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0月20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文化长廊

  相识在摄像机前
——8集电视系列片《自强之路》拍摄散记
金秋
在《自强之路》前期拍摄的紧张日子里,长长的采访名单一览表挂满房间一面墙。一次次采访,一次次相识,161位各行各业知名人士,用镜头交织成新中国创业者们丰富的情感世界,也由此创造了电视系列片采访实录人物的“中国之最”。
百岁奥秘
摄制组冬季里开机的第一个采访对象,是民革中央名誉主席孙越崎。早年去海外学工的孙老,回国后在上海研制了中国第一台钻机。1949年他率旧政权资源委员会所属一批企业人才拒撤台湾,为新中国工业起步立下“第一功”。编导傅宁军和摄像张大洪考虑孙老已经百岁高龄,室内拍摄用灯强度大,生怕他吃不消,便设计了几个方案,连出他的图像另配声音的下策都想到了。出乎意料,留着发茬的孙老身板硬朗,精神好得很,说起话来有条有理,略带浙江口音但清晰有力。年过半百的儿子在旁边提示他,他直摆手表示多余。大家告辞时,老人执意要出门送到电梯口,等电梯的片刻他还伸伸胳膊伸伸腿,笑眯眯全无龙钟老态。担任场记的资料员唐林惊叹他年长自己三倍仍充满活力,问其健康秘诀,答曰:运动,天天到公园打太极拳。他儿子补充:“这次老年组太极拳比赛拿了第二名,他还不服气呢!”
巨子风范
国家副主席荣毅仁接受采访,已经是次年的深冬,他是停机前最后一位采访人物。摄制组之所以锲而不舍作采访努力,因为荣氏家族领民族工业之先河,而且荣老又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创办大型经济实体的第一人。当时荣老刚出国回来参加重要会议,专门抽出半天接受记者采访。不料那天荣老很疲惫,嗓音也有些沙哑,按理不该再打扰他,可《自强之路》已进入后期编辑,荣老公务繁忙,一错过可能造成本片最大缺憾。于是,摄制组还是架机开始采访拍摄。仪表堂堂的荣老按照摄像师要求的角度坐好,笑着说:“好吧,听你们的!”他耐心地回答编导的提问。有一段话说急了,编导请他慢些,他就重新说。这位富于传奇色彩的国家领导人平易待人的作风令人敬佩。
领袖家教
摄制组经多方联系,终于在北京城区一栋普通的机关宿舍楼里,采访了毛泽东的长女李敏。李敏心脏有病,说话不能高声,从来拒绝记者上门。主创人员抱着一线希望,冒着飘飘大雪驱车赶去。开始李敏仍不同意录像,只同意交谈。制片人沈卫平和编导傅宁军反复说明绝非猎奇,而是让更多的人了解毛泽东和他的事业。说通了,呆在外面车上的摄像张大洪等一行赶快进屋架机架灯,开始拍摄。话题从当年毛泽东批阅淮北灾情报告流了泪说起:毛泽东带头响应政务院关于每人每天节约一两米的号召,并提出财政再困难也要拨专款根治淮河的建议。李敏扶扶眼镜,缓缓地说:“我到爸爸身边的时候,只有12岁。刚从苏联回来没多久,工作人员和厨房师傅早饭时做了面包,买了牛奶。我和李讷高兴得不得了,吃了很多。爸爸知道了,专门开生活会,批评我们用钱过多。李讷小嘛就哭了,我呢想不通。爸爸说了,人民生活很困难,还吃不饱啊……”李敏眼里含着泪,思念之情溢于言表,采访者也不禁动容。理解了毛泽东,才能理解那个时代的中国人!


第8版(副刊)
专栏:

  爱笑的孔琳
张斌
“孔琳爱笑。”这是她留给许多人的深刻印象。她出现在哪个摄制组,哪里就充满了欢笑和歌声,而且她的为人真诚和演戏投入、一丝不苟也为电影界同行所称道。
孔琳从小生长在一个艺术味很浓的家庭里,父亲是省歌舞团歌唱家,母亲在市越剧团当演员。在父母亲的悉心指导和言传身教下,孔琳唱歌、跳舞、拉琴样样都十分出色。高中毕业那年,北京电影学院来杭州招生,她出色的小品表演得到了六位主考官一致赞许,从此步入了表演艺术的殿堂。在校期间她就尝试着在话剧《W的悲剧》、《雷雨》、《原野》、《蒲田进行曲》等中塑造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艺术形象,特别是她在古装剧《赵氏孤儿》中扮演的庄姬一角,年龄跨度三十余年,难度较大,但她却把这个美丽高贵、历尽沧桑的公主演得层次清楚、细腻感人,受到了学院师生的好评。
大学三年级时,她在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和《血色黄昏》中分别成功地扮演了雁儿和红杏两个农村姑娘的形象,后又在《飞越人生》、《大墙内外》、《初雪》等多部影视剧中出演了“日本少女”、“护士”、“女军官”等栩栩如生的角色。其中由她主演的影片《血色清晨》获得了法国南特全球影片奖,今年3月在韩国展映期间又获得了金钟奖。
成功的道路上,不仅是鲜花和掌声,同时也充满着艰辛。那年,在张艺谋的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她饰演雁儿一角,剧中有一段雁儿跪死雪地的戏,但天公不作美,剧组只有用化肥代替“雪”了,就这样,在臭味扑鼻的洒满化肥的地上她跪了一上午,到下午真的下起雪来时,导演又让人往她身上泼冷水,虽然冻得上牙打下牙,但她却没吭一声……
谈起表演艺术,孔琳十分认真地说:“一个合格的演员,最主要的是要有天赋和‘悟性’,二者可以说是缺一不可,其他的如后天的努力、勤奋磨练都是在它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的确,她的富有灵气的银幕形象不正是在已有的天赋和不懈的艺术追求中造就的吗?最近,孔琳拍完了影片《脏人》之后,又进入了电影《潇洒走一回》和40集电视剧《七侠五义》摄制组,并一改往日的戏路,扮演了富有正义感、武艺高强的侠女形象。“谁笑到最后,谁就笑得最好。”孔琳,祝你成为笑得最好的一个。(附图片)


第8版(副刊)
专栏:品艺录

  梦里的唯一
——说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
陈日新
虽然对不同题材、不同风格样式、产生在不同时期的文艺作品是不能简单类比的,但在看过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之后,仍然有一些人把它与我国电视剧领域少有的几部佳作相提并论。
至少从目前看来,《北京人在纽约》堪称我国电视剧史上最重要的收获之一。这一是因为该剧比较成功地解剖了一个美国梦,二是因为该剧具有比较高的艺术质量。
相当一个时期以来,美国及其所代表的文明形态,成了许多中国人向往的一个梦。许多中国人都在试图了解和亲近大洋彼岸的那个国度,虽然那个国家的人们并没有了解和亲近中国的过多愿望。于是就有了成群带着梦想远涉重洋的人们,就有了许多融会了欣慰和苦难的人生故事,也就有了爱国主义的呼吁和民族文化的呐喊,有了成功的神话和覆没的传说。然而,事实上并没有谁真正提示过《北京人在纽约》想要告诉人们的真理:无论你走到哪里,你永远是中国人!换言之,不管在理想的梦幻世界里怎样地欢喜和忧伤,梦醒时分的一切现实毕竟不可更改和别无选择。因此,的确需要一些有责任感的艺术家告诉人们一个真实的故事,以便说明既非天堂也非地狱的那个地方。
相对于那些对美国及西方文明的美化和丑化,《北京人在纽约》达到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倘若说其小说原作只是写了一个人的真实的话,这部较原著丰富和深化了许多的电视剧则表现了一个群体的真实——在美国,中国人可以获得他们想得到的一些东西,但也注定得不到他们想得到的另一些东西;他们永远不能成为那个国家的主流,永远无法与那种文明形态真正融合——这是两种文化的必然碰撞和绝望对话,揭示出这种必然性,是这部电视剧成功的最关键因素。
《北京人在纽约》剧组的主创人员都有着对于中西方文明或朴素或深邃的认识,这种认识是准确的。无论是姜文、刘欢这样有学院派背景和思想爱好的人,还是郑晓龙、冯小刚这样思想禀赋和艺术天分颇高的人,抑或王姬、严晓频这样对中国美国都有深厚感情的人,都显然对于自己的“角色”知道得很清楚,从而在创作过程中达到了难能可贵的“众志成城”。而从艺术质量上说值得人们为该剧庆幸的是:这些主创人员恰好是中国影视界一批优秀的人物,恰好使整个创作班子达到了可能达到的完美组合——才能与智识得以均衡,思想和感情得以协调,艺术理想与创作经验在有很高自由度的氛围下实现了统一——因此就该剧创作质量而言,可以说达到了我国电视剧创作的较高水准。


第8版(副刊)
专栏:舞台与屏幕

  “首届全国指挥比赛”将在羊城举行
由文化部艺术局主办、广州乐团承办的“首届全国指挥比赛”,定于11月中旬在广州举行。
比赛旨在给正在从事指挥艺术的青年指挥提供一次切磋技艺、锻炼提高的机会,同时为发展我国指挥艺术事业推出新的人才。
凡艺术表演院团的乐队指挥及艺术院校指挥专业的师生或其他具有同等指挥能力者,年龄在40岁以下(1953年1月1日以后出生),均可报名申请参加比赛。比赛分资格审核和正式比赛。由比赛资格评审小组根据报名者送交的资料,以审看像相的方式进行了资格审核,现已从33名选手中,选出22名选手参加正式比赛。
比赛评委会由卞祖善、李德伦、陈燮阳、郑小瑛、姚关荣、袁方、徐新、黄贻钧、黄晓同、曹鹏、韩中杰等中国著名指挥家、音乐家组成。(子堇)


第8版(副刊)
专栏:

  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成立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近日在京成立。该会将在组织、培训电视纪录片人才,沟通信息,研究作品和促进国际间交流等方面不断发挥作用。阮若琳任该会名誉主席,陈汉元任会长,刘习良等任顾问。(占海)


第8版(副刊)
专栏:

  “中国曲艺荟萃·九三南京”活动举行
中国曲艺家协会、江苏省文联、省电视台等单位,十月二十日起在南京举办“中国曲艺荟萃·九三南京”活动。骆玉笙、刘兰芳、马季、杨乃珍、王丽堂、马增慧等南北曲艺名家将参加演出评弹、评话(评书)、快书、相声、大鼓、单弦、琴书、二人转等具有代表性的曲艺作品。(张世英)


第8版(副刊)
专栏:

  《中国广播影视》杂志社举办“为九四春节晚会献计献策”观众座谈会
为促进一九九四年春节晚会主创人员与观众的交流、沟通,广泛听取意见,共同将晚会办得更好,《中国广播影视》杂志社日前在北京首都电影院举办了“为九四春节晚会献计献策”观众座谈会。中央电视台有关领导、一九九四年春节晚会总导演郎昆等主创人员等到会,与来自工厂、学校、商店、机关、部队、报社等各界观众代表五十余人进行了交流。(文一)


第8版(副刊)
专栏:

斯洛伐克鲁什尼采歌舞团访华演出
[速写]赵士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