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6月9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捷议会选举初步结果揭晓
新华社布拉格6月7日电(记者刘天白、孙希有)捷克斯洛伐克6月5日至6日举行的议会选举初步结果揭晓。
在捷克共和国,以财政部长克劳斯为首的公民民主党获胜。在斯洛伐克共和国,以梅恰尔为首的争取民主斯洛伐克运动取得明显优势。在联邦议会人民院和民族院,左翼政党所获的票数皆超过右翼政党。
这次大选是捷国内局势于1989年发生剧变后举行的第2次大选。共选出300名联邦议会议员(人民院和民族院各150名),200名捷克民族议会议员,150名斯洛伐克民族议会议员。
按获得的议员席位计算,在捷克共和国,公民民主党—基督教民主党居第一位,由捷克—摩拉维亚共产党和民主左派组成的左翼联盟居第二位,捷社会民主党居第三位。在斯洛伐克共和国,争取民主斯洛伐克运动获得的议员席位最多,民主左派党居第二位。参加投票的选民在捷克共和国为85%,在斯洛伐克共和国为84%。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解一负责人在巴黎遇害
阿拉法特谴责以色列情报机构
据新华社巴黎6月8日电(记者郭京花)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负责人阿提夫·巴萨苏7日深夜在位于巴黎闹市区的一家旅馆前被暗杀,凶手作案后立即逃离现场。
据法国新闻媒介报道,凶手是用无声手枪击中巴萨苏的。法国警方已对这一案件进行调查。
巴萨苏在巴解组织中负责安全工作。他是去年1月在突尼斯被暗害的巴解二号人物阿布·伊亚德的助手。他此次前来巴黎,其目的在于同法国当局就居住在法国的巴勒斯坦人安全问题进行磋商。巴解主席阿拉法特今天在约旦首都安曼谴责以色列情报机构是杀害巴萨苏的罪魁祸首。


第6版(国际)
专栏:

宋健团长在环发大会全体会议上发言
中国做好环保为全人类作贡献
在环发领域建立新的全球伙伴关系树立国际合作典范
本报里约热内卢6月8日电 记者鲍世绍、李志明报道:今日上午,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国务委员兼国家科技委员会主任、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主任宋健在这里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全体会议上发言。他说,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当前挑战,协调今后行动是这次大会的崇高使命。他阐述了中国有关建立“新的全球伙伴关系”的原则立场。他认为把中国的环保工作作好,不仅是对中国人民和后代的义务,也是对全人类共同事业的重要贡献。他的发言详细摘要如下:
从工业革命至今,时光已经流逝两个世纪。从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到今天,过了整整20年。回顾这两段历史,我们在环境与发展问题上至少能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一、人类文明的进化发展是一个逐步地从较低阶段走向较高阶段的过程。没有哪一个阶段是永恒的。人类总是要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超越自我,有所发现,有所前进。人类完全有能力处理好当前面临的和以后可能出现的环境与发展的挑战。
二、工业革命之后流行的发展模式,特别是生产和消费模式已难以为继。这种模式虽然使一些幸运的地方富裕和发达起来,却在更多的地方造成了贫困和落后;虽然提高了人的生产能力,却过度地消耗资源,破坏了生态平衡和生存环境;虽然部分满足了部分人们的近期需要,有时却牺牲了长远的发展利益。因此,这种模式既没有带来全球普遍的和共同的发展,也未能保护好环境。
三、保护环境同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协调进行。在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召开以来的20年中,人类对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意识到保护环境和促进发展是同一个重大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必须溯其根源,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寻找保护环境的最佳途径,将环境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之中。从1972年的“人类环境大会”到今天的“环境与发展大会”,标志着人类对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认识有了质的进步。
四、没有和平与稳定,就谈不上保护环境和促进发展。一个没有和平与稳定的世界,不仅会使大量宝贵的资源消耗在战争和冲突中,而且将给生态环境带来直接的破坏。和平与稳定,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全球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前提。
总结历史的经验,迎接当前的挑战,协调今后的行动,是我们这次大会的崇高使命。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大会的筹备委员会发出了建立起一种“新的全球伙伴关系”的呼声,并且已经写入《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我们认为,“新的全球伙伴关系”必须建立在坚实、牢固的基础上,这一基础应充分反映国际社会在环境与发展领域中的共识,尤其要包括以下基本原则:
第一,“新的全球伙伴关系”的目标应是既推动国际社会在维护、保护和恢复地球生态系统方面的合作,又推动国际社会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合作。我们的目的应是使全世界人民在美好的环境中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对尚处于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贫困和不发达是环境退化的一个最重要原因。没有经济的稳定发展,就无法满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更不会有保护生态系统和环境的能力。因此,“新的全球伙伴关系”,必须涵盖环境与发展两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妥善处理贸易、债务、资金等问题,努力改善国际经济环境,以利于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实现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第二,“新的全球伙伴关系”必须建立在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等国际关系准则的基础之上。各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不同,都有权根据自己的具体国情选择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最佳道路。各国有权根据自己的需要,开发利用自己的自然资源,同时不给别国造成损害。任何试图将某一种政治、经济模式强加给其它国家的做法,或在合作中附加种种不合理条件的做法,都将从根本上削弱这一“伙伴关系”的基础。
第三,“新的全球伙伴关系”必须是公正的。一方面,要充分地、实事求是地考虑造成地球生态环境恶化的有区分的责任,并依此确定相应的义务。另一方面,在研定有关措施和行动时,必须考虑到各国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不能不顾历史和现实而用一个尺度来衡量。
第四,“新的全球伙伴关系”应妥善处理资金和技术转让等问题。没有资金和技术转让的保障,国际合作只能是“海市蜃楼”。应该从人类共同、长久利益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努力,既是对人类共同利益的贡献,同时也是对自身利益的一种投资。
第五,没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有效参与,“新的全球伙伴关系”就无法建立,保护全球生态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也就无法实现。因此,国际环境与发展合作必须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情况,并对目前主要危害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深知自己在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方面的责任和可以发挥的重要作用。中国本着对人类、对后世高度负责的态度,努力克服资金不足、技术水平尚不很高的种种困难,在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消除贫困、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控制人口增长等方面做出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政府已把保护环境列为一项基本国策,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适合自己国情的政策和措施。经过艰苦的努力,已取得显著成效:在实行改革开放的十多年里,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但避免了环境相应恶化,且局部尚有改善。中国人民的基本信念是:把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作好,不仅是对自己人民和后代的义务,也是对全人类共同事业的重要贡献。
在环发大会筹备进程中,中国政府于一年前发起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发展中国家环境与发展部长级会议”。会议一致通过了系统论述与会发展中国家在环发领域内主张的《北京宣言》。这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为此次大会的成功,也是为建立“新的全球伙伴关系”作出的重要贡献。
历时两年多的大会筹备活动在唤起人民环境意识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全人类对环境和发展问题的觉醒和行动是解决问题的开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孕育了生命和人类,同时她是十分脆弱的,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她。这次大会为发起新的国际合作提供了历史的机会。我们应以人类千秋万代的共同利益为重,真正负起责任,拿出实际行动,把握住这次会议提供的机会。在环发领域里建立起“新的全球伙伴关系”,为新时期的国际合作树立典范。


第6版(国际)
专栏:特写

庄严的时刻
——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奖大会
本报记者 鲍世绍 李志明
六月六日,里约热内卢市中心的市政剧院热闹非凡,富丽堂皇的剧院里布满鲜花,使这座欧洲古典风格的建筑充满生气。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这里举行世界环境日纪念大会,表彰对环保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各国先进人物。
当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托尔巴宣布一九九二年笹川国际环境奖获奖人为中国的曲格平和俄罗斯的尤里·伊兹拉埃尔时,全场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评奖委员会主席、哥伦比亚前总统博雷罗在说明评委会决定时,赞扬了曲格平长期致力于环境保护和发展事业的模范献身精神。博雷罗还指出,评委会的这一决定也是为了表彰中国在环保方面矢志不渝的努力,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实施工业化战略时一向重视合理使用自然资源,避免污染空气和水,发展中国家以及其他国家从中可以得到许多教益。
曲格平健步登上舞台,从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和泰国朱拉蓬公主手中接过了证书和一件精致的水晶玻璃纪念品。面对台下全世界同行热情洋溢的目光,曲格平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二十年前他曾参加过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人类与环境大会。当时中国正处于一种特殊的政治环境中,环境污染被说成是只有资本主义国家才有的公害。然而周总理对中国代表团明确指示:应该实事求是,并亲自修改了文件,加上了“中国也存在环境问题”一节。中国的环保事业就是这样起步的。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环保事业发展很快。一九八二年成立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一九八三年,当时的副总理李鹏宣布环保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一九八九年中国环境保护法正式实施,制定了一百多项法规;目前中国环保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零点七,在发展中国家比例最高……二十年过去了,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努力和成绩终于得到了世界的承认。
托尔巴先生请曲格平讲话,他从容走近讲台,说道,我要讲的第一句话是,荣誉属于我的古老而伟大的祖国,属于我的勤劳而纯朴的十一亿同胞,属于我的为环保事业共同奋斗的中国同事。他说,今天,环境保护受到了全人类前所未有的重视,人们就环境问题所取得的共识多于分歧,拯救人类环境的合作愿望多于对抗,这是人类更趋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人类必须携手合作,同舟共济,才能为后人留下一个可供生存和发展的地球环境。
(本报里约热内卢六月六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江苏·扬州艺术团圆满结束访朝
本报平壤6月8日电 记者周必忠报道:以省委副书记孙家正为团长的中共江苏省委赴朝访问团,率领江苏·扬州艺术团,在圆满结束了友好访问演出之后,于今天乘火车回国。
这个团是应朝鲜劳动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金日成的邀请,来朝鲜进行访问演出的。6月4日,金日成主席在平壤万寿台艺术剧场观看了江苏·扬州艺术团的专场演出,并称赞“演出很成功,每个节目都很优秀”。演出结束后,金日成主席还向中国艺术家赠送了花篮,并同全体演员一起合影留念。
访朝期间,中国的艺术家们先后在平壤、元山、咸兴等地为朝鲜人民演出。他们演出的富于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歌舞节目,受到朝鲜各地群众的热烈欢迎。
艺术团离开平壤时,朝鲜劳动党中央国际部副部长金养健、文化艺术部副部长金俊汉以及数百名朝鲜文艺工作者前往车站送行。


第6版(国际)
专栏:

穆巴拉克与阿萨德会谈结束
双方探讨召开《大马士革宣言》签署国首脑会议等问题
本报大马士革电 记者吕志星报道: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同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就阿拉伯局势和召开《大马士革宣言》签署国首脑会议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会谈后,于3日下午结束了对叙利亚正式访问,乘专机离开这里回国。
两国总统在结束会谈后举行了记者招待会。阿萨德总统在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时指出,当前阿拉伯世界缺乏团结和合作,因此必须努力摆脱这种状况。他说,两国首脑在会谈中,磋商了在适当的时候召开《大马士革宣言》签署国首脑会议问题。
穆巴拉克总统在回答问题时说,《大马士革宣言》外长会议的推迟召开,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因此需要尽早召开外长会议,然后根据现实情况,召开《大马士革宣言》范围内的首脑会议。
他在谈到中东和平进程问题时说,我们不能将以色列人现在的言论作为事情的依据,而要等待大选后的结果。我们不应对和平丧失希望,我们要继续和平进程。
此间观察家评论说,埃叙首脑会晤,全面估价了当前阿拉伯民族所面临的形势,对促使《大马士革宣言》签署国首脑会议的召开,以及推动中东和平进程有积极作用。


第6版(国际)
专栏:

南表示接受安理会决议
本报贝尔格莱德6月6日电 记者严正报道: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主席团副主席科斯蒂奇昨天代表主席团致函联合国秘书长加利,表示南全面接受联合国安理会有关波黑危机的752号和757号决议以及加利秘书长5月30日报告中对南提出的一切要求,履行国际法、联合国宪章和上述文件规定的所有义务,并请安理会作出新的决议,取消对南禁运。
信件说,南尊重波黑和其他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将尽一切努力促使波黑停火,并从波黑全部撤出南人民军和波黑军队中的南籍公民。南支持752号决议关于从波黑撤走一切外国军事力量和解散所有准军事组织的规定,并建议俄美共同监督。南还将加强与联合国和平部队的合作,创造条件提供和确保人道主义帮助,制止强行移民,支持3大族代表召开波黑和会达成持久解决危机的政治协议。信件还称,波黑3个民族军队间的冲突,南联盟并不是其中的一方,也没有对那里的事件施加影响,而且已对安理会决议中的要求作出了积极的回答。


第6版(国际)
专栏:

布什在同梅杰会谈后重申
美国将拒绝在生物多样性公约上签字
本报华盛顿6月7日电 美国总统布什今天在同英国首相梅杰会谈后重申美国在环保问题上采取的立场,声称他将拒绝在里约首脑会议上签署关于保护植物、动物和其他自然资源的生物多样性公约,也不愿在环保问题上作出美国无法履行的承诺。
梅杰是在前往里约热内卢参加环境和发展首脑会议前顺道访问美国的。在同布什会谈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梅杰说,他同布什讨论了里约会议的各个方面,在生物多样性公约上,英美两国各有各的问题,但美国面对的难题更多一些。此间舆论认为,英国未能说服美国改变立场。布什和梅杰还讨论了核武器和南斯拉夫局势等问题。


第6版(国际)
专栏:

帕夫拉克总理发表讲话说
波兰需要安定而不是争论
新华社华沙6月7日电 波兰新总理帕夫拉克说,波兰人“已被争执和斗争搞得精疲力竭”,他们“需要安定和诚实地工作”。
据波通社报道,这位33岁的总理7日在南方省城塔尔诺夫举行的农民节庆祝集会上讲话时指出,现在“已经到了让工作和献身精神决定波兰未来和波兰人的美好明天的时候了”,“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安定,而不是争论”。
他说,他是在经过长时间犹豫之后才决定担负起总理责任的。
这位两天前上任的总理对记者们表示,他希望尽快“组成一个由尽可能多的各党派代表参加的专家政府”。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法国的“丹麦震荡”
本报记者 郑园园
丹麦公民投票否决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之后,在法国引起了强烈的“丹麦震荡”。一周来,这股震荡波猛烈地冲击着法国的政治生活,法国政坛出现了不少新的变化。
这些变化主要表现为:一、密特朗总统于丹麦否决的翌日上午,宣布他“将直接听取人民的意见”,用公民投票的方式来决定法国是否批准马约;二、议会中反对马约的人,提出冻结修宪讨论,主张应重新讨论、修订马约;三、在这股震荡波的冲击下,各种政治力量正在按赞成还是反对马约进行重新组合。这种旧有的党派界限被打乱的情况在以往的法国政治生活中是罕见的。
上述变化说明,“丹麦震荡”给法国的政治注入了新的不确定因素。从现在起,围绕着公民投票问题,各党派将展开一场“决斗”。这场争斗既关系到欧洲联合的前途,又关系到各个政党的未来地位。
自法国举行修宪辩论以来,左右翼各政党中要求就马约举行公民投票呼声很高,但是,密特朗一直不肯作明确的承诺,力图通过议会来解决问题。丹麦的否决实际上使反对欧洲联合的势力增强。密特朗走公民投票这一步的根据是:法国是欧共体的创始国,民众的欧洲意识比较强,赞成欧洲联合的势力会占上风。他显然认为此举有利于争取民心,改变社会党政府目前的艰难处境。
反对派对公民投票的前景并不乐观。其中“保卫共和联盟”受到的冲击最大。这个传统的戴高乐政党在对待马约、对待公民投票问题上出现严重的分裂,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危机。该党和“法国民主联盟”所组成的竞选联盟也面临考验。吉斯卡尔·德斯坦认为,如果在欧洲问题上两党最终不能达成一致,那么,在明年3月的立法选举中夺回执政权的希望也就十分渺茫。最近,右翼阵线频频指责密特朗“公民投票”的决定是为“搅乱反对派”而设下的一个“陷阱”。
最新的民意测验表明,42%的法国人将在公民投票中对马约投赞成票,26%的人将投反对票,但约有1/3的人还没有确定立场。两大派都把争取这1/3的选民作为当务之急。这场紧锣密鼓的斗争结果如何,看来只有到公民投票后方能见分晓。
(本报巴黎6月7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苏丹700名反政府武装分子投降
新华社喀土穆6月7日电据苏丹通讯社今天报道,苏丹南部的700多名反政府武装分子6日携带武器弹药向政府军投降。
这家通讯社援引苏丹军方发言人的话说,这些反政府分子是担心“留在反政府组织中没有出路”而向政府军投降的。
苏丹政府军在今年春季发动的攻势中连续收复几座被反政府的苏丹人民解放军占领的城镇。在这之前,苏丹人民解放军分裂成两派。
苏丹人民解放军要求南部地区自治而于1983年开始反政府武装活动。


第6版(国际)
专栏:

六月七日,数千人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保护环境宣传活动。球王贝利(中)参加了这一活动。
新华社记者 杨建华摄(传真照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