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0月17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秋播在即,种什么?怎么种?
赣榆县问计于农科学引路
本报讯 秋播在即,种什么?怎么种?江苏赣榆县领导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问计于农,确定了用“两分法”指导秋播方针。
农村中,一部分农民生产有道,但也有一些农民怕种粮不赚钱,种经济作物找不到市场,存在一些忧虑。赣榆县委、县政府号召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问计于农民。县主要领导走访了100多个村组、农户,掌握了大量材料。理出了秋播的整体思路。
一是既要扩大多种经营,又要稳定粮食生产。扩大多种经营,是农业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重要途径,但必须在稳定粮油种植面积的基础上进行。他们决定在确保小麦种植面积的前提下,挤出10万亩收益差的山坡薄地、旱地、村庄周围零碎地,栽种优质苹果、板栗、桑树、茶叶树、柳条,或种植大棚蔬菜。
二是既要调整出特色,又要形成一定规模。今年全县小麦品种仍以济南13号等三个优良品种为主,同时扩大示范另外两个新品种。各村、组要根据土壤等实际条件,选种一两种,以避免品种混杂,影响明年夏种。改种经济作物的地,也要适当集中,以利于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管理、贮存、营销和整体效益的提高。
三是既要加大土地投入,又要注意降低成本,以保证增加农民实际收入。县有关部门在秋播前广泛与农民细算节肥、节种、节药、节工为主要内容的节本种植帐,动员今年秋播把肥料投入重点放在农家肥上。
整体工作路数确定之后,县委、县政府及时召开会议,全面部署了秋播工作。上万名外出打工的农民返回家乡,参加秋播技术培训,串换良种,准备秋种。 (李宜庆)


第1版(要闻)
专栏:

  学会指导农业的新方法
——四论加强农村工作和深化农村改革
本报评论员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之后,各级政府还要不要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进行组织、指导?
回答是肯定的。问题是怎么组织、怎么指导。可以说,农业战线的各级干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重新学习指导农业的方法。
既然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了,农民又有了比较充分的自主权,农业为什么还要讲指导,为什么还离不开有关部门去做一定的组织工作呢?道理很简单。在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我国农业基本上还要保持小规模分散经营的方式,在社会化服务体系极不完善的情况下,农户与市场之间缺乏畅通的桥梁。这就决定了我国农业和农民还难以离开政府及有关部门去独立运行。正在大量兴起的农村服务组织将愈来愈多地发挥政府部门在农业和农业生产中所发挥的许多作用,但是,这些服务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也离不开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组织和领导。当前,农民“种田难”的问题普遍存在。农民急需的良种、化肥、农药等,常常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供应,柴油、地膜、水电等生产资料也难保证生产所需,生产技术的欠缺、产品销售的困难,等等,无一不需要政府部门认真加以对待。农民群众也真心实意希望政府部门切切实实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就是在发达国家,农业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协调。所以说,即使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业战线广大干部也仍然有大量工作要做。政府部门对农业的指导不仅不能削弱,而是应该加强和改进。
在新形势下,怎样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指导?是按照市场规律更多地采用经济手段、通过提供服务等引导农民,还是继续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办法、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指导农业?两种“办法”,会导致两种结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农村干部从思想观念到工作方法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有了长足的进步,但面对迅猛而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许多同志时常还很不适应。有些同志遇到新问题,要么放任不管,要么就用行政命令的老办法去解决。结果,或是违背群众意愿,引起群众的不满;或是由于提供信息不准,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农村广大干部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学习指导现代化农业和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的新本领,多么必要,多么迫切!
当前,首先要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武装头脑,学会用商品经济观念和新的思维方式去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通俗地说,就是要换脑筋。有了新的思想观念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才会有新的工作思路和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计划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各种经济活动最终都要经过市场检验和裁决,因此,要更多地学会从市场角度看问题,善于通过市场把握生产和指挥生产。第二,要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尤其是县级以上的领导干部,更要有统揽全局的本领。在把握全局的基础上指挥生产才能经得住市场风浪的颠簸,也才有可能引导农民不断开拓出新的生产门路。第三,农民成为独立商品生产者以后,领导要学会正确处理尊重农民独立地位和积极引导的关系。在领导农民发展经济时,要学会用经济办法引导农民;用通过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办法,尤其是及时向农民提供准确的经济信息来吸引和组织农民;用组建“龙头”企业提供优良品种、技术、销售等服务的办法来带动农民。总之,市场经济要有一套与之相适应新的指导农业的方法,同时还要学会运用制定政策法规等来管理和规范经济活动。
市场经济是一座丰富的大学校。广大农业战线的干部只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就能成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自由驰骋的新型领导干部,就能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第1版(要闻)
专栏:

  上海获奖科技成果八成得到应用
新增税利6.6亿,节约支出4.7亿
本报上海10月16日电 上海科技人员坚持科技为经济建设服务又创造了好成绩。今年获市科技进步奖的351项科技成果中,67%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上海和全国推广应用的有294项,占83.8%。新增税利6.6亿元,节支4.7亿元。
这次获奖成果所以能有这么好的经济效益,原因之一是大部分获奖成果属于高新技术,便于推广应用。如“南浦大桥结构设计技术”课题,完成了拉索锚固点合理构造、防止桥面裂缝等10余项科技攻关设计研究,为叠合梁斜拉桥的技术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使我国的造桥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南浦大桥施工工艺与设备成套技术研究”课题,攻克了20多个施工难题,不仅使南浦大桥在不到3年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建成了,而且节省了大量施工费用,把我国的桥梁施工技术推上了一个新台阶。
上海医科大学和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合作完成的“乙型肝炎病毒免疫耐受动物模型的确立及消除免疫耐受状态的应用研究”,成功地构建了可用于人体的一种新型免疫原性复合物制剂。
上海重型机器厂的万吨水压机,是我国第一台自己制造的万吨水压机,经过30多年的连续运转,技术性能有所下降,科技人员采用现代技术使这台50年代诞生的老设备恢复了青春,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工艺和方法。“现代技术改造万吨水压机科研攻关”项目,荣获一等奖。
(童志强 萧关根)


第1版(要闻)
专栏:通讯

  走出大山
——罗源县开发资源走向市场
本报记者 江宝章
罗源,闽东一小县。人口不过24万,地不足1100平方公里。东临大海,西负群山,碧波万顷而无舟楫之利(码头),林海茫茫却少车马之喧(道路)。山民依时耕作,趁潮赶海。大山像一道屏障,把罗源人民世世代代闭锁在贫困、落后中。1986年,罗源被福建省定为17个重点贫困县之一。这一年,全县2/5的行政村人均年收入不足200元。
1992年,罗源县出口创汇2000多万美元,成为福建十大创汇县之一;人均外贸出口值、全县财政收入人均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三项指标均跃居全国326个贫困县首位。
前不久,记者驱车北上,昔日一派田园气息的罗源县机声隆隆,车流穿梭。横贯县城的福(州)温(州)公路旁,一条“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大字横幅格外醒目。东边城外,一块23平方公里的平原正浮出海面。在围垦工地,县委书记吴文达谈起对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一些想法,他说:有两种扶贫方式:救济式与市场式。前者功在解困,后者利于发展。
多年来,为改变山区的落后面貌,我们曾投入大量人、财、物,给贫困地区输电、修路、给项目,开发山地种茶种果。这些措施使大批农民摆脱了贫困,但却无法解决他们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原因在于那种救济式的扶贫方式不是从市场出发,而是从生产出发,结果窒息了经济活力。许多地方的农民把刚种几年的果树砍掉了,柑桔烂在树上,机器成了一堆废铁。有鉴于此,这几年罗源县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发展工农业生产,通过占有市场和实现商品价值来增加农民的收入。
自从80年代初福建古田县农民发明了香菇人工栽培技术以来,成千上万的山区农民依靠种植香菇摆脱贫困,后因市场饱和菇价暴跌,“脱贫菇”似乎也就走到了尽头。1989年,干菇市场全面萧条,罗源县领导把眼光盯住了国外尤其是东南亚国家广阔的鲜香菇市场。他们从中国科学院引进专家和保鲜技术,1991年与台商合资办起“青源保鲜食品有限公司”,罗源保鲜香菇迅速打进日本和东南亚市场。1992年,罗源出口保鲜香菇1720吨,占全国鲜菇出口总量的56%,创汇2000多万美元,同时也使菇农增收2000多万元。吴文达笑言,如果不是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县政府怎么拿得出这2000多万元的扶贫资金!
资源并不等于财富,只有进入市场,资源才具有现实的优势。
许多号称具有资源优势的地区往往也是贫困地区。为什么?只看见资源,没看到市场,资源于是成为束缚思维的枷锁。
罗源县有着福建沿海最大的竹木蓄积量和漫长的海岸线,花岗岩、叶蜡石、高岭土等资源不可谓不丰。然而,这些丰富的资源并没有使罗源人民更早地摆脱贫困。直至今天,1400多万根毛竹仍在山上寂寞地迎风起舞。倒是并不具有明显优势的香菇和烤烟生产,为农民和罗源县带来了50%以上的个人收入和财政收入。几年前开而不发的花岗岩由于打开了日本市场而迅速起步,首批4家合资石材厂的年产值已达400多万美元。罗源人从市场经济的实践中认识到,没有市场的资源不具备现实的优势。
信息、技术、人才也是资源,市场的神奇作用就在于它能对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对于贫困县来说,走向市场的另一个困难是技术和人才,作为罗源经济两大支柱产业的香菇、烤烟生产,就是充分利用了各地的技术、人才以及各种原材料发展起来的。这就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的神奇作用。
1990年下半年,当中科院专家杨德胜带着保鲜技术来到罗源时,并未料到这项成果会给罗源带来2亿多元的产值和1亿多元的出口值。短短一年多时间,罗源的保鲜厂便从1家发展到16家,并在浙江及本省的15个县建立了分厂;全省26个县成为罗源保鲜香菇的生产基地。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全年度鲜活舱位的1/5,首都机场的1/10,福州机场的1/3,竟然被小小罗源县的保鲜香菇占去。
大山再也挡不住罗源人前进的步伐了,罗源人已经走出来了。


第1版(要闻)
专栏:

  湖北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14个检查组分赴各地检查落实情况
本报讯 记者刘鲜日报道:秋收在即,湖北省委、省政府正着手采取措施,防止农民负担出现反弹。国务委员陈俊生建议各地借鉴这一做法。
记者从全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获悉,湖北省今年以来在抓减轻农民负担问题上做了不少工作,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
为此,湖北省委、省政府派出了14个检查组分赴各地进行农民负担执法大检查,同时开展“农民负担千里行”,进行跟踪采访报道。
省委、省政府还对秋后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提出了一些要求和措施:
对中央政策要不打折扣,坚决执行到底;省直各部门要立即行动,主动自查,自己下文件制止有关违反政策的行为;各地进一步核查农经合同,对已定合同的不合理部分要坚决纠正,收了的要坚决退还;强化监督管理工作,对违法违纪事件要严肃处理,公开曝光。


第1版(要闻)
专栏:

  海洋石油开发进入高潮
南海涠11—4油田正式投产
本报湛江十月十六日电 记者费伟伟报道:我国自行设计、建造、安装、管理的南海北部湾涠11—4油田今天正式投产,这是我国第二座自行开发建设的海上油田。
涠11—4油田位于北部湾涠洲岛西北海域,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南海西部公司一九七九年一月勘探发现的,一九九○年八月正式开发。油田面积十七点七平方公里,地质储量二千四百三十五万吨,总投资一点七○亿美元。目前已投产十口生产井,日产油气二千二百立方米。该油田设计生产期十年,高峰年产量可达八十至一百万吨,两年半即可收回全部投资。
这是我国自今年八月份以来连续投产的第三个海上油田,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开发建设开始进入高潮,预计到一九九七年将生产原油一千二百万吨,天然气四十亿立方米。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总理会见陈香梅女士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鹏今天上午在中南海会见了中国旅游协会名誉顾问、美籍华人陈香梅女士。
宾主就许多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热情友好的交谈。
李鹏总理的夫人朱琳、中国旅游协会会长韩克华、国家旅游局副局长何光暐和陈香梅女士的助手郝福满先生参加了会见。


第1版(要闻)
专栏:

  全国工商联第七届执委会选出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今天在京继续举行,选举产生了由326人组成的全国工商联第七届执行委员会。


第1版(要闻)
专栏:

  六万多种商品荟萃
第七十四届广交会开幕
本报广州10月15日电 记者郑德刚报道:第74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今天在广州开幕。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到会领略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成就。
这届广交会是综合性交易会,有45个交易团参加交易,参展商品有6万余种。参加交易团企业由上届的2700多个增加到3000多个。场馆内展销商品摊位4362个,比上届增加290个。考虑到某些商品的特殊性,除各交易团分别设置综合商品馆外,还增设草柳竹藤制品专馆和大型机电仪产品展场。机械大厅和露天展场试行摊位招标,中标单位随有关交易团参展。


第1版(要闻)
专栏:

  七彩荧屏百花争艳
第十一届金鹰奖揭晓
本报天津10月16日电 记者肖荻报道:第11届大众电视金鹰奖今晚在天津揭晓。由《大众电视》杂志社从全国观众回收的5万余张选票中按票数多少选出了:优秀长篇电视连续剧《唐明皇》、《风雨丽人》和《女人不是月亮》;优秀中篇电视连续剧《一村之长》和《野姑娘茉莉花》;优秀电视单剧《板桥轶事》;优秀儿童电视剧《少年特工》;优秀电视戏曲片《半把剪刀》;优秀合拍电视剧《戏说乾隆》。最佳男主角:刘威,最佳女主角:林芳兵;最佳男配角:王志文,最佳女配角:金梦。
全国各地推荐参加第11届“金鹰奖”评选的电视剧共有51部320集。这届“金鹰奖”设13个奖。


第1版(要闻)
专栏:

  营口国际经贸洽谈会成果显著
签订合同295个投资总额7.4亿美元
本报营口10月15日电 记者金德龙报道:历时3天的营口国际经贸洽谈会昨天落下帷幕,共签订外商投资项目合同295个,投资总额7.4亿多美元,有67家“三资”企业领到批准证书,29家“三资”企业拿到营业执照,对外贸易成交额达2536万美元。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外商参加了这次洽谈会。
营口市被评为我国40个投资环境最佳的城市之一,近年来一直受到一些国际组织的关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提供23.3万美元,帮助营口市选定、审评了100多个重点招商项目。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鄂伦春族有了股份制企业
本世纪50年代仍过着半原始游猎生活的鄂伦春族,在改革开放中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新近又诞生了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三星有限公司甘河钢厂。该钢厂每年可生产钢锭1800至2000吨。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唐山金属物资集团成立
冀东经营和储运黑色、有色金属物资的最大企业——唐山金属物资集团公司,日前正式成立。该集团拥有22个经营公司,资产总额近亿元,在20多个省区市建有销售基地。 (张贺清)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宝中铁路68座隧道全部贯通
长期承担铁路艰巨施工任务的铁道部十六工程局,日前在工地举行六盘山隧道全面贯通祝捷大会。标志着国家“八五”重点工程——宝(鸡)中(卫)电气化铁路68座隧道已全部贯通,为明年6月铺通全线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小浪底公路大桥合龙
10月15日晚7时,小浪底黄河公路大桥胜利合龙。该桥是小浪底水利枢纽主要前期工程项目之一,也是连结施工区两岸的重要交通要道。设计荷载汽——85吨,居全国公路桥梁之首。可望11月底通车。
 (王爱明)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南翔编组站扩建工程竣工
铁路“再取华东”战役又传捷报,总投资2.5亿元的南翔编组站上行场扩建工程日前竣工,日编解能力从8000辆提高到1.3万辆,自动化程度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何水根 刘士安)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上海将总研制四十架新麦道飞机
上海航空工业集团将于明年一月起,主要依靠自己技术力量研制生产四十架新型麦道飞机。上航将担当起这批飞机的总设计、总装配、总质量监控、总试验试飞和售后服务的“主角”。上航与麦道公司已经合作完成三十五架飞机,上航以总装为主。 (除署名外据新华社)


第1版(要闻)
专栏:

无忧无虑的朱鹮
在世界范围内长时间绝迹的珍稀飞禽朱鹮,一九八一年在陕西省洋县重新发现,当时的群体只有七只。后来国家在这儿建立了汉中朱鹮保护区,采取严密的监护措施。今年这里将新增朱鹮幼鸟七只,创历史新纪录。其中人工孵化成活三只。新华社记者张新民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