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7月23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

展览撷英
时代感乡土情——有着悠久民间艺术传统的河南内黄县,如今富裕了的农民又拿起画笔吐露心中的喜悦,表达美好的愿望,赞美变革中的新生活。他们的作品根植传统,同时吸吮现代艺术的养分,既有当地浓醇的民俗色彩,又具鲜明的时代特征。日前,内黄县农民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了他们创作的一百四十八幅作品,这些作品受到观众和专家的青睐。(附图片)
听奶奶讲故事 王剑峰
城乡之路 马俊明


第8版(副刊)
专栏:画廊流连

在解放军的画板上
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5周年,将在北京举办的全军美术作品展览,是我国部队的广大美术工作者积极深入生活,潜心创作、认真探索做出的新贡献。这次展出的200余件新作,是从全军各大单位推荐的近千件作品中遴选出来的,这些作品体现了军队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的高度责任感和我军美术工作者坚持党的文艺方针的自觉性,歌颂了党、歌颂了人民、歌颂了军队。
这里选刊的是其中的4幅作品。(附图片)
▲生命之舟(中国画) 王天胜
揽(雕塑) 赵文煜
多梦时节(油画)于牧
时间·时间·时间(版画)廖宗怡


第8版(副刊)
专栏:画坛人物

劲节满乾坤
——喜读贺晋年将军竹
郑理
1980年,年届七十的老红军贺晋年将军买来笔墨和宣纸,专心致志地画起竹子。古稀之年学画者,并不鲜见,但八十后成名者,实属少有。
1990年,贺将军画展在香港艺术中心包氏(包兆龙、包玉刚)画廊举行,且获好评。岭南画派艺术大师赵少昂先生称赞贺晋年的泼墨竹“有将军气质”。著名画家董寿平先生则书赠将军竹四个大字:“劲节凌云”。江泽民总书记在他的新作《梅竹图》上,欣然挥毫题诗句:“俏也不争春,劲节满乾坤。”
读者也许会问:绘画题材如此广泛,老将军为何兴趣在松竹梅,而又尤爱写竹呢?我们还是听听将军的心声吧:“人总是有情感的,总是要出气的。我就是要借画竹,抒一位老战士的豪情,写一个老共产党员的正气、骨气。”
于是,老将军拿出当年打攻坚战的精神,泼墨挥毫,苦练写竹。老将军一生中,攻下过无数敌堡。陈云同志在送给他的诗中,开首就是“百战沙场碎铁衣”。70岁后,他从战场转向丹青,豪情满怀握画笔,去攻克另一座“堡垒”。他如同新战士学刺杀,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老将军一双握枪的手,握起了画笔,先从竹叶画起。有了画叶、画干的基本功,尔后他又开始了画风竹、雪竹、雨竹……早晨,将军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写竹,从1980年至今,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不论是酷暑还是寒冬,每天写竹不止,多时长达十多个小时,少时也不亚于七个来钟头。将军自己曾赋诗云:“戎马一生志犹刚,古稀挥毫也寻常;老腕写竹银灯下,不觉晨光染鬓霜。”
功夫不负将军心。将军笔下的竹子得到许多行家的赞美。赵朴初先生在他作的《风竹图》上潇潇洒洒地写下了这样一首诗:“壁上风来声簇簇,数竿潇洒遗尘俗。多能真见贺公才,自是胸中有成竹。不可一日无此君,虚心劲节许同伦。凌霜傲雪由来惯,万古松梅作友人”。老将军八十又二,他的笔下竹顶天立地,可谓一身正气。他写竹,常把生机勃勃的新竹与苍劲挺拔的老竹放在一起,不仅富有情趣,而且让人浮想联翩。将军为何要把新竹老竹置于同一画面呢?他说:“我们共产党人所干的革命事业,如同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接一代,一代胜一代,革命要有后来人嘛!”
贺晋年同志所画竹,被世人称作“将军竹”。为纪念长征50周年,他所写大幅“将军竹”已被军事博物馆收藏。画集《贺晋年将军竹》续集也即将问世。在前不久出版的《将帅诗词选》中,他的小诗《咏怀》,道出了他晚年对新岁月的奉献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已往风尘一笑终,小圃虽简襟宽松。余生学画松竹梅,宏观人间无限景。”(附图片)
劲竹(中国画) 贺晋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