。美国每年向其他国家转让武器的价值为100多亿美元,中国仅为一个亿,不到美国的1%。中国不会转让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他说,中国在武器转让问题上奉行如下原则:第一,有助于有关国家的自卫能力;第二,有助于而不是损害有关地区的稳定;第三,不利用军售干涉别国内政。
在谈到有的国家在武器转让问题上对中国的批评时,钱其琛强调指出,有的国家向中国的台湾地区大量地转让性能先进的武器,在这种情况下,它们有什么资格来批评中国?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主席与越南国家主席黎德英会谈
会谈前江主席主持仪式热烈欢迎黎德英主席
本报北京11月9日讯记者吴绮敏、蒋千红报道: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与应邀来华进行正式友好访问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主席黎德英举行会谈。双方一致认为中越在许多重大问题上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看法,两国领导人经常保持接触,及时交换看法和意见对不断巩固和发展两国友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会谈开始时,江泽民主席对黎德英主席和夫人及其一行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他说,黎德英主席此行是1955年以来越南国家主席的首次来访,也是1991年11月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国领导人之间的第三次会晤,具有重要意义。
黎德英主席感谢中国方面隆重热烈的接待。他说,越南方面十分重视他的访问,并希望通过这次访问使越中关系进入持续、稳定发展的新阶段。
关于双边关系,江主席说,自1991年11月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总体上说是好的。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关系得以恢复,两国政府及其他部门签署的14个协定已经或正在落实,双方在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领域的友好合作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两国之间的遗留问题也在逐步解决。我们对近两年多来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的恢复和发展感到高兴。这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同时也有利于本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谈及两国经贸关系时,江泽民说,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国经贸关系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同时应当看到两国经贸关系中仍存在潜力,还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双方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改进措施:相互开放市场,注意发挥大公司、大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努力发展大宗贸易;共同加强边境管理,整顿边贸秩序,打击走私活动;广开渠道,开展灵活多样的贸易活动;增辟通商口岸;鼓励和支持双方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
谈及两国边界领土问题时,江主席指出,中越双方于今年10月在河内正式签署的关于解决边界领土问题的基本原则协议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为今后的边界谈判奠定了基础,对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两国睦邻友好与互利合作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黎德英表示,越方高兴地看到越中关系的恢复和发展,认为这不仅使双方人民受益,而且是对本地区稳定、和平与合作的贡献。他主张进一步加强越中对口部门各个级别的接触和磋商,发展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多种形式的合作。他说,越中不久前签署的关于解决两国边界领土问题的基本原则协议具有积极意义。
江泽民主席向客人们通报了我国的国内形势。他说,当前我国改革开放总的形势很好,以邓小平同志去年初的重要谈话与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正在转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正在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广泛展开。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过渡。江泽民指出,在经济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结构性矛盾没有很好解决,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不够完善。解决的根本办法是深化改革,加快新的体制的转换,尽快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我们不久之后将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重大问题做出决定,在财税、金融、投资、外贸体制方面采取一系列新的改革措施。
黎德英主席介绍了越南的国内形势和对外政策,强调越南自实行革新开放以来,经济不断发展,粮食自给有余还能出口,通货膨胀得到了控制。尽管越南目前还面临一些困难,但有决心和信心将革新开放的事业推向前进。
谈及国际形势时,江泽民强调,当前国际形势有缓和的一面,但不稳定的因素在增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两大课题。江泽民指出,亚太经济合作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中国愿意积极参加双边及多边经济合作。我们积极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合作,对东盟准备发起的“东亚经济核心论坛”也持积极态度。关于亚太地区的多边经济合作,中国主张应建立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基础上,多边经济合作应该是开放的、非排他性的。
黎德英主席邀请江泽民主席访问越南,江主席愉快地接受了邀请。会谈是在诚挚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
会谈前,江泽民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主持仪式,热烈欢迎黎德英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丁关根,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倪志福,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郝诒纯,中国政府陪同团团长、冶金部部长刘淇等参加了欢迎仪式。
晚上,江泽民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宴请黎德英主席及其一行。
(附图片)
江泽民主席举行仪式欢迎越南国家主席黎德英。
本报记者孟仁泉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世纪之交的历史重任
——上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之一
本报记者萧关根
  编者的话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描绘了改革开放新格局的宏伟蓝图。“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这一战略决策,把上海推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上海,成为世人瞩目的地方。一年多来,上海人民干得怎么样了?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本报从今天起,陆续推出几篇报道。
市场建设的远期目标——
“一个龙头三个中心”
上海人重振雄风的信心与自豪,源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去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遵照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精神,作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起飞,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的战略决策。从此,“一个龙头,三个中心”成为激励上海人民奋进的新目标。的确,就位置而言,上海已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
透过各种研究成果、咨询意见和上上下下的充分讨论,人们已普遍认同:上海要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主要应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上一定的行政和政策推动,使要素和能量向上海集中,使上海成为拥有巨大集聚能力、经济实力和辐射扩散能力的国际大都市。“三个中心”归根结底是“市场中心”。
1992年12月,上海市第六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上海要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有利条件——历史渊源,经济实力
制约因素——思想观念,知识结构
80年代,上海没有赶上改革开放大潮。90年代,对上海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
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心点,是“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长江)的交汇处,早在30年代,已在全国经济中发挥着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的作用。解放以后,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上海逐步成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城市的多功能作用相对削弱,但仍不失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具有人才和管理优势。近年来,上海经济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好势头,这就为实现“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海人是清醒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面临种种制约因素和困难,30年计划经济的严格控制,在上海的管理体制、产业结构以及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留下的包袱是很沉重的。思想观念和知识结构上的问题,也不能低估,不少人容易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日子好过点就不思进取。在机制转换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权力和利益的调整,不同程度存在的本位主义思想也会影响改革的深化。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跨世纪的系统工程。没有现成的、完整的、十分成熟的经验和模式供借鉴。要转变思想观念,调整知识结构,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最好的办法是加强学习,向书本学习,向群众学习,在实践中学习。
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坚持学习制度,并抓好区、县、局领导班子的学习。结合实际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市场经济知识。他们不仅坐下来学,还走出去学。市委、市府领导比以往更重视决策咨询研究工作。成立了市发展基金会,为决策咨询研究筹措资金;聘请40余名专家为市政府决策咨询的“高参”;设立决策咨询成果奖。他们还将“迈向21世纪的上海”的综合研究列为最迫切的研究课题。今年6月15日,黄菊市长在一个会上明确提出,要通过这项研究,为上海跨入21世纪作好理论准备。
三年内基本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今年初步形成大市场体系轮廓
1992年12月,上海市委、市府确定了市场建设远期、中期和近期目标:2010年实现“三个中心”的目标,三年内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今年要初步形成上海大市场体系的轮廓。
市领导阐述了他们对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五条基本思路:
——在保证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私营、个体、外资经济。
——明晰国有企业法人产权,形成多种行之有效的企业形式,基本完成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转换。
——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通过理顺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体制,基本做到生产要素和产品价格由市场决定;大力培育金融市场及劳务、技术、信息、房地产、产权市场;积极发展以交易所、中心批发市场和期货市场为代表的高层次市场;加强市场的规范化、法制化和国际化建设。
——加快劳动工资制度改革,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形成符合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各自特点的工资制度与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建立待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形成覆盖全社会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体系。
——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实行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管理。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体系;深化计划、投资、财政、金融等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经济政策和经济杠杆的调控力度;强化审计和经济法规工作,建立和健全会计师、律师、审计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监督和服务体系。
按照总体思路,市委确定今年的工作重点是以培育要素市场为突破口,抓现代化大市场的建设。确立完善的市场结构,培育和发展规范化的人才、劳动、房产、地产、技术和信息市场,使上海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化市场体系和若干个特大型的综合市场。
(附图片)
压题照片:上海内环线一角。
新华社记者张平摄(传真照片)


第1版(要闻)
专栏:今日谈征文

  不是润滑是腐蚀
柳桂珍
最近一个时期,北京等城市的公安部门对一些搞色情服务的酒吧、歌厅、咖啡屋等进行了突击性扫荡,一些不法之徒受到惩处。群众拍手称快。但也有人对此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色情服务似乎是发展经济的“润滑剂”,有利于吸引投资。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色情服务不是“润滑剂”而是腐蚀剂。事实已经证明,凡是这类活动猖獗的地方,犯罪现象也跟着上升,这是对投资环境的一种污染与破坏,我们决不能任其滋长泛滥。
在改革开放中,我们不但要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使祖国富强起来,而且要兴一代新风,使中华民族文明向上。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关于学习《邓选》第三卷讲话单行本出版
新华社北京十一月九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单行本日前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各地发行。
全书汇辑了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中共中央关于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决定》,以及《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重要篇目介绍等。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会见布拉藻斯卡斯
本报北京11月9日讯记者吕岩松报道:今天下午,国务院总理李鹏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来访的立陶宛总统阿尔吉尔达斯·布拉藻斯卡斯。两位领导人对建交两年来双边关系的顺利发展表示满意。
李鹏总理对布拉藻斯卡斯总统的来访表示欢迎。他说,中国政府十分重视总统阁下的这次重要访问,相信两国领导人的会晤将进一步推动双边关系的发展。
李鹏指出,中立两国人民有着传统的友好关系。建交两年多来双方在政治、经贸等领域的友好合作不断增多。在经贸方面中立两国各有优势,可以互通有无、共同发展。
李鹏表示,中国人民珍视同立陶宛人民之间的友谊。中国政府重视发展同立陶宛的友好合作关系。我们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立陶宛加强各方面的友好交往。
布拉藻斯卡斯总统说,我们怀着兴奋的心情来中国访问。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近年来经济发展很快。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访问进一步加强两国间的友好合作关系,特别是经贸关系。因此,我这次带来很多立陶宛企业家,以便深入了解中国的改革开放情况。立陶宛人民对中国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对中国向立陶宛提供的援助表示感谢。
两国领导人还分别介绍了各自国内的情况。李鹏总理着重谈了中国农村改革和发展农业问题。


第1版(要闻)
专栏:

  刘方仁当选贵州省委书记
新华社贵阳十一月九日电人民日报记者胡跃平、新华社记者陈云珍报道:今天结束的中共贵州省委七届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省委领导班子,刘方仁当选为贵州省委书记,陈士能、王思齐为省委副书记,胡克惠(女)、朱启、袁荣贵、李万禄、王寿亭、夏国华、黄瑶(布依族)、胡贤生(苗族)为省委常委。这次会议还选举夏国华为贵州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张震分别会见俄国防部长
新华社北京11月9日电(记者冯秀菊)国务院总理李鹏今天晚上在这里会见俄罗斯国防部长格拉乔夫一行时说,中国人民同俄罗斯人民有着传统的友谊。不管形势发生什么变化,这种友谊是不会改变的。
李鹏说,中国和俄罗斯有着漫长的共同边界。我们希望这条边界能成为和平、安宁和友好的边界。
他说,现在中国和俄罗斯有很多合作和交往,中国对发展中俄在经济等领域的合作持积极态度,并希望这一势头能继续保持下去。
会见开始时,李鹏代表中国政府和以他个人的名义对格拉乔夫作为第一位俄罗斯国防部长来访表示欢迎。
李鹏说,格拉乔夫部长这次访问非常成功。这次访问不仅对两军,而且对两国关系的发展都是十分有益的。
格拉乔夫说,去年底叶利钦总统访问中国,双方签署了众多的合作文件,使两国关系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他表示,俄罗斯领导人和人民将继续努力建设自己的国家,积极发展俄中关系。
会见中,格拉乔夫转达了叶利钦总统和切尔诺梅尔金部长会议主席对江泽民主席和李鹏总理的问候。李鹏总理也请格拉乔夫转达江泽民主席和他本人对叶利钦总统和切尔诺梅尔金主席的问候。
格拉乔夫还向李鹏介绍了俄罗斯的国内情况。
今天下午,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上将在人民大会堂也会见了格拉乔夫一行。
张震说,中俄两国人民相处得很好,两军关系发展得也很好。中国有句古语,“百闻不如一见”。双方经常互访可以增进友谊。他说,去年12月,叶利钦总统访华,两国关系有了新的发展。今年,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访问俄罗斯时和绍欣部长会议副主席举行了会谈,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张震向客人介绍了中国的改革和开放以及军队的情况。
格拉乔夫对张震说,俄罗斯十分重视同中国发展关系,希望俄中两国继续保持亲密友谊与互利合作,祝愿中国在实现建设自己国家的宏伟目标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等会见时在座。


第1版(要闻)
专栏:

  胡锦涛会见孟加拉国客人
新华社北京11月9日电(记者陈永红)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由主席谢赫·哈西娜·瓦吉德夫人率领的孟加拉国人民联盟代表团。
代表团一行5人应中国共产党邀请于6日来华访问。据中联部有关人士介绍,随着孟加拉国人民联盟代表团的来访,中国共产党同南亚各国的主要政党均已建立关系。
会见中,胡锦涛代表中共中央对孟加拉国客人来访表示欢迎。他说,你们是应中国共产党邀请前来访问的孟加拉国人民联盟的第一个代表团。通过你们的来访,我们两党在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和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四项原则基础上建立了正式友好关系,我相信两党关系的发展将会进一步促进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与相互了解。胡锦涛表示,中国党和政府将一如既往地重视和发展与孟加拉国等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胡锦涛还就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客人们感兴趣的问题同他们进行了友好交谈。
哈西娜表示对有机会访华并亲眼目睹中国所发生的变化感到十分高兴。她说,“我们是带着孟加拉国人民和人民联盟对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友好情谊和良好祝愿前来访问的,希望我们的来访将进一步加强两国和两党之间的友好关系。”
中联部副部长李成仁等会见时在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