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环境与发展

  水比金贵
本报记者 丁刚
水,是斯德哥尔摩的骄傲。8月,当一年一度的水节到来的时候,整个城市便宛如一座水上乐园,成千上万的游客沉醉在北欧威尼斯的迷人风采中。
然而,在市中心的人民大厦里,应邀来参加水节活动的各国的环保专家们却在向人们描述着另一幅图画:
——水源在减少。地球陆地上现有水源只剩下2.6%尚未被污染,而这2.6%中又有99%不是冰块就是深藏在地下。就是说,陆地水源中只有不到1%符合饮用标准。而这1%也在不断缩小。
——人口在增加,人均用水量也在增加。1950年,全世界的用水量为1360立方千米,1990年达到4340立方千米。据估计,到2000年还要再增加1000立方千米。不久以前,缺水还只是那些贫穷的、干旱的发展中国家的事情,可现在,许多发达国家也不得不千方百计地寻找节水良策。目前,世界上大约有1/3的地方已经出现了缺水危机。
——水的质量在不断下降。地面水源正在受到来自工业、农业以及城市污水的严重威胁。全世界现在每年有1000多万人的死亡与饮用污染水有关,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儿童。有12多亿人仍在饮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水。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使用有毒农药还很普遍,有的地方由于缺水甚至不得不使用城市排出的污水浇灌农田。从1964年到1984年,西欧国家的化肥使用量几乎翻了一番,荷兰一家官方研究机构预测,在未来50年间欧洲国家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的话,将会有2万—15万立方千米的地下水源被污染,甚至在环境保护方面有口皆碑的斯堪的纳维亚国家,酸雨也在严重影响着地面水的质量。
缺水危机已经使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保护水源是关系人类生死存亡的大事。近年来,许多国家都把保护水源、节约用水作为重点发展项目。为了提高饮水质量,联合国把1981年—1990年确定为改善饮水卫生的10年。在这短短的10年中,发展中国家有13亿人喝上了干净的水。
在节约用水方面,许多国家注重生产方面节水的经验。从用水量的比例看,农业最多,占69%,工业用水占23%,家庭用水占8%。据专家们估计,仅农业用水方面,就仍可节约10%到50%。如果达到这一目标,那就会大大改善目前的供水状况。在工业用水方面,专家们提醒发展中国家要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在加速发展的同时,注意提高用水效益。同时,如何使节约用水的观念深入人心,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位科学家在水节出版的杂志上发表文章说,过去,我们常说,饮水不忘掘井人,而现在却要加上一句:饮水不忘下一代。
应该看到,在保护水源、清除污染方面,人类还面临着非常艰巨的任务。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要发展,环境也要保护,怎样才能更合理地使用有限资金,是关系到能否持续发展的大事。
水比金贵。也许,现在说这话还为时过早。但科学家们仍愿用这句话去提醒人们注意:在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方面,只有加强合作而别无选择,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本报斯德哥尔摩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我代表在联大指出
联合国应重视发展问题
本报联合国10月11日电 记者何洪泽报道: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肇星大使今天在联大第二委员会(经济和财政)一般性辩论时发言指出,联合国应重视发展问题。
李肇星在发言中指出,世界发展问题面临严峻形势,虽然冷战结束了,世界经济体制中的不公平现象没有消失,反而在增加;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没有减少,反而在加剧;南北贫富差距没有缩小,反而在扩大。在联合国系统内,发展问题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李肇星说,和平与发展互相依存。没有和平与稳定,就没有经济的发展。没有经济的发展,和平与稳定就难以实现和巩固。经济与社会发展是和平的基础,是世界人民,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人民的要求。
李肇星说,发达国家尤其应当采取有远见的政策,拿出政治诚意,切实履行承诺。
在谈到联合国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发展方面所面临的任务时,李肇星说,联合国应以一种紧迫感履行其职责。刻不容缓的一项任务就是给经济发展与缔造和维持和平以同等的重视。


第7版(国际)
专栏:

  坦桑尼亚前总统尼雷尔访华后说
中国政治稳定 经济发展惊人
本报达累斯萨拉姆10月11日电 本报记者申明河、新华社记者裴善勤报道:坦桑尼亚前总统朱利叶斯·克·尼雷尔高度赞扬中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惊人。
尼雷尔是在结束对中国访问今天中午返抵达累斯萨拉姆后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说这番话的。
尼雷尔说,中国的政治稳定使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与邓小平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是分不开的。
他说,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取得的成绩是惊人的。
他指出,“有些人对中国的变化和发展不高兴,但我们非洲和所有发展中国家认为,中国的发展是件好事,对世界是件大好事,因此我们感到欢欣鼓舞”。
尼雷尔希望中国进一步发展经济,为改变世界的经济发展格局做出新贡献。
在谈到坦中友好合作关系时,尼雷尔说,坦中友好关系是坦桑和中国老一代领导人在兄弟般的基础上共同建立的。
他说,中国是真诚的朋友,坦赞铁路的建成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他还说,中国援建的多种项目都在坦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第7版(国际)
专栏:

  环保新突破
染布不用水
最近在科隆举行的国际服装和纺织品加工博览会上,德国克雷菲尔德纺织品研究中心推出了利用二氧化碳作溶剂的纺织品无水染色法。
据德国《VDI新闻周报》报道,新染色法的基本原理是:二氧化碳在31摄氏度和气压大于74巴时具有溶液的溶解特性和气体的特性。专家们发现,对于不同染料,在200至300巴压力下即可达到理想的染色效果;当压力降低时,残余染料又呈粉末状沉淀下来,与纺织物分离。
专家们认为,与水染法相比,二氧化碳染色技术具有不需要淡水、不产生废水、不需要化学添加剂和染色时间短、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等优点;二氧化碳可反复使用,不存在增加温室效应的问题。
 (新华社波恩10月11日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日美开放大米市场谈判未达成一致
新华社东京10月11日电 (记者张焕利)日本农林水产相畑英次郎11日晚在东京同正在日本访问的美国农业部长埃斯皮举行会谈,双方未能就日本进口美国大米问题达成一致。
埃斯皮在会谈中表示,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多数国家支持实行一揽子关税化。美日两国应该在预定的12月15日谈判结束限期到来之前,为乌拉圭回合谈判成功作出努力。同时,他要求日本开放大米市场,对大米进口也同样实行关税化。
畑农水相表示,为了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成功,日美两国要寻求一个相互都能接受的妥协方案。畑拒绝接受美方提出的实行大米进口关税化要求。他说,实行大米进口关税化是不公平的,而且,美国的这种要求将使日本政府在国内政治中处于困难的境地。不过,畑说,日本由于今年大米严重歉收,将从美国进口相当数量的大米。他解释说,这是一项紧急进口措施,同乌拉圭回合谈判中的开放大米市场问题是两回事。


第7版(国际)
专栏:

中国贸易展览会在基辅开幕为期一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贸易展览会十一日上午在乌克兰首都基辅开幕,中乌双方有关人士一致认为,此次展览将为两国经贸界提供一次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为促进两国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创造条件。


第7版(国际)
专栏:

  欧佩克原油增产
油价继续回升
据新华社尼科西亚10月11日电 据此间今天出版的《中东经济研究》报道,9月份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的原油平均日产量达2479万桶,比8月份的平均日产量增加了50万桶,超过其生产限额121万桶。
在欧佩克成员国中,9月份增产幅度最大的是伊朗,平均日产增加了38.5万桶,增加到371万桶,而其配额为日产334万桶。
据新华社维也纳10月11日电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秘书处11日公布的统计表明,该组织7种市场监督原油一揽子平均价每桶继9月份最后一周上升了0.52美元后,10月份的第一周又上升了0.16美元,上升到每桶15.90美元。
欧佩克确定的原油最低参考价为每桶21美元。


第7版(国际)
专栏:

  中国广播电视节目获“亚广联”三项大奖
据新华社惠灵顿十月十二日电 亚洲—太平洋地区广播联盟第三十次全会今天在新西兰的奥克兰市举行。
会议宣布,在今年的“亚广联”广播、电视节目比赛中,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参赛的两个节目均获大奖。一个是专题节目《一场特殊的音乐会》获广播奖大奖;一个是儿童广播剧《古墓探险》获儿童广播节目奖大奖。中央电视台制作的《最后的山神》获“亚广联”电视奖大奖。
“亚广联”每年举行一次广播、电视节目比赛,一共设了六项大奖,广播、电视节目各有三项。以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刘习良为团长的中国广播电视代表团出席了今天的大会。


第7版(国际)
专栏:

伦敦以东的马金垃圾发电站是欧洲最大的地面垃圾处理场之一,占地七百多英亩,每年处理垃圾达一百万吨。图为马金垃圾发电站的发电机组。空气压缩机对沼气加压后输入涡轮机,推动发电机发电。
新华社记者刘宇摄


第7版(国际)
专栏:

伊拉克允许私人公司从事石油贸易 据最新出版的《中东经济研究》杂志报道,伊拉克政府已经允许国内三家私人公司从事石油贸易,以便打破从一九九○年八月海湾危机以来联合国对伊拉克实施的石油禁运。 (据新华社)


第7版(国际)
专栏:

国际市场可可价格上扬 自可可生产和消费国今年七月达成第五个国际可可协议以来,国际市场上可可价格迅速上扬。据《西非》周刊报道,在九月二十日,伦敦市场十二月份可可期货合同价格已达每吨九百二十二英镑,接近一九九○年的水平。


第7版(国际)
专栏:

欧共体举行“热能科技展” 由欧共体能源委员会主办的“欧洲热能科技展”十一日下午在布鲁塞尔沙尔贝克展览中心开幕。来自欧共体十二国的几百家科研单位和能源工业企业参加了本次展览,向观众展示了欧共体国家在能源合理使用、开发再生能源、推广太阳能和风能等方面的最新技术和创造发明。


第7版(国际)
专栏:

全世界有三亿多童工 十一日在西班牙塞维利亚开幕的国际反对使用童工会议上提出的一项报告说,目前全世界共有三亿多不满十四岁的童工,超过了欧洲人口的总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