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0月2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喀麦隆总统访华前夕说
喀中合作卓有成效
新华社雅温得10月22日电(记者郑苏春、施建国)喀麦隆总统保罗·比亚今天在这里说,喀麦隆和中国业已签订生效的20多个合作协定表明,两国的友好合作形式多样,卓有成效。他表示,喀麦隆将全力加强这一合作。
比亚是在访华前夕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这番话的。在回顾两国政治、经济、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等领域的紧密合作之后,比亚希望努力拓展两国非官方组织、商人和人员之间的合作。他说,这次对中国的访问将探讨这一合作的前景,我们希望这种合作能够成为典范性的合作”。
在谈到他的访华目的时,比亚说,他将与中国领导人就当前重大的地区和国际问题交换意见。他还将“亲自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生的令人瞩目的变化”。
比亚说,“喀麦隆对中国的经验极感兴趣,喀麦隆为求自身的发展,将努力学习中国的经验”。他表示相信,他这次访华将为进一步发展两国多种形式的合作作出贡献。
比亚总统应江泽民主席的邀请,将从10月25日起对中国进行5天正式访问。


第6版(国际)
专栏:

  加利结束非洲之行
同七国领导人就索马里局势交换了意见
新华社开罗10月23日电(记者刘顺)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在结束了为期10天的非洲七国之行后于今晚再次抵达开罗。
加利在开罗机场对记者发表谈话说,他此次非洲之行特别是对索马里的访问取得了成功。
他在访问中同非洲七国领导人就索马里局势交换了意见,并听取了联合国驻索马里维持和平部队负责人对解决索马里危机的看法。但他否认在访索期间同索马里联合大会主席艾迪德及其助手进行过会晤。他说,他将委派其助手乔纳负责同索马里各派就和平解决索马里问题进行接触。
加利还表示,联合国将继续向遭受战争破坏的索马里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联合国秘书长是本月14日开始非洲之行的。他相继访问了埃及、吉布提、毛里求斯、肯尼亚、莫桑比克、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加利定于11月15日就索马里局势和解决这一危机的新建议向安理会作出全面报告。


第6版(国际)
专栏:

  布隆迪政变当局称愿以交权换赦免前卫生部长拟组建流亡政府
本报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布鲁塞尔记者王冬梅、驻内罗毕记者丁邦英报道:布隆迪军人政变当局23日表示将有条件地向恩达达耶总统为首的政府交权。
布隆迪军队领导人让·比科马古上校当天下午通过布隆迪电台广播说,军方准备接受恩达达耶总统为首的政府再次领导国家,但军方的投降必须以所有参加政变的人员均获赦免权为条件。比科马古说,他本人没有参与军方21日发动的政变,只不过是同政变者共同寻求拯救国家命运的途径。
同一天,政变军人成立的国家拯救委员会领导人恩格泽在电台发表讲话说,他是在军方武力胁迫下才同意接管政府的。他自21日政变以来一直在设法恢复国家的安全与稳定。他还说,他现在还不能肯定恩达达耶总统是否已被杀害。
本报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布鲁塞尔记者毛凤支报道:比利时国家广播电台24日中午广播说,来自布隆迪的几个消息表明,布隆迪总统恩达达耶确实已被政变军人打死。
24日上午,布隆迪首都布琼布拉恢复了与外界的电话联络。据可靠消息说,政变军人同天上午在布国家电台承认恩达达耶在政变几个小时后即被处死。合法政府的交通部长24日也对英国广播公司证实了这一消息。他说,总统是在21日上午10点左右在首都伞兵突击队兵营被政变军人打死的。他在临死之前对政变者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你们要当心你们将要做的事,那是非常非常危险的。”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据此间收到的消息,布隆迪前卫生部长让·米纳尼今天在卢旺达首都宣布,他正在建立一个布隆迪流亡政府,并呼吁联合国和国际社会帮助布隆迪恢复和平与民主。
布隆迪21日发生军事政变时,米纳尼正在卢旺达访问。他证实说,今年6月当选总统的恩达达耶已被政变军队打死。


第6版(国际)
专栏:

  哈总统谈中国之行
新华社阿拉木图10月22日电(记者孙占林、胡晓光)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机场对本社记者说,他在北京同江泽民主席和李鹏总理举行了很好的会谈,双方取得了“充分的相互理解”。他表示,哈萨克斯坦“将同中国发展正常的经贸关系和政治关系”。
纳扎尔巴耶夫结束了对中国和蒙古的正式友好访问后于22日晚回到首都阿拉木图。
10月18至21日,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对中国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双方发表了关于中哈友好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签订了航空运输协定和文化合作计划等协定。
10月21至22日,纳扎尔巴耶夫总统还访问了蒙古,双方签署了哈蒙友好关系和合作条约。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美国中东政策新走向
  本报记者吴文斌王传宝
美国总统中东问题特别协调员丹尼斯·罗斯在对叙利亚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后今天离开这里返回华盛顿,从而结束了他就落实巴以协议、推动叙以重开谈判等问题对埃及、巴勒斯坦、约旦、以色列和叙利亚的访问。这是自第11轮阿以双边谈判取得重大进展以来,美国为协调阿以双方谈判立场所进行的又一次外交努力。
人们注意到,自巴以协议签署以来,美对中东和谈策略有些变化,罗斯此次中东之行也是美国推行其和谈新战略的一步。
首先,美政府倾向改变以往的华盛顿双边谈判的模式,采取阿各方与以“单独直接谈判”的新方法。巴以协议签署后,以色列提出改变谈判方式的想法,认为马德里和会以来的谈判模式已不适应目前形势。克林顿总统于本月初在华盛顿会晤叙外长沙雷和黎总理哈里里时,对以的上述立场表示赞同,并希望叙黎能够仿效巴解,单独同以进行谈判。尽管美国的这一想法被叙黎指责为“旨在破坏两国的团结”而加以拒绝,但据悉,要求叙黎单独同以直接谈判仍是罗斯此行的主要目的之一。
其次是协调叙以立场,促使叙参加下一轮双边谈判,以维持中东和谈势头。叙利亚是罗斯此次中东之行的重要一站,叙利亚能否参加下一轮双边谈判直接影响到中东和平进程。叙以因在有关从戈兰高地撤军问题上分歧严重,致使双边谈判在步入实质性阶段后就一直踟蹰不前。以色列近来不断指责叙利亚阻止黎巴嫩向黎南部部署政府军,解除真主党武装,说叙利亚提出的“全面和平”是空洞的。叙利亚对此做出强烈反应,指出叙以冲突的根源是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占领,只有以色列全面从那里撤出占领军,叙利亚才能同以色列讨论和平和安全问题。叙利亚还警告说,在没有保证下一轮谈判取得进展的情况下,恢复谈判是毫无意义的,并呼吁美国向以施加压力。
针对叙以、黎以双边谈判陷入僵局的局面,美国政府首先宣布推迟原拟定于本月底恢复的阿以双边谈判,继而派遣罗斯前往中东进行斡旋。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罗斯在访叙期间向叙利亚提出了美国政府的一项新建议,即叙利亚向以色列表示希望实现“全面和平”,以色列同时宣布承认叙利亚对戈兰高地拥有主权;以色列分阶段从戈兰高地撤军,美国向那里派驻军队。然而,叙利亚认为戈兰高地本是叙利亚的领土,无须让以色列承认。
此外,美国政府还希望通过罗斯的斡旋,加强巴以、约以间的协调,巩固谈判已取得的成果,促使加沙和杰里科自治协议的贯彻和落实,争取约以在早些时候达成的谈判议程的基础上尽快签署一项共同原则宣言。
舆论界注意到,罗斯今天上午离开大马士革时对新闻界透露,他此次中东之行富有成果,特别是对叙利亚的访问为双方恢复对话提供了机会。看来,罗斯的斡旋行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叙利亚能否参加下一轮阿以双边谈判,能否像美国许诺的那样在年底前达成协议,还有待于各方今后的外交努力,特别是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下月中旬对中东各国穿梭访问的结果。(本报大马士革10月22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哈美将签署拆除核武器框架协定
本报莫斯科10月24日电记者丹林报道:哈萨克斯坦和美国商定近期内将签署安全拆除核武器框架协定。
签署协定一事是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和正在阿拉木图访问的美国务卿克里斯托弗今天在联合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的。他们说,通过会谈,已消除了所有分歧,双方对协定文本已无异议,该文件将在近期内由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签署。
哈总统重申哈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及承担的义务,宣布年内哈将批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克里斯托弗认为哈总统的声明是“主权国家最重要的步伐之一”。
哈美两国外长今天还签署了哈美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双方还决定建立国防部副部长级的国防和安全问题协调工作组。


第6版(国际)
专栏:

  可恶越巫师妖言惑众
可悲数十人集体自杀
新华社河内10月23日电越南山萝省顺州县最近发生一起因迷信导致53人集体自杀的惨剧。
据最新出版的越南《劳动报》今年第86期报道,事件发生在该县峥斗乡的一个傣族小山村。从去年起,当地一名叫柯文联的巫师散布谣言说,到2000年,地球将被洪水淹没,人们必须转移到另一个世界生存。他还组织播放神话电影、录相,欺骗善男信女们相信其谎言。一些无知的百姓轻信了他的谣言,有的甚至变卖家产向他交纳了赎罪钱,希望跟他迁往“极乐世界”。
在诈骗案即将败露前夕,柯文联害怕受到惩处便铤而走险。10月1日夜,他召集部分信徒聚会,诈称现在已到了迁往另一个世界的时候。接着,他让人首先杀了自己,随后,信徒们一个接着一个自杀,有的甚至是全家自尽,遂酿成了这幕令人难以置信的惨剧。


第6版(国际)
专栏:

叶利钦说
总统选举将由联邦会议决定
新华社莫斯科10月23日电俄罗斯总统叶利钦23日说,俄总统选举问题将由新的议会——联邦会议决定。
叶利钦是在位于莫斯科东北250公里处的雅罗斯拉夫尔说这番话的。他在那里参加了基辅大公雅罗斯拉夫纪念碑揭幕仪式,并同俄中部地区12个州的行政长官举行了会晤。
此前,叶利钦曾颁布命令,规定1994年6月12日提前举行总统选举。
叶利钦强调,新宪法草案是“按照西方先进的民主标准起草”的。
宪法草案中未考虑设副总统职位。


第6版(国际)
专栏:

10月24日,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结束了他为期10天的非洲七国之行后飞抵开罗。他在机场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他这次非洲之行特别是对索马里的访问取得了成功。
新华社记者 唐师曾摄(传真照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