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2月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改进领导方法建设农村小康

  民富县才富
——河北清河县委是怎样抓经济的
本报记者黄彩忠河北日报记者米保广
编者按:清河县是在“不靠山,不靠水,不靠大城市,不靠铁路;地下没矿藏,地上没特产”的条件下抓经济建设的。他们走的路子,采取的措施,自然有其特殊的一面,但也有不特殊的地方,各地可以做也应该做到。这就是自始至终贯穿在他们工作中的主旋律: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重视群众切身利益。他们眼睛向下找突破,眼睛向下求发展,眼睛向下用人才……他们的眼睛总是关注着群众,由此得到群众的拥护,上下一个劲地发展经济。
改进领导方法建设农村小康
俗话说“富了和尚穷了庙”。有“北方温州”之称的河北清河县,10年前起步靠的是发展民营经济,办家庭工业的个体私营企业相当多,转眼间两三年功夫冒出许多“万元户”,人们不免怀疑会不会“富了农民穷了县”。直到今天,有这种担心的人仍不少。事情果真如此吗?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于11月初访问了清河。
汽车进入县城,我们首先发现,“两条马路一盏灯”的旧貌大改观了。29条大街纵横整个城区,商店、企业、宾馆、饭店鳞次栉比。我们漫步被誉为清河“小王府井”的商贸城,样式各异、装饰典雅的楼房一幢连着一幢,排满了1.6公里长的大街两侧。近几年2000多户农民进城开店办厂,县城建设投资3.5亿元,其中90%出自农民。城区面积比10年前扩大近10倍的清河县城,是一座典型的“农民城”。
10年间的两届县委书记,对于今天的变化似乎早有预见,他们对自己的发展战略心里有底:万丈高楼平地起,广大农民富就会为县富打下坚实的根基。先积富于民,而后露富于县。最能说明问题的数字是财政收入:1983年仅485万元,当年吃国家补贴30万元;1993年增加到3000万元,还上交国家156万元。10年间财政收入增长5倍多,民若不富,没有税可交,甚至还要靠救济过日子,县能这么富吗?
给转得快的“轮子”加油
抓经济从何入手?1984年,各地的乡镇企业开始红火起来了。那时,地区制定的发展方针是:“四个轮子(国家、集体、联合体和个体)一起转,给集体企业多加油”。开始,县委也曾把主要精力用在发展集体企业上,计划一年之内兴办和恢复76个集体项目,可是折腾一阵子,把吃奶的劲都使上了,最后仅恢复一家小化肥厂,还不怎么景气,卖的价钱没有成本高。前任县委书记段连庄如今退下来了,他回顾当年那段历史说:“这跟打仗一样,投入大,伤亡多,攻不下,打的是消耗战,这就逼着我们另找突破口。”
突破口在哪儿呢?70年代初,清河的社队工副业曾兴旺过一阵子。1975年“割资本主义尾巴”时,把1300多摊集体企业冲散了。80年代初“大包干”兴起,又把农村集体经济的“家底”连同责任田一块分到了户。这种“散”与“分”,使农民一方面迫切要求致富,另一方面又不愿走吃“大锅饭”的老路,决心选择自己愿走的致富路。这时,被打散的1300摊企业的四五千个业务员,或跑到外地,或转入“地下”,搞起了家庭小工厂。在当时“名不正言不顺”的家庭工业,因其机制灵活,投入少,见效快,办得红红火火。这景象使县委看到,家庭工业是发展清河县域经济的突破口。他们毅然作出决策,响亮地提出:“四个轮子一起转,哪个转得快就给哪个加油”。家庭工业由此出现惊人发展,一户致富几户跟,几户致富带全村;在1.9万多个家庭工厂的基础上,出现了8个专业乡镇,120多个专业村,并形成在全国小有名气的汽车配件、摩托拉线、合金刀具、精梳羊绒等4大行业。如今,清河家庭工业正走出家庭,个体、私营企业的固定资产总值已占清河社会固定资产总值的80%以上。
回顾家庭工业10年发展的历程,县委书记孙彦敏说:“在一个县,只有一个发展经济的最佳突破口,哪一个突破口最佳,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清河把家庭工业作为驱动轮,不仅是客观的选择,符合经济规律的选择,也是体制上的一种选择。”
咬住“青山”不放松
清河近10年经济发展除快速之外,一个显著特点是“持续”。产值、税收、人均收入、利润等4项经济指标,除1990—1991年因主要受国际羊毛绒市场影响有所下浮外,其余8年都保持着一个劲向上扬的态势。相邻县反映清河“天天有进步,迈不了大步迈小步”。县领导强调,这些年抓经济做到了“不管东南西北中,咬住青山(发展经济)不放松”。不管人家有什么怀疑,甚至指责清河发展经济的路子错了。他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不变,发展个体、私营企业的路子不变等“六个不变”。
突破口选准之后,县委的工作重点是如何组织大兵团向前推进。这些年他们一直按照“把没钱的变成有钱的,有钱的变成缺钱的”思路抓经济工作,采用的是行之有效的“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方法。这里所说的“两头”,一是没有脱贫的不富裕的农民,一是开始富裕的少数农民企业家。这个县尽管家庭工业起步早、发展快,但仍有30%多的农户没有加入务工经商的行列,有为数不少的农民致富无门路。对这一部分尚未富裕的农民,县委一方面依托本县行业和区域经济优势,采取以强带弱,优势互补的办法带动他们务工经商,另一方面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使农民通过发展商品型农业增加收入。对于那些已经走出家门的工商企业,他们提出并实施以“大规模、多投入、高科技、外向型、名优特”为主要内容的规模工程。去年全县投入1.1亿元,新上41个项目。今年又投入2.9亿元新上项目145个,其中投资200万元以上的35个,固定资产总投入1.7亿元。明年上半年已备好的项目18个。这些新上项目基本上都是农民企业家投入的,因此在清河出现了最有钱的成了最缺钱的现象。这样,在治穷致富的道路上,一方面抓面的扩大,一方面抓点的提高,使农民在“无钱、有钱、缺钱”循环往复的转换更替中,达到户户变有钱,小钱变大钱,带动全县经济不断登上新台阶。
为帮农致富搞好服务工作,清河县委、县政府还自觉地改变领导经济的行为方式,正确界定政企关系,提出了很受上上下下欢迎的5句话:“你赚钱我保护,你发展我铺路,你纳税我服务,你有难我帮助,你违法我查处”。他们对各种经济成份一视同仁,一律视作纳税人。这样做的结果,一是使个体私营经济得到发展,二是使不同经济成份交互运行的混合企业大量产生。例如农民翟书来办特种耐火材料厂,产品供不应求,他想发展,但贷款受卡,征地困难。在政府帮助下,他“嫁接”到县二轻公司,由二轻公司出面,先后为其征地50亩,贷款近千万元,气势宏伟的厂房盖起来了,还引进了国内一流的生产线。类似的混合企业实现了生产力要素优化组合,使不同经济成份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目前,全县注册的企业1100多个,属混合型的已达700多家。
宝贵的资源是人才
清河人能干,清河能人多,时不时就冒出一个。县委书记孙彦敏对我们说,最近他就发现了两个,一个是武宋庄村的,完全由他个人掏腰包500万元在县城盖了一座振兴大厦;另一个是华那村的,前不久投资400万元建了一个羊绒厂,这两个人在清河都名不见经传。能人钱多,能量更大。他们在自身致富的同时,往往带动一片人脱了贫,这就是清河人常说的“墨迹效应”。
清河经济的发展主要靠一批能人支撑着。清河已是全国主要的汽车配件基地之一,摩托拉线产销量占全国的60%以上;精梳山羊绒年加工量3500吨,占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产品畅销国际市场;耐火材料覆盖国内70%的冶金、化工市场。在这里,商品基地的形成,供销市场的拓展,能人都功不可没。县委抓经济,眼中一定要有人,特别要注重那些有本领带动广大农民走向市场的能人。
羊绒行业的形成就是典型的一例。清河没有山,也就没有山羊。起初,有个叫代子路的农民业务员,去内蒙古联系业务,在一家毛纺织厂里,发现被当作废料扔掉的下脚料里含有短山羊绒,便拉回一汽车,用梳棉机试着梳出百十公斤短羊绒,居然赚了6000多元。这一下产生了“墨迹效应”,许多农民也跟着干起来,越干越会干。后来,“凡有山羊的地方都有清河人”,成千上万的采购员跑到新疆、内蒙古、宁夏、甘肃等地,大车小辆地把山羊原绒运到清河。清河农民创造出精梳羊绒新工艺,使梳出的山羊绒提取率比一些大厂高,长度损伤率由通常20%降到8%,成本降低15%。接着,农民企业家宋永恒又同科研单位携手,研究出纺纱新工艺,使纺纱支数达到80支,远远超过国内28支和国外32支的水平。清河羊绒大量出口,年创汇1亿美元。难怪世界名牌英国道森毛纺织集团的老板说:“世界羊绒看中国,中国羊绒看清河。”
看来,优势、劣势也常常是共存的。清河不靠山,不靠水,不靠大城市,不靠铁路;地下没矿藏,地上没特产。县领导说:“四不靠”、“两没有”,是没有物质方面的资源和条件,但清河有个最大的资源——人才。贫穷的历史造就了乡间众多的能工巧匠,逼迫人们养成了外出经商的传统习惯。县委便下气力发现、培养能人,尤其是保护能人。1988年,清河成立“支持大户办公室”,第一批列出的被支持的能人就有96个。当时,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的同志来清河调查,高度评价他们那在全国也少有的办公室,是改革中的新生事物。这次,我们采访清河能人中的代表宋永恒,他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话:“我是一颗种子,县委、县政府给了我雨露和阳光。”显然,农民的创造正是县委、县政府鼓励的结果。


第2版(经济)
专栏:

  国家体改委副主任洪虎说
 企业改革进入制度创新阶段
本报北京11月30日讯记者王清宪报道:国家体改委副主任洪虎今天说,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标志着我国企业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从偏重放权让利的政策性调整阶段,转到着力进行企业制度创新的阶段。现代企业制度的提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他是在今天上午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直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共北京市委等五个单位联合举办的宣传贯彻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系列报告第一讲上说这番话的。
洪虎说,我们所说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指适应社会化大生产需要,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企业真正成为面向国际、国内市场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一种企业体制。不只是某些方面的一两项制度,也不只是企业内部组织管理制度,而是一种制度体系,涉及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各个方面。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是一种把我国企业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创新做法与国际惯例和通行做法结合起来的企业制度,是各类不同所有制性质企业改革的方向,其组织形式是多样化的。他说,我们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应具有产权关系清晰、法人制度健全、政企职责分开、经营机制灵活、管理规范科学的基本特征。
洪虎说,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需要,是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搞活国有经济的需要,是适应政府职能转变、改革国有资产产权管理体制的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十几年来企业改革的继承、发展、深化、提高,决不是照抄照搬国外的东西,也不是否定过去的企业改革,另搞一套。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在总结我国企业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企业制度的科学成分,形成中国的特色。


第2版(经济)
专栏:税制改革漫谈(二)

  话说消费税
李兰
问:明年国家将对税制进行重大改革,改革的内容之一是开征消费税,请介绍一下消费税的有关情况。
答:简单地说,消费税是对特定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征收的一种税。它具有这样一些特点:第一,它只是选择一部分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征收。第二,它只是在消费品生产、流通或消费的某一环节征收,而不是在所有环节征收。第三,税率、税额的差别性,就是根据不同消费品的种类、档次、结构、功能或消费品中某一成分的含量,以及市场供求状况、消费价格水平等情况,制定高低不同的税率、税额。第四,在征收方法上,既可以采取对消费品制定单位税额,依消费品的数量实行从量定额的征收方法,也可以采取对消费品或消费行为制定税率,依消费品或消费行为的价格实行从价定率的征收方法。第五,税负具有转嫁性,也就是说,消费税无论是在哪个环节征收,也无论是实行价内征收还是价外征收,消费品中所含的消费税款最终要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由消费者负担。
问:消费税是不是一个新税种?
答:对消费品征税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在我国可追溯到西汉时期对酒的课税。在国外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代。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征收的货物税、商品流通税、工商统一税、工商税以及现行产品税、增值税中对一些消费品如烟、酒、化妆品、成品油等征收较高税率,都具有对消费品课税的性质。因此,可以说,对消费品课税在我国由来已久,它并不是一个新税种,只不过过去不叫消费税而已。
从国际上看,消费税和具有消费税性质的税种是世界各国普遍采取的一种税收征收方式。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120多个国家都开征了消费税。
问:在我国开征消费税有什么意义?
答: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首先,可以为社会主义建设筹集资金。其次,可以正确引导消费方向,抑制超前消费和集团消费需求,调整消费结构。再者,可以达到调节收入,解决分配不公的现象。第四,对一些特殊消费品的生产加以限制。我国是烟、酒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卷烟和粮食酒的产量已分别达到3200万大箱、600万吨。大家知道,烟、酒的过度消费不仅会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秩序造成危害,还造成巨大的社会浪费。因此,有必要通过征收消费税来限制其生产,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寓禁于征”的政策。
问:我国消费税的征税范围是如何确定的?
答:我国消费税征税范围的选择主要是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和消费水平;第二,国家财政的需要;第三,资源供给和消费需求状况;第四,我国人民的消费构成和心理承受能力;第五,国外的成功经验和通行做法。
基于上述考虑,我们认为这样几类消费品可以考虑纳入消费税课税范围:第一类,一些过度消费会给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和社会秩序造成危害的特殊消费品,如烟、酒、鞭炮、焰火等;第二类,一些奢侈品、非生活必需消费品,如金银珠宝首饰、化妆品、摄像机等;第三类,一些高档次、高能耗消费品,如小轿车、摩托车、空调器等;第四类,一些不可再生和替代的资源性消费品,如汽油、柴油等;第五类,具有一定财政意义的产品。
问:开征消费税会不会增加人民群众的负担?会不会引起物价上涨?
答:第一,消费税的收入是从目前所征收的产品税、增值税收入中分离出来的一部分收入所构成,它的形成只是新老税制的收入转换。从选择征收消费税的消费品税负情况看,征收消费税以后基本维持了消费品原有的税负水平。第二,选择征税的消费品一般为特殊消费品,奢侈品,非生活必需品。第三,从应税消费品的消费选择看,消费者一般应具有较高的消费水平和收入来源,也就是说消费税是由有相应消费能力的消费者负担的一种税。
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开征消费税不会增加人民群众的负担,也不会引起物价上涨。


第2版(经济)
专栏:

  熠熠发光的汈汊湖
晏乐安 潘新波
习习湖风,醉人秋阳。头枕南干渠大堤,背倚广漠湖滩,宛如一颗硕大的蓝宝石,湖北省汉川县汈汊湖养殖场,熠熠发光。
踏着松软的湖土,吸着略带鱼腥的空气,我们仿佛走进了恬静淡雅的水墨画中,只见方方鱼塘、蛙地、蟹池、鳜鱼塘恰似棋盘排列。
汈汊湖的水水质好,多种矿物质和微生物蕴涵其中,是鱼、蛙、蟹难得的天然“佳酿”。依仗得天独厚的条件,汈汊湖人用勤劳的双手塑造了一个新的自然。蟹池微波荡漾,养殖的中华绒毛蟹体大肉嫩。秋末,商贾云集。今年新拓了1.5万亩大湖套养中华蟹,渔民们仅此就能获得纯收入120多万元。
毕业于省水产学校的张仁高分配到这里工作后,发现场里环境优雅、少噪音、无污染、水草丰美,是牛蛙繁衍生长的乐土,便大胆从湖南引进40对种蛙,办起了牛蛙总站。在他的带领下,全场渔民纷纷养起了牛蛙。阳光下,一只只蛙有如笑面菩萨,个个腆着大肚,圆睁着双眼,一动不动。谈到那些种蛙,张仁高眉飞色舞。他说,现在一对种蛙可卖120元,简直是水中的金元宝啊。
一群飞燕,掠过波光粼粼的水面,似与塘中的鱼儿嬉戏。汈汊湖养殖的鳜鱼,每年产量在1万公斤左右。这里养鱼的方法也非常特殊。他们的鱼塘,每块10公顷水面,四周环水,中间是天然的芦苇荡或人工栽种的稻谷;鱼可捕食到新鲜活食,因而生长快、味道美。每逢捕捞期,四方客户蜂拥而至,常常把场部通往鱼池的公路挤得人车难行。
太阳西斜,渔场甲鱼池镀上一层金辉,一只只甲鱼头露出水面,好像在列队欢迎什么。现在,场里掌握了孵化技术,可以自行孵化了。今年孵化出的甲鱼苗每只卖15元。渔民潘小新告诉我们,去年,他家在2.1亩鱼塘养甲鱼,纯收入3万多元;今年改进技术后,纯收入可达10万元呢!


第2版(经济)
专栏:

  彭志荣安全行车一百二十万公里
本报讯北京市崇文区煤炭公司司机彭志荣开车28年,行程120万公里,没出过事故,连续12年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司机。
老彭今年55岁,1965年开始开车。28年来,他不管开什么车都安全第一。公司所在地是个胡同交错的地方,出车要经过两所小学和一所中学,要拐六道弯。每逢出车,老彭都小心翼翼,礼让行人。严守交通规则,不出丝毫差错。
老彭还管修车。车有毛病,不修好绝不开。老彭有个习惯,车子必须干净才能运行。今年雨季的一天晚上,老彭出车回来已经10点多钟了,他照旧把车里里外外擦了个净。擦完车已经12点多钟了,他索性不回家,在车库里睡了一觉。一辆开了十年的车,如今还跟刚买回来的一样。(马成奎)


第2版(经济)
专栏:

  东海对外招标第7个合同签字
本报北京11月30日讯记者费伟伟报道: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美国埃克森公司今天在京签订了东海34/02合同区石油合同。这是我国东海近海部分海域对外招标以来与外国公司签订的第7个石油勘探合同。
该合同区位于浙江温州市以东250公里海域,面积2120平方公里,水深80—100米。埃克森公司将独承风险,进行地震资料的采集、分析及钻探井等勘探工作。
埃克森公司是最早参与我国海洋石油对外合作的外国公司之一,至今已投入资金1.4亿美元。它和壳牌公司联合与我国签订了5个石油合同和协议,至1992年底,已打深井17口,完成地震测线1.9万公里,在南海珠江口盆地发现了一个油田和一个气田。


第2版(经济)
专栏:

  玉溪卷烟厂经营越搞越活
本报讯云南玉溪卷烟厂在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积极慎重使用《条例》赋予企业的自主权,经营管理越搞越活,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今年该厂利税可达70亿元,比去年增长40%。
玉溪卷烟厂坚持把质量作为打开市场的金钥匙。他们把烟田当作生产的第一车间,多年来投资约7亿元,帮助烟农科学种烟,大大提高了烟叶的成熟度。烟叶的物理、化学指标达到世界名烟的标准。从1991年起,他们以各种形式扶植了23个乡镇企业,为其配套,在大协作中使生产更加社会化、专业化,提高了生产能力。(宪鑫常生)


第2版(经济)
专栏:

  浙江规范化股份制企业达116家
本报讯经中国证监会复审通过,杭州万向股份有限公司和杭州解放路百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浙江省股份制试点工作起步早,发展快。到10月底,经批准成立的规范化股份制企业已达116家,其中凤凰、尖峰等6家公司股票已分别在上海和深圳两地上市交易。(翟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