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月10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

  走向市场的轨道
——14年水利事业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本报记者凌志军黄彩忠
今天,中国对于水的认识与决策终于有了一个极大的进步,这就是,走向市场经济的轨道。这个进步的实现,涉及14年水利事业改革的全部历程。
水的分量在今天格外沉重,她已走出农业,牵涉着整个国家的发展。最新的认识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对于中国的水利事业来说,1992年是一个真正的黄金年。
水在人们的话题中,分量格外地沉重起来:水,不仅是农业和农村的命脉,也是工业的命脉、城市的命脉、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社会发展的命脉。她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的一部分。对于她的重要价值的阐述,一年多来层出不尽,见之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见之于党的十三届八中会全的决定,见之于七届人大的四次和五次会议,见之于1992年5月全国水利改革会议,也见之于同年10月的全国城市水利改革会议。
新的认识导致新的行动。这一年里,“除水害、兴水利”的高潮已不是季节性的突击,也不仅是限在局部地区。自1991年秋冬至1992年春夏,又由春夏再至秋冬,在从南到北的城乡,高潮几乎无时无处不在涌动。淮河工程,太湖工程,杭嘉湖工程,凉水河工程,洞庭、鄱阳两湖的大规模治理拉开序幕。还有更大的行动:黄河小浪底准备工程展开;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移民加快;南水北调的筹划……与此同时,农田水利建设和城市水源整治大范围展开,入冬时节,水利工地上,每天多至8000万人,这意味着,全中国大约每15个人中即有一个在水利工地上。
可以说,1992年,中国的水利事业登上14年以来的最高峰。
但是,高峰并不是突然崛起。在水利建设的思路上,中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曲折过程。从50年代到70年代,水利曾有过她的辉煌时期。80年代开始的改革造就了新的形势,把治水当作政治、当作福利,国家包、大呼隆的老路明显地不能继续。大形势中,孕育着发展水利事业的新动力:经济加速,对水利的需求也加速膨胀起来,农业要水,工业要水,能源要水,城市要水。经济繁荣,对水患也增添了更多的警惕。可以说,今日中国无处不在呼唤水的问题,而全局范围的改革开放,为水利的更快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今天,水利走出农业,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这结论正是反思与探索的结果。
水是商品!没有经济效益,不会有长远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水利作为一个产业,必须建立市场经济的新机制。
有一件事在水利部广为流传:世界银行主动为中国改善人畜饮水的工程提供一笔贷款,水利部门谢绝了。
人人皆知水利需要钱,增加投入的呼唤震天响。为什么送到眼前的钱却又不接受?政府部门说,还不起,谁敢借!
水利本是一个巨大的产业,全世界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在靠水赚钱。可中国是一个例外:水是福利,不是商品。
应当说,水利事业在中国所产生的效益是巨大的:防洪体系令黄河40余年安澜无害;水电工程产出全国20%的电力;灌溉系统使全国不到半数的土地生产出2/3的粮食和3/5的经济作物;水土保持减少了数百亿吨土壤的流失……
我们投入了大约800亿元的资金,而直接的经济效益至少达到8000亿元。以一换十!
但是,好事只是造福于社会。水利事业本身在为人作嫁的同时却造就着自己的困境:工程损坏而不得修复,老化而不得更新。江河湖泊,堤坝待修,淤积待清;8万水库,十损其四;井渠闸涵,或超期服役,或报废遗弃;灌溉设施,新增不抵减少。
增加投入的呼声日高,行政的办法也不算少,为何收效甚微?投入减少的背后缺少利益的驱动。创造效益与占有效益不相协调。这个拥有1200亿元资产和2000多万亩土地的庞大事业,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亏损户,以至不少水利工作人员不能按时领取工资。
一个事业如果要让为她出钱、出力的人吃亏受穷,又怎么能有长远发展的动力!
用行政办法集中人力和财力的老路,近期看,事倍功半;长期看,越来越窄。中国必须彻底调整水利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适应经济市场化的大潮流。“一业为主,多种经营”、“以水养水”、“以副养水”、“以电养水”……十多年间相继实行的这一系列方针中,孕育着一种全新的观念:水是商品,是产业!得不到足够经济补偿的水利,不会有长远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1992年5月,全国水利改革会议上,把这个认识概括为,建立水利事业发展的新的机制。到了10月,党的十四大会议之后,这个认识更进一步地被表述为,必须把水利事业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
如今,水利在相当多的地方已经成为有着巨大利益的产业。在青岛,水利系统去年经营获1002万元利润;在深圳,仅水管单位年总收入即达1亿元。广东北部贫困的山区,有一个小县,叫阳山,水电资源丰富,过去几十年少有开发,因为没有人来掏钱。近两年,开发水电在这里成了最热门的投资,发电自给有余还可以并到大电网上去。为什么发展得这么快?因为广东有了一项新政策:电价随行就市,这里上网电价高于其他地方两倍多。仅此一举,开发水电成了有利可图之事。于是,政府投资,集体投资,个人也投资。主观动机主要是得到利润,客观结果是加快了水利事业的发展。
中国今天所面临的旱涝夹攻之势没有缓和甚至更烈。最紧迫的问题在于,水制度的不合理使极为短缺的水资源变得更为短缺。
当90年代开始的时候,中国水利史上发生了两件意味深长的事。
第一件,1991年南方大涝,其所造成的危害,至今犹在人们眼前。
第二件,1992年北方大旱,各地告急电报纷纷涌到北京。黄河下游断流70余天。水利部急令上游龙庆峡水库超常放水,然而沿黄各地均逢大旱,都把眼睛盯着黄河。水利部派出8个工作组分赴黄河,任务只有一个:把住水口,严禁截水,确保黄河水流到河口的胜利油田。
这两件事证明,在数十年的努力之后,中国今天所面临的旱涝夹攻之势,不仅没有缓和,甚至更烈。近几十年间,平均起来,大灾三年一次,小灾年年都有,甚至一年数次。这使得中国的农业每年有29%的耕地受害,至少减收200亿公斤粮食。
然而更严重的损失是在人们并不十分注意的地方。这就是水资源的严重短缺。这里所说的短缺,并不是指天灾,而是指正常气候以及正常供水条件下,水资源的供不应求之势。到了1992年,全国467个城市中,已有300多个缺水,每天缺水1600万吨,全年因供水不足使得工业减收上千亿元,使得数百个经济开发区不能正常地运转,14个沿海开放城市,无一不因缺水叫苦连天。此外,中国至少还有8000万农民在旱季吃不到足够的水,有数亿人吃不到清洁的水。
这个世界把这么多的人安排在我们这块土地上,却没有给予我们相应多的水。中国人多水贫,以人均的占有量来计,仅为世界平均数的1/4。
然而对于中国的水利事业,最紧迫的问题还在于治水用水的制度不合理。
即使在今天,水利已经在走向市场的道路上迈了一步,但是,水仍然是最不值钱的东西:1992年全国水的平均价格,每吨1分,不及成本费用的一半。实际上收回了多少呢?大约是1分钱的一半。
庞大的市场世界里,商品万万千千,卖东西要收回本钱,买东西要给钱,天经地义。可是,这里还有另外一个“天经地义”:花2元钱做出来的东西,只能定价1元来卖,又只能拿到5角。除了水利事业,有谁肯做这样买卖?
即便如此,收水费还是一件相当艰难的事。一个非常流行的公式是:收钱理屈,不交钱理直。
已经列入法规的用水登记制度,在不少的地方竟是行不通。
水的不值钱正在造成水的不被珍惜。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农业水的利用率不及50%,工业水的循环利用率也很低。这就使极为短缺的水资源变得更加短缺。
走向市场的道路是坎坷的,但中国的水利事业必须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否则便不会有光明的未来。
在这里,首要的问题是重新认识水。不仅有水利部门和水利工作者的重新认识,而且有全社会全民族的重新认识。


第2版(经济)
专栏:

  废止过时文件下放管理权限
吉林经济发展快效益好
本报讯记者李安达报道:在过去的一年里,吉林省采取一系列重大步骤和措施,狠抓简政放权,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实施全方位开放战略,经济稳步发展,效益明显提高。去年1至11月,全省预算内工业企业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7个至20个百分点;共签约成交了671个利用外资项目,合同外资总金额5.24亿美元,为1991年以前利用外资总和的87%。
为使企业进一步转换经营机制,增强活力,省委、省政府认真抓了机关简政放权,转换职能。省政府组织力量对1989年以来的有关文件进行了清理,废止了不适应改革开放要求的文件312件。省直有关部门下放经济管理权限共452条。16个市县的综合体制改革试点进展较快,50户放开经营、转换机制的试点企业取得成效。尤其是全省350户大中型企业的骨干作用进一步显示,实现利税比上年增长39.8%,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亏损较大的粮食企业去年实行放开经营后,比上年减亏6.1亿元。股份制试点进一步扩大,到去年底,全省新批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共72户。
开放开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去年经国家批准珲春为边境开放城市和长春市享受沿海开放城市政策后,全省先后批准建立了14个各类经济开发区、开放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一个以长春、珲春为龙头、以两沿(沿边境线、沿铁路线)为重点的开放格局已初见端倪。


第2版(经济)
专栏:

现场办公 解决矛盾 横向联合 招商引资
贵州对外贸易长足进展
本报贵阳1月8日电记者胡跃平报道:贵州省对外贸易、招商引资工作取得长足进展。据统计,去年全省出口总额达2.2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创历史新水平;利用外资合同金额达2.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倍多;批准三资企业210家,超过前10年总和。
去年以来,贵州省把增加外贸出口作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点来抓,采取多种措施扶持发展。运输紧张,是制约该省外贸扩大的主要因素。为此,省委省政府多次组织有关部门就一些实际问题到现场办公,解决了矛盾,确保了全年的出口运输任务。在调整出口商品结构上,外贸部门按照省里的要求,逐步改变过去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作法,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减少了初级产品出口比重,增加了工业制成品的出口量。如原主要出口磷矿石,现已转为出口磷肥、磷矿砂及一些附加值高的磷化工系列产品,其它矿产资源也都由出口初级产品逐步调整为制成品或半制成品。由于出口商品结构档次有了提高,虽然去年的运量比上年同期略有下降,但创汇绝对值比上年同期增长近20%。此外,外贸部门还在各地建立了一批出口商品基地,并采取投资参股、联营合作等方式,发展工贸、技贸、农贸横向联合,增加了稳定的出口货源。
与此同时,贵州省把招商引资作为对外开放的重点来抓。为保护海外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这个省去年还颁布了首部涉外地方经济法规——《贵州省外商和华侨港澳台胞投资条例》。


第2版(经济)
专栏:

  CMEC中标柳林电厂项目
本报讯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简称CMEC),日前在总投资为六千五百万美元的山西柳林电厂两台十万千瓦火电机组项目的国际招标中一举中标。(董峰)


第2版(经济)
专栏:

  因地制宜注重实效
溧阳坚持以项目带动开发
本报讯记者潘岗、朱兆根报道:江苏省溧阳市充分发挥经济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去年全市兴办“三资”企业59家,总投资5650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3170万美元。粮油食品、棉针织品、丝绸、轻工产品、服装等出口商品,年内外贸收购额达6亿元,比上年增长近一倍。
溧阳是苏、浙、皖三省交界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又有“建筑之乡”的美称。石灰石、大理石、瓷石、陶土等非金属矿产储量大,质地好,土特产品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在加快开发开放过程中,这个市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大力引进项目,以项目带动开发。去年,该市依托老城设立的昆仑新技术工业开发区,已有进区建设项目22家,其中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企业13家。在城西建立的商贸开发区,已有8个专业交易中心开业,总成交额达2.65亿元。
溧阳市在加快开发开放过程中,利用地理资源优势,坚持以项目带动开发,注重实效。这种做法,值得借鉴。
前段时间,不少地方纷纷自办开发区,出现了一股“开发区热”。办得有声有色的不少,但也有些开发区,由于缺乏必备的软硬环境,效果并不理想,有的甚至是徒有虚名。由此可见,办开发区也得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有条件上的当然要积极,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可以缓上,以免事倍功半。——编者


第2版(经济)
专栏:

  审计表明
质量万里行活动经费使用无违纪
据新华社北京电前不久,中国审计事务所受委托依照国家有关法规和审计工作程序,对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结果表明,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做到了少花钱,办大事,在勤俭办事业方面做出了表率。
经审计核实,这项活动经费的来源是国家技术监督局的专项经费拨款52万元。到去年9月底,该活动组委会按照专款专用原则共支出51.3万元,尚有少量经费结余。活动经费的主要用途为业务宣传费、办公费、办公用品购置费和房租。活动组委会本着节约开支的精神,在进行“好新闻评奖活动”中也坚持了以荣誉奖励为主的正确方针。
中国审计事务所认为,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组委会对专项经费的管理开支有计划、有预算,会计核算比较健全,内容真实,数据准确,帐证、帐表相符,未发现违反财经纪律事项。审计结束后,中国审计事务所建议结余的少量经费由质量万里行组委会留用。


第2版(经济)
专栏:

  “晨光”靠优质实现“一炮红”
本报讯只有优等品率达到99.7%,在岗职工才能拿到全额工资。江苏武进第二燃气用具厂实行“优等品拿钱,等级品无钱,次品赔钱”计酬制,促使产品质量节节上升。该厂主产品“晨光”燃气灶在上海等20多个大中城市销量扶摇直上,月销超万台。
二燃厂是才投产1年多的新企业。面对几百种同类产品的激烈竞争,他们在确立“生产优质品才能拿工资”规矩的同时,狠抓工人的岗位培训工作,严格做到不合格的工人不准上岗。质检部门也变等检为送检,把最终检查与各道工序检查结合,将问题解决在生产流程中。购进配件时,他们坚持货比三家,好中选优,不用“关系件”和“杂牌件”,宁可多花钱,也要用名牌配件。高质量产品带来高效益。去年这个仅200人的新厂实现销售额2500多万元,创利税200多万元。(汤山居震球)


第2版(经济)
专栏:

  压力+动力=“强力”
乐乐
1992年12月28日,广东强力啤酒厂的年销售额突破3亿元。
十个月前的一天,也是在强力啤酒厂内,全体职工站定在风雨中,聆听整改动员报告。
1992年2月13日,翻开大大小小的报纸,几乎都有“强力”质量有问题的字样。“强力的出路在哪里”?厂长丘敬华说:“……我们要认真吸取‘2·12’瓶装啤酒质量问题的教训,变压力为动力,打一场翻身仗。”
十个多月来,“强力”抓住产品质量这个中心环节,先后投资近2000万元,进行内部技术改造,强化质量监控手段,从国外引进验瓶机。产品合格率从年初的98%提高到99.8%。
压力面前,“强力”找到了新出路。天然芒果汁,从果汁质量到产品的装璜都独树一帜。刚刚面市就成为抢手货。“强力”果断地将所有的灌注设备进行了翻天覆地的改造,使年初仅能日产3000箱的果汁生产能力猛增到日产6万箱。1992年芒果汁的销售达1.5亿元,成为该厂的龙头产品。
广东强力啤酒厂闯过了难关。1992年各项经济指标均刷新了历史纪录。实现工业总产值3.2亿元,销售收入3.1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85%、62%,税利比上年同期增长63%。


第2版(经济)
专栏:

  中国银行发放巨额外汇联合贷款
支持我最大化纤生产基地上新台阶
本报北京1月9日讯日前,中国银行总行、江苏省分行、仪征市支行以三级联合贷款方式向仪征化工联合公司发放1.65亿多美元的外汇贷款,支持该公司形成新的生产能力。
自1986年至1992年底,中国银行总行及所属分支行陆续向江苏仪征化工公司提供国际商业贷款28970万美元,外汇流动资金7亿多美元,人民币流动资金1亿元。这些贷款有力地支持了仪化二期工程建设,使其成为我国最大的化纤生产基地。(心真)


第2版(经济)
专栏:

  长沙华侨花园别墅工程动工
本报讯由湖南省长沙市南方华侨房地产置业发展公司兴建的长沙华侨花园别墅工程一月六日破土动工。总建筑面积约四万平方米,工程总造价一点二亿元人民币。(吴兴华)


第2版(经济)
专栏:

  “保护消费者杯”评选揭晓
本报讯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设立的最高奖——“保护消费者杯”,经过半年多的评选于近日揭晓,有三十个单位、十九个个人荣获这项最高奖。


第2版(经济)
专栏:

  天磁公司推出十种新产品
本报讯去年销售额突破一亿元、居全国磁性材料行业之首的天津市天磁公司,最近又推出市场欢迎的温热矿泉壶、热宝等十种新产品。该公司去年出口创汇近百万美元。(晓飞)


第2版(经济)
专栏:

  热反射镀膜系列产品问世
本报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热反射镀膜系列产品,日前由深圳宝城玻璃公司研制成功。该产品为建筑业提供现代风格装饰产品。(刘文)


第2版(经济)
专栏:

  龙源电力技术开发公司成立
本报讯能源部龙源电力技术开发公司日前在京成立,这是一家主要从事电力系统及其设备的技术改造、开发和转让的全国性公司。(费伟伟)


第2版(经济)
专栏:

  北京一家专营阀门公司开业
本报讯以实行“规模经营,批量供应”的北京阀门公司于一月八日开业。当前北京市经销阀门业务网点有三千多个,该公司集中人力、财力,目前已与全国一千四百多个生产阀门厂家建立起业务关系。(赵文)


第2版(经济)
专栏:

  沿海开放城市成就展筹备就绪
本报讯由国家计委主办、中国工业经济协会承办,将于三月间举行的全国沿海开放城市改革开放成就展览会,经过半年多紧张筹备,现已基本就绪。春节前后不少参展城市将就地进行预展。(鲁牧)


第2版(经济)
专栏:

近几年来,甘肃省夏河县大力发展旅游事业,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在“’92中国友好观光年”活动中,来自国外的上千名游客兴高采烈地参加了佛教圣地拉卜楞寺法会和桑科草原的浪山节,当地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给客人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图为国外游客品尝当地小吃。鲁聪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