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2月23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中国“十大经济区”划分法
为统一划分经济区,国家计委经过多方面调查研究,征求专家意见,推出了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经济区域划分方法。主要内容是:
1.东北经济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该区将建成中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和重要的农、林、牧业基地。2.华北环渤海经济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这一区域将大力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3.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这一带人口密集,人员素质较高,加工工业发达,将建成高技术产业群和具有高、精、尖、新特色的加工工业。4.南方沿海经济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这一带是中国最早的对外开放区,最宜发展成外向型经济的出口基地。5.黄河中游经济区。包括山西、陕西、河南、内蒙古中西部。这一地区将建成中国最大的能源、重化工综合开发区。6.黄河上游经济区。包括甘肃、宁夏、青海。这一带水资源丰富,将形成以水电为龙头的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7.长江中游经济区。包括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建成以大运量、高耗水工业为主的沿江经济走廊,并建成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8.长江上游经济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建设以高耗能、重化工为主的重要工业基地。9.新疆经济开发区。10.西藏特殊经济区。
(1月9日《成都晚报》)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第一个把毛泽东著作译成英文的人
1937年抗战开始后,著名的翻译家许孟雄辞去中央大学教授职务,来到长沙十八集团军办事处。
徐特立介绍他去武汉找董必武。董老又把他介绍给王炳南。当时我党成立了直属南方局领导的对外宣传小组,由周恩来领导,王炳南具体负责,任务是向国外翻译毛泽东著作,八路军战报以及抗日文章。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许孟雄和同志们努力工作,把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等几十篇著作译成英文,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周恩来对许说:“斯诺先生看了你翻译的《论持久战》,大加赞扬,说你翻译得非常好。”此外,许孟雄还翻译了许多有关抗战的通讯报道。刊登在美国《亚细亚月刊》上,对美国人民了解中国共产党及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起了一定的作用。1943年到1944年,他翻译了30多份日军侵华罪行材料和控诉书共百万字,为后来国际法庭审判日本侵华战犯提供了确凿证据。
(1月14日《湖南文化报》)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联合国的四位中国副秘书长
第一个担任联合国副秘书长的中国人是唐明照,具体负责政治事务、非殖民化、托管地工作,自一九七二年起,直至一九七九年。
少年时代,唐明照随家从广东迁居美国旧金山,在那里读完小学和初中。一九二七年回国,在天津就读于南开中学,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政治系。“九·一八”事变后,唐明照参加中国共产党。现年八十一岁的唐明照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政协委员。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是中国大陆第一个“万元户”。刚去联合国总部任职时,年薪四万多美元,离任前高达近九万。七年任期内,唐明照除了雇佣了一华侨司机和自己日常开销外,将积余的二十六万余美元全部上交国家,表现了一个有着六十年党龄的革命家廉洁奉公的高风亮节。
一九七九年六月上任的中国第二位联合国副秘书长毕季龙亦是一位在美国生活多年的资深外交家。他执掌拥有六七百名工作人员的联合国技术合作发展部长达六年之久,成绩卓著。
毕季龙初到联合国总部主管技术合作发展部时,该部成立尚不到一年。他是一个艰苦的创业者。经过六年不同寻常的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技术合作发展部已是联合国一个向百余国家提供技术援助、派出大量专家和顾问为发展中国家培养大批技术人才、活跃在世界各个角落、受到第三世界国家普遍欢迎的重要部门了。
最近离任的六十八岁的联合国副秘书长谢启美是江苏武进人。
谢启美早年是新中国外交部的翻译、随员。四十年间,谢启美有一半时间在美国度过。一九七三年中美两国各自在对方首都设立联络处,老资格的外交家黄镇和布鲁斯为联络处主任。当时,谢启美是仅次于黄镇、韩叙(联络处副主任)的高级官员——联络处文化参赞。中美建交后,谢启美升任使馆公使衔参赞。自华盛顿返国后,谢启美担任外交部国际司司长。三年后,谢启美重返大洋彼岸的美利坚——这回是去纽约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担任大使衔的副代表。直至他被佩雷斯·德奎利亚尔任命为负责科技和发展事务的联合国副秘书长。
现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冀朝铸是新中国第三代外交官的优秀代表人物。作为众望所归、众口一词的中国外交界“首席英语翻译”,在众多的“翻译大使”中,冀朝铸无疑是出类拔萃的佼佼者。
冀朝铸一九二九年生于山西汾阳。九岁那年,冀朝铸随乃父冀贡泉赴美国纽约定居。冀朝铸在纽约读完小学和中学后考入波士顿之西坎布里的哈佛大学攻读化学。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后,冀朝铸离开美国,回到了离别十余年的故国。
从一九五六年开始,冀朝铸担任周恩来翻译长达十六年。在这漫长而令人难忘的岁月中,冀朝铸还多次为已故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刘少奇以及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作过翻译。
冀朝铸曾任我国驻斐济、英国大使,一九九一年三月接替谢启美任联合国副秘书长。
(一九九二年第一期《传记文学》宗道一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如何识别民航航班?
目前中国民航各大航空公司使用的航班号均为4位阿拉伯数字。第一位数字表示执行该航班的飞机所属的地区管理局或航空公司;第二位表示该航班终点站所属的地区管理局,第三、四位表示班次。
目前国内六大骨干航空公司的航班编排如下:“1”代表北京国际航空公司的国内航线;“2”代表西北航空公司的航班;“3”代表南方航空公司的航班;“4”代表西南航空公司的航班;“5”代表东方航空公司的航班;“6”代表北方航空公司的航班。例如你乘坐4301航班,即一定是成都至广州方向的飞机;如果是4117航班,那一定是从成都飞往北京方向的飞机了。航班号的最后一个数字,如果是单数的,表示本航始发至某地;如果是双数的,则表示由某地返回。
(1月31日《旅游文化报》李英芳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健康新观念
对于健康,人们有不同的说法与理解。有人说胖就是健康;有人说没有病就是健康;有人说能吃能喝就是健康;有人说身体瘦才是健康……这些说法都不科学、不全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健康的观念也有了新的变化。
什么是健康?我国老一辈医学家傅连暲同志认为健康标准有四条:①身体健康;②体质坚强;③精力充沛;④情绪乐观。
日本学者对健康标准提出了“四快”,即吃得快,便得快,睡得快,说得快。吃得快说明食欲好,便得快说明消化能力好,睡得快说明神经系统兴奋——抑制过程协调好,说得快指思维敏捷,能迅速准确地理解和回答对方谈话的内容和提出的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提出十项内容:①精力充沛;②处事乐观;③睡眠良好;④适应能力强;⑤能抵抗一般性疾病;⑥保持标准体重;⑦眼睛明亮;⑧牙齿完整;⑨头发有光泽;⑩肌肉皮肤弹性好。(1月13日《中华老年报》张超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不卫生的“卫生习惯”
人们往往认为脚比手要脏,因而区分洗脸和洗脚用盆。其实,脸和手接触外界多,比脚脏,能洗脚自然可以洗脸。重要的是,每个人应固定用盆,以防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传染疾病。
有人认为卫生纸是消过毒的,因而把普通卫生纸用于擦餐具、水果和嘴。化验表明,许多卫生纸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彻底,含有大量细菌。只有经过严格消毒的卫生纸才是干净的。
许多人只知道刷牙是卫生行为,却忽视了牙刷的卫生要求,有的牙刷毛卷起,毛根部发黑,牙刷上面所含的大量细菌,会通过刷牙过程直接吞咽或从破损的口腔粘膜侵入人体。
人们认为自来水是生水,不卫生。凡用自来水洗过的餐具、水果等都要用抹布擦干,却不知道一擦拭却将抹布上的细菌带到洗净的物体、食品上。目前,我们使用的自来水,大都经过消毒处理,经自来水洗刷的物品只要晾干,基本上都是干净的。 (1月22日《世界科技译报》苏适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纸币上的“暗堡”——水印
流通市场上最令人痛恨的恐怕莫过于伪钞了。人们不得不认真地研究各种鉴别假钱币的诀窍。验看水印,便是鉴别真假钱币的有效手段之一。
中国人民银行1965年起发行的人民币上分别有天安门、五角星图案的水印,1980年起发行的人民币上有农民头像、古币图案的水印,1987年起发行的人民币上分别有毛泽东侧面头像浮雕、钢铁工人头像图案的水印……人民币上的这些特殊印记,对于伪钞制造者来说,是一座难以攻克的“暗堡”。
水印,是公元13世纪时意大利造纸专家最早制成的。他们在盛纸浆的帘子上刻上图案花纹,由于花纹的凸出与纸凹的纹路不同,制出来的纸张上便显出了原来的设计图样。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水印的制作过程越来越细致复杂,防假性也越来越强。
水印应用于印钞,最早见于德国1772年发行的萨克森纸币。到19世纪后期,印钞应用水印就十分普遍了。我国在1960年制造出第一张国产水印纸,1963年通过工艺师、美术家、雕刻师和工人的通力合作,制造出了第一种有水印的钞票纸,其水印图案为天安门,使用这种水印钞票纸印制了1965年起发行的10元券人民币。
水印除通常用于纸币外,还被应用在国际文件等其它重要凭证上。有些造纸厂也用它作为产品的商标暗记,以防假冒。(2月9日《科技日报》贾杏年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绿色围墙的魅力
非洲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是一个用植物做围墙较普遍的城市,在这里看不到用砖石砌就的墙。无论是街市两侧高耸的楼房,还是居民住宅、别墅,均在建筑物前栽满各种美丽的花卉,以铁丝制作的壁网为依托,爬满藤蔓植物。
日本科研人员设计的一种空心砖,里面能填充草籽、树胶和施过肥的泥土。这种砖呈多面形,把它砌在围墙或建筑墙壁的外层,随着草籽的发芽生根,便成为大片吐绿滴翠的绿色生态墙。
风靡世界的生态墙有很强的生命,用树木、花草代替墙壁,既节约资金,又能防尘防燥,净化空气,调节湿度,还有美化街景的作用。
近些年,天津在以植物代墙方面做了些有益的尝试;广东一些地方用景观植物簕子树代替围墙效果很好。
(一九九二年第一期《科学与文化》宋秀兰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三味书屋的“三味”
鲁迅先生有篇著名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许多人并不了解三味书屋的“三味”的含义。那么,“三味”究竟是指什么呢?
“三味书屋”原题“三余书屋”,取《三国志》裴松之注,引董遇言:“为学当以之余,冬者发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意示人们应把握时间,努力学习。书屋易主寿氏后,又引苏轼“此生有味在三余”的诗句,将“余”字改为“味”字。后人对“三味”的取义有争议。一般对三味书屋的解释是:“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酼醢。”这主要是根据宋代李淑《邯郸书目》:“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醯,是为书三味。”此种说法出自鲁迅的老师寿镜吾的儿子寿洙邻之口,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见,认为“三”在古代汉语中是表示多次、重复的意思,因而“三味”亦可理解为读书要反复体会、仔细领会。
最近,寿镜吾的孙子寿宇撰文又提出了新的说法,他对三味书屋含义的解释是“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布衣”就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不去当官作老爷;“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不羡慕,不向往于山珍海味的享受;“诗书滋味长”就是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的意味。笔者认为这才是三味书屋的真义,因为这种说法很能反映屋主寿镜吾先生的思想情操,鲁迅曾说寿镜吾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这个饱学秀才不仅有学问,而且思想很清高,不屑当官作老爷,也不许自己的子孙应考、买官。并且,三味书屋的办学宗旨也是培养学生当老百姓,不去当官作老爷。
(1月18日《山西日报》杨琼芳文 亚摘)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世界舆论评说一九九一年中国形势
1991年岁末,许多外国人士和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发表文章,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市场繁荣,政局稳定。世界银行在其1991年年度报告中说,“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已证明大体上取得了成功。”
经济发展,城乡面貌改变 英国《经济学家》在题为《1991年,世界巨人大放光彩的一年》的文章中说:“中国尽管在1991年遭受了50年代以来最大的涝灾,但经济增长仍高达约8%,再次在世界名列前茅。”“农村的改革使农业生产迅速增加。政府的开放政策使沿海各省外贸蓬勃发展,外资源源涌入。这10年中,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之快居世界之冠。”
一位西方外交官说,“中国非凡的成就,几乎是所有的前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学习的典范。中国正成功地把市场因素引进中央管制经济中去。”
市场繁荣,人民生活安定 新加坡议员白振华随黄金辉总统访华后撰文说:“北京一片欣欣向荣,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这说明了北京在经济改革计划下受惠。我内心里开始感到躺在北京故宫九龙壁上的巨龙苏醒了。”“无可否认,今日的中国比5年前的中国更加进步,也更加成功。”
中国崛起,西方预言破产 美国《纽约时报》驻京记者纪思道写道:发生了那场政治风波之后,“许多外国人以为,中国经济有崩溃的危险,因为外国投资会下降,经济改革进程会后退,劳动力大军会感到不满和不进行合作。但这些情况都没有发生。”
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中国经济的专家尼古拉斯·拉迪说:“几年前对中国各个领域的否定性的预测并没有成为事实。事实上,我想不出有哪个否定性的预言兑现了。”
《印度斯坦时报》的文章说:“印度人千万不要被西方关于中国局势不稳的说法蒙蔽住。中国在政治上要比任何其他的发展中国家更加稳定”(1992年第3期《半月谈》卫广益 张瑛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听说悟空要提拔(二月十三日《中国青年报》尚建国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