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0月6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

  恶竹应须斩万竿
——走私影片冲击电影市场
毛羽
1993年正当国产影片走向市场,电影界准备大干一番的时候,走私影片(包括录像、镭射)却像洪水猛兽一般,从东南沿海汹涌澎湃地向内地泛滥,严重冲击电影市场。请看下面的事实:
广东惠来县新蓬城潮剧镭射录影公司向内地电影公司开列的购片目录上,走私影片达50部;广东潮阳华伦有限公司在沪自2月份始,已和五省十五个地市级或县级公司进行了影片交易,共卖出29部影片拷贝;福建宁德地区电影公司,公然召集全区九个县(市)电影公司,举行走私影片订货会,将5部影片以3000—5000元价格出卖到这些县市公开上映;湖南一些地区,已经公开售票放映走私影片,冷水滩市成立“凤凰城影映传播公司”,这是一家公然挂牌经营走私片的发行机构。目前,该公司通过非法渠道擅自进口30余部港、台影片……
不仅如此,走私录像、镭射节目愈显猖獗。在湖南,全省城乡遍布数千计的个体录像厅(点),一般每个录像厅(点)每天放映节目超过4个,一年放映的节目高达1000—2000个。其中大部分属通过非法渠道引进、翻录的走私节目。
更可怕的是,这些未经任何部门审查的影片(录像、镭射),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属于黄色影片。在宁德看片订货会上,就有两部属于三级片。在河北保定,几家影院上演镭射节目的预告牌上,公然以“性、性、性!欲、欲、欲!”“艳情恐怖犯罪片”等词语招徕观众。在湖北某市,25家录像放映点紧紧包围一家可怜的电影院。当省电影公司经理走进一家个体放映点时,他看到一群17、18岁的少男少女正津津有味地沉浸在《舞男情未了》、《鸡鸭恋》的“激情”里。以至后来这位经理在全国电影工作会议上声泪俱下:“电影垮了,我可以不心疼;可是,这些糟糕的录像毁了一代青年人的心灵,我的心,疼!”
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本来就有待培育的电影市场就显得更加岌岌可危。北影厂宣发人员满怀信心背着《狮王争霸》的拷贝,远征西南诸省的时候,他们悲哀地发现,盗版的《狮》片录像带等走私节目已占领了大西南市场。在湖南,走私影片的泛滥使去年业已亏损1000多万元的电影业雪上加霜。目前全省80%以上的县、市电影公司出现亏损,农村50%的放映队已经垮掉。城市放映单位也大都被逼转放镭射录像,借以维持生计,可怕的恶性循环已经形成。
就全国而言,今年第一季度,电影放映场数较去年同期下降46.2%,观众下降54.3%,放映收入下降30%,发行收入下降32.3%。可以说,中国电影面临空前危机。
多年来中央有关部委三令五申禁止走私影片,一些地区在当地公安、工商等部门配合下也对走私影片进行了查抄,但实际上过轻的惩罚根本起不到“杀鸡给猴看”的效果。甚至一些地区出现不是无人管而是无人敢管的情况,这些地区的录像厅雇佣打手,或暗中保护或坐阵观场,检查人员检查时,竟持刀相威胁,根本不能进入。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现在,狠狠打击走私影片(录像、镭射)的工作已经刻不容缓,有关部门必须拿出“杀手锏”。如果还是仅仅局限于开个会、发个文、曝曝光就草草了事,那么,一代人心灵受到污染的后果就不堪设想。


第8版(副刊)
专栏:

  郎昆,我们期待着
慈爱民
中央电视台彩电中心一间宽敞的大会议室里,数十位领导和专家,正在听取5位导演关于1994年春节晚会总导演的招标“竞选”方案。结果,这台重头文艺晚会的总导演确定由青年导演郎昆担任。
因执导大型晚会《丰收大地》而刚刚荣获第五届星光奖“最佳导演奖”和节目一等奖的郎昆,是一位成就斐然的青年导演。他于198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被分配到中央电视台,很快崭露头角。1987年4月,中央电视台与当时的联邦德国合办一台反映中德文化的大型电视晚会《北京—波恩之夜》,27岁的郎昆被推举为中方导演,与德国资深导演普列特尔进行了成功的合作。普列特尔对郎昆的才干和友好合作非常满意,认为是他的导演生涯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次合作”。
不久,郎昆又独立导演制作了气势磅礴的大型音乐片《黄河大合唱》。中央电视台在黄金时间播放,很快被制作成录像带向港台地区发行,台北中央广场用24平方米超大屏幕连续播放录像,成千上万台岛同胞驻足观赏,激越的旋律,壮美的画面和宏大的制作,令台湾同胞眼界大开。
颇具才华的郎昆近年来独立和参与执导了多台大型电视文艺晚会。
谈起明年的春节晚会,郎昆慎重而又自信。据透露,为了参加春节晚会总导演的招标竞争,他从去年就开始作观众调查、节目素材搜集和晚会总体设计等方面的准备工作。今年春节期间他没有休息,接连召开了几个座谈会,还带领调查组到广东侨乡和长春等地收集各地观众对春节晚会的反映、建议和要求,据此他先后六易其稿写出了详尽的晚会总体构思方案。郎昆准备充分,方案独特新颖,因而终于成为中央电视台12届春节晚会中最年轻的总导演。
春节晚会年年办,欲另辟蹊径花样翻新,实属不易。我们期待着郎昆。


第8版(副刊)
专栏:

  我看《中国戏曲脸谱艺术》
章诒和
举凡看过中国戏曲舞台演出的外国人,哪怕只有一次,定会对那些勾红抹绿的脸谱留下强烈而永恒的印象。
举凡没有看过中国戏曲舞台演出的中国人,哪怕毕生未睹,也都能从那些木版年画、窗花剪纸、泥模玩具、壁挂地毯、T恤衫、钥匙链上印有的勾红抹绿的脸谱图案,知道它的存在。
那么,什么是脸谱,从戏剧的角度来讲,它的特性功能是什么?从美术的角度去看,它的审美价值在哪里,其历史渊源又该追溯到哪朝哪代?——面对这么一连串的提问,恐怕只有戏曲美术的专门家才能回答。由张庚主持,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和江西美术出版社共同完成的大型图册《中国戏曲脸谱艺术》,回答了这些问题。
图册划为五个单元,分别讲解、论述戏曲脸谱的艺术特征、历史渊源、介绍地方戏脸谱、京剧脸谱和中国戏曲与民间美术之关系。每个单元突出一个中心内容,合起来构成一个体系,一个脸谱艺术的完整世界。这部图册依据普通欣赏者与初学者的需要,把戏曲脸谱艺术的专业知识,历史知识,用浅近的语言,侃侃而谈,加上文字旁边一幅幅与之相配合,艳美生动的具体图像,一切就变得非常简单,明了,极易被理解、被接受。图册的文字部分大多写得比较轻松,尽量少用专业术语,做到通俗化、大众化,但这丝毫没有降低其学术价值。它是普及与提高的结合。
哲学家常说:“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只有特征才能把一事物和他事物区别开”。我以为这句哲言是构筑《中国戏曲脸谱艺术》全书框架的基本支点。《中国戏曲脸谱艺术》将脸谱丰富而突出的装饰性作为中国戏曲形式美的主要构成因素,无疑是非常正确的立论。更为难得的是,作者抓住戏曲脸谱装饰性质的主要艺术特征,从宏观透视到微观剖析,皆以流畅的笔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把读者带入中国戏剧的古老殿堂。
一部图册,一方面能够达到科学性、知识性与趣味性、观赏性相统一,处处显露作者的真知灼见和艺术判别力。另一方面,它的每一页都充溢着大型图书的宏伟气势和民族艺术的独特韵致,处处展示着美术出版工作者的艺术匠心和印制水平。


第8版(副刊)
专栏:

  民族之花汇青城
——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侧记
张小枫
金秋九月,享有青城美名的呼和浩特市迎来了身穿各民族服装的全国曲艺工作者。几天来,他们在乌兰恰特剧场竞相登台演出,绘出一幅大草原上百花盛开的绚丽画卷。
由文化部民族文化司、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中国曲艺家协会、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是我国民族文化史上的一件盛事。参加展演的百余名演员,来自西藏、新疆、广西、云南、吉林、辽宁、宁夏、湖北、内蒙古等九个省、区十三个少数民族的演出队。
历时四天的盛会,展演了三台三十三个节目,既有现实生活的乐章,也有民族英雄的史诗,和民俗风情的再现,或幽默风趣,或雄浑壮烈。有说有唱,充满着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浓郁的民族特色。
年届六十的藏族曲艺表演艺术家土登,是获最佳表演奖演员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他从六十年代起说唱曲艺,虽曾多次在自治区、全国曲艺比赛中获奖,但还是头一次赶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他演出了自己拿手的节目,让人们领略了格萨尔说唱艺术。而来自西双版纳的依旺,则是获最佳表演奖中年龄最小的一位演员。别看她刚二十六岁,已先后出访了泰国、缅甸、老挝、日本等国家。尽管路途遥远,辗转多日才来到内蒙古大草原,可是依旺情绪高涨。
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这次是作为满族演员参加展演的,带来了新挖掘的曲种满族单鼓。当她在四个男演员的伴舞中,情绪饱满、激情高亢地演唱完满族单鼓《义犬救主》时,台下爆发出热烈掌声。刘兰芳确不虚此行,名列最佳表演奖的榜首。
在最佳表演奖获得者中,有三位曾受到毛主席、周总理亲切接见的少数民族曲艺表演家,他们是内蒙古直属乌兰牧骑的道尔吉仁钦、新疆和田新玉歌舞团的苏来曼·肉孜、苏地亚·马合木提。几十年过去了,他们都已成为本民族最有名的曲艺表演艺术家,谈起当年的情景,他们仍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第8版(副刊)
专栏:

  珠影拍成《泪血罂粟花》
30年代西南边陲黑牛镇是恶势力当道的毒品基地,黑衣侠客继承父志力主禁毒却倒在恶势力枪口下。珠影新拍成的这部动作片,悲壮而具有文化内涵。梁沪生编剧,导演王连平,赵阳、刘艺等主演。


第8版(副刊)
专栏:

  梅派传人魏海敏来京献艺
台湾中生代杰出的青衣旦角,也是梅兰芳之子梅葆玖的正式入门弟子魏海敏,为向梅兰芳百年诞辰致意,于10月9日、10日晚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剧场,举行募款义演,分别推出《穆桂英挂帅》、《霸王别姬》、《玉堂春》。演出所得将全部捐给北京梅兰芳基金会。此次演出由北京京剧院主办。梅葆玖担任艺术指导,叶少兰、景荣庆、王玉敏等友情出演。
 (子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