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0月18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在追求中创造
——河南小康村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 杨振武 李杰 李而亮
排排壮观雅致的农家住宅,条条宽阔整洁的乡村大道,户户殷实丰裕的村民家庭……
记者在河南看到的一些小康村,着实令人羡慕和兴奋。这些镶嵌在中州大地上的明珠,向人们展示着中国农村发展的美好前景。
奔小康,作为农村工作的重要课题,凝聚着千百万农民多年的企盼和追求。而小康村的建设,正是中原7000万农民在这一追求中的创造。
以村为单位建设的思路
小康,对于刚刚解决温饱的农民来说,无疑是个充满诱惑的字眼。然而,农村的条件千差万别,基础参差不齐,如何实现从温饱到小康的跨越,就成为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1991年初,地处黄河北岸的武陟县通过对27个不同类型村庄的深入调查,得出一个结论:农村的奔小康活动应该以村为基本单位。他们从各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出发,响亮地提出“建设小康村”的口号,并量化小康村的基本标准,开展奔小康的竞赛,激发了乡村干部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武陟的作法,引起了焦作市委和河南省委的高度重视。在认真总结武陟经验的基础上,1992年元月,中共河南省委正式做出在全省开展小康村建设的决策。
为什么要提出建设小康村?省委书记李长春解释说,比较来比较去,村一级是农村奔小康的最佳层次。这是因为,几千年来农民是以村落居住和生活的,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基本社区。从现实来看,村级既是农村工作落实的最基层,又是实行双层经营体制的集体经营层次,在小生产和大市场中起纽带作用。以村为单位奔小康,农民心理上能适应,经济上有共同利益,容易形成合力,也有利于发挥集体经济的作用。这样,农村的小康就夯实在农民共同富裕的基础之上。
小康村不仅仅是个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建设。河南省委、省政府通过考察省内外许多率先富裕的先进村庄,本着务实、可操作、易考核的原则,从收入分配、生活质量、人口素质、生活环境和社会保障五个方面确定了小康村的若干指标。譬如,农民人均收入在1500元以上的户,在全村的比重在70%以上;有90%以上的住房应是砖木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村民有固定的文化服务设施;劳动力中的文盲半文盲比重不超过5%;村民能用上卫生用水,村庄通电、通邮、通汽车、通电话,村容村貌整洁;五保户都受到集体供养,社会秩序稳定,等等。定出这些具体的目标,重要的是一步一个足印地去建设,而不是搞形式主义的评比。
根据这一思路,中原的小康村建设步入新的阶段。全省各地制订出各自小康村建设的规划,并通过分类排队,落实责任,很快把规划付诸实施。据统计,去年全省各级共确定了550个小康村试点,其中有184个村被列为“小康示范村”。
各打各的优势仗
来到卫辉市张武店村,村干部给我们说的是鸡,看的也是鸡:10万只的蛋鸡场、20万只的青年鸡场、年孵80万只的雏鸡场,还有与鸡场配套的万吨颗粒饲料厂。这个村以集体鸡场为龙头,带动本村及周围村庭院养鸡5万多只,形成了直供香港的鲜蛋生产基地,年出口1080吨。去年,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4200万元,人均纯收入1523元,成为新乡市的“小康示范村”。
走访河南的小康村,记者发现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多数村都有不同的富村富民项目,形成了自身的优势。比如,围绕“菜篮子工程”,发展城郊集约农牧业;利用饲料、饲草资源大力发展畜牧业;利用荒山荒坡发展林果业;围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开发,搞深度加工增值;利用靠城临镇的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利用交通便利条件,发展运输业;等等。可以说,小康村大都有自己的一本“致富经”。
灵宝县刘柏村地处海拔800米以上的地区,过去靠有限的山地种粮,人均年收入不足百元。这几年,他们靠山吃山,大力发展林果业,全村果园发展到近千亩,年产苹果100多万公斤,人均收入达2500元。淮阳县利用过去烧火沤粪的大量农作物秸秆资源发展养牛。这个县的毛寨村1320口人,人均养牛一头,年收入千元以上,成为“赶着黄牛奔小康”的典型。
“在耕地十分有限的现实条件下,要使广大农村尽快达到小康,重要的出路在于工业化。”新乡县刘庄的领头人史来贺,以刘庄创造的辉煌业绩来说明这一道理。目前,刘庄拥有31个村办企业,年产值达1.5亿元。有强大的工业作支柱,刘庄全村97%的劳动力已进入第二、三产业,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了3000元,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
发展乡镇企业,是小康村建设见效最快的途径。记者在焦作、新乡、郑州等地看到,凡是高水平的小康村,无一不有发达的乡镇企业作后盾。孟县西逯村第四村民小组兴办的焦作市客车厂,原只是生产队的小农机修配厂。1990年,他们利用高科技、高起点兴办企业,集中各地科技人才开发研制出“长剑”牌系列微型轿车。去年生产2500辆,实现利税1500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原第一组”。
在指导小康村建设中,河南省牢牢把握住一条:不搞一个模式,不搞一刀切。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从实际出发,选准突破口,各打各的优势仗,从而保证了小康村建设的健康发展。
“雪中送炭”
小康村建设已成为河南农村工作的系统工程,省委对各级干部提出,要以真挚的感情去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光是“锦上添花”,帮助那些基础好的村庄快步奔小康,更注意“雪中送炭”,对尚未脱贫的村庄实行“传帮带”。
卫辉市张武店村党总支副书记霍清廉,原是团省委的干部,去年主动要求带着工资关系驻村当这个“芝麻官”,干得很起劲。他对记者说:“能扎扎实实为农民办点事,比在机关里生活充实得多。”今年,河南省已有两万多像霍清廉这样的干部走出机关,采取驻村、包村、包点等形式,为农民奔小康尽心尽力。他们自带被褥,自理伙食,帮助村里跑项目,跑资金,办实事,受到农民的信任和爱戴。
在新乡县小冀京华实业公司,记者看到正在举办的“贫困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省委组织部的同志介绍,全省目前人均收入300元以下的村子还有5375个。省委把这些村的干部集中到小康村培训,就是要让他们开开眼界,解放思想,同时帮助他们理出一个脱贫致富的思路,回去后真抓实干,尽快赶上来。
在修武县方庄镇,我们还看到一个富村带穷村的典型。韩庄和桑湾两个村是相邻的“兄弟”,又是贫富悬殊的两个天地。韩庄这几年靠着党的富民政策,办起了7个村办企业,成为全镇的首富。桑湾由于地处偏僻,水电不通,仍然是贫困缠身。1990年,韩庄镇响应镇党委“富村带穷村,共同奔小康”的号召,对桑湾实行“兼并”,使韩庄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桑湾丰富的资源结合起来,共同发展繁荣。去年,这个“合二为一”的村庄实现社会总产值3651万元,人均收入2200元,一起跨进了小康的行列。
小康不是终点站
“想小康,议小康,团结奋进奔小康。”然而,在已经率先进入小康的村庄,人们又在想什么、议什么、奔什么呢?
新乡县小冀镇东街第五村民小组富得让人羡慕:户户漂亮宽敞的住宅里,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全村已人均拥有固定资产10万元,去年人均纯收入达4800元。可村里的领头人——京华实业公司总经理刘志华认为,“光有物质上的富还不行,只有农民自身的素质提高了,才能保证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富有。”步入村里的“专家育人楼”,可见这里提高村民素质的决心。所有村民都要培训后,才有资格上岗。借各地专家们的智力,从小学、中学抓起,培养自己所需的人才。他们的眼光,瞄准了下一个世纪。
阵阵嘹亮悦耳的乐曲把我们迎进了巩义市丁烟村。这个过去穷得出名的小山村,在改革大潮中,建起了现代化采矿、水泥企业,一跃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丁烟村的富裕更在于他们的气魄和精神:“刷掉土气,塑造农民的新形象。”他们不惜投巨资于教育文化事业。组建了全省第一个农民管弦乐队。这些世代与艺术无缘的山沟里的农民,现在不仅能吹奏中外名曲,还能挥笔书画。对此,村党支部书记胡光周的看法是,“只有培养高素质的农民,才能有高层次的小康。”
在巩义市竹林村采访,我们惊奇地发现,这些当初靠砌窑烧砖致富的“泥腿子”,现在心中想的却是高科技、高速度、高效益的“三高”项目。去年他们与美国合资的竹林—安特制药有限公司动工兴建,创造了河南医药界之最。今年,他们又引资500万美元,在郑州开发区兴建了竹林中药厂。提到今后的打算,村党委书记赵明恩笑着说:“实现小康,仅仅是建设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步。迈出这一步后,就更要把眼光放远些,不但要冲出山沟,还要走向世界。”
在小康村建设中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譬如,有的村子富裕后不是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再生产,而是急于高标准建新房,或是购买家用电器等。有的把小康村理解为一种福利经济,村民从生产到生活都由集体包起来。还有的地方为了树小康村的样板,从资金、项目、能源、原材料等方面实行倾斜。这些,都妨碍着小康村建设的健康发展。
为此,河南省省长马忠臣提醒各地:建设小康村,一定要实事求是,扎扎实实地工作,防止因量化指标过多而出现形式主义,防止一窝蜂和大呼隆,把广大干部群众建设小康村的积极性发挥好、保护好、引导好。
实现小康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建设小康村,就多数地方来说,任务还相当艰巨。难是难,但只要上下一齐努力,真抓实干,小康并不遥远。加油吧!(附图片)


第1版(要闻)
专栏:社论

  继往开来再建新功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昨天胜利闭幕。这是新时期工商联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次大会。党中央、国务院向大会致词,对工商联四十年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新的历史性要求。这对工商联六十多万会员和广大从事非公有制经济经营的人士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大会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确定了今后五年的任务,修改了章程,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领导机构。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人民团体和中国民间商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的宗旨是,遵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各种经济成份长期共同发展,团结工商业界,发挥工商联的优势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统一祖国、振兴中华贡献力量。
一九九一年七月,党中央对工商联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后,工商联团结广大会员,充分发挥人民团体的作用,努力开拓新时期民间商会工作的新领域,积极探索做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工作的新思路,不断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成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的桥梁和助手。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正在深入发展,工商联的作用必将进一步得到发挥。各级党委、政府应当积极为工商联创造条件,关心支持工商联的工作,使工商联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各级工商联组织,应当充分履行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工商联的各项职能,以做好从事非公有制经济经营的人士工作为己任,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目标,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工作,走出一条具有鲜明社会主义特色的发展道路。我们衷心祝愿工商联继往开来,再建新功。


第1版(要闻)
专栏:

  全国工商联七大在京闭幕
推选王光英为名誉主席,选举经叔平为主席
本报北京10月17日讯 记者李德金、吴兢报道:为期5天的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完成各项议程之后,今日在京胜利闭幕。
会议一致推选王光英为全国工商联名誉主席;选举经叔平为全国工商联主席。
现年75岁的经叔平是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常务董事和中国国际经济咨询公司董事长,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他1939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此后一直从事工商业。
经叔平在会上致闭幕词时强调,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有重要意义。党中央高瞻远瞩,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高度出发,作出重大战略决策,把做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工作,在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中培养一支骨干队伍,以推动非公有制经济更好发展的历史使命赋予工商联,这是对我们的极大信任和鞭策,也指明了工商联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道路、工作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
经叔平要求各级工商联组织和会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切实加强全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认真做好为国家服务、为社会服务、为会员服务的工作,发挥自身的优势,开创工商联工作新局面。
全国工商联第七届常委会由92人组成,平均年龄59.2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60%,在实现新老合作交替、体现各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方面,迈出了非常重大的一步。
会议还推选刘靖基、孙孚凌、古耕虞为全国工商联名誉副主席;选举蒋民宽、张绪武、姜培禄、郭秀珍、黄长溪、梁尚立、曾宪梓、郑裕彤、何厚铧、桓玉珊、刘敏学、李宏昌、朱文榘、胡德平、陈景新、齐景发、王治国、刘一民、何凤祖、刘永好为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选举桓玉珊为秘书长(兼)。
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第六届执行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和中国工商业联合会章程,宣读了向长期为工商联做出贡献的老同志的致敬信。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人物

  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
今日来华进行正式访问
应国家主席江泽民的邀请,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努尔苏丹·阿比舍维奇·纳扎尔巴耶夫10月18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纳扎尔巴耶夫1940年出生于阿拉木图州卡斯克连区切莫尔甘村,哈萨克族人。毕业于卡拉干达冶金联合企业厂办高等技术学校,获冶金工程师、经济学博士。1960年参加工作,曾在卡拉干达冶金联合企业当过铸铁工、高炉炉工、调度员、工长等。
1969年至1984年纳扎尔巴耶夫从事党务工作,1984年至1989年任哈萨克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1989年6月当选为哈萨克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1990年4月当选为哈萨克共和国总统。1991年12月当选为独立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他曾荣获原苏联“劳动红旗”勋章和两枚“光荣”奖章。
1991年7月,纳扎尔巴耶夫总统曾访问中国。 (新华社发)(附图片)
纳扎尔巴耶夫总统


第1版(要闻)
专栏:

  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东道主扬眉
胡刚军黎叶梅分获男女桂冠
本报北京10月17日讯 记者许立群报道:我国内蒙古选手胡刚军在今天进行的第十三届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中以2小时10分57秒的成绩夺得男子组冠军,这是北京国际马拉松赛自1981年设立以来,我国男选手首次夺魁。胡刚军同时还创造了我国马拉松跑最好成绩。黑龙江选手黎叶梅获得女子组冠军,成绩为2小时30分36秒。
24岁的胡刚军在今天的比赛中,前30公里始终隐蔽在第三集团,注意节奏、保存体力。35公里后,他加速追上跑在第一位的日本选手德永大辅,并在最后400多米奋力冲刺,终于甩掉日本选手,率先撞线。
同是24岁的黑龙江女将黎叶梅在今天比赛中,5公里一过,便遥遥领先并一直将优势保持到最后。
共有2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名运动员参加了1993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附图片)
十月十七日,我国选手胡刚军以二小时十分五十七秒的成绩勇夺一九九三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男子组冠军。
新华社记者刘卫兵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西部最大乙烯建设项目
独山子工程建设进展快
据新华社乌鲁木齐10月17日电 (记者陈国军)我国西部最大的乙烯项目——新疆独山子乙烯工程在项目建设中采取项目管理、风险承包机制,形成了指挥部、设计院、施工单位、外国专家“四位一体”保施工的建设格局,促进了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
新疆独山子14万吨乙烯工程是涉外项目,为国家重点工程。乙烯指挥部建设伊始就明确提出,“最大的节约在于保证工程质量,提前竣工投产”,因为工程提前一天完成可节约百万元利息,创百万元利税。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抓施工进度,保质量上乘。
由于推行项目管理、投资包干、风险抵押等管理办法,新疆乙烯建设出现优质高效的势头,设计单位已全部完成国内设计及国内配套设计,国外设计乙烯装置已交付85%的图纸。截至9月20日,今年已完成投资8.8亿元,工程质量优良。


第1版(要闻)
专栏:

  工业循环水的必要设备
冷却塔技术获重大突破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 (记者夏俊生)我国工业冷却塔技术获重大突破。由中国化学工程总公司化工冷却塔填料厂研究开发的薄膜式和点滴式两种填料混装的大型横流冷却塔,一些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冷却塔是工业循环用水的必要设备。70年代初我国在引进国外大化肥成套设备的同时,也引进了国外的先进冷却塔技术。长期以来,在每类冷却塔中一直是单独使用点滴式填料或薄膜式填料。化工冷却塔填料厂的技术人员经多次试验,研究成功在一座横流塔中把两种填料进行混装的新技术。这种高效节能新塔种把两种填料塔的优点集中于一座塔中,其性能优于任何一种单一填料的冷却塔。
目前,这种混装塔技术已在齐鲁石化公司、扬子石化公司等企业采用。据测试,整塔的冷却效率比旧塔原设计水平和改造前分别提高20%和40%。


第1版(要闻)
专栏:短评

  建设小康村的启示
奔小康,一弦拨动亿万人的心。脱贫、致富、讲文明,已成为眼下农村火爆爆的时尚。
办事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大家知道从哪里走,到哪里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步战略目标,到本世纪末实现小康,河南农村找到一种好形式,建设小康村。中国农民自古有“村”的概念。以村为单位奔小康,一是适应农民传统习惯,易形成合力;二是便于发挥集体经济作用,可解决一家一户难办之事;三是有利于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
建设小康村,重要的是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实际情况是,哪里的党组织有战斗力,作用发挥得好,那里奔小康的步伐就快,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就高。要把农村的事情办好,让农民从切身感受中佩服共产党、赞成社会主义,村一级领导班子的建设尤为重要。
建设小康村,基础是经济,重在两手抓。农村以务农为本,农村经济大发展,因地制宜,发展骨干产业,有拳头产品,奔小康才能有物质条件。同样,只有富足的物质生活,光是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用得好,文盲很多,缺少丰富健康的精神生活,也不能算是小康。
距21世纪还有7年时间,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各级领导肩上的担子很重。由于我国农村地缘环境差异很大,经济发展也不平衡,各地的奔小康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找准自己的切入点,切忌搞形式主义的达标竞赛,盲目攀比,搞一个模式、一刀切。实现小康是一个艰苦奋斗的长过程,要不断总结经验,把工作落到实处。


第1版(要闻)
专栏:

  西藏加速开发一江两河
十多项水利工程竣工
本报讯 国家重点建设工程——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地区综合开发,两年来,已完成蓄水工程、提灌站和主干渠等十余项水利建设项目。
一江两河(指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拉萨河和年楚河)中部流域地区包括拉萨、日喀则、山南三个地市的十八个县,面积为六万多平方公里,有占西藏三分之一的八十万人口,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被誉为西藏的“金三角”。
开发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地区是西藏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一九八七年正式提出,一九九一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并列为国家“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重点建设项目。项目包括水利、林业、畜牧业、能源交通等项目,并确定了以水利建设为龙头,以农林牧发展为主体,配套建设必要的能源、交通项目,实现“一江两河”综合发展的战略目标的指导思想。总投资二十一点八九亿元。通过对这一地区的适度倾斜,以期重点突破,从而带动整个西藏经济起飞。
目前,这项西藏地区的重点经济开发工程,已发挥出显著的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已完成投资一点五四亿元,并使开发区近三十三万亩农田、草场、林地的灌溉问题得到控制和解决,初步形成年增产粮食一千万公斤、油料十五万公斤、蔬菜一百万公斤的生产能力。特别是江孜县的卡堆卡麦南北干渠与桑顶、幸福水库水利配套工程,使灌区灌溉面积达百分之八十,为江孜县粮食产量达五千万公斤奠定了基础。人均纯收入由一九七九年的一百一十元增加到一九九二年的六百八十七元。
“一江两河”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由国内外享有盛名的专家、学者进行规划、设计,精心组织施工。目前,已开工水利项目二十一项。据介绍:年底将有雅砻东干渠、甲日普干渠等十个项目竣工验收。其中,最大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满拉水库已通过预评估。 (刘沙)


第1版(要闻)
专栏:

  调整产业结构 优化利用资金
东安集团5年经济效益翻番
本报北京10月17日讯 记者赵兴林报道:北京东安集团公司组建5年来,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骨干企业累计营业额达30亿元,是前5年的2倍,上缴税利增长一倍。职工人均收入5年增长了1.8倍。
东安集团以东安市场、东来顺、稻香春老企业为依托,通过兼并、调整产业结构、资金优化利用,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开拓发展。而今,这个集团公司拥有商业、餐饮业、食品加工业、宾馆旅游、修理服务等9大行业,跨9个省、市自治区的60多家独立核算经济实体,以及正在筹备开业的4座万平方米以上的商场。据悉,集团将投资3亿美元,将东安市场建成集购物、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大型商业城。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李鹏参观国际中国书画博览会
指出书画艺术是国宝,要继承,更要不断创新
本报北京10月17日讯 记者杨振武报道:今天晚上,中国历史博物馆灯火通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李鹏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国际中国书画博览会。
江泽民总书记对这次书画博览会表示祝贺。他说,这些书画精品是我们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是国宝,要把它保护好。书画艺术是高雅艺术,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要继承,更要不断创新,使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更好地为现代化服务。
在现代画家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蒋兆和的画作面前,江泽民和李鹏驻足良久,仔细观赏,不停地询问,称赞大师们的艺术造诣。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向总书记和总理分别介绍了一幅唐画珍品的来历,引起两位领导人的极大兴趣。
李鹏总理从古代书画珍品展参观到现代中国书画精品展,又从中国文房四宝展参观到中外名人书画展。那一幅幅书画精品使他兴致盎然,毫无倦意。他对工作人员说,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确实让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我也衷心地希望,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能够在新的时代里得到很好的继承,使之发扬光大。
这次书画博览会的规模盛大,包括中国古代书画珍品、中外名人书画、现代中国书画精品、中国文房四宝、中国金石篆刻等各类作品3000余件。
今晚参观博览会的还有李锡铭、王光英、卢嘉锡、吴阶平等领导同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