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9月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教育·科学·文化)
专栏:教科文简讯

  教科文简讯
△劳动部近日在京颁发第三次“劳动保护科学技术进步奖”,共有59项分别获得二、三、四等奖,一等奖空缺。“劳动保护科学技术进步奖”是1986年10月设立的部级奖,至今已评过三次,共奖励项目约200项。设立此项奖有力推动了职业安全与卫生科学技术的发展。(晓闻)
△全国化学工业职工美术、书法、摄影展览9月2日至8日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洪学智、化工部部长顾秀莲等出席开幕式并为展览剪彩。展出的600余件作品,绝大多数作者是生产第一线的职工。作品从不同角度展示了350万化工职工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化工事业、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王京生)
△由中国光学学会主办、王大珩教授担任名誉总编的国家一级期刊《中国激光医学杂志》明年一季度将向国内外发行。 (关春芳)
△第三次全国肝病和肿瘤治疗新技术研讨会8月末在秦皇岛召开。会议中许多著名专家对我国独创的“抗病毒新药单磷酸阿糖腺苷和LAK细胞回输疗法”联合应用所取得的突出成就给予高度评价。 (姚宁)
△由国家测绘科学研究所李元兵等人研制开发成功的可控硅触发变压器,经过在北京电梯厂用来进行电梯调速等试验,证明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以替代进口同类产品。该项成果日前通过鉴定。 (贾西平)


第3版(教育·科学·文化)
专栏:文化天地

  《抗天歌》在南京公演
本报南京9月5日电 记者龚永泉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创作演出的纪实话剧《抗天歌》在南京公演。该剧是4位编导在抗洪一线拿出剧本和导演方案,剧组人员冒着酷暑,一天3班,仅用15天时间排练出来的。全剧讴歌了军民携手迎战洪水的壮举,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江苏省戏剧家协会为该剧组织了学术讨论会。


第3版(教育·科学·文化)
专栏:文化天地

  湖南发现汉代古墓群
湖南省耒阳市近日发现一组汉代古墓群。
该墓群位于花石坳地区某部营区北侧,墓室形状像我国南方的砖瓦窑。墓群共有3个墓穴,顺山的走向成梯形排列。
据文物管理部门介绍,从古墓出土的器物判断,属于东汉时期墓藏。
此墓群是某部在8月10日进行营建施工时发现的。为了保护古墓,这个部队立即停止了推土作业,划定了维护现场的范围。同时,向地方文物管理部门作了报告。                    


第3版(教育·科学·文化)
专栏:文化天地

  开元寺塔开始全面维修
我国现存最高的古砖塔——河北省定州市的开元寺塔的修复工程,正由国家文物部门着手进行。
开元寺塔始建于北宋,呈八角形,共11层,高84米。它比例匀称,结构严谨,迄今已近千年塔身仍无任何倾斜,但由于建造过程历时54年,塔的一、二层砖抗压力小、质量低,在1884年一次大地震中,塔的东北面由顶至底塌毁。
为了使这座现存最高的古塔恢复昔日风姿,国家文物局于1986年确定要复原加固开元寺塔。
目前开元寺塔第一、二层的抢险加固工程正在进行,整体维修将在明年开始。
据悉,由国家批准的重点古建维修项目,布达拉宫为第一项,开元寺塔为第二项。          


第3版(教育·科学·文化)
专栏:文化天地

  张宝华指纹画展在京举行
别具一格的张宝华指纹画展日前在北京中国工艺美术馆开幕。近10余年来出现的指纹画利用手指和手掌的天然纹理,既沿袭传统绘画的基本原理,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任教于湖南株洲硬质合金厂技工学校的张宝华以动物画见长。他的作品承袭中国水墨画的写意风格,又具有个人的特点:简洁明快,淡雅素朴。


第3版(教育·科学·文化)
专栏:文化天地

  画家高潮赢得赞誉
山东省轻工美术学校副校长高潮以独特的风格创作出一张张人们喜爱的作品。他的佳作诗意画已被列入国内中学生教材。
30年来,高潮先后从事过素描、油画、版画、水彩、水粉、插图、封面设计、工艺美术、装饰画的研究与创作。他在国画中充分发挥了长期从事装饰国画的优势,在作品中“强化了形式美的特点和韵致”。他熟练地掌握各种画种不同表现手法之长,注重了多种书画语言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特性,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风。那司空见惯,平淡不奇的自然景物,在他的笔下豁然生辉。在高潮的国画作品中,既有传统技法之继承,又有对中国画表现形式上的大胆创新,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本栏稿件除署名外均由新华社提供)


第3版(教育·科学·文化)
专栏:出版界

  《艺术科学叙词表》编制完成
我国第一部艺术专业词表《艺术科学叙词表》日前通过鉴定。这一最新科研成果表明:科学渗透到文化艺术领域,将促使学科之间相互交叉,并推动国际间的学术交流。《艺术科学叙词表》是一种工具书。它通过计算机软件,可以查找文化艺术方面的有关文章内容,也可以检索所需要的资料或浏览库存情况,目前收有9379个词,包括12个艺术专业学科以及与艺术相关的学科的名词和词组。有关专家称,词表的编制完成,填补了艺术科学领域的一项空白,也为艺术科学文献情报管理与检索的科学化、自动化、网络化创造了条件。


第3版(教育·科学·文化)
专栏:出版界

  《冼星海全集》面世
《冼星海全集》首发式日前在广州第四届全国书市举行。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创作了数百首群众歌曲和交响乐曲,有力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文化部将《冼星海全集》的出版工作列为“七五”计划艺术学科国家重点项目。《冼星海全集》分十卷出版。  


第3版(教育·科学·文化)
专栏:出版界

  《中国杂文鉴赏辞典》问世
由《杂文报》、《杂文界》、山西人民出版社组织100多位从事杂文研究、教学和富有经验的老编辑通力协作编辑的《中国杂文鉴赏辞典》日前出版。《辞典》收入我国各个历史时期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416位杂文作家的520篇佳作,并加以注释,附有作者的生平、文章特色分析等。    


第3版(教育·科学·文化)
专栏:出版界

  《探索与实践》出版
我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中首部地方理论专辑《探索与实践》,最近由秦皇岛市委和新华出版社共同编写出版。这本书对沿海开放城市如何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一课题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回答,总结了秦皇岛市进一步对外开放7年来的经验教训,揭示了沿海开放城市含有共性的一些理论问题和普遍规律。全书分为《决策篇》、《成就篇》、《思考篇》、《纪事篇》,共约30余万字。    
    


第3版(教育·科学·文化)
专栏:编后

  师魂铸成的“丰碑”
新华社记者 杨力 新华社通讯员 朱建生
二郎山,山高地僻,办学条件极其艰苦。二郎山下天全县城厢小学,却在这艰苦的条件下创造了四川省第一流的教学质量:毕业生合格率连年100%,师生在全国性和全省性的各种教学比赛活动中数度捧杯。
说艰苦,莫过于教师们的住房条件了,教师们长期住在一座年久失修的古庙里,脚下的楼板摇摇晃晃,室内光线暗淡,拥挤不堪。没有厨房,没有浴室,不少家庭还是两代甚至三代、四代同堂,有的床间相距不足一尺……要说老师们个人有什么愿望,3个字可以概括:住新房。
然而,当住新房的机会真的降临之时,他们的举动却大出人们所料。
那是1988年,当家长们在教师节座谈会上为教师呼吁新房时,政府已经为城厢小学拨来一笔基建费。老师们喜出望外,都在暗暗盘算着喜迁新居的事儿,想搬进新居后怎么安置自己的家庭成员。
在那些日子里,房子成了城厢小学最热门的话题。回到家中,他们盼房,可一当踏进教室,来到学生们中间,又强烈地意识到孩子们的需要:
虽说教室条件比宿舍好,但采光不足,近几年患近视眼的学生已从5%上升到8—9%了。
尽管学校已尽了很大努力,但要求读书的孩子还是远远超出教室的容量,课桌排到了黑板下,讲台已无处放置,老师贴着黑板上课,下巴底下就是孩子的眼睛。教室已经挤得满满的,可每当入学报名时,十里方圆赶来的孩子络绎不绝,排起了长队,每年都有许多孩子因为教室不够暂时无法入学。
那是一个宁静的夜晚。高康英老师在灯光下为学生批阅作文。这次作文的命题是《假如》。看着看着,她的心颤抖了,一大半同学的文章不约而同地触及到老师的住房问题。“假如我是设计师,我首先要给老师设计一套最漂亮的房子”;“假如我当了建筑工人,我一定亲手为老师修一间比任何家都大的新房”;“假如我是……我要批很多的钱给老师,给他们修最好的房子”……高老师不忍再看,她仰面朝天,泪如泉涌:“孩子们这般想着我们,为啥当老师的就不该多想想他们呢!”
“干脆,先给孩子们盖一幢宽宽亮亮的教学楼吧!”说不清是谁的主意,但很快就在全校老师中得到了普遍的响应。
1989年,城厢小学的教学大楼动工了。这是教师们最终的选择。
为了节省开支,教师们义务参加劳动,搬砖、挖土、运水泥。工程到了节骨眼上,他们又毅然将一点一滴积累了6年,原准备用来修宿舍的2万多元钱,全部投进了大楼……
新楼很快建成了。正式启用那天,眼看激动不已的孩子们坐在崭新的教室里久久不肯离去的情景,老师们都落泪了:“住进新宿舍,只有我们一家人高兴,建成教学楼,却会使千万家受益。”他们从心底感到欣慰。
原打算新大楼盖好了,旧教室腾给老师们作宿舍,可老师们一商量:在新大楼上音乐课,一个班唱歌会影响整幢大楼;下雨天操场打滑,需要室内体育活动场所;学校是全国闻名的“小发明”学校,孩子们需要活动室……这样,旧教室又改成了音乐室、体育室、小发明活动室、自然常识讲座室等等。
今年开春,政府又拨来一笔建房经费。恰值此时,又遇洪水泛滥。老师们又毫不犹豫地用这笔钱,加上千辛万苦积攒的9000元,为学校修筑了一条护河堤坝。
老师们依然住在破庙里。
面对这天高地厚的爱,二郎山下父老乡亲们感情的闸门打开了:
一位汽车司机趁夜色拉了一车沙子卸在学校里。别人告诉他,现在不盖房,沙子用不着。他回答:“我没有什么可表示的,这沙子用不用都是我的心意。”
天全县茶厂全体职工动议:茶厂澡堂免费为老师们开放。
一位老师感冒了,第二天一大早,竟有3位学生家长把大包的药送到了讲台上。
一位个体户去深圳,回来没给孩子带任何东西,却给老师送来了极需要的书。
更有许多企业和单位,纷纷向学校表示,老师们什么时候盖房,缺啥请招呼一声。
在天全的一些单位和企业,已把老师们的事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活教材,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把老师们的操行作为要求自己的标准。
仿佛是不约而同,教师们家家墙上都贴着自己的手书字幅。而其中最多的是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这就是他们的襟怀,这就是他们无私奉献的答案,这就是师魂所在!
站在整洁的教学大楼前,天全县教育局长发出半带愧疚的感喟:尽管这座楼没有铭刻一位老师的名字,但它是一座丰碑。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编辑《师魂铸成的“丰碑”》这篇通讯的时候,一直激动不已。多好的老师,令人肃然起敬。
谁个不希望住进宽敞舒适的新房,谁个不想有套像样的住宅?对于长期在旧庙里办公,家里住房又十分困难的天全县城厢小学的老师们来说,对新屋的向往、对乔迁的渴望该有多么急切,多么强烈!
然而,当国家给他们拨来盖宿舍的款时,他们却作出了另外一种选择:先给孩子们盖一幢宽宽亮亮的教学楼。
他们为什么要做这样的选择呢?因为他们看到,由于教室太小,学生太多,光线太暗,学生患近视眼的越来越多;因为他们看到,由于教室紧张,不少该上学的孩子不能入学……他们在想:“住进新宿舍,只有我们一家人高兴,建成教学楼,却会使千万家受益。”于是,就做出了上述抉择。
我们编发这篇通讯,只是想让全社会对我们的小学老师有更多的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像二郎山下的乡亲们一样,给他们以更多的关心、尊重和支持。


第3版(教育·科学·文化)
专栏:

  发挥教师的潜力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雷洁琼
《北京教育丛书》在短短的三年多时间中,编辑出版了五十种,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我衷心地向作者、编者、出版发行者表示祝贺和感谢。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七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的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为我们确定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今后十年是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关键十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科技的基础,兴国先育才,成就千秋大业要靠人才。没有发达的教育就没有发达的经济,国力的强大,国家的兴盛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教育的发展。《纲要》不仅为我国基础教育展示了一个灿烂的前景,也向教育界的同志们提出了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七五”期间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距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需求还有相当距离。《纲要》提出“八五”期间普教工作的重点要放在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等方面上来,这是基础教育极其重要和紧迫的任务。现在在校的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肩负振兴中华、实现祖国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同时又面临着两方面挑战,一个是国际反社会主义势力推行“和平演变”的挑战;一个是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因此必须从少年儿童时期就抓紧对他们的教育,为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提高教育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核心的一环是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这不仅需要教育部门的努力,也需要全社会的关怀与支持,要从多方面、多渠道为提高教师素质创造条件。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为中小学教师出版一套《北京教育丛书》,总结普教系统优秀教师教书育人的先进教育思想和教学经验,并拨专款、组织专人实施落实,成为出版教师专著的强有力后盾,这是为广大教师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一方面优秀教师通过整理总结多年积累的教书育人经验,并把它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写成专著,是他们自我充实、自我提高的过程。另一方面将这些经验编辑、出版、传播开来,可以更好地调动广大教师钻研业务、积累经验、做好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也是提高教师政治、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同时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也是贡献。所以说这是一件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好事。
我希望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北京教育丛书》越办越好。


第3版(教育·科学·文化)
专栏:

  教书育人者的浩大工程
 《北京教育丛书》出版54本
本报讯 记者周庆报道:随着《向幼儿播种爱》、《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两本书的问世,《北京教育丛书》至今已出版了54本。
由徐惟诚和汪家镠先后任主编的这套丛书,是北京市委、市政府拨款100万元,组织专门的编委会,为北京市中小学、幼儿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工作者出版专著的一项特殊工程。整个工程计划出书100本,以总结、传播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宝贵经验,让社会了解教师们的创造性劳动,推动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提高普通教育的水平。据悉,全套书将在1993年出齐。


第3版(教育·科学·文化)
专栏: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中国少年报社发起
“千所城乡小学手拉手,助我灾区小伙伴”活动
本报讯 记者王娜梅报道:为了响应全国少工委第二次全委会决定在全国少先队员中开展“红领巾救灾行动”的号召,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中国少年报社决定发起“千所城乡小学手拉手,助我灾区小伙伴”活动。
通过手拉手联谊活动,使城市少年儿童切实了解国情,了解灾区和贫困地区同龄人的生活,通过为灾区小伙伴省一点零花钱,捐一支笔,送一本书,写一封信等方式,培养勤俭节约,扶贫帮困,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使灾区和贫困地区的少年儿童不仅得到精神上的鼓励,而且得到城市小伙伴力所能及的实际帮助。
手拉手活动作为“希望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扶助对象是贫困地区受灾县的少年儿童,这次“千所城乡小学手拉手”活动,将为安徽、湖北、河南和贵州四省受灾严重的1000所贫困县的乡村小学,直接牵线搭桥,与城市小学结成对子。9月4日中国少年报、中国青年报已公布千所乡村小学和对口联谊救助的省市名单,希望更多的城市和灾贫困地区小学参加手拉手活动,为灾区基础教育的恢复作出积极贡献。
据悉,在这次活动之前,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已拨出20万元为灾区小朋友购置文具用品,“希望工程”海外爱心基金委员会也准备拨出50万元为灾区建设一批希望小学。


第3版(教育·科学·文化)
专栏:

  20多个单位、400多名藏汉科技人员参加
西藏首次完成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本报讯 历时7年的西藏自治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经过汉藏两族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现已完成,日前在北京通过了国家土地管理局组织的验收和专家鉴定。
西藏自治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1984年由国务院部署的全国土地详查工作的组成部分,是一项重要的国家级任务。目的在于查清西藏自治区各类土地的面积、分布和利用现状,为自治区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制订国民经济计划、规划、农业区划以及土地管理等提供详尽的科学依据。
自1984年起,由西藏自治区土地管理局主持,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所负责组织20多个单位的400多名藏汉两族科技工作者,应用传统方法和先进的遥感遥测和计算机技术,分析、调绘了近百幅卫星图像和2.5万余张航空照片,进行了总行程60余万公里的实地调查,获取了200余万个土地资源数据,完成了上千幅调查图件,数万张统计表,近百份调查报告,并建立了完整的西藏自治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为西藏的土地管理和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详尽的地市、县、乡各级分类土地资源数据和相应的图件。西藏自治区土地利用现状的完成,查清了西藏自治区的土地资源家底,结束了传统的以播种量折算耕地面积和其它各类土地面积不清的历史。这次调查运用了航天遥感技术,取得一批指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数学模型分析成果,对西藏自治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有重要价值。 (向东)


第3版(教育·科学·文化)
专栏:

  摸清摸准国情 提供决策依据
 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获阶段性成果
三十多个县市的实地调查基本结束
据新华社北京9月6日电 (记者赵卫)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国情调查项目——中国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30多个县市的实地调查工作已基本结束,并撰写出了调查专著。
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为这套丛书题词:“真实、准确、全面、深刻地了解中国国情,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
这次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县情市情调查是根据中央关于加强国情调查的精神,于1988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倡议发起的。倡议发出后,得到中宣部、地方党政领导部门的支持和全国社会科学界的响应。中国社会科学院专门组织专家拟定了统一的调查提纲,并计划分三批对除台湾以外的全国具有各种代表性的100个左右县市社区进行系统的综合调查。从1988年开始,全国社会科学界有1000多位学者、专家跋山涉水,深入工厂、农村、学校、城镇街道,会同近千名实际工作者,综合运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方法和现代科技手段,多角度、多层面地对60多个县市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等的现状和历史进行了深入调查,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历史文献资料。这些调查成果将写成以描述为主的学术资料性调查专著,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以《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为名分卷出版。预计全套丛书共100卷,4200多万字,将于1995年出齐。
据审读专家反映,这次出版的《定州卷》、《兴山卷》、《诸城卷》、《海林卷》、《常熟卷》5卷专著,资料翔实,较为真实准确地描述了这些地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发展轨迹和现状。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绳在成果鉴定会上指出,县情市情调查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并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既是为摸清摸准国情,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直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又可为社会科学诸多学科的研究工作提供基本资料,对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来说,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他说,理论联系实际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再号召社会科学工作者要遵循的原则,对这样的工作我们理应给以特别的重视和支持。
邓力群、陶大镛等有关人士和专家学者上百人参加了今天的成果鉴定。


第3版(教育·科学·文化)
专栏:

  全国计算机知识大奖赛试题已在本报刊登
本报讯 由本报教科文部、中国计算机报、珠海巨人新技术(集团)公司联合举办的全国计算机知识大奖赛帷幕已经拉开,试题上月在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刊登以来,参赛者踊跃,不少同志要求再次刊登试题。为满足大家需要,本报已在9月6日八版广告栏中重新刊登了试题,欢迎各界人士参赛。


第3版(教育·科学·文化)
专栏:

教师节前夕,河南省信阳市第十三小学党支部书记杨楠作为全省14名优秀教师代表之一,应邀赴北京参加全国优秀教师表彰会,喜讯传来,全家欢喜。杨楠一家有5人当教师,被称为“教师之家”,他和老伴从事小学教育工作近40年,女儿杨丽、杨华、杨玲分别在大学和中、小学任教。图为杨楠(中)在和家人畅谈当教师的欢乐。刘蔚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