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0月12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文化)
专栏:

  笔歌墨舞 山野风情
——全国社会文化先进县临朐农民文化活动纪实
□张法舜 严兴明 范永民
山东省临朐县,群山环抱的沂蒙山乡,这里曾孕育了古老的民族文化,如今,又开启了一个农民文化的崭新时代。
山乡农家女细指抹丹青
走进山村农家,人们会发现妇女常常在手握毛笔,凝眉伏案,写字作画。那种传统的“男耕女织”变成了“男耕女画”了。全县已拥有一个1000余人的“女画家”群。她们老少皆有,出手不凡,其中有50多人的260件作品参加过国内外展览。
“女画家”们多是山野村姑,农家姐妹,画画多靠自学。她们的画,以工笔和年画为主,内容取自身边的生活,格调清新,色彩明丽,渗透着浓重的乡土气息,为人们展示了一幅幅当代农村生活的图卷。农家女采桑、喂蚕、收茧、割麦、摘柿子,这些生活小景入得画来,无不跃然纸上。从小在农家长大的女画家吕莉,10岁就跟哥哥学画,70年代就名扬乡里。她勤奋好学,农闲季节独自走进山涧沟壑,写生作画,累计画稿2000余件,30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她的代表作《柿子熟了》以精心的构图、熟练的笔法,把秋天丰收的动人景象真实地再现出来,使人不禁想起当地的民谣:“八月柿子熟破皮,累累盈筐赶大集。”
在这个“女画家”群里,年龄最长的数70岁的宋淑德老大娘。宋大娘年近60岁才拜师学艺。学画入迷,凑齐500元上了3年书画函授大学。如今已卓有成就,拥有弟子20多人。她的作品《松鹰图》、《松鹤图》等用笔粗犷凝练,功力深厚,多次在报纸杂志发表,得到名家们的赞赏。其事迹曾在中央电视台、香港《大公报》、大众日报作过专题介绍。
娃娃习书画作品走天下
1992年4月份,潍坊市少年儿童“小能手”比赛在少年宫举行:只见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走在画案前,铺展开洁白的宣纸提笔如行云,5分钟后一群河虾便游动纸上,评委们顿时投来赞许的目光。这幅画最后获第一名。今年7月份,在中国妇女报和宜昌市委举办的“全国少年三峡杯书画大奖赛”中,这位少年又荣获绘画一等奖。他就是临朐实验小学学生李丛。他4岁开始习画,人小志大,勤奋好学,尤以画虾见长,行家们认为他的作品浓淡相宜,构图自然,造型准确,似有白石老人的遗韵。
李丛,仅是娃娃书画大军中的一员。如今,在临朐县有数以千计的少年儿童成了“书画迷”。当地群众文化的普及性和渗透性,由此可见一斑。
这些娃娃们,有的是在家庭的熏陶下爱上书画,有的是在伙伴的带动下走上了学画之路,学校、妇联、团委等部门,也经常组织书法美术短期培训班,及时发现人才,重点培养。几年来,娃娃们的作品,有300多件参加过全国及省、市展览,有50多人的200余件作品在展览中获奖,还有100多幅作品在《中国少年报》、《东方少年》、《儿童画刊》等报刊发表。
文化专业户全县过千家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文化专业户像雨后春笋,在沂蒙山腹地上破土而出。
根雕专业户尹兴礼,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他虽然刚入而立之年,搞根雕的历史却已有10多年。他心灵手巧、因材施艺,创作了9500多件根艺作品,先后在北京、青岛、济南等地搞过个人展览。著名雕塑艺术大师刘开渠生前观看了他的作品后,赞叹不已,曾为他题写了“根艺之光”四个遒劲大字。他创作的《报春》、《中国龙》等50件作品,先后在《光明日报》、《中国根艺研究》等报纸杂志发表。其事迹在1991年3月进入了中央电视台的《神州风采》专题节目。
集陶瓷、绘画、盆景诸艺于一身的文化户刘启胜,精于发明创造,对陶瓷装饰研究很深。1992年,他发明的仿根雕几架和风筝型陶瓷壁挂获两项国家专利。此外,他还设计了数十种陶瓷艺术酒瓶,被众多酒厂订购,打入了国际市场。
老教师焦鼎芳,1984年退休回家后,带领全家老少习书作画,竟成家风,每年都搞一次家庭书画展,四邻八乡的人都赶来观看展览,索取字画。目前,临朐县文化重点专业户发展到了1200余家。这些文化专业户们大都从实际出发,办起了诸如字画装裱、根雕木刻、书法绘画、盆景加工等家庭文化项目。同时,发展家庭文化也为家庭文化户带来了经济效益。据统计,全县发展家庭文化事业总收入达到了680万元,为繁荣群众文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今年5月,该县被文化部授予全国社会文化先进县。


第11版(文化)
专栏:文苑杂咀

  精神产品生产三题
□袁志发
  出版工作与现代化
国家为什么要花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出版报纸、刊物、图书呢?当然是为了现代化建设。可有的出版物所宣传的东西并不是四化建设所需要的,有的甚至是与四化建设的要求格格不入的。比如那些丑化领袖人物形象的东西,那些淫秽不堪的东西,那些偏离正确导向的东西。对这些东西要旗帜鲜明地予以反对,决不能含含糊糊。
我们创办一切出版社、报刊社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各出版物服务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服务的风格可以各具特色,服务的角度可以自由选择,服务的水平可以各有不同,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宗旨是一致的,在任何时候都是不能动摇的。
  满足读者与引导读者
人们的欣赏情趣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明显存在着是高雅还是低俗,崇高还是卑下,健康向上还是颓废变态的区分。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去迎合。对健康的趣味要加以倡导,对平庸的趣味要给以引导,对低级的趣味要予以批评。马克思说过:“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就是说艺术要以美来培养和改善人们的精神素质,创造出更美的人。
  市场需要与社会责任
物质生产要考虑市场需要,精神产品生产也要考虑市场需要。但精神产品关系到人的精神世界,它的价值不能简单地用货币来衡量。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会增强人们的竞争意识、拚搏意识,而且会引起人们相互关系的变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一方面整个经济和社会生活将充满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其他一些不正确的意识也可能滋长起来;一方面一些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将发展起来,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一些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陈规陋习和愚昧现象也可能沉渣泛起。这一切都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出版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现在我们有的同志市场意识强了,这是好的,但社会责任感却弱了,这是值得引起注意的。
我们一定要把市场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统一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精神产品生产的正确方向,才能有效地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第11版(文化)
专栏:

  泉州街头赏古乐老者忘情少年吟
街头文化,时髦不敌传统。这一现象,发生在历史文化名城泉州。9月4日晚,夜色迷人时,在泉州市文化局长庄顺能的引导下,记者先入天后宫大院,再逛文化宫广场,又走了东南西北几条小街,看了五七处南音露天演唱场所,不禁为市民夜赏古乐的那份情致所感动。
南音是一种保留了晋唐古乐余韵的地方演唱曲调。唱者多为少女少妇,手执檀板。伴奏者横抱琵琶,吹奏一尺八寸长的洞箫,还配以横笛、二弦、三弦,合称“五音”。
目前,泉州市的南音社、南音小组已达500个,春、夏、秋三季,活跃在市镇的大街小巷。
左上:异邦游子闻乡音,一曲唤回赤子心。
泰国华侨书赠文化宫南音社的这两句诗,使表演者更增添了几分执著与沉醉。
左中:饭罢听歌去,古调伴清凉。
坐在一条长凳上的母女,在天后宫大院细听市南音乐团谢晓雪吟唱《玉真行》。
左下、下右:清词丽句入耳,世故人情萦怀。
夜晚的文化宫广场,是穿汗衫、打赤脚者的乐园。
下中:乡音唱百代,庄谐趣自生。
海滨老年人协会南音研究会的业余演员,正把千百年的历史故事诉说给父老乡亲。
本报记者 周庆摄影报道


第11版(文化)
专栏:

  厂长写歌大家唱
□江志伟
船在水上走,
水在河里流;
工厂是河水,
我是水中舟。
水涨船高,厂兴我荣,
齐心向未来,
壮志写春秋。
同是创业人,
激浪不回头。
这首题为《职工之歌》的厂歌,是安徽黄山仪表厂厂长潘金根作词,经吴菊英谱曲后在工人中传唱开的,还在全国工人歌曲征歌比赛中获了奖。工人们说:厂长写歌大家唱,齐心建设仪表城。
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安徽歙县的黄山仪表厂,注重企业文化与经济生产同步发展。曾以“全厂第一个大学生”而载入黄山仪表厂史册的现任厂长潘金根,对此颇有研究。他说,再好的规划,再好的设备,最后还得依靠全厂职工意气风发、齐心协力地去实现;而企业文化的威力就在于它是一种最为有效的取得“意气风发”和“齐心协力”效果的手段。因此尽管厂务工作千头万绪,他仍然动手创作了厂歌。   
潘金根还有个体会:“仪表厂就是个大家庭,我们对于每一个职工不仅要管好上班时的生产和工作,而且要关心下班后的家庭和生活。”这个厂的职工中青年人占75%,他们对于工余文化生活的需求尤为强烈。该厂投入资金建立工人之家,设立了图书室、电视室、球类室、棋牌室和舞厅等文化娱乐场所,还专门请来舞蹈教师举办舞蹈培训班,工人们乐有去处、玩有花样,既可消除劳动的疲劳,又不会再去沾染赌博、斗殴等不良习惯。
在某些工厂“为了生产,毁了球场”的时候,黄山仪表厂一直坚持每两年举办一届全厂职工运动会和职工文艺会演。工厂还先后输送20余名工人接受专业培训,对一批参加自学考试者予以经济补助。对于岗位成才者实行“工作上重用,待遇上从优”的制度,曾大胆授予楼晓安、程家栋等13位岗位成才卓有贡献者“厂级技术员”称号。
企业文化建设在黄山仪表厂扎扎实实地进行着,企业文化的内容经提高概括后已纳入办厂方针,这就是:“思想上宽松,工作上紧张,关系上和谐,制度上严格,环境上优美,生活上舒适,努力把我厂建成一个社会主义的温暖大家庭。”


第11版(文化)
专栏:读者快递

  《宝宝看的书》差错太多了
周末晚饭后,邻居家一个快满两周岁的男孩拿来一本小书,让我教他认字,书名是《看图·猜谜·识字·宝宝看的书》。我接过书,一页一页地给他讲解。可是,我讲着讲着,却怎么也讲不下去了,因为这本书的差错太多了。
该书没有标注页码,我粗略数了一下,共64页,每页一幅图画,共64幅,可是,竟有差错17处。概括起来,这些差错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错别字。如将“兔”字误为“免”字,将雨后天晴的“晴”字误为“睛”字等。
第二种是注音错误。例如将“轮”字注音为rén,将“拉”注音为liā,将“锁”注音为sǒ,将“钟”注音为zōng,将“蒜”注音为shān等。
第三种是声调错误。如将“牛”niú误标为niù,将“下”xià误标作xiā,将“二”èr误标作ēr,将燕子的“燕”yàn误标为yān等。
有这么多差错的书怎能给宝宝们看呢?如果让宝宝们从小就接受这么多的错别字和不标准的读音,岂不误人一生?
该书书号为“(琼)新登字02号”,由海南摄影美术出版社发行,各地新华书店经销,1992年11月第一次印刷5万册。为了下一代,建议此书停止发行、销售,或者,将差错改正后再在社会上公开发行。
河南叶县财政局 宋号召


第11版(文化)
专栏:

楹联是根据我国方块汉字一字多义、一字多音的特点,汲取了古代诗词歌赋对偶、押韵、讲究平仄及各种修辞方法,又利用民间桃符的形式、传统书法的造型艺术等形成的独特文化品种。请看:
裴国昌与楹联
□本报记者孙健
每天,当古城金陵还在酣梦中,秦淮河畔那座小阁楼的灯已经亮了。裴国昌先生习惯于凌晨4时开始一天的工作。就这样,他送走了一个个春天,迎来了一个个秋天,呕心沥血,编辑出版了一部又一部大型楹联文学丛书,为发掘和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做出了贡献。
楹联又称对联、门联、春联、对子、楹帖等,是我国辉煌的民俗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楹联从形成至今有1300多年历史,它是根据我国方块汉字一字多义、一字多音的特点,汲取了古代诗词歌赋对偶、押韵、讲究平仄及各种修辞方法,又采用民间桃符的形式、传统书法的造型艺术等形成的独特文化品种,集情意韵形之美,收雅俗共赏之效。一说起楹联,裴国昌先生就精神抖擞,话语滔滔不绝。不过,他说,自古以来,这种深受文人和民众喜爱的文学形式却未得到应有的文学地位,至今没有一部文学史书写它几笔。
如何全面系统地将我国这门优秀的文学体裁传播下去,发扬光大?从1983年起,裴国昌先生分别在无锡艺专、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外国语学校开设楹联文学讲座;于1987年出版了《中国楹联学》一书,将楹联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提出来并进行科学的论述,引起了教育、文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广泛注意。  
近年来,他又对楹联作系统研究,探其规律,分门别类编纂成书出版。我国的名山大川、旅游胜地、寺院庙观、亭台楼阁,无不用楹联装点,民间喜庆寿丧,迎宾送友,也常用楹联。但楹联文学史料非常分散,特别是名胜楹联,它依附于建筑物而存在。这些建筑物,由于历史的沧桑和天灾人祸的无情破坏,很多珍贵的楹联资料已散失。要把祖国96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数以10万计的名胜楹联和亿万群众记忆中、笔记中、书画作品中的楹联作品搜集起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分门别类,标点注释,出书成册,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易啊。裴先生仅抄录楹联的大小笔记本堆起来就有半人高。他出差外地从不逛商店,再忙也得抽空去当地的图书馆,寻觅他所需要的“珍珠”。有时信函约稿不来,他还专程去外地登门求助。若干年来,单是花的邮费和旅费,有据可查的就有一万多元,而且全是自费。就这样,由裴国昌任主编、徐伟法任副主编的《中国楹联大辞典》问世了,辞典收集楹联近10万副、250多万字。它集名家之长、百科之众,从浩如烟海的楹联资料中,选其精华,取其特长,使之成为一部楹联科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文史与资料相结合的综合性大型工具书。 
1984年以来,裴先生已陆续出版了《楹联学概论》、《江苏名胜楹联》、《三百六十行对联选注》、《中国楹联学》、《中国楹联大辞典》、《中国风俗楹联辞典》、《中国艺术楹联辞典》、《中国春联大典》、《中国名胜楹联大辞典》、《中国社交楹联辞典》等共10部11本巨著,约1200万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