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7月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杨尚昆主席看望我驻突尼斯人员
新华社突尼斯7月4日电 (记者拱振喜)正在这里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杨尚昆今天下午前往中国驻突尼斯大使馆,亲切看望了使馆和其他中国驻突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及留学生代表。
杨尚昆主席代表党中央向在外交第一线工作的同志表示慰问,希望他们把工作做得更好。杨尚昆主席还同使馆人员进行了交谈,勉励大家为促进中突友谊的进一步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杨尚昆主席还高兴地同大家合影留念。


第6版(国际)
专栏:

科特迪瓦外委会主席在杨主席访问前夕说
发展科中合作对双方都有利
本报阿比让7月5日电记者顾玉清报道:科特迪瓦议会外事委员会主席蒂耶梅莱在接受科特迪瓦电台采访时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杨尚昆即将对科特迪瓦进行的国事访问将会使科中业已存在的友好关系得到加强。
蒂耶梅莱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说,中国是科特迪瓦的朋友。自科中建交近10年来,两国关系无论在政治,还是经济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双方通过政府、议会、工会、妇女和贸易团体之间的人员往来,增加了彼此间的了解。这次中国主席杨尚昆来访科特迪瓦,表明了中国对科中关系的重视,意义是极其重大的。
他接着说,中国是一个幅员广大、人口众多的大国,也是当今世界上的一个强国。在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前提下,正在搞改革开放,推进现代化,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卓有成效的农业,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中国的一些设备和经验较适合科特迪瓦的需要。他认为,进一步加强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对双方都有利。


第6版(国际)
专栏:

文化古都埃里温
许恒声
埃里温是亚美尼亚共和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同时又是一座历史悠久、举世闻名的文化古都。
这座位于外高加索南部的高原城市迄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古代文化遗迹比比皆是。市内有两座分别建于公元13世纪和公元17至18世纪的大教堂,郊外可以看到建于公元前782年的古堡的遗迹。
埃里温作为共和国的首都,拥有许多气势宏伟的建筑,其中的亚美尼亚科学院建于1943年,歌剧舞剧院建于1933年,埃里温大学建于1920年。
在亚美尼亚首都不同时代和不同风格的幢幢建筑物中,尤其令人瞩目的是“马吉纳达朗”文献手稿陈列馆。陈列馆的大厅里收藏着古代哲学家、数学家、医学家和历史学家的手稿,总共大约有1.3万本亚美尼亚古代文献和将近2000份用阿拉伯文、波斯文、希腊文、拉丁文和其他文字书写的珍贵资料,有的手抄本文献已有大约1000年的历史。不少手稿是直接写在经加工的牛犊皮或羊皮上的。陈列馆是以梅斯罗普·马什托茨的名字命名的。他生活于公元4世纪至5世纪,创造了亚美尼亚文的字母。后人铭记这位大师对民族文化作出的巨大贡献。
亚美尼亚命途多舛,历史上屡遭外族的侵略、瓜分和掠夺,埃里温也历经战火洗劫。听亚美尼亚朋友说,在战争年代,珍爱民族文化的亚美尼亚人往往用战俘去换回被敌方掠夺的珍贵书籍和文献手稿……
埃里温历经兴废盛衰,如今已发展成拥有约120万人口的大城市。环抱埃里温的高山峻岭、流经市区的拉兹丹河水,还有那鳞次栉比的楼房、造型各异的雕像、富有情趣的喷泉……这一切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过,埃里温最给人难忘的,还是那些丰富的文化遗产。


第6版(国际)
专栏:

萨市仍有激战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7月4日电 波黑首府萨拉热窝市3日晚和4日白天又处于激烈的武装冲突之中。
据报道,南斯拉夫问题和平会议主席卡林顿3日晚结束访问离开萨市几个小时后,萨市中心地区及郊外机场附近又发生了激烈的战斗,枪炮声持续不断,一些建筑物被炮弹击中而起大火。
塞尔维亚族武装力量称,在这次激战中有两名战士丧生,3名战士受伤。穆斯林族和克罗地亚族武装力量的伤亡情况不明。


第6版(国际)
专栏:

朝鲜外交部发言人说
从南朝鲜撤走全部核武器有利改善朝美关系
本报平壤7月5日电 记者周必忠报道:朝鲜外交部发言人今天在这里表示,美国宣布已经撤走部署在南朝鲜的全部核武器,这对实现朝鲜半岛的无核化,改善朝美关系,将可能产生肯定的影响。朝鲜对此表示欢迎。
据报道,美国总统布什7月2日宣称,部署在亚洲和欧洲的美国的全部战术核武器已完全撤走。美国防部发言人也表示,南朝鲜没有美国的核武器。
对此,朝鲜外交部发言人指出,这在今后朝美关系获得改善的过程中,将打开使核问题得到圆满解决的前景。
这位发言人还认为,美国应该采取实际措施证明包括空军战术核武器在内的一切种类的核武器已经完全从南朝鲜撤走,以使人们能够充分接受。


第6版(国际)
专栏:

喀布尔激烈冲突又起
本报伊斯兰堡7月5日电 记者吴迎春报道:喀布尔消息:阿富汗游击队政权和平交接后,喀布尔4日首次爆发大规模流血冲突,造成至少50人死亡,300人受伤。
据报道,交火在喀布尔城南希克马蒂亚尔的游击队和以杜斯塔姆为首的乌兹别克族民兵之间进行。据目击者称,几枚火箭击中一个汽车站,至少有32人被打死,50人受伤。还有一枚火箭落在总统府附近,当时,临时总统拉巴尼正在里面开会,一个卫士被打死,两个受伤,总统幸而无事。


第6版(国际)
专栏:

罗众院议长访华前夕表示
进一步发展罗中友好合作关系
本报布加勒斯特七月三日电记者张志鹏报道:罗马尼亚众议院议长丹·马尔茨安率罗议会代表团访华前夕对本报记者说:“邓小平一九七八年及时提出的经济改革发展战略取得了成功。中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稳定,改革得到人民的拥护。中国的经济改革经验值得我们关注。”
他在谈到代表团访华目的时说:“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访问进一步加强罗中两国议会间的友好合作关系,更好地发挥两国议会在发展两国各个领域合作中的作用,实地了解中国在改革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做法,并就两国在国际领域的友好合作交换意见。”
这位众议院议长最后说,九月底罗将举行议会和总统选举。不管选举结果如何,罗马尼亚都将继续重视与中国的关系,发展罗中传统友谊。


第6版(国际)
专栏:

南朝鲜决定派部队
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活动
新华社平壤7月5日电 据汉城电台报道,韩国国防部政策企划官赵长海7月4日宣布,韩国决定派部队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活动,并正在商讨具体方案。
他说,国防部初步计划先派军事观察家、步兵、医疗人员等共计730人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活动。
在此之前,韩国国防部曾表示,韩国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活动与日本向海外派兵的性质不同,所以,这与反对日本向海外派兵并不矛盾。韩国将派部队去海湾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活动,但参加柬埔寨的维持和平活动目前还不现实。


第6版(国际)
专栏:

慕尼黑市中心举行集会游行
反对七国首脑会议召开
新华社波恩7月4日电 来自德国各地的约1.5万人4日在慕尼黑市中心举行集会和游行,反对即将在那里举行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
据德新社报道,在游行前举行的集会上,发言者指责与会的西方7个工业化国家代表了目前世界上“非人道的经济制度”。这种制度是以剥削第三世界和全球污染为基础的。
游行队伍穿过了市中心的街道,游行者手中举着的标语牌上写着:“减免债务,保护热带雨林”,“被压迫者的饥饿和困境就是统治者的利润”,“德国的武器和金钱在全世界参与了谋杀”。游行示威者在首脑会议的会址前举行集会,并焚烧了一面美国国旗。
当局出动6000名警察维持治安。据报道,警察和游行者未发生大规模的冲突,但有47名示威者被暂时拘留。


第6版(国际)
专栏:

防止南斯拉夫“类似于贝鲁特”
梅杰反对欧共体军事干预
本报伦敦7月4日电 记者陈特安报道:英国首相梅杰今天在这里接受德国一家杂志记者采访时发出警告,表示反对欧共体军事干预前南斯拉夫共和国。他告诉德国杂志《明镜》周刊记者说,动用军队去隔开交战的对立双方,将导致一种“复杂的新形势”。
梅杰说,军事干预意味着要在前南斯拉夫各共和国长期驻军,这就“类似于贝鲁特”。
这个采访录将于下周一出版的《明镜》周刊杂志上发表。


第6版(国际)
专栏:

苏共二十九大在莫斯科举行
据报道,全苏共产党人委员会发起的苏共第二十九大四日在莫斯科郊外普希金诺城举行。大会讨论了国家形势和党的状况,通过了《苏共行动纲领》、党章等基本文件。纲领指出,党的近期任务是恢复苏维埃政权,使国家返回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文件还强调,只有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才能克服经济危机。据报道,出席大会的有来自俄罗斯三十个地区和另外七个共和国的代表共一百三十人。


第6版(国际)
专栏:

莫“抵运”准备实行停火
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和博茨瓦纳总统马西雷七月四日在博茨瓦纳首都哈博罗内与“莫桑比克全国抵抗运动”(简称“抵运”)领导人德哈拉卡马举行了会谈。德哈拉卡马在会谈后表示,只要莫桑比克政府保证停火之后“抵运”成员不受到迫害,“抵运”准备立即实行停火。 (本报专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叶利钦说俄可能加入七国集团
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四日对报界表示,俄罗斯有可能加入西方七个工业发达国家集团,使其变为八国集团,但俄罗斯不强求加入。


第6版(国际)
专栏:

欧安会向格鲁吉亚派观察员
欧安会高级官员委员会三日在赫尔辛基决定向格鲁吉亚派遣观察员小组,调查结束南奥塞梯冲突的可能性。欧安会是应格鲁吉亚政府的请求向南奥塞梯派遣观察员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意五十一届政府获议会信任
意大利阿马托政府四日以三百三十票赞成、二百八十票反对获得众议院的信任。两天前,参议院也以一百七十三票赞成、一百四十票反对,通过了对它的信任投票,从而结束了长达两个多月的意大利政府危机。
(据新华社)


第6版(国际)
专栏:特写

苏斯,热情的海洋
本报记者 刘水明 赵章云
彩旗、标语、鲜花、鼓乐,盛装打扮着本·阿里总统的家乡苏斯。中国主席杨尚昆到访的消息,传遍了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成千上万的人涌上街头,聚集在市中心布尔吉巴大道和哈希德广场上,迎接远道而来的中国贵宾。
一位小学教师告诉记者,他两小时前就来了。他是自发来的,因为他热爱中国,因为中国人民是突尼斯人民的兄弟。苏斯地方议员陶菲克对记者说:“苏斯能欢迎中国主席的来访,实在是荣幸之至。我们希望突中友谊更加巩固和发展。”
杨主席的车队进城之前,专程前来陪同杨主席访问苏斯的突尼斯旅游部长杰哈姆,苏斯总督帕基·帕夏和省宪政民主联盟总书记伊奈兹率苏斯省官员及地方名人、长者,在离苏斯城十里外专候。
12时整,当杨主席的车队驶到哈希德广场时,广场上群情激昂,鼓乐齐鸣。杨主席在一片欢呼声中走下汽车,苏斯市市长本哈瓦尼带领市政府官员和16位地方代表迎上前去,紧握杨主席的手表示热烈欢迎。杨主席连声表示感谢。穿着民族服饰的苏斯小姑娘奥尔法向杨主席献了鲜花,市长将苏斯城的钥匙亲手交给杨主席。杨主席说:“我就成了你们的市民了。”市长高兴地说:“苏斯市很荣幸能接待您。”
时值中午,骄阳似火,但广场上仍然人山人海。杨主席不顾天气炎热,在钱其琛部长和杰哈姆部长以及苏斯省、市官员的陪同下,信步走向广场,向欢迎的人群频频招手致意。欢迎的群众高呼“突中友谊万岁”,“中国是突尼斯的朋友”等口号,有的高举紧握的双手,表示团结和友谊。广场上欢声雷动,气氛达到了高潮。
在去下榻的东方宫旅馆途中,杨主席对杰哈姆部长说:“这么隆重的欢迎,我很感动。”杰哈姆部长说:“欢迎11亿人口国家的主席,是我们大家的荣幸。”
(本报突尼斯苏斯7月5日电)(附图片)
图为突尼斯最大的旅游基地苏斯市“康达维”旅游中心一隅。 新华社记者 阎世缘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