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艺术评论)
专栏:艺坛人物

  再说新鲜感
——感谢开渠师
王朝闻
从1934年到现在,刘开渠先生对我是“传道授业”的师长。可惜,1937年以前那本学生时代先生对我的谈艺录已经丢失。
我对他的尊敬和感谢,曾在给他的雕塑作品集所作序言、80岁寿辰的纪念以及其他的文章中作过一些回顾。我虽多年不做雕塑了,他的教导和我一贯信奉的实事求是的原则相一致。艺术创作的难度在于:从平凡的和熟悉的对象里,敏锐地发现独特的美。开渠先生这种艺术现实主义质朴的表达,对艺术家如何感受与再现生活的美具有普遍意义。
开渠师没有教我驾筋斗云的法术,他一贯憎恶消极意义的七十二变的做人态度。当人格似乎也在商品化的特定条件下,我对开渠师1934年就强调的新鲜感引起了新的理解。
在1934年,当他看见我那幅男青年口含一株草的速写时,一再说:切切不可沾染追求时髦的习气。我至今没有向他作过声明说我作速写时并非对于这种素材特别感兴趣。他曾先后几次要教务课派人到教室里来拍摄过我那只塑出基本形而没有细节的习作。那时有些腼腆的我不太敢轻易向老师发问,却力图揣测他重视这种习作与他其它谈话论点的联系。
有一段时间,先生要我在每星期日到杭州市内他的工作室当一天助手,每次午休时,先生总向我讲述一些他的感触与见闻。印象最深的,是他说在巴黎,深感外国人看不起中国人;郁达夫第一人称的小说,男主角与作家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能画等号;他不反对学生爱好文学与参加革命活动,但不可忽视这一切与锻炼雕塑基本功的矛盾。他虽在法国学习和工作过几年,却仍保持着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美德——热爱真理,不搞歪门邪道。
包括现在对云南宗教艺术的观察,我在半个多世纪以来,常常结合实事求是的原则,理解开渠先生反复强调的新鲜感。他所强调的新鲜感虽指习作对模特儿的反映,但是在我看来,一切变动和发展着的事物,只要富有生命力的对象都可能引起新鲜感。
大前天参观云南禄丰恐龙博物馆,在一间陈列室里见到一些元代道教铜像。形体比活人身材高大的文昌帝君等像,坐姿整体显示着高度的和谐感。昨天在昆明所见宋代地藏寺经幢石雕的四大金刚之一,那种威武的神态所显示的青年的美,对我也能引起一种相对意义的新鲜感。可以认为,我这种审美的敏感,和30年代接受了开渠师对我的热心教导分不开。与雕塑的基本形、整体感有独特联系的新鲜感,对其他文艺与文化工作有没有相应的联系?
在我看来,正如没有矛盾就没有客观事物那样,开渠先生忠于客观实际的观点,不只对艺术创作或艺术美学才具有意义。包括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包括如何美化城市的各种建设,如果当事者不能理解各种客观事物的美丑差别,他的努力也许不免事与愿违。正确理解区别于摩登感的新鲜感,开渠先生的教导可能成为避免各种工作的盲目性的一种清醒剂。
我觉得开渠师在30年代提出的“新鲜感”这一概念的内涵有丰富性、常新性与生命力,它将与正确意义的时代精神互相成为条件而发展,也可以说是时代精神的一个侧面。
1993年4月16日于昆明
编者附记:我国一代美术宗师刘开渠遗作将于10月28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为此,中国和平出版社编辑出版了画册《艺术大师刘开渠》。此文是著名美学家王朝闻为该画册撰写的序言,发表时有删节。


第8版(艺术评论)
专栏:艺坛纵横

  独特的审美天地
——读《当代书法家书毛泽东和老一辈革命家诗词集》
沈鹏
诗和书法的结合,堪称综合性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一种特有的形态。书法在这里,既是原诗的直接表达,又提供了别一审美天地。读苏东坡的《寒食诗》行书手稿,读王觉斯《杜甫:秋兴八首》的草书册页,比之单看铅字排印的诗稿,增加了一层兴味。读者的注意力有时集中在书法,有时转移到诗作,由诗与书法的双向作用形成的审美境界,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语言。
自书诗词达到高度境界的,当代要数毛泽东同志。他的书法《长征》气力俱足,《六盘山》苍茫洒脱,《娄山关》大起大落,《答李淑一》文词的筹措圈改,都曲折地表达了书写特定诗词时的微妙心态。现在,由王文祥、邹德忠同志主编、军事谊文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书法家书毛泽东和老一辈革命家诗词集》,经过二年多的艰辛努力终于面世了。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毛泽东诗词,是由当代书法家书写的;同时还书写了周恩来、刘少奇、朱德、董必武、叶剑英、陈毅等18位前辈总共200余首诗词。老一辈革命家走过大体相同的革命历程,学习运用毛泽东倡导的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也大体相同。诗词创作在他们的革命生涯中只占极少分量。他们驾驭诗词技巧的能力,反映出高度的文化素养,受着传统教育的良好影响。同时,这些突出抒发革命的、时代的、人民的情感之作,更展示了他们崇高完美的人格。“诗言志”这句话,主体是诗;当我们把“志”作为诗人的主体人格的时候,志又因诗得以发扬光大。
至于书法艺术,与“诗言志”相对应的一句话,我们会联想到扬雄的“书,心画也。”这里的“书”原指“书籍”,后人以此解释书法的本质特征也不无“约定俗成”的意味。孙过庭称书法可以“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则真正贴近了“诗言志”这句话。诗与书法有如此相近的审美心理上的通感,相合则益彰,相离则无损其独立存在的价值。
毛泽东的书法艺术,早已受到世人钟爱。当代书家写毛泽东诗词,比之毛泽东自书难免逊色。但我以为值得提出的:第一,本册书法作品都是怀着崇敬恭谨的心情书写的,发挥了作者能够达到的较高水平。第二,书写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欣赏视角,创造了一个当代书家开辟的欣赏天地。你可以循着笔迹驰骋想象,领略一番当代书坛各家风貌,发挥参与的乐趣。涵养有素的书法家写诗词(无论别人或自己所作),既制约于本人风格的限定性,也要从体会诗词特定风格中发挥独到的抒情性。《书谱》说到王羲之书写《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太师箴》、《兰亭集序》、《告誓文》有着不同的心境与效果,着重阐明书法与原作内容在抒情性上有相对的一致性。可见,随书法内容而变化书法的情性哀乐,会促进书法家具有多种面貌,开拓、深化书法作品的意蕴:既能体现书法家文化的素养,也能摆脱千篇一律、千字一面的陈套。
但在具体作品中,书法的抒情性与诗词内容并不是“同步”的关系。在这一点上,比之歌曲的曲与词的配合又有不同。这个饶有兴趣的问题,当作别论。


第8版(艺术评论)
专栏:

  敬告读者
《艺术评论》是我们新辟的专版,请艺术评论家和广大读者就艺术问题发表意见,交换看法。艺术五花八门,品类繁多,平均使用力量不是好办法。因此戏剧舞台艺术与造型艺术,以后者为主;造型艺术中,又以美术为主,兼顾其他。
本版拟辟“艺坛纵横”、“艺坛人物”、“名家新作”、“名著新解”、“金蔷薇”、“百花园”等栏目。来稿只要言之有理、有据,均无任欢迎。限于篇幅,我们提倡长话短说而又生动活泼。
——编者


第8版(艺术评论)
专栏:金蔷薇

  “大画家”独白
秦晓云
今日中国书画家很多,多得满街都是,多得真假难分。
好像只要会拿毛笔,脸皮厚,有胆量,敢摆弄,就可以自封为“画家”、“著名画家”以至什么×王什么×圣,自然会有人鼓掌呐喊,表示推崇。
“文章是自己的好”,此乃至理名言。奉告各位,碰到王婆卖瓜,千万不要大惊小怪。画家们吹吹拍拍,乃是人之常情,也是生存发展的需要。什么买卖要发财而不作广告?广告真实可靠的有多少?人家生产厂家可以到处张贴谎说他的药可以壮阳,可以立生贵子,可以哑巴说话,可以起死回生……等等,我们画家为什么不可以说几句张狂大话?我的话,你可以听而不信,但我却要大声道出——
先得从我家祖坟说起,我是战国时期名儒×××九十七代嫡孙!
我生来就识字,三岁吟诗,五岁画画,人称“华夏神童”“天下四大才子之一”“世界十大名画家之首”名入《世界名人大辞典》页100009;本人乃大画师某某入门大弟子,得先生真传,乃×派唯一高徒。先生作品多出我手。
我的画宗法唐宋元明清诸大名家,几可乱真。写意工笔,人物、山水、花鸟、草鱼虫无所不能,无所不精。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获××奖。曾赠A国首相、B国总统收藏。
本人所作《××图》曾以×××港元售出;准备明年到日本,后年到美国,再后年到南极访问讲学;我的朋友很多,学生很多,想当年和康有为、胡适之、蔡元培……常在一块搓麻将……
从30岁起,我脱下中山装改着中式长袍并且留了络腮胡子,眼睛没有毛病而戴上眼镜,常戴墨镜,目的是什么,你们可能猜得出来。
近几年,我最喜欢戴黑色贝雷帽,穿红花毛衣,留长发,如此打扮才够新潮。
我有一个习惯,进大门、上楼梯走在人前,赴宴席、拍合影坐在中间,否则心中不快;眼前出现首长,立刻趋前躬身握手,紧跟左右,片刻不离;遇电视新闻记者,主动招呼,以示亲近,必要时以作品相赠。
我日常在人前爱说的话有:
……天天家里客人多,求画的不断登门,这几天正在给×部长赶件出国礼品,下月有出国任务,不想去了。一张梅花在香港卖了五万,太少!家乡来人要给我建纪念馆,没办法!真是人怕出名猪怕壮呀!昨天×书记招待我们两口子吃狗肉,有人说我作风不正,管他的,画家想成名发财就得“内连官府,外结富商”。……
最近一家拍卖行要拍我的画,底价我喊20万元,有人笑我漫天讨价虚张声势。一般人谁懂其中奥妙!画家的个展中,作品旁挂那么多订购的红标记,真正售出的有多少,天晓得!这叫炒,你懂么?
你有我的名片?它可与众不同,上面印有中、英、日三种文字对照的姓氏、名号、住址、电话且不去说。边上印有数不清的头衔职称,最突出的是标明本人被评为×级美术师,曾得××大奖赛三等奖……等等,而且背面印有自画像,可供瞻仰,以防假冒。
朋友,欢迎您携眷光临敝舍指导,舍下离钓鱼台很近,搭×路车在××站下车一问名画家王小千人人皆知。


第8版(艺术评论)
专栏:

甘南藏女[油画]60×50厘米靳尚谊[第1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