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9月28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宣部副部长刘忠德强调
计划生育宣传要力求实效
本报北京9月27日讯 记者艾笑报道:全国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表彰会今天在京结束。中宣部副部长刘忠德强调,我们的工作能否更深一点、更细一点、更扎实一点,是计划生育宣传工作上水平、见效果的关键。
在谈到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紧迫性时,刘忠德说,人口问题是关系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问题。在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过程中,解决人口问题是至关重要的。近几年,我国每年净增人口1600万左右,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据测算,每年新增人口要消耗掉新增国民收入的1/4。这么多的资金都要用于新增人口的消费,势必严重影响生产建设资金的积累,影响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发展。我国人口问题的另一个突出表现是人口素质低。据统计,全国每年大约出生30万有缺陷的婴儿,每年有2%的学龄儿童不能入学,25%左右的小学毕业生不能升入中学,全国有1.8亿文盲半文盲。这种情况与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发展越来越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形势很不适应。不严格控制中国的人口发展,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难以顺利进行。
刘忠德强调,各级党委宣传部应责无旁贷地把计划生育宣传当作一件大事抓好抓细抓实。各级党委宣传部门抓计划生育宣传,就是要积极组织和协调有关单位和部门,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明确各自职责的范围内,运用所掌握的工具和阵地,配合计生委,广泛深入地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在谈到今后宣传重点时,刘忠德指出,当前要突出宣传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极端重要性,宣传严峻的人口形势,宣传完成“八五”人口计划和十年人口规划的重要意义,宣传现行计划生育政策,宣传依法管理计划生育,特别要下功夫宣传一批有影响的计划生育工作的好典型、好经验。宣传要注意全面、准确,避免负效应。新闻单位的宣传,平时应保持一定比重,发挥舆论主导作用。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一项软科学课题的研究结果表明
我国城镇居民食物消费已向小康型迈进
本报北京9月27日讯 记者蒋涵箴报道:一项软科学研究课题表明,我国在资源并不充足的情况下,到1989年我国的谷物、油菜籽、猪牛羊肉、蛋类等主要食物的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从1949年到1989年,人均占有的食物中粮食增长76%,油料增长1.5倍,糖料增长9倍,水果增长6.5倍,肉类增长4.2倍,水产品增长11.5倍。
由国家科委组织、航空航天部710所完成的对我国食物结构合理化研究软科学课题还表明,我国居民的食物消费无论在数量上和在质量上都呈现全面逐年提高,其主要标志是动物性食物的大幅度增加。城镇居民的食物消费已开始向小康水平迈进。
随着食物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营养状况已有了很大的改善。平均营养水平与营养标准相比,热量已经满足,达到2500—2600千卡,而蛋白质和脂肪分别为65克和55克左右,均有6%左右的差距。动物性蛋白质比重偏低,只占全部蛋白质摄入量的11%。在全部热量中90%来自植物性食物。
参加这一软课题研究的科学家指出,在目前条件下,城镇居民食物结构合理化的方向是降低脂肪摄入量,增加蛋白质尤其是动物蛋白质的摄入量。表现在食物品种上则应降低植物油和猪肉的消费,增加奶、水产品和牛羊肉的需求。随着食物消费结构的优化,城镇居民的营养水平几乎可以全部达到理想的营养标准。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亚洲最大的淡水“鱼宫”揽胜
新华社记者 陈新洲 新华社通讯员 陈峻 远柏
绿荫掩映的武汉东湖之滨,矗立着一座令人瞩目的“鱼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鱼类博物馆,它是亚洲最大的淡水鱼类博物馆。这里鱼类标本之丰富,分类之齐全,连大英博物馆的著名鱼类学家格林武德教授参观时都惊叹不已。
中国科学院著名鱼类学家曹文宣告诉我们,中国淡水鱼产量居世界第一,其种类仅次于巴西。新中国成立后,我们自己培养了一大批鱼类科学工作者,在武汉建立了亚洲最大的淡水鱼类博物馆。目前,这个博物馆收藏着中国和世界各地的淡水鱼标本1400余种(中国840种,外国600多种),共计30多万号,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鱼类科学研究系统。
白鲟是淡水鱼家族中的第一号“巨人”。它的身体呈梭形,吻部特别延长,像一把锋利的长剑,十分突出。由于白鲟个体大,肉鲜腴,含有丰富的脂肪和高蛋白,从而遭到渔民大量捕杀,其数量越来越少。现在,白鲟已被列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受到科学家的特别珍视。
淡水鱼家族中最小的伙伴,要数唐鱼,身长只有1厘米左右,比银鱼还小很多。它产于广州白云山的溪流中,全身色彩斑斓,属观赏鱼,已近灭绝。
在珍稀鱼类标本馆里,一条头大尾小皮肤泛红的黑斑?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致。专家介绍,黑斑?产于云南罗梭江,是世界重点保护鱼类。为获得标本,科学家一次又一次深入无人区,终于捕捉了这条体重为70公斤的大?。
在中国珠穆朗玛峰绒布寺发现并采集到的小眼高原鳅,当地海拔为5300米,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地区的鱼类。我国鱼类学家利用博物馆丰富的标本,共取得科研成果百余项,其中有不少项目获中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奖。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唐山精神
——写在第二届城运会闭幕之际
本报记者 缪鲁
第二届城运会上,青春大潮,滚滚涌动。她汇聚一代体坛新人的汗水,闪动着希望;她饱含八方基层教练的辛劳,勃发着雄心。数百万唐山人民捧起她,展示中国体育的未来,而关注第二届全国城运会的人们所看到的却远远不止体育。

“十五年前大地震,十五年后办城运”。
如今,在唐山的大街小巷,人们已不再能找到当年天崩地陷、家毁人亡的痕迹。可是,当年英雄的唐山人民在抗震中所显示的那种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却依然在熠熠生辉。
一天,在外形颇似金字塔的多功能体育馆里,记者见到两位观众,在比赛结束后留在场里相互拍照,便好奇地上去询问。原来,他们曾是这个建筑的建设者。
“在盖这个馆的时候,我们日夜加班,虽然一气干了7个来月,可始终没机会留个影,这可是我建过的最漂亮的房子,所以,今天特意来弥补一下。”
另一位马上纠正道:“你准是那时候累糊涂了,不是7个月,是288天,本来工期是555天,后来大伙一拚劲,硬给赶了出来”。接着,他又告诉我,“他叫刘古子,可那会我们都管他叫‘留胡子’。他是钢筋工,任务重,忙得胡子都没时间刮,差不多有3寸长。后来,还累得昏过去一回,你看,就倒在那里。”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是中华民族自古崇尚的铮铮风骨,毛泽东同志曾称唐山的开滦矿工为“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在抗震恢复家园的过程中,唐山人曾展现过这种风骨,不负这种荣誉,创造了唐山迅速恢复的人间奇迹。从刘古子身上,我们不是又一次看到了他们的重现吗!?
也许,在城运会建设大军中,像这位可敬的刘古子,累得昏倒在岗位上的人还有很多,可惜,无法一一相识。但是,正是他们在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整整42项工程,并且全部达到优良标准,保证了城运会如期举行。

大自然的狂暴曾给唐山留下了钻心的痛苦,但是唐山人也不会忘记他们在痛苦中得到的第一次温暖。他们把这两种记忆,化作了耸立在市中心广场的抗震纪念碑。纪念碑造型象征着15年前的那场天崩地裂,而碑身上则镌着他们的共识: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没有社会主义制度,就没有新唐山。
当唐山接到城运会承办权时,市委和市政府的领导们,把它视为一次促进唐山全方位发展、展示震后15年的丰硕成果,进而向全国人民宣传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性的契机。
听到要办城运会的消息,许多唐山人第一个念头是想为之出力,以报党恩。认识层次虽不同,可他们却以同样浓烈的热情,为成功举办城运会尽心尽力。同时也多层次地揭示了唐山精神的内涵。
在为解决城运会资金短缺而慷慨解囊的人流中,有一位名叫解会兰的普通妇女。她把婚后丈夫从部队寄来的100元钱,作为最珍贵之物,无论生活如何拮据也不动用一分,整整保存了33年。今年清明节那天,她在祭奠震亡的亲人后,将其中50元捐给城运会,包钱的纸上写的是“报党恩”三个字。
9月20日,城运会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获得空前成功,那浓得化不开的燕赵风情令人陶醉,那史诗般辉煌壮丽的场面撼人魂魄。据统计,电视实况转播在全国吸引了足足三亿观众。近万人用数月时间排练的这场表演,包括背景和音控喷泉,总共只花了60万元钱。可谓,省之又省,开销少得令人吃惊。
为了节省资金,表演者的排练道具是自备,正式表演才穿的鞋,是纸做的,这告诉我们,唐山精神和节俭的美德并行不悖。
在筹办城运会中,几乎每一个唐山人都作出了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他们做的是那样自然而又自信,表现了唐山精神中的群体意识。
具有了如此丰富内涵的唐山精神,才使唐山毁而又生,如“劫后再生之凤凰,奋翅于冀东大沃野”,享誉神州,名扬四海,更使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深受感染。当第二届城运会大幕落下之后,唐山精神将长伴体坛新一代,给他们以激励、助他们以力量,为中国体育注入生生不已的活力。
         (本报唐山9月27日电)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我国南极地学研究获丰硕成果
新华社北京9月20日电 自1981年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成立以来,我国在南极地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日前在东京召开的第6届南极地学国际讨论会上,我国5位代表的发言及3位代表的成果展示受到国外同行的好评。
近10年来,我国通过选派科学家到外国考察站工作和在长城站、中山站附近开展深入研究等方式,已在横贯南极山脉、乔治王岛、纳尔逊岛、拉斯曼丘陵及其它地区进行了地质、地理、冰川、环境、古生物和地球物理等多学科的地学调查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1988年,我国第一篇以南极地质为研究对象的论文《西南极长城站地区第三纪火山岩地质、岩石学特征及岩浆的生成演化》,对菲尔德斯半岛火山岩地层的划分、岩浆系列的确定及在分离结晶作用控制下岩浆二阶段演化提出了明确的认识。1989年,由我国第一位深入南极大陆考察并在研究中做出了重大成绩的女地质学家李华梅教授主编的专著《南极横断山和罗斯岛地区地质地球化学》出版。同年,我国在杭州组织了首次南极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展示了我国南极研究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近两年来,我国广大地学工作者在南极地学研究领域不断获得新的进展。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医疗与健康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京取得成功
本报讯 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从七月十八日开始在国内率先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做了十例,全部取得成功。
开腹切除有结石病的胆囊是近百年来举世公认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切腹手术使患者十分痛苦,术后易感染,并在体表留下难看的疤痕。
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只需在患者腹部开两个十一毫米、两个五毫米的小孔,插入以冷光源照明的、广角、高清晰度腹腔镜,连接上摄像机,透过电视机屏幕,使术者、护士、麻醉师在清晰视野下默契配合,运用单极电凝装置和激光进行切割、止血,最后将切除物从小孔中拽出。全部手术在一小时之内完成。手术次日,病人即可下床活动;术后三天即可出院。        (付卫)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医疗与健康

  小巧神奇的双极磁鍉针
以下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夏青潇洒的笔迹:“从1949年秋,患关节炎,周身大小关节游走性红肿疼痛。每天服用10片APC已经40年,现在已到离休年龄,行走不便,有时像七八十岁老人,步履艰难。经过一次治疗,不到10分钟时间,上下楼梯,大步行走,轻松灵活,多年痼疾如释重负。真是妙手回春,针到病除。谢谢。1989年4月12日下午。”
夏青说的“针”,其实是一节状如5号干电池似的“小磁棒”,只用磁极端在他的有关穴位上按压,而没刺破皮肤。这种疗效近于神奇的医疗器具就是“双极磁鍉针”。
鍉针,是我国古代九种针具中用按压方式治病的一种。双极磁鍉针内装有用现代高科技特殊处置的永磁体,可将磁能聚集成高密度、高能量的磁力线束从针端放出。这项专利技术的发明人是沈阳仪器仪表工艺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卜富昌。
用双极磁鍉针按压穴位,磁力线束即透入人体,起到针灸、磁疗和按摩点穴三种功能。它能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有镇静,止痛、降压、消炎、退肿、解痉、促进血液循环和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经国内几家著名医院3600例哮喘、颈椎病、胃病及感冒等几十种疾病临床验证后,效果很好。该成果已通过国家鉴定。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文化天地

  耀州窖三绝
本报记者 周庆
中秋。为参观耀州窑陶瓷展来到故宫。进得乾清宫东庑,看到300余件耀州古瓷亭亭玉立,犹如来到一个更古老的世界。
最早的窑神碑
展品第一件是窑神碑拓片,碑文清晰可辨。大意是,晋代永和年间,有位叫柏林的人游览到耀州黄堡镇龙桥附近,由于酷爱其风土变异之态,便开始传授居民火窑甄陶之术。此后,居民以陶器为利,赖以谋生。“始合土为坯,转轮就制,方圆大小,皆中规矩。然后纳诸窑,灼以火,烈焰中发,青烟外飞,煅炼累日,赫然乃成。击其声,铿铿如也;视其色,温温如也。”这就把当时当地制瓷方法、工艺流程、产品质量都介绍了。碑文末一行是:太宗元丰七年九月十八日立石。抬头看碑额,赫然4字:德应侯碑。这是宋朝熙宁年间耀州太守奏请皇上,封土山神为德应侯,由“天子下诏立碑”。50年代发现的这块碑,是我国最早的一块窑神碑,也是我国制瓷工艺最早的实物文献。自从发现了这块碑,人们才明白,我国北方许多陶瓷古窑都设置德应侯之位,日本一些陶瓷窑前也设德应侯之位,其源盖出于此。
出土陶瓷之最
参展的陶瓷是从1.15万平方米的耀州窑遗址和出土墓葬中选出来的珍品。古窑遗址沿漆水河一字排开,与《同官县志》所载“十里窑场”相吻合。耀州即今耀县,属铜川市。铜川旧称同官,唐代属长安京畿之地。遗址始于唐,历经五代、宋、金、元,止于元末明初,绵延700余年。
十里窑场发掘出的陶瓷残件共110万件(片),这个数字是目前国内陶瓷窑址出土之最。展品中唐代陶瓷丰富多彩,唐三彩有骆驼、马、武士俑、文官俑、文吏俑首,瓷器有黑釉、白釉、青釉、黄褐釉、花釉、素胎黑彩、白釉绿彩,器物有碗、盘、钵、盂、盒、灯、盆、罐等。
五代过去只有南瓷传世。耀州窑出土的8万件五代瓷残件,使世人首次目睹五代北方瓷的温润秀雅。五代耀州窑以烧青瓷为主,是天青釉瓷的先声。宋代耀州窑进入鼎盛时期,工艺精湛。金代瓷质朴敦厚,元代瓷粗犷豪放。颇有戏剧性的是,在耀州窑发掘之前,近代国内外的研究者却将其传世品视为“汝窑”、“东窑”、“北龙泉”、“北丽水”瓷,或泛称“北方青瓷”。经50年代至90年代的多次发掘,新中国的考古工作者才向现代人揭去了笼罩在耀州窑上的神秘面纱,恢复了它的辉煌与壮观。
刻花青瓷之冠
我国的青瓷分南北两大窑系。耀州窑代表着北方青瓷艺术的最高成就,而宋代刻花青瓷,则为青瓷之冠。
耀州青瓷刻花分直刀和斜刀,刀锋峻峭,线条流畅,形成的纹饰凸凹鲜明,立体感强,罩在刻花上的釉清澈透亮,釉面裂冰纹。整个刻花青瓷玉骨冰肌,其润泽高贵之状,难以言传。宋人书史多有记载。陆游《老学庵笔记》、周辉《清波杂志》均有赞誉之词,王存的《元丰九域志》以及《宋史·地理志》则有“贡瓷器”的明确记载。
1953年,北京广安门外施工,一次出土300多件耀州青瓷标本,刻花、印花装饰,纹饰以龙凤为主。这里原属金大都遗址范围,北宋末年金兵攻陷汴京,将宫中青瓷掠至大都。
中国的瓷器在世界上与丝绸齐名。新疆出土过耀瓷,英国、日本、埃及、坦桑尼亚等地也都有耀州窑刻花青瓷标本出土,可见它的艺术魅力征服了半个世界。
(附图片)
宋青釉刻花围棋子盒
唐三彩龙头套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医疗与健康

  春季结膜炎用色甘酸钠疗效好
本报讯 春季结膜炎是一种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症,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男性,每年春夏季发病。过去采用激素类药物滴眼,不仅不能根治,还易发生激素性青光眼。由于反复复发,有的病人被折磨了一二十年,十分痛苦。
同济医大、协和医院和武汉儿童医院等用湖北省科委重点攻关成果“色甘酸钠滴眼液”,随机用于一百零四例患者,总有效率达百分之九十九、显效率百分之九十点四。专家们认为,这种抗变态药物对治疗瘙痒、畏光流泪、眼疼等症也有优势,是较理想的眼药。目前,这一新药已由湖北省潜江市制药厂正式生产。
                     (郭成池)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医疗与健康

  马保坤巧治骨病受好评
本报讯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骨髓炎、骨质增生专科医院医生马保坤,不动手术就能治愈骨髓炎、骨质增生患者。
到一九九一年五月底止,马保坤收治了骨髓炎、骨质增生患者一万八千一百四十名,好转率达百分之九十五,治愈率百分之九十以上,用药期间未发生任何副作用,也从未出现过医疗事故。马保坤医生今年三十八岁。他从二十岁开始给骨髓炎患者治病。天长日久,求诊的人多了,家里接待不了,在卫生部门的支持下,办起了专科医院。马保坤医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医德,受到中共枣庄市峄城区委、枣庄市峄城区人民政府的表彰。     (秋实)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临风高咏中关村
——中关村诗社小记
本报记者 李泓冰
走进中关村,不由得令人肃然起敬。人行道上那些行色匆匆的老少学者们,尽管衣装相貌毫不起眼,但他们此刻脑子里所沉思冥想着的东西,明天可能就变成了重大的发明。而从秋雨绵绵的9月15日那天,我们采访了中关村诗社之后,却又发现:吟风弄月、寻章觅句不独是文人骚客的专利,科学城里,诗翁也大有人在!
“说起诗社,我算是个始作俑者。”56岁的中科院大气物理所所长曾庆存是目前国内最年轻的学部委员之一,但说起话来像窗外的细雨一样慢条斯理,也像他身上那件蓝色中山装一般严谨方正。3年前,中关村内也卷起一股经商热风,办公司对清苦的科技人员产生了不小的吸引力,基础研究受到了冲击。曾庆存有感于此,给周光召院长写了封信,除了一吐忧思而外,还附了一束小诗,自述“为近20年科研之余即兴,平居感触,闲情逸趣,亦以反映中关村知识分子知足乐道、心胸中别有天地云耳。”后来《中国科学报》发表了这几首诗,不意撞入了年届八旬的原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创始人之一、系统所研究员孙克定的眼帘。孙老一向雅好音韵,欣获同道,喜不自胜,叩开了曾庆存的门,并有发起中关村诗社之议。在崇尚精神追求、淡泊自守方面,两人一拍即合。学部委员、北京天文台名誉台长王绶琯、中科院化学所所长胡亚东、《中国科学报》总编辑郭曰方等一闻此讯,亦鼎力襄助。以孙克定为社长、王绶琯为副社长的中关村诗社于兹落草。
曾庆存,不唯在大气环流理论、气候和环境变化数值模拟方面深具国际影响,而且从小就在广东乡村的牛背上琢磨山歌的音韵之美。他对家乡“天真烂漫”的芭蕉情有独钟,颂曰:
数尺芳心漫展空,农家万户尽生风。
生来躯干唯高直,羞脸低头不较功。
王绶琯,中国天文学界泰斗、中国射电天文的开创者,在北师大天文系30周年之际,喜见天文界桃李盛开,不由老怀大畅,欣然命笔:
慷慨当年万鼓鸣,天文设帐几书生。
恂恂惟策勤精进,汲汲非关禄利名。
桃李无言舒锦绣,风云有意护峥嵘。
今朝共进三杯酒,卅载同舟风雨情。
唐稚松,软件所研究员,对张学良将军一生经历感触良深,他的《闻张学良将军九十大寿》一诗沉郁蕴藉:
兵罢元戎杳,斯人不可忘。
一身当患难,中国系存亡。
擒纵千军勇,恩仇两鬓霜。
故山猿鹤在,归隐又何妨。
这些诗作不惟音律铿锵,而且立意清远,言之有物,独具风骨。无怪乎孙克定老先生要喜滋滋盛赞“诗社聚群英,同心相扶助。老境甘淡泊,乐此诗情富。”(《八十自述》)
久居中关村达44年的胡亚东自称是“中关村资格最老的村民”。他穿一件夹克衫,快人快语地总结说:“中关村人喜临风而挺立,文思常自成一格,我叫它作‘中关村性格’。”说毕,击节吟道:“久欲临风咏,气爽歌声高!”
诗以言志。在诗思泉涌的中关村诗翁们笔下,诗不仅仅是娱性怡情的消遣,更是这些卓然成家的科技栋梁们的情怀。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简讯

  简讯
△由周彦文撰写的《对疯狂的引导——中国出版业的经济观照》一书,近日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对在经济大潮冲击下的中国出版业的现状、宏观管理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四季)
△由香港爱国同胞陈经纶先生捐资改建的北京陈经纶中学,9月22日举行了建校70周年的庆祝活动。该校始建于1921年,其前身初为崇贞女子中学,解放后为北京第四女子中学,1969年改叫朝阳中学,现改名为陈经纶中学。它是目前北京规模较大、设施齐全的中学。(王志)
△有日本、南朝鲜、马来西亚等国和我国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以及台湾省的专家、学者参加的我国首届许慎与“说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最近在世界文化名人——许慎的故里河南省漯河市召开。会议收到学术论文96篇,内容涉及“许学”领域的各个方面。(穆季君)
△经主管部门核准,一种椰油含量高达40%的护肤皂(一般皂类含脂20%以下)将加入我国群众的养肤用品行列。这种经特殊技术处理的香皂水浸不变软不溶化,是有百年生产家用护肤品历史的英国加信氏公司提供的。(吕晓斌)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河北省遵化县东陵满族乡南大村退休干部韩景凤,自1987年至今在庭院里栽葡萄87棵,美化了生活环境,又陶冶了情操。他还利用一技之长,义务为周围群众的200多亩葡萄园做技术指导。瞧!韩景凤捧着成熟的葡萄,笑得多开心啊。述原 守富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