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93-01-04

1993-01-04新闻联播 文字版

太子湾奇观

第8版(副刊)<br/>专栏:金台随感<br/><br/>  太子湾奇观<br/> 史莽<br/> 1992年11月18日,杭州南山太子湾热闹非凡。几百对“终成眷属”的有情人,不约而同地在同一日期、同一地点、同样的气派举行婚礼。几百辆披红挂绿的小轿车,排列在太子湾外的公路上,把宽阔的南山路挤得“水泄不通”。一对对新人,漫步在太子湾里,新娘婚纱如雪,新郎西装革履,一色现代气派。亲友们作伴随行,欢言笑语,荡漾湖山,真是好一派盛世景象。<br/> 新人们喜结良缘,当然是值得欢乐的、庆贺的。我们这些过路人看了也为之高兴。不过他们的这次“举措”搞得似乎太“潇洒”了,“潇洒”得有点出奇。<br/> 一奇:谈气派吧,一律小轿车。结婚是终生大事,用一下小轿车未尝不可。可这几百辆小轿车中,多半是“皇冠”、“奥迪”之类的公家车。廉政喊了多年,今天仍用数百辆公车浩浩荡荡来操办个人婚事,未免出奇。<br/> 二奇:说婚期吧,新人们都选定了11月18日,奥妙何在?说穿了很简单,“1118”——就是“要、要、要发!”90年代的青年,物质上追求现代化的“新潮”,精神上却仍迷信祖辈、曾祖辈的“旧潮”。<br/> 最奇的要算是地点了。大约喜冲冲的新人们以“太子湾”这一地名来讨个好兆头——“早生贵子”。应当说,这心愿是美好的、正当的;可惜的是,对杭州历史未免有点懵懂。《西湖志》引《钱塘县志》的记载:“太子湾在钱粮司岭傍,宋庄文、景献二邸攅园,故名。”何谓“攅园”?是停放棺木、暂不下葬的地方;帝王称“攅宫”,皇族称“攅园”。可见所谓“太子湾”并非“吉祥”地。<br/> 我不想嘲笑这些可贺的新娘新郎们,更无意使他们的好日子“触霉头”。我只想记下这一奇观,引起抓思想工作的人注意:正视我们青年一代的精神上的某种不足,在科学知识、历史知识等方面,认真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

诗意的追求与散文美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诗意的追求与散文美<br/> 冯亦同<br/> 当我读了王慧骐刚刚问世的散文集《爱的笔记》,深被诗人对诗意的执著追求所感动。<br/> 这本新书,收录慧骐近作80余篇,其中有散文诗、小品、杂文、随笔、特写,几乎囊括了散文中的各个门类;选材之广,亦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各个年龄层次上的读者。丰富多采中给人印象最深的,首先是个“情”字:真情的发现、爱心的流露、深情的倾诉,不仅在《七色光环》、《爱的笔记》等辑的抒情篇里随处可见;在《人情画录》、《文朋诗友》的那些叙事性作品中也相当突出。像《车过八字桥》写五七干校中受隔离审查的父亲对前来送寒衣的儿子吻抱、叮咛和临别时的瞩望;《艺人之妻》中写年轻娇美的寡妇对丈夫生前演出的录音带异乎寻常的珍惜与痴迷;《卖席翁》中写卖席子的花甲老人在夏日街头“睡成了一则关于席子的最朴实也最形象的艺术广告”……在这一系列感人的生活场景和人物肖像画中,作者笔端的情感,犹如水印木刻中的氤氲效果,透过细节刻画和形象描绘渲染开来,使之更加鲜明生动,并洋溢出一种浓郁的诗意。慧骐是从朱自清的故乡和这位散文大师读书、工作过的校园里走出来的,虽然相隔半个多世纪,但不可能不给后来者以深刻影响:不仅是技巧上的,更有人格上的熏陶和砥砺。在慧骐记叙与文友往还的那些情深意笃的文字里,如《匆匆复匆匆》、《秦淮之子诗之子》等篇中,我们都能够看到一个同样感人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那就是在生活中有着谦和、儒雅的学者之风而又“古道热肠”的作者自己。<br/> 如果说抒情化的形象描绘赋予作品的诗意追求以血肉,那么思辨色彩和哲理的锋芒就是它的灵魂与风骨。慧骐有一支敏于感受又长于思考的诗笔,能够在日常生活的深入观察中把握时代的脉搏、开启心灵的奥秘,剔抉发微出人所未言和不同凡响。例如:《女儿的画》中像与不像的议论,《沐浴奇思》中对人际关系的感慨,以及《夜空觅星》、《爱的絮语》中那些明若云霞、散如珠玑的奇思妙语,无不反映出作家的才学修养、胸襟和胆识。正像卷首篇《诗人呓语》说的:诗人之路“是一条愚人走的路”,“注定了荆棘多于鲜花、失败大于成功”,然而“力与美的召唤”诱惑着诗人去迎接磨难甚至“窒息”与“死亡”的威胁,因为他“别无选择”,他“是这条路的儿子!”……慧骐作品中警策的力量和“诗眼”的闪光,同样基于这种对诗人作为时代之子的使命感和艺术良知的深刻认同;而这也正是那些缺少深度和力度的抒情笔调所不能企及的。<br/> 在散文语言的世界里,慧骐惜墨如金。即使在报告文学、思想杂谈中,也不放松诗意浓缩,讲究节奏的明快、音韵的和谐。这种诗化的简洁、“笔记”式的短小隽永,不仅是对散文过“散”的有力针砭,也适应了生活节奏加快后人们对短篇精品的渴求。同样值得肯定的是,这种努力又是在散文的体裁范畴中进行的,它没有受到诗歌形式上的束缚,而是融会了包括诗歌在内的多种文体的积极因素,甚至吸收借鉴了音乐、绘画、电影、戏剧等姐妹艺术中的表现手法。这种不拘一格、兼收并蓄,正舒畅自如地展示了适应性强和多样化的散文美。

山城新篇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山城新篇<br/> 沙鸥<br/> 滨江大道<br/> 滨江大道如燕尾<br/> 修补山城的寒酸<br/> 宽街好长呵<br/> 波音的跑道<br/> 宝剑似地闪光<br/> 听见那簌簌之声了么<br/> 在穿云破雾<br/> 夕阳把江水点成金<br/> 留连忘返的人们<br/> 用密集的脚步<br/> 写下老城的花期<br/>  十里画墙<br/> 千年的绘画史<br/> 从未载过如此斑斓的长卷<br/> 把滚热的心<br/> 痛苦过的<br/> 困惑过的<br/> 渴望过的<br/> 溶入色彩<br/> 深深刻进墙上<br/> 历史、文明<br/> 必将走向未来<br/> 穿过这一座桥<br/>  珊瑚坝公园<br/> 山城配戴的玉<br/> 勇士帽上的雉翎<br/> 苦难的长江<br/> 世世代代<br/> 把泪沉淀为荒岛<br/> 梦里不曾求索绿柳白堤<br/> 年轻人厮守爱情<br/> 老人慢踱风景<br/> 我也扶杖而来<br/> 在花旁树下拾拣诗

齐鲁第一家

第8版(副刊)<br/>专栏:基层文化巡礼<br/><br/>  齐鲁第一家<br/> 胡世芳于明显<br/> 大观电影院坐落在济南闹市区大观园商场内,建筑面积为3350平方米,它以豪华、壮观、立体设计新颖、别致著称,凡是到这里来的人,总想一睹它的风采。<br/> 提起大观电影院,凡熟悉它的,都知是个“老字号”。它始建于1932年,中间虽多次整修,但仍设施陈旧,结构简陋,功能单一,不能适应改革开放的要求。为了满足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市有关部门决定在原有基础上对影院进行彻底改造、扩建,建成集电影、舞厅、卡拉OK咖啡厅、小卖部、激光大屏幕录像厅、快餐厅和小型宾客部等多功能、多元型、高档次的综合性娱乐中心。结果只两年时间,这座齐鲁首家特级70毫米六声道和70毫米八片孔立体声的影院就以全新面貌出现在泉城。<br/> 进入宽敞华丽的一楼大厅,迎面看到的是长达20米巨幅金属壁画,前厅左方为灯光喷泉,两者相映,格外艳丽。一楼放映主厅安装有全国第一流的放映设备,可放映35毫米系列电影、35毫米四声道立体声电影、70毫米六声道立体声和70毫米八片孔立体声电影。这70毫米的电影放映在高9米、宽20米的银幕上,简直“神”了,它信息容量大,画面幅度广,明亮清晰,层次丰富细腻,色彩鲜艳;25组61只扬声器环布四周,声音有方位感、移动感和空间感,加上视角和听觉相互配合,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舞台还装有电控滑轨,可按影片射光范围自行调整银幕宽度;厅内拥有760个航空沙发座椅和“鸳鸯座椅”,舒适典雅;山峦锥形的天花板灯光多变,柔和悦目;冲浪式壁画采用最现代的吸音材料装修。<br/> 再沿阶而上,二楼的大型卡拉OK咖啡厅和三楼的大舞厅也显得华丽而不俗。<br/> 若看小电影,四楼便是拥有300个软座椅的第二放映厅,可放映35毫米系列电影和35毫米四声道立体声电影,并兼放激光大屏幕录像。<br/> 有高标准的设施,还要有高质量的服务。这家电影院为了接待八方朋友,除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外,还专门培训服务员,做到文明用语,礼貌待人。所以改建后的大观电影院,开业就吸引了大批观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仅开业后的一个季度,放映收入就达76万元,相当于过去一年的放映收入。许多观众赞叹道:来这里一乐,既开了眼界,又增加了美的享受!

春满人间(图片)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春满人间 篆刻:赵我将

摘火把果的姑娘(图片)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摘火把果的姑娘(中国画) 蒋采萍

感动“上帝”的硬汉

第8版(副刊)<br/>专栏:大地<br/><br/>  感动“上帝”的硬汉<br/> 刘文杰张之泽<br/> 当经贸部外汇商品大楼封顶的时候,杨全生一把甩掉头上的安全帽,迎着凛冽的西北风,不禁放声大哭。<br/> 这是1985年岁末,武警交通指挥部直属建筑施工处最艰难的日子熬过之后,疲惫之至的杨全生感情的闸门终于打开了。<br/> 男儿有泪不轻弹。<br/> 这年8月,随着部队精简整编,吃惯了“皇粮”的施工处一夜之间被推进了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中,由于没有营业执照,缺乏竞争意识等原因,他们在建筑行业的激烈角逐中接连败北。<br/> 就在这时,41岁的工程师杨全生临危受命,出任施工处处长。他一上任,迎接他的便是那张冷冰冰的合同中止通知单。杨全生心里乱极了,这可是这支部队眼下唯一的一线生机了。他“噔噔噔”闯进甲方负责人的办公室,恳切地说:“再给我们一次试试的机会吧!”并且当场立下保质保工期的军令状。<br/> 对方也是个爽快的主儿,他们被杨全生的真诚和胆识打动了,将“死刑”改成了“死缓”。<br/> 杨全生不敢懈怠,立即召集几位工区负责人商量迎战方略。他响亮地提出:“四个月拿下两幢大楼的主体工程。”可是面对这个烂摊子和涣散的军心,在场的人都苦笑着摇摇头说,到年底能干到第二层就算快。只有总工程师范永久说:“试试吧,也许还有些指望。”<br/> “集合队伍!”杨全生手一挥,一百多条汉子齐刷刷站到他面前,杨全生站在一个钢筋桩上发表了他的第一次就职演说。<br/> “同志们,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这个工程上不去,一是材料上不去,二是工艺不对路,三是分工不明确,四是纪律不严明。从今以后,这都行不通了。”话锋一转,他斩钉截铁地说:“谁要是装熊,就脱下这身橄榄绿。”<br/> 战士们惊得直咋舌,继而,使劲为这位新处长鼓掌,掌声如雷。<br/> 战幕重新拉开以后,杨全生坐镇中军指挥调度,人手不够时,他就亲自顶上去,两幢大楼一天一个样,两个多月之后,大楼竟提前47天封顶。杨全生一摸胡子,长得像一蓬乱草。<br/> 二工区虽然稳住了阵脚,其他工区的形势依然严峻。没办法,杨全生只好把剩余的队伍分散出去,给别的建筑队当零杂工,又出力又受气,这对杨全生是一个很大的刺激。<br/> “必须支摊子自己干!”杨全生发动大家到处找活路,工程揽到了,正当他们兴高采烈准备施工的时候,市有关单位找上门来了,因为他们不是等级企业,没有营业执照,所以不具备施工资格。<br/> 于是,杨全生带着他的属下开始了又一次艰难的远征。主管部门的门槛都快让他们踏平了。这种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执著,感动了上帝,也感动了市建委等部门,三级企业的执照拿到了。<br/> 从那之后,施工处的日子如日中天,逐渐红火起来。这些年来他们承建的40多项工程,优良率为百分之百,企业也从三级跳到二级。<br/> 杨全生可以放开他粗哑的喉咙唱河南豫剧了。<br/> 一天,杨全生与总工程师范永久、主任曹义一起检查小关工地,由于连日的疲劳、炎热加之在地上蹲的时间太长,起身时,他头一晕眼一黑,往后一仰,掉进了三米多深的地下室水泥地板上昏了过去。大家赶快把他送到天坛医院,医生一检查,原来是脑颅骨骨折,情况危险,必须立即入院抢救。<br/> 妻子王兴春一见老杨去了医院没回来,知道事情不好,立即赶到医院,部队官兵、指挥部首长都来了,安慰杨全生好好养伤,但是7天的危险期一过,他就急不可待地对来探望的副处长梁光彩说:“部队怎么样?工程怎么样了?请常委们来开个会吧!”<br/> 第二天,施工处的党委常委们带着会议记录本来到病房,杨全生一一作了交待,常委们回家后,范永久又召集了一个碰头会,制定了一条纪律,要求各工区严加控制,不准过多探望处长,探望时不准谈工作,更不准把不愉快的事情告诉处长。<br/> 两个月后,杨全生又回到了他梦牵魂绕的建筑工地,他们接受了武警总部一项紧迫的施工任务,额定需270天完成的改造装修任务必须在80天之内拿下来。<br/> 迫在眉睫。杨全生咬着牙一步步爬上高楼,供血不足的大脑使他一阵阵晕眩。他不得不承认体力大不如初了,但是一种火一样的激情在推动着他。<br/> 我是一个兵,我是一条汉子,就是倒下也应该倒在岗位上,他默默地对自己说,高高的塔吊伸出手臂把他拥在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