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9月5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理论)
专栏:

  关于清理三角债问题的探讨
赵海宽
划清正常欠款与拖欠货款的界限
“三角债”大量存在,且越清越多,是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由于目前企业之间存在的货款拖欠大部分是三角式的,我欠你,你欠他,他又欠我,于是人们就把这种债务关系称为“三角债”。不过目前企业之间的货款拖欠,有合理的和不合理的两种。凡购、销双方都同意,或按合同协议进行的赊销、预付是合理的。这种债务关系能加快社会资金周转,搞活经济,有利于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不但不能取消,而且应该允许其存在。凡由购销两方中的一方,违背合同、协议,或既无合同、协议又未征得对方同意,单方面采取行动,造成的货款拖欠,是不合理的。我们现在所说的“三角债”是指的这后一种债务关系,而不是一般的债务关系。
搞清这一点对于正确估计“三角债”的现状和准确掌握应清理的债务对象极为重要。在清理“三角债”工作中首先要划清合理的和不合理的货款拖欠,只把不合理的货款拖欠列为清理对象,而绝不能笼统地把一切应付货款均列入清理对象。人们都知道,改变一切信用集中银行的规定,允许发生合理的商业信用,是我国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成果之一。我们清理不合理的货款拖欠,决不能把取消一切商业信用的老作法再恢复起来。
    “三角债”对经济发展危害很大
“三角债”的大量存在,对经济发展带来多方面的危害:首先打乱了正常的商品交易秩序。“三角债”使合同、协议的约束力削弱,甚至失效,购销双方多年来形成的正常贸易关系被破坏,使生产难以正常和稳定发展。由于销货款不能按时收回,原材料难以按预定时间保值保量进到,使部分企业的厂长和经理不得不拿出大量时间和精力处理产品销售、货款催收、原材料购进或应付债权人上门催收货款等事务,不能全力以赴领导生产、经营。
其次,使全社会使用于生产和经营方面的资金总量减少。当前大量存在的“三角债”,是由许多不合理货款拖欠链所组成,其中很大一部分债务链的初始环节是基建单位和亏损单位。即这些债务链是因基建单位和亏损单位的基建款不到位和亏损无法弥补,不得不拖欠销货单位的货款,销货单位又因销货款被拖欠不得不拖欠别人的货款,而逐步形成的。从总体上来看,“三角债”把很大一部分生产和商品流转资金转移于基本建设和弥补亏损,使已经很紧张的生产和商品流转资金更加紧张,生产和商品流转不能正常发展。
再次,使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工作不能顺利进行。有效地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使产品结构逐步趋于合理,是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之一。银行实行区别对待政策,把信贷资金主要使用于重点企业和需要更快发展的一、二类企业,有力促进产品结构调整任务的完成。然而“三角债”的普遍存在,必然把银行为支持重点企业和一、二类企业发放的贷款中的一部分,转移于经营管理差和产品销路不畅的企业,使重点企业和产品畅销企业不能更多增产,而经营管理差和产品销路不畅的企业的生产仍能维持,产品结构不能改善,资金不能合理使用。
“三角债”为什么越清越多
近年来,银行、企业、企业主管部门等在清理“三角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未达到预期的目标,清理了旧的,又发生了新的,“三角债”数额越清越多。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基建单位短缺资金和亏损单位的亏损款一直无人拨补,这些单位不仅不能清偿老的,而且有的又发生了新的不合理货款拖欠,以致由他们引出的不合理货款拖欠链。2、产品结构不合理和部分产品质量不高,不少企业的产品销售不出去,或发送购货方后不受欢迎,货款被拖下来。3、银行用于清理“三角债”的专项贷款没有同企业的生产、经营正常资金严格划开。近年来为了解开“三角债”链,银行发放了大量清欠专项贷款,然而效果不很显著。其原因就是没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把这些专款彻底使用于清理“三角债”方面。银行向某企业发放清欠专项贷款,收到这些清欠款的企业往往要把一部甚至全部转手使用于进货、发放工资或上缴税利,而不用于清偿他无理拖欠别的企业的货款。即使他用一部分清偿拖欠货款,收款者也要全部或大部用于其他方面。以此类推。在资金普遍紧张的情况下,不把用于清理“三角债”的专项贷款同企业生产、经营资金严格划开,势必会把清欠专款用于进货等用途。4、部分企业对“三角债”的危害认识不足,对清理工作不够积极。由于普遍不合理拖欠别人的货款,大家彼此彼此,都没有因不守信用而感到有什么压力。不仅如此,而且有不少企业认为我的销货款既已被无理拖欠,我的无理拖欠是有理的。更有甚者,有人看到拖欠货款可以不支付利息,想利用无理拖欠减少利息支出。
采取有力措施尽快清理“三角债”
1、整顿基建项目,合理处理企业亏损,堵住“三角债”的源头。凡已完成的基建工程,如基建资金尚未到位,并因此拖欠了别人的货款,基建主管单位或财政部门应尽快拨足资金,并督促基建单位把拖欠款全部还清,如一时拿不出足够资金,也应拿出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对尚在进行而资金不落实的基建项目,应缩小规模或暂时停建,绝不能因此再发生新的不合理货款拖欠。要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弥补企业已发生的亏损,该由财政和主管部门拨补的应尽快拨补,该由企业自己解决的应迅速加以解决。同时,所有亏损企业都要迅速拿出可行的消除亏损措施。凡无法弥补已发生的亏损,也无可行措施防止今后再发生亏损的企业,应允许被其他企业兼并、收买,甚至倒闭。
2、用严厉的办法制止今后再发生新的“三角债”。可考虑由国务院重新作出决定,严禁再发生新的“三角债”。为促进坚决贯彻这一决定,首先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宣传解释,让所有的企业领导和有关人员,真正明白“三角债”的严重危害,树立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观念,积极主动采取措施清理“三角债”。其次,要制定更严厉的罚金制度。凡形成原因主要在购货方的“三角债”,购货方要按统一规定主动向销货方支付罚息,否则银行就应根据国家授与的职权代扣。罚息率应明显高于银行贷款利率,以造成无理拖欠货款对拖欠者不利的状况。形成原因主要在销货方的“三角债”,由于销货方已承担了货款被拖欠的损失,也可不支付罚息。再次,要充分发挥法制的作用。今后法院应受理“三角债”纠纷,对随意拖欠货款,特别是为了少支付银行利息故意拖欠货款者,当事人要承担法律责任。同时在宣布严禁新发生“三角债”的同时,应在全国无理拖欠别人货款者中对情节严重的法人代表给予法律制裁,以引起震动。
3、采用特殊办法,彻底清理已发生的“三角债”。首先,应组织力量,尽快划清合理和不合理的货款拖欠,搞清不合理货款拖欠的底数。其次,要规定所有存在“三角债”的企业在银行开立清欠专户。在此基础上银行再拿一笔清欠专项贷款。此项贷款,只能用于清理“三角债”,通过清欠专户运转,绝对不能同企业正常的生产和经营资金混淆。不仅直接借用专项贷款的企业必须把借款用于归还拖欠别人货款,而且收到用专项借款还来货款的企业,也只能用这些货款清偿对别人拖欠的货款,而不能用于进货、发工资或缴纳税利。如收到还来货款的企业不欠别人的“三角债”,则应用这些货款归还自己向银行的借款。
能否利用银行的专项贷款彻底清理“三角债”,关键问题是能否真正实行专款专用。即不仅甲企业从银行得到的专项贷款、乙企业收到甲企业划来的清欠款和丙企业收到乙企业划来的部分清欠款,必须用于清理对别的企业的不合理货款拖欠,而且丙企业收到乙企业划来清欠款的其余部分和丁企业收到丙企业划来的全部清欠款,都必须归还银行贷款。丙企业和丁企业用这些货款归还银行贷款后,如资金发生困难,可按正常程序向银行申请借款,由银行根据当前贷款政策给予合理支持。不准企业把收到的清欠款使用于进货,似乎不讲道理。然而不这样做,在当前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清欠专项贷款就会被流用于其他用途,否则银行不管拿出多少资金,“三角债”也是无法彻底清理的。反过来真正按照这一原则办理,由于“三角债”的人欠同欠人数额,在全国是平衡的,从道理上说,银行放出的专项贷款同收回的贷款应该是相等的,不需要银行用很多贷款,“三角债”问题就可以解决。
4、加强银行结算监督,促进“三角债”问题尽快解决。银行办理货款结算,特别是异地货款结算,必须站在国家整体利益立场上,在购销双方中要特别注意维护不在当地的一方利益。即销货单位开户银行要监督销货单位按照合同或协议规定的数量、质量、时间、方式发货,保证购货单位的利益不受损害;购货单位开户银行要监督购货单位遵守合同、协议,按时支付货款,不准无理拖欠。绝不能从当地局部利益出发,袒护本行开户企业的违背合同、协议和国家政策行为。同时,为了彻底整顿信用紊乱状况,银行要一马当先,敢于发挥监督作用,主动承担扣收滞纳金或罚息的责任。企业的大额收付,都要通过银行。只要银行的结算监督切实加强,就能有力促进老“三角债”的清理和堵住新“三角债”的发生。


第5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话说“真话”
张雨生
这些年来,“要敢讲真话”,叫得很响,在弄文墨者的圈子里,是人人皆知的。我偶尔写点杂感,也觉得这话很好,不说真话,就没有正义的呼声。要敢讲真话,这是没有疑义的。不过,生活告诉人们,还没有哪一位作者、作家、演说家,不标榜他讲的是真话。那么,我们周围真的都是一片真话声吗?显然还不是。张三说他讲的是真话,李四却在摇头;王五指责赵六讲的不是真话,赵六一定要驳斥王五。孰是孰非,较真起来,问题就复杂了。辨别真话,倘若在大家认同的标准下,认识不难统一,现在之所以有那些是是非非,讲不清,道不白,说明人们还不认为有辨别真话的标准,或者标准还不一致。
从实际情况看,辨别真话还是有标准的。目前,我看至少有两个。
一个是,心里怎么想,口里怎么说,就叫讲真话。口以心为标准,讲与想相呼应,二者一致为真,不一致为假。从这种意义上说,所谓敢讲真话,只在于敢讲,即把心里想的,都大胆讲出来。敢讲的,都是真话。
一个是,说的符合实际,不夸大,不缩小,没有片面性,就叫讲真话。口以事实为标准,讲与实际相统一,二者一致为真,不一致为假。从这种意义上说,所谓敢讲真话,不仅在于敢讲,还在于求真。
两种标准,实际上是从两种不同的意义上,或者说两种不同层次上来谈论“真话”的。但由此也便产生了倡言“讲真话”时的歧义。认定前一种标准的人说,我心里这么想,口里就这么说,言为心声,难道不叫讲真话?坚持后一种标准的人说,如果不管符合不符合实际,只要把心里想的都说出来,就叫讲真话,那么,夸夸其谈者的捕风捉影,哗众取宠者的镜花水月,造谣诬陷者的飞短流长,觅怪撒谎者的无稽谬言,岂不都可以叫做真话?那样提倡讲真话,鱼龙混杂,良莠竞荣,能有什么意义。由此看来,如何评价“讲真话”,确实有深入讨论的必要。
比如,有篇文章说,中国历史上没有什么爱国主义,屈原不过是对主子效愚忠,所谓爱国,是后人按自己的需要贴上去的。你读了这样的文章,将怎样认定作者是不是讲真话呢?只按“口与心”的标准,完全可以回答,作者是讲真话。因为他不承认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里那么想,口里那么说,二者是一致的。但是,许许多多的中国人,会赞同这样的真话吗?屈原爱国、情深意笃,有他的诗篇在。谁想推翻它,总得拿出新的材料来,还得让人信服。这不是凭着敢想敢说,就能算得了数的。又比如,有篇文章,拿雷锋的话当靶子,讥讽“我把党来比母亲!”诘问:人民是母亲,党怎么可能是母亲?又有人说,雷锋是悲剧人物,他的个性全被扼杀了,说的不是自己的话。那么,是雷锋讲真话,还是否定他的人讲真话?我想,绝大多数人不会认为雷锋在讲假话吧。雷锋在这里讲的,是他与共产党的关系,共产党救了他,他觉得共产党像母亲,既言为心声,又符合实际。至于人民是母亲,那比喻属于另一范畴,另有含义。偷换概念,讥讽雷锋,只能让正直的人反感,怎能纵容他们以标榜“讲真话”来蛊惑舆论呢?如果纵容他们,那就应了《红楼梦》中的一句话,“假作真时真亦假”,世上也就无是非可言了。
言为心声,当然也算是一种真,即口头讲的,真是心里想的。但这种真,却不表示话的本身是否真理。看来,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提倡“口心一致”的“真话”上,还要进一步提倡实事求是的“真话”。人们还记得,关于什么是真理的标准,曾有过一场激烈的争论,绝大多数人最终统一了认识,承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话虽然不见得都是真理,但总是愈接近真理愈真。
当然,提倡追求真理的“真话”,并不否认讲心里话。同志之间,朋友之间,包括对待上下级,都应该敞开思想,有话就说,不必顾忌。但是,写文章,做演说,搞创作,情况有所不同。那是用自己的话,去宣传人,影响社会。这就要顾及讲话的效果。如果认为,只要是心里想的,口里就要讲,而不管这些话符合不符合实际,那就不妥当了。


第5版(理论)
专栏:工作研究征文

  不发达农业县振兴的途径
四川省蓬安县副县长 杨波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不发达地区农业县所处的外部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其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挑战。要想振兴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是切实可行的途径。
所谓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就是要发展高技术、高效益、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污染的农副精加工产品。通过高科技与农副产品加工相结合,使后者附加值与经济、社会效益大幅度增长。不发达农业县丰富的农副业资源,可为深加工业提供丰富的原料,以有利于发挥资源优势。我县农业可供的原料达13大类、100多个品种。这些产品除国家外调和本县人民消费外,尚有相当部分可用于深加工。但目前加工还处于初、中级阶段,产品实现价值不高,而深加工可使之大幅度增值。有了这样一些客观物质条件,发展深加工业,实现农副产品高附加值化就有了现实的可能性。
目前,资金匮乏使不发达农业县不可能走高投入的路子。即使投资充足,仍只用于扩大粗(初)加工规模,只会背上沉重的包袱。事实证明:农副产品深加工业投入少、见效快、利润高、投资效益好。如我县蓬安酒厂通过引进技术人才,利用现有设备和库存积压的半成品,投入少量资金,进行深加工,开发出果香型分层多色鸡尾酒,投入市场后受到欢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给该厂带来了生机,同时带动了相关行业。
不发达农业县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比重较高,且劳动力素质低,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可大量吸收剩余劳动力,同时,可以使劳动者在现代商品经济的环境中,观念、意识发生改变,文化、技术素质得到培训与熏陶。


第5版(理论)
专栏:

  依靠集体实力 插上腾飞的翅膀
中共大连市甘井子区委书记 冷明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不断巩固壮大集体经济,全区农村集体总收入平均每年以百分之三十六左右的速度递增。一九九○年全区城乡经济总收入达到三十点七亿元,居全国十六个计划单列市二十六个发达县(区)前列。农村人均集体分配收入二千一百四十一元,进入全国前十个富裕县(区)行列,被辽宁省政府授予“城郊经济发展先进单位”。事实说明,不断巩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一条实现劳动人民共同富裕的金光大道。
一、根据区情确定经营形式,集体致富
这些年,我们注重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摆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创造性地开展地区工作,努力实现劳动群众共同富裕的目标。有段时间,一些同志把“统分结合”片面地理解为一个“分”字,似乎分的越彻底,改革就越彻底。我们冷静地分析了甘井子区的实际情况:一是当地农村集体经济已具有相当实力和规模;二是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服各业俱全,管理形式趋于专业化;三是广大农民从集体经济发展中得到了较高的收入,形成了依靠集体的观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确定自己的改革大思路。在这个思想指导下,我们确定了适合当地情况和群众赞同的经营形式,走的是一条集体致富的路子。
依靠集体的实力,使全区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我们根据郊区的特点,制定和实施了“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加速城乡一体化”的经济结构;制订了“农村工业化带动农业商品化”的经济发展战略;选择了“富村”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突破口,形成了“以村办企业为主,镇办企业为辅,个体和联办企业为补充”的农村经济新格局;开辟了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服全面发展、齐头并进的经济发展途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一九九○年已达到一千三百九十二个。在全区六十二个村中,年总收入超千万以上的有五十个,其中超亿元村有七个,集体经济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实践证明,在近郊区坚持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的原则,以集体经营为主的路子是正确的。它有利于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增强对制约经济发展诸因素的“抗逆性”;有利于加速实现由传统的自然经济向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过渡,有利于逐步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使社会主义最本质、最大的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
二、主动调整各种利益关系,合理致富
强调共同富裕不是维持“大锅饭”,而是更好地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在改革的实践中,我们制定一些政策,调整各种利益关系,防止了两极分化的倾向,抵制了不顾社会效益的各种不法行为,坚持了社会主义方向。
一是摆正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通过诚实的劳动致富。我们从区情出发,发掘本地自然资源,大力发展建材业、海水养殖业;立足为国营大中型企业配套服务,发展机械加工业;适应大连市对外开放需要,发展旅游服务业;发挥近郊优势,发展仓储、运输业;面向国际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广大农民靠勤劳的双手创造了集体财富,我们积极引导他们调整好分配与积累的比例,做出分配增长幅度不得高于积累增长幅度、分配总额不得大于积累总额等规定,以扩大集体积累、增强集体经济实力,从而为长远致富打下基础、蓄足后劲。
二是摆正干群间、不同行业人员间利益关系,逐步缩小劳动者收入上的差距。人们对改革中最敏感的问题是分配问题,因此,我们注意抑制农村干部的高收入,缩小干群之间在分配上的差距。同时区、镇、村三级采取代菜农纳税、土地投入补助等办法,保证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在收入上不低于从事工业生产的人。
三是摆正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引导企业合法经营。照章纳税已成为我区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一九八四年到一九九○年,全区向国家缴纳税金累计六亿多元,连年居大连市县区之首。我们教育农民发扬勇于牺牲和奉献精神。当蔬菜市场饱和时,菜农们宁肯自己减少收入也不给国家增加经济负担,经常把已经送到市场的菜又拉回就地消化。
三、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致富
实现劳动人民的共同富裕,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为此,我们在带领群众致富过程中,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推动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突出抓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和中心环节,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的潜力。我们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的。这些年,区委区政府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在党员中开展了“三杯”(公仆杯、奉献杯、文明杯)竞赛活动,在干部中开展了“为政清廉、争做公仆”活动,在全民中开展了“学雷锋、讲奉献、争做文明市民”活动。全区成立了五千多个学雷锋小组,每年做好事上万件。
这些年,我们努力发展社会公益、福利、保障等事业,全区向教育投入六千五百二十三万元,促使幼教、普教、职教和成人教育逐步形成体系,教育事业稳步发展,进入省先进行列。科技工作进一步得到重视和加强,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技术密集区。群众医疗卫生事业有较大发展,镇镇建起卫生院,村村设立卫生站。农村普遍推行了社会养老保险,企业统筹养老保险和残疾人保险,逐步健全了残疾人服务机构,发展了老龄事业。总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可靠的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