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7月4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捷总统任命新政府
据新华社布拉格7月2日电 (记者刘天白)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哈韦尔今天任命了新的联邦政府。
根据在捷大选中获胜的两党的协议,公民民主党代表斯特拉斯基出任总理。
斯特拉斯基现年52岁,原为捷克共和国副总理。
新政府共有10名成员,4名副总理,5名部长。
根据对等原则,公民民主党和争取民主斯洛伐克运动各占5名。


第6版(国际)
专栏:

俄摩总统达成停火协议
本报莫斯科7月3日电 记者吕岩松报道: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和摩尔多瓦总统斯涅古尔今天在莫斯科就和平解决德涅斯特河沿岸武装冲突问题举行会谈。
会谈结束后,叶利钦总统宣布,两国总统再一次达成在德河沿岸停火协议,并决定在冲突区建立隔离带,派遣中立部队分离冲突的武装力量。摩尔多瓦议会将确定德河沿岸的地位。待上述协议落实后,由两国副总理领导的混合委员会立即就“文明地”撤出俄罗斯第14集团军问题开始谈判。


第6版(国际)
专栏:

柬高委与联合国驻柬机构举行工作会议
据新华社金边7月2日电 柬埔寨全国最高委员会与联合国驻柬临时权力机构今天下午在此间举行工作会议,讨论柬埔寨和平计划第二阶段的一些具体工作。
联合国驻柬临时权力机构主席明石康主持了今天的会议。他向与会者介绍了柬埔寨和平计划执行的情况。
他说,现在,柬埔寨4派中的3派已参加了执行柬和平计划的进程。
他希望至今还没有参加和平进程的另一派尽快采取行动与联合国驻柬机构合作。
柬全国最高委员会民柬方面成员乔森潘在会上重申了民柬方面6月27日提出的建议。这项建议旨在要求联合国驻柬机构在核查外国军队撤出柬埔寨和加强柬全国最高委员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乔森潘表示,他愿就柬和平进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与明石康进行单独讨论。明石康同意乔森潘的建议。
联合国驻柬机构对柬行政机构实行监督和控制是从7月1日开始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波兰总理表示放弃组阁使命
新华社华沙7月2日电 (记者汤德乔)波兰政府总理瓦·帕夫拉克2日在众议院全体会议上表示放弃组阁的使命。
波兰农民党领导人瓦·帕夫拉克是团结工会第三届政府总理奥尔谢夫斯基6月4日辞职后于次日被众议院任命为新政府总理,并被授权组阁的。27天来,他与民主联盟等三个团结工会分离出来的党派和独立波兰联盟进行磋商,筹备组阁,“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在关键时刻先与独立波兰联盟在施政纲领和政府预算问题上“发生冲突”,后与民主联盟等三党在新政府成员组成名单方面“意见分歧”。这样,尽管他作出了近一个月的努力,但仍不能在7月1日的众议院全体会议上提出新政府的成员名单。因此他在会上发表声明说,如果他的施政纲领再得不到众议院的“一致支持”,那么他将只有“放弃组阁”,宣布辞职。
7月1日,帕夫拉克总理讲话后,波兰众议院各党派议员团开会,讨论了总理的施政纲领。从讨论结果来看,支持这个纲领的党派占少数,独立波兰联盟“表示反对”、民主联盟等三党表示不愿参加内阁,而一开始就反对农民党领导人组阁的党派和团体,其中包括团结工会议员团,声明“不支持纲领”。帕夫拉克总理正是在这一情况下提出“放弃组阁使命”的。
帕夫拉克是由波兰总统瓦文萨提名,被众议院任命为总理的。目前,帕夫拉克总理放弃组阁的决定能否被接受,这将最终取决于瓦文萨总统和众议院的态度。


第6版(国际)
专栏:

卡菲当选阿最高国务委员会主席
据新华社阿尔及尔7月2日电 (记者陆大生)阿尔及利亚最高国务委员会今晚宣布选举阿里·卡菲担任最高国务委员会主席。
卡菲今年64岁,曾参加阿争取独立的解放战争。阿独立后,他曾先后担任阿驻叙利亚、黎巴嫩、利比亚、突尼斯、埃及等国大使。1979年担任民族解放阵线党中央委员,后担任阿抵抗运动老战士全国委员会总书记。1992年1月被任命为最高国务委员会委员。


第6版(国际)
专栏:

联合国秘书长访问英国
正在英国访问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二日在伦敦强调,联合国需要能作出迅速反应的部队,以便能解决像波黑共和国这样的冲突。加利此次英国之行,旨在为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进入被包围的波黑共和国首都萨拉热窝内,执行人道主义的援助作安排。他希望二十个国家能承担派出这种经特殊训练的部队,并能在短时间内应召执行任务。 (本报专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舰队撤离亚得里亚海
美国五角大楼二日宣布,美国驻地中海第六舰队的舰只在进行四天实力示威后已撤离靠近原南斯拉夫的亚得里亚海水域。美宣称,联合国认为萨拉热窝机场已无“对峙的气氛”,因此运送人道主义援助物品的飞机在那里航运时不须美国战斗机的保护。


第6版(国际)
专栏:

外国难民潮冲击匈牙利
匈牙利认为,外国难民的大量涌入给匈牙利造成严重负担。匈报纸二日援引匈牙利内务部难民局公布的材料说,目前在匈牙利的外国难民已有十万人,其中一半来自南斯拉夫。 (据新华社)


第6版(国际)
专栏:

墨美引渡条约谈判结束
墨西哥与美国政府关于引渡条约问题的谈判一日在墨西哥城结束,双方克服了一些分歧,但有些问题仍未取得一致意见。
墨西哥外交部长索拉纳在谈判结束后对新闻界说,美国方面已同意在下次会议上研究修改引渡条约,但美国仍拒绝墨西哥要求遣返被美国于一九九○年四月绑架的墨西哥医生阿尔瓦雷斯。


第6版(国际)
专栏:

卢森堡议会表决批准马约
卢森堡议会二日晚以压倒多数的表决正式批准了关于建立欧洲联盟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据官方公布的结果,参加表决的五十七名议员中,五十一人赞成,六票反对。卢森堡是欧洲共同体成员国中第一个正式核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国家。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宫泽首相的华盛顿之行
本报记者 张亮
在前往慕尼黑参加西方七国首脑会议途中,日本首相宫泽顺道访问了华盛顿。宫泽此行的目的,一是为了缓和日美在经贸关系上的紧张气氛,二是旨在协调两国在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上的立场。
一个时期以来,美日两国的经济状况不佳。美国经济似乎已趋向复苏,但步履艰难。以失业问题为例,今年6月份美国的失业率激增至7.8%,失业大军接近1000万,为8年多来最高纪录。日本经济虽保持增长,但速度却较前几年大大放慢。经合组织估计,今年日本经济的增长率将由去年的4.5%下降到1.8%。在此情势下,如何推动各自的经济增长已成为美日两国共同的当务之急,同时也是这次美日首脑会晤的主要议题。
从美国方面来说,由于大选日逐渐临近,布什政府急切希望日本刺激经济增长,以扩大对美国商品的进口需求,进而促进美国经济复苏。令布什总统“鼓舞”的是,宫泽首相带来了一份“见面礼”。日本政府最近提出一项五年经济计划,将经济发展战略由“生产驱动”转向“消费驱动”。也就是说,日本今后将强调以刺激消费需求来促进经济发展。随着日本国内消费需求的上升,其外贸进口自然会增加。日本政府在宫泽首相访美和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前夕公布这项计划,显然是为了避免在慕尼黑受到“围攻”。另一方面,宫泽首相也敦促美国削减预算赤字。布什总统对此再次作出承诺,但并未提出具体措施。
在双边贸易问题上,美国继续促使日本更多地开放市场。宫泽首相也表示,日本将进一步采取措施,履行日美年初达成的贸易协议。从这些公开谈话看,双方都比较克制。事实上,两国贸易关系的紧张程度并未真正缓和。日本对美贸易顺差继去年转降为升之后,今年头几个月又呈上升趋势,5月份的涨幅高达51%。此外,两国间的汽车、半导体、大米和玻璃等贸易摩擦仍悬而未决。正因如此,美国国会正在酝酿的贸易法案中,不少条款是针对日本的。
会谈期间,美日首脑还讨论了对俄罗斯的经济援助问题。布什总统积极主张对俄罗斯提供经援,但美国“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一再呼吁其它西方主要国家特别是日本多做“贡献”。日本政府则坚持,只有俄罗斯归还北方四岛,日本才会提供大规模援助。
从气氛上看,这次美日首脑会晤较年初的东京会晤轻松,同时也有助于协调两国在即将召开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上的立场。但是,宫泽首相此行对缓和日美由来已久的经贸矛盾的实际影响恐怕是有限的。
(本报华盛顿7月3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丝竹声声传友情
——记中国民乐在突尼斯
王秀琴
初夏的一个夜晚,北非古都突尼斯青年文化中心的梯形剧场里,响起了悦耳动听的中国江南丝竹之声。这是中国浙江歌舞团民乐小组在突尼斯的第四场演出。这座中国援建的剧场里,座无虚席,气氛热烈。突尼斯全国文委秘书长蒙塞福·萨迪先生在中国驻突尼斯大使安惠候夫妇的陪同下,也一同观看演出。
青年演员许奕女士演奏了一曲《江河水》。她那丝丝入扣、弦弦动人的曲调,使这首中国著名的二胡独奏曲深深地打动了突尼斯观众的心田。中国的琵琶古曲《十面埋伏》也引起了突尼斯观众的浓厚兴趣。青年演员王涛灵活地运用轮、挑、抹、捻、搓、拍、打等指法,用琵琶把中国古代将士们在战场上激烈厮杀、胜利班师等场面表现得出神入化、淋漓尽致。中国的琵琶很像突尼斯的卢特琴,所以演奏格外受到突尼斯观众的欢迎。
突尼斯有一种笛子叫“那依”,是用芦苇做的,很像中国的洞箫。当笛子演奏家杜如松先生用曲笛演奏古曲《鹧鸪飞》时,那幽怨深沉的笛声,那高吟低回的旋律,使突尼斯观众感到既亲切,又新奇,他们宁肯相信这是一位杰出的“那依”笛手在演奏,不时地报以阵阵热烈的掌声。
最后一个节目是中国与突尼斯两国的乐器合奏。中国三位青年音乐家同突尼斯阿什迪亚乐团的斯达尔琴(一种像中国扬琴的乐器)演奏家马鲁什·尤素福先生一起,奏起了突尼斯著名乐曲《阿迈德兄弟》和《我的母亲》。此时,晚会的气氛达到了高潮,观众的掌声随着乐曲的旋律在剧场里起伏回荡,经久不息。
演出结束后,观众久久不肯离去。两位突尼斯妇女对笔者说:“以前从没有听过中国音乐,它太优美动人了!”。突尼斯高等音乐学院的一位学生说:“他们的演奏很出色,尽管是中国的乐曲,但我完全听懂了。音乐是没有国界的。”有的突尼斯人问:“我们能同演员合影吗?我们想永远记住他们。”
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民乐正以她那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独具的魅力,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所认识,所接受。她不仅已经成为传播中外友谊的使者,而且正在成为向世界各国介绍中国文化的重要媒介。正如突尼斯全国文委秘书长萨迪先生所言,这次演出不仅加深了突尼斯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同时也加深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本报突尼斯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寻求和平持久改革
南新总理候选人宣布施政纲领
本报贝尔格莱德7月3日电 记者严正报道:美籍塞尔维亚企业家帕尼奇昨天在华盛顿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接受南斯拉夫总统乔西奇提名他为南总理候选人,决定立即赴南任职,组织新政府。他说,他的施政纲领是寻求和平、进行持久的改革。
帕尼奇说,他到贝尔格莱德有4大关键任务:建立持久和平;建立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自由社会;实行民主,给人民以言论和出版自由;在经营活动自由和私有化的基础上复苏南斯拉夫经济。
帕尼奇还说,他的政府将努力执行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恢复波黑和其它地区的和平,排除国际制裁南斯拉夫的原因,推动建立巴尔干地区的持久和平。他说,这是他准备为之献出生命的崇高使命。


第6版(国际)
专栏:

南非警察对示威者开枪总统呼吁各方紧急对话
据新华社约翰内斯堡7月2日电 南非《公民报》今天报道,南非警方1日对在开普敦市中心的1.5万名示威者开枪,至少造成3人受伤。
这次抗议示威活动是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组织的。非国大自6月16日开始的群众运动目的是迫使少数白人政府向多数黑人让权。警方用机关枪和橡皮子弹驱散抗议示威者。
据新华社比勒陀利亚7月2日电 南非总统德克勒克今天呼吁非洲人国民大会主席曼德拉、因卡塔自由党主席布特莱齐同他举行紧急会晤,讨论南非当前的局势。
德克勒克是在给曼德拉的一封信中发出这一呼吁的。在谈到南非的暴力冲突时,德克勒克辩解说,政府过去没有,以后也不打算对任何政治组织或团体采取暴力行动。他说,多数暴力事件是在非国大和因卡塔自由党之间发生的。


第6版(国际)
专栏:突尼斯通讯

喜雨涤尘迎嘉宾
本报记者 刘水明 赵章云
昨天是伊斯兰旧历新年的第一天,一场倾盆大雨,将白莲般的突尼斯市冲得纤尘不染,使它显得更加风姿秀逸,气象万千。当地时间下午5时整,天空突然放晴,万道霞光透过云层射向大地,杨尚昆主席的专机披着满身虹影,徐徐地降落在迦太基国际机场。
迎宾红地毯从飞机舷梯旁一直铺到贵宾休息室。杨主席在本·阿里总统的陪同下,检阅了三军仪仗队,接见了突尼斯政府要员和各国使节。在休息室里,杨主席对本·阿里总统说:“去年你访华时盛情邀请我来访问,今天这一愿望终于实现了。我感到很高兴。”本·阿里总统说:“我邀请您来,就是想让您亲眼看看突尼斯。”本·阿里总统还风趣地对杨主席说:“我们这里最好的天气就是下雨,人民祈望下雨,感谢您今天给我们带来了好天气。”
28年前,陈毅同志陪周恩来总理访问突尼斯,受到好客的突尼斯人民盛情款待,不禁感慨万端,即兴吟咏《突尼斯人语》一诗:“中国客人远道来访,到处受到欢迎。这事一点也不偶然,这事一点也不偶然!共同的命运,共同的任务,使我们找到了共同的语言。”
28年后,杨尚昆主席作为突尼斯独立后36年第一位来访的中国国家元首,一踏上这块美丽的土地,就如同置身于友谊的海洋之中。
为迎接杨主席的到来,突尼斯披上了节日的盛装。在迦太基国际机场和市区主要大街上,无数面五星红旗和新月明星旗交相辉映。一些交通道口,并排悬挂着杨主席和本·阿里总统的照片,许多醒目的横幅上写着:“欢迎杨主席来到和平、文明和伊斯兰之乡!”杨主席一走出机场,就受到数千名突尼斯群众的热烈欢迎。为了向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表示崇高的敬意,他们提前从四面八方赶来,久久伫立雨中,其中不少人来自100多公里外的苏斯等地。这一切使杨主席非常感动,他冒雨走出国宾车,向欢迎群众频频招手致谢。临近国宾馆门前,还有规模庞大的传统马队为杨主席的座车引路。
突尼斯人民对中国贵宾的热烈欢迎,确实不是一种偶然现象。中国人民和突尼斯人民从很古的时候起,就开始了友好往来。1000多年前,中国商人把茶叶、蚕丝和陶器带到突尼斯,突尼斯商人也络绎不绝地前往中国。1964年1月,当最后一名殖民军士兵撤出比塞大港只有3个月时,周总理带着中国人民的衷心祝贺来到突尼斯,两国宣布正式建交。中突建交以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均有重大发展,两国之间的友谊是建立在互相尊重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的。如中国援建的迈杰尔达—邦角水渠和突尼斯、中国、科威特在秦皇岛合资兴建的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磷铵—氮磷钾工厂,成了中突友谊的丰碑。
杨主席来访的消息早已在突尼斯不胫而走。联合银行芒扎区分行行长费代尔说:“第一位中国国家元首访问突尼斯,这实在是一件不寻常的大事。这证明突中关系十分友好。”哈马梅特文化中心主任法赫德告诉记者,他希望突中友谊不仅在政治和经济上继续加强,在文化和民间交流上也有新的发展。
昨晚,杨主席行尘甫掸,就在迦太基宫与本·阿里总统进行了亲切会见。今天上午,杨主席又与本·阿里总统举行了诚挚友好的会谈。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突两国领导人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和在加强双边关系方面,又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如果说,1964年周总理的突尼斯之行为中突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那么,杨尚昆主席这次历史性访问必将把中突两国卓有成效的合作推向新的高度。
(本报突尼斯7月3日电)(附图片)
7月2日,突尼斯总统本·阿里到迦太基国际机场,欢迎前来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杨尚昆。
新华社记者 刘少山摄


第6版(国际)
专栏:

钱外长与叶海亚外长会谈
就国际和地区形势深入交换意见并达成广泛一致
本报突尼斯7月3日电 记者刘水明、赵章云报道:今天上午,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同突尼斯外交部长本·叶海亚进行了小范围的会谈,双方就国际和地区形势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并达成了广泛的一致。
钱外长介绍了我对国际形势的看法。他说,两大集团军事对抗消失后,世界出现了各种力量重新组合的现象,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地区冲突和新的不稳定因素。中国在自己所处的亚太地区为维护稳定和促进发展作出了努力,并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一个稳定因素。在国际事务中,我们提倡对话,提倡政治解决问题,因为使用军事手段后果严重,即使有可能赢得战争,也不一定赢得和平。
钱外长说,中国重视与马格里布、阿拉伯和非洲国家的关系。突尼斯地处欧、亚、非相连的地区,地位重要,我们希望这一地区保持稳定,不受不稳定地区的影响。
叶海亚外长表示,由于国际形势变化很大,外交工作变得更加重要了。他对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采取的各项立场表示赞赏,希望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继续发挥作用。他说,突尼斯也愿扎扎实实地在联合国作出自己的努力。
叶海亚还说,世界正在向多极化发展,这代表着世界前进的方向。现在世界上不少人在谈论民主化,突尼斯认为,在国际事务中也应该强调发扬民主。
双方一致认为,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有权平等参与国际事务,有权在国际讲坛上阐述自己的观点,为世界和平做出自己的贡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