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0月22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理论)
专栏:

  宣传思想工作要扎实有效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于幼军
在新的历史时期,经济建设成为全党工作的中心,宣传思想工作要扎实有效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针,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提供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和文化氛围。
(一)认真做好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工作,重点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学习、教育和研究。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统一全党的思想,是我党一项根本性的思想建设,也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一项根本任务,我们一定要积极、全面地贯彻落实。
根据十四大精神和广东的实际,我们认为当前应把邓小平同志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作为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重点,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用以指导和促进本地区、本单位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学习时,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与回顾、总结本地区、本单位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相结合,加深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坚定性和自觉性;要与研究本地区、本单位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相结合,拿出新的工作思路,研究制定本地区、本单位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规划,体现理论对实践的超前指导作用。二要坚持“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选定学习内容,提出学习要求,不搞形式主义和繁琐哲学。三要有重点、分层次的推进。要以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为重点,一级抓一级,层层抓重点。各级党委中心组的学习要倡导和发扬学理论与解放思想、转换脑筋,学理论与调查研究,学理论与总结工作经验,学理论与研究解决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学风。
在抓好党员、干部理论教育的同时,应当重视理论研究工作,努力繁荣社会科学。要动员、组织社会科学界的力量,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拿出紧密联系本地区实际,有一定理论深度、操作性比较强的意见和方案来,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服务和科学依据。并要善于抓住当地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的难点问题,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有说服力的意见,指导宣传教育工作,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二)全面正确地把握和宣传党的基本路线,防止片面性和左右摇摆。
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达到目标的可靠保证,因此,宣传工作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要全面正确地把握和宣传好党的基本路线,以保证经济建设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运行。当前,仍要花大力气讲清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条条块块、方方面面的工作都必须自觉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两个基本点要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根本点上辩证地统一起来,两者不可偏废;要把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作为衡量是否真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各项政策、措施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只有坚持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使经济建设有正确的方向、强大的动力和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
(三)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一步形成有利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舆论环境和文化氛围。
根据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要求,当前倡导和推动解放思想,应主要从三方面努力:一是要从“左”的错误思想和教条主义的阴影下进一步解放出来,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二是要从长期形成的小生产和计划经济体制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换上现代市场经济的新脑筋,树立与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系列新观念;三是要从因循守旧,凭老经验、老常规办事的思维方式和精神状态下解放出来,树立善于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大胆探索实践的新思想、新精神。
同时,必须把解放思想与坚持实事求是,与掌握和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与坚持唯物辩证法,与增强全局观念和组织纪律性有机地结合和统一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在倡导和推动思想解放中保持马克思主义的清醒头脑。
(四)因地制宜,加强和改进经济宣传工作。
宣传思想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要善于找准宣传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结合点,运用多种渠道、方式和手段,加大对经济建设宣传的力度和分量。比如:在外事活动、对外经贸活动、侨务工作和统战工作中,融会渗透经济宣传,通过多种方式宣传本地区经济发展的资源、条件、优势和投资环境,以及鼓励投资和开展经贸合作的政策措施,为本地区外引内联、发展经济起穿针引线、铺路架桥的促进作用;通过开展各种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情特色的文化体育活动,“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吸引四方来客、八方商贾,开展商贸和经济合作洽淡活动;制作并向海外寄发介绍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乡情的资料,调动海外同胞支援家乡建设的积极性;总结、推广本地区发展经济的先进典型经验,宣传报道重点企业的成功经验,让其起示范和推动作用;运用各种大众传播媒介,传授市场经济知识和科技知识,使广大干部群众适应对外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有胆有识地放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五)企业宣传思想工作要紧密结合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活动一道进行,以推动企业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宣传思想工作担负起对内、对外宣传两个职能。对内帮助干部职工提高思想和业务素质,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对外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和信誉,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拓展能力和竞争能力。与此相适应,企业宣传思想工作要向两个领域延伸:向生产活动领域延伸,做到第一线生产工人之中去;向经营活动领域延伸,做到第一线经营人员之中去。这就要求建立起以少量精悍的专职政工人员为骨干,以行政管理人员和生产骨干为基础,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企业宣传思想工作新格局,并努力寻求通过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等新载体来有效地开展宣传思想工作。
(六)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良好的民族精神、社会风气和治安环境,是经济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精神文明建设搞得好可以起促进作用,搞不好就会阻碍或延缓经济建设的发展。在发展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要始终警惕和防范腐朽的思想文化对现代化建设的腐蚀和瓦解作用,坚决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采取强硬有效的措施,坚持不懈地扫黄、禁赌、反毒、清除卖淫、嫖娼等社会丑恶现象,决不能把利用色情、赌博、走私、逃税、骗税等手段牟取暴利视为“改善投资环境”和发财致富的门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宣传、文化、思想工作者在这一大是大非问题上一定要头脑清醒、态度鲜明、行动坚决。只有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切实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党风建设、廉政建设、民主和法制建设,才能使经济建设与社会文明进步同步发展,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发展方向。
(作者为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部长)


第5版(理论)
专栏:

  变“输血”为“造血”加快山区经济建设步伐
张耕
如何改变山区半山区的落后面貌,缩短与平原乡镇的差距,尽快使山区群众脱贫致富,这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过去,支援山区建设的办法主要是,缺钱给钱,缺粮送粮。实践表明,这种“输血”式的方法,只能暂时解决山区群众的吃饭问题,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山区的落后面貌。一九九一年,我们改变了支援方式,变“输血”为“造血”,即变“给钱给物”为“给人指路”,重在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增强山区自身“造血”机能,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山区经济的发展。
一、强化对山区经济工作的领导
增强山区自身的“造血”功能,关键是要切实加强对山区工作的领导。为此,不仅要结合山区实际,制定扶持山区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为山区发展筹集资金,而且要选派政治素质高,懂经济,热爱山区工作,具有奉献精神的干部到山区工作。
二、因地制宜调整山区农业生产结构
增强山区自身的“造血”功能,还要根据山区的实际,帮助他们制订正确的经济发展方针。根据昌平县的资源情况,我们提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远抓林果,近抓畜牧,立足资源抓工副”的山区经济发展方针,大胆调整山区农业生产结构。一是推广种植优质、高效的经济作物,不断增加山区群众的经济收入。二是建好林果基地,目前已建成八大果品基地,标准化果园达二千零四十亩。三是把畜牧生产当成山区脱贫致富的突破口,一九九二年,以乡办种畜场为龙头,新建一批与标准化果园配套的小型畜牧场,既增加了收入又解决了果园肥源不足的问题。四是搞好经济沟的综合开发,现已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经济沟十九条,为山区经济腾飞增强后劲。
三、立足资源,大力兴办乡村企业
立足山区资源,大力兴办乡村企业是山区脱贫致富,改变落后面貌的根本保证。我县山区锰、钒、铁、石材、矿泉水储量丰富,从这个实际出发,我县相继建成了矿泉水厂、大理石厂、石粉厂、锰矿、麦饭石厂。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谈话发表以后,山区各乡又及时抓住机遇,围绕当地资源,内引外联,引进项目、资金、技术、人才。仅去年,山区乡兴办企业一百多家,创产值三亿多元,利润二千多万元。为了使边远山区乡更好地兴办企业,县里还专门在平原地区划出地方作为山区乡的工业开发区。我县是明十三陵所在地,旅游资源丰富。据此,我们以十三陵为龙头,大力开发山区的旅游资源。南口镇将旅游业作为全镇的支柱产业,大力开发新景点,力争在本世纪末将南口建成全国旅游名镇。旅游景点的开发,给山区的发展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动员社会力量支援山区建设
山区发展需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也需要社会的广泛关心和大力支持。我们一是向山区贫困村派工作队,帮助山区干部群众解放思想,联系项目,解决生产和工作中的困难。二是建立“富帮穷”对子。现已有十五个平原富乡、村与二十四个山区穷村结成“富帮贫”对子。双方本着平等互助、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富村从提供信息、帮办企业、培训人才、输出劳务、提供技术、帮钱、帮物等多方面支援山区发展,山区贫困村的干部、群众在平原乡(镇)和村的帮助下,也较好地发挥了主观能动作用,注意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和山区政策优势,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解放思想,内引外联,努力工作,使贫困村经济有了新的起色。一九九二年以来,已经帮办和联办企业二十三个,建起小型畜牧场六个,解决资金四百六十四万元,为贫困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科技扶贫
由县科委牵头,在三个边远山区乡实施科技扶贫项目三十九项,投资二百六十万元,引进各类中高级技术人才一百零八名,培训各种专业技术人才一千一百人次,大大提高了山区群众的科技意识,增创产值三千多万元,累计人均增收近千元。
一年多来,由于我们改变了支援山区建设的方式,使山区的优势得到了很好的发挥,经济发展明显加快。一九九二年底,山区乡农村人均劳动所得达到一千三百六十三元,其中老峪沟、高崖口、下庄三个市定边远山区乡农村人均劳动所得达到一千一百四十二元,比一九九一年增长了百分之三十二点六。
(作者为中共北京市昌平县委书记)


第5版(理论)
专栏: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征文

  发展多种经营: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的突破口
张惠来
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是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速发展农村经济的迫切要求。近几年,一些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之所以出现新的徘徊,一个重要原因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的粮棉油型的农业结构没有多大改变,林牧副渔多种经营所占比重较小。这种单一的农业结构,不仅削弱了农业自身发展的活力,而且制约了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把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作为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的突破口,是符合实际的。
(一)发展多种经营是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启动农业自身活力的关键所在。欠发达地区由于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小农经济的束缚较重,干部群众常常认为搞农业就是抓粮棉油,对结构调整顾虑较多,放不开手脚,林牧副渔等多种经营长期摆不上位置。近几年由于价格、成本的变化,尽管粮棉油生产有了很大增长,但农民的收入增长相对减缓,甚至徘徊下降。实践一再证明,搞单一的种植业,光靠粮棉油生产,路子会越走越窄,不仅农民收入难以有大的提高,而且粮棉油生产也会逐渐萎缩。打破农业徘徊,启动发展活力,关键是要按照价值规律抓好结构调整,在毫不放松粮棉油生产的同时,把大力发展多种经营摆在突出位置。多种经营作为传统农业的拓展和延伸,具有投资少、周期短、效益高、参与广的特点,在欠发达地区可以利用的资源、可供开发的领域、能够开辟的门路非常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多种经营的大发展,必然带来农业的深刻变化,促进农业内部的良性循环,使农业走上高产、优质、高效之路。
(二)发展多种经营是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推动二、三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大差距是乡镇企业和二、三产业。这些地区的乡镇企业基础较差、规模较小,二、三产业在整个经济中是两条“短腿”。这里的制约因素较多,突出的是缺乏投入能力。积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争取外界投资,无疑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面,但根本的是要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路子。在这方面,靠传统的种植业无异于杯水车薪,靠现有的企业积累也十分有限,而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发展多种经营可以为乡镇企业的发展积累资金,提供原料,拓展门路,锻炼人才,而且这样成长起来的企业,往往基础更牢,生命力更强,更有利于发挥当地优势。从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情况看,也大都经历了抓多种经营促乡镇企业、二三产业发展的过程。在经济基础薄弱的地方,从多种经营抓起,对推动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更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三)发展多种经营,是把农业、农民引向市场的有效手段。加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农村市场经济,根本问题在于把农民引向市场。目前广大农民群众对市场经济还比较陌生,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不知、不会、不敢、不适应的问题。多种经营是以市场为依托的商品生产,是靠市场的拉力发展起来的。它的进一步发展,必然要与市场结合得更加紧密。农民群众通过大搞多种经营,可以从根本上冲破旧的体制和小农经济的思想束缚,增强市场观念,提高适应和驾驭市场的本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为多种经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突破以往的传统做法,寻求新思路,采取新办法,把多种经营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真正按专业化、系列化、产业化的要求予以发展。
以基地建设为重点,扩大规模经营。扩大多种经营的生产经营规模,既是调整优化结构的迫切需要,也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讲,市场经济就是规模经济,没有一定的规模就不会有好的效益。经过多年的发展,各地的多种经营生产大都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产业和产品,但规模较小,市场占有率很低。正如群众所说,“多不愁卖,少不愁卖,不成规模最难卖。”因此,应围绕本地具有开发潜力的重点产品、名优新特产品,千方百计把规模搞大,以获得规模效益。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要在发动千家万户的同时,着力抓好基地建设,变自发生产为有组织生产,变分散经营为集中连片经营,推动产品上批量、经营上规模。在立足实际发展各种种植、养殖、加工基地的同时,积极兴办各类专业经济小区,广泛开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活动,逐步形成区域优势、规模优势和商品优势。
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发展种养加销一体化。实行种养加销一体化,有利于社会化服务和产销衔接、加工增值,有利于实现多种经营的专业化生产和规模经营。发展一体化,关键是抓好“龙头”企业建设。“龙头”内联千家万户,外联国内外市场,通过与农民签订产销合同和提供配套服务,结成利益共同体,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实践证明,这是推动多种经营和整个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形式,是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接轨的最佳结合点。龙头企业办得越多,实力越强,与农民联接得越紧密,也就越有利于多种经营发展。
以科技为“靠山”,提高多种经营的集约化水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多种经营是以产品进入市场、实现其价值为目的的。要赢得市场,占领市场,获得好的效益,必须走科技兴“多”、集约经营的路子,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应通过科学技术的推广、普及和应用,改造传统生产。
以改革为动力,建立多种经营生产的新机制。要使多种经营有一个突破性的发展,最根本的是发挥市场机制在农村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机制。要大胆改革旧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放开种植计划,放开经营范围,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能干什么干什么,什么效益好干什么,真正按照市场需求、价值规律引导农民发展生产。进一步改革农村的产权制度,明晰产权关系,通过承包、租赁、拍卖等多种形式,鼓励农民搞好荒地、荒滩、水面等资源开发,坚持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有继承权、转让权,长期不变。对大的开发项目通过实行股份合作制的形式,鼓励乡村与农户、农户与农户、企业与农户、本地与外地等联合搞开发。同时,进一步抓好农村流通体制和金融体制的改革,为多种经营和整个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效保证。


第5版(理论)
专栏:社科书讯

  《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的理论贡献》一书出版
由中国毛泽东思想理论与实践研究会编写的《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的理论贡献》一书,已由军事谊文出版社出版。该书收集了近两年来关于毛泽东思想研究的优秀文章近七十余篇,分七部分:纪念毛泽东同志一百周年诞辰;毛泽东思想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与政治;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毛泽东思想的巨大发展;论文摘要。(黄文)


第5版(理论)
专栏:社科书讯

  《毛泽东思想政治工作理论》评介
由薄一波同志题书名、李立功同志为编委会主任、黄小蕙同志等主编的《毛泽东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在毛泽东同志一百周年诞辰的前夕,已由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该书的主要特点:
一是较系统地勾画了毛泽东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科学体系。该书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对毛泽东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内涵、本质特征、基本理论、发展过程、历史作用等方面做了深入浅出的阐述,使人们在总体上对毛泽东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体系有一个较完整的、明晰的认识。这有助于人们自觉地运用毛泽东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
二是阐述了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该书从宏观出发,微观着手,运用大量资料,着重阐发了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指示,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概括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思想政治工作新经验、新理论,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思想政治工作对于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极端重要性,以及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
(邱桂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