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9月27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农业部长刘中一在政协常委会第16次会议上说
今年可望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二个丰收年
本报综合新华社消息 国务院的四位部长26日来到全国政协礼堂,向正在举行的全国政协七届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汇报了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今年的灾情、我国农业发展的成就和现状;抗洪救灾工作;我国人口形势与计划生育工作。
全国政协副主席洪学智、赵朴初分别主持了今天上午、下午的全体会议。
农业部部长刘中一上午在关于农业情况和农业发展的汇报中说,尽管今年我国局部地区受灾较重,但今年粮食总产可望达到4150至4250亿公斤,是仅次于去年的第二个丰收年。今年棉花产量的状况是北增南减。由于近期天气条件较好,预计全国总产量近9000万担,接近去年水平;肉类、水果等将比去年增产;水产品虽有减产,但不会出现大的波动。农业部副部长洪绂曾上午在会上作了关于科教兴农工作情况的汇报。他介绍了开展科教兴农的基本情况,实施科技兴农方针面临的问题,推动科教兴农工作深入开展的意见。
民政部部长崔乃夫下午在关于今年救灾情况的汇报中说,我们要努力增强全民防灾意识,要制定中长期减灾规划,要建立健全减灾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要增加减灾投入和物资储备,等等,以提高我国的综合抗灾能力,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彭珮云在下午的汇报中重点介绍了当前我国的人口形势与计划生育工作。


第1版(要闻)
专栏:

  全国三角债连环清理进展顺利
19省区市已付出欠款25.4亿元
据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 (记者徐克洪实习生湛慧宇)自9月20日起,全国三角债连环清理启动至今已逾一个星期,截至26日的统计,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清欠注入到企业的信贷资金已达147.1亿元,为计划注入数的80%,自筹清欠资金到位近30亿元。这两项到位资金已迅速开始转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辽宁、吉林、四川、内蒙古、甘肃、贵州、成都、湖北、湖南等19个省、区、市向外付款数已达25.4亿元,使欠拖难解的全国性债务链呈现松动。
国务院清理三角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今天公布了各地清欠资金的注入情况。注入信贷资金达到100%的有长春、沈阳、陕西、大连、成都、山东、吉林、重庆、黑龙江、贵州10个省市。自筹资金到位情况好、达到计划80%以上的有大连、沈阳、长春、广州、安徽、江西、哈尔滨7个省市,其中大连、沈阳、长春达到100%。特别是安徽省,在遭受严重水灾的情况下,企业克服困难,积极自筹资金,达到计划的85.3%,信贷资金注入达到计划的98.9%。
国务院清欠办负责人今天进一步要求各地特别是资金注入和付款尚不理想的地区,应继续抓紧对清欠资金的注入,自筹资金也要积极筹措尽快到位。同时,要督促收到拖欠款的企业,在规定时间内抓紧办理欠人款项的偿付,特别要搞好向外省、区、市拖欠款的偿付,以保证全国清欠资金转动的顺畅。


第1版(要闻)
专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2周年

  首都动脉在延伸
——写在北京西厢工程“百日大决战”之时
本报记者 朱剑红
北京市长陈希同议事日程上的头等大事是什么?他说,是解决北京城市交通问题。
在老北京眼里,北京城是今非昔比了;在初到北京的外国人眼里,它已是一座现代化的都市了。但行路难,总是这个城市一块挥之难去的心病。
这些年来,北京的路已大为改观,二环、三环、四环……道路在加长,在拓宽。从1974年北京建成第一座立交桥——复兴门立交桥至今,京城已有五六十座立交桥分布在南北西东,千姿百态,各显其能。尽管如此,北京的交通还是拥挤堵塞:北京有近50万辆机动车,近900万辆非机动车,每天有近1000万人次以上的客流量,压力很大。
交通犹如人体大动脉,一旦出现“脑血栓”,城市的功能就会出现麻烦。解决头等大事,要下大决心,然而,北京城区的道路骨架是经明、清时代形成,以紫禁城为中心,南北和东西街道相互交叉,如方格式棋盘状。要缓解“行路难”,就要在围绕“棋盘”的环路上作文章。于是,市政府的眼光投向南部,提出了“打通两厢,缓解中央”的设想。两厢,是指二环、三环的东南部和西南部,打通这两处,就可以使二环、三环真正合龙成环路,把现在需通过市中心的车辆,分流出去。
1987年8月1日,东厢工程破土,并于1989年10月17日竣工。同年12月8日,北京市长陈希同主持了西厢工程方案的论证审定会。翌年3月,首都规划委员会批准了西厢工程的设计方案。5月9日,国务院办公会议批准了西厢工程的设计方案。
1990年8月,万余名市政建筑工人挥师西进,拉开了被列为北京市“八五纲要”和“十年规划”重点建设项目之首的西厢工程的帷幕。西厢工程北起复兴门立交桥南端,向南过西便门、天宁寺、广安门、菜户营与京开北路相接,再向东与右安门大街相联,干线全长4.9公里,此外,沿线改扩与之相交的若干道路计5.87公里,全线新建大小立交桥8座,其中天宁寺、菜户营立交桥分别由16座、19座大小桥梁组成。
西厢最大的难题,是工期短。按正常速度,西厢的工期应为3年,然而,计划只用16个月完成,工期还一再提前。
为什么这么急?原因不复杂,因为欠帐太多,交通和市政建设等不起。西厢工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空前关注和支持。牵扯到3个区、十几个局的拆迁,都如期完成,竟无一个钉子户。狼烟飞土、机声隆隆,却得到周围居民的充分理解。从严冬到盛夏,不知有多少领导、画家、歌星、影星及各界代表,带着歌舞,带着瓜果,带着关怀,到工地表达他们对建设者的敬意。
北京的今夏,连续数十日的高温闷热。西厢工程一天也没有停下来。7月的一天,陈希同等领导来这里慰问,看到工人们在一米多高的立交桥水泥洞里冒着近40度的高温拆模板,他向工人们伸出了手。没想到一位青年蹲在洞里不动,半晌,他看着陈市长停在空中的手,不好意思地喃喃说道:“我没穿衣服,就一条小裤衩”。北京的桥,北京的路,就是这么修出来的。
眼下的北京正是秋凉气爽,西厢的工程却正白热,工地上,工人们开始了“百日大决战”——力争在11月底提前完工。
(附图片)
北京西便门立交桥9月25日建成通车。 新华社记者 宋连峰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推广先进技术 实施农业工程
江西科技兴农结硕果
本报讯 记者余清楚报道:科技兴农作为振兴江西农业和发展农村经济的战略决策,越来越为江西省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所重视。
大面积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建立科技服务网络,是江西科技兴农的显著特点。江西省重点抓了影响农村千家万户的低产田、园、林改造,推广农作物优良品种,棉花、烤烟和甘蔗等高产栽培技术等10项综合配套技术,效果明显。1990年执行23个丰收计划项目,推广面6100多万亩,增产粮食5.5亿公斤。今年江西水改旱新辟棉地38.7万亩,通过科学管理,预计单产可达100公斤以上。全省已建成较完善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2万人的农业科技推广专业队伍和26万多户科技示范户活跃在广大农村。
实施“蚕桑工程”、“果业工程”、“鹅鸭工程”,不仅使江西成千上万的农民致富,而且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仅以上3项工程,产值就突破10亿元。九江的棉花、婺源的茶叶、万年的珍珠等地方区域性支柱产业的开发,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江西在老区扶贫中,加重“科技含量”,鼓励农民学习科学技术,利用当地资源。近5年来,全省依托大专院校和科技人员,培训农民50万人次,使80%以上的特(贫)困户掌握了一至两门适用技术。


第1版(要闻)
专栏:

  新剧目“文华奖”在京颁奖
江泽民题词 六十五部作品获奖
新华社北京九月二十六日电 (记者邵建武、实习生佟丹)文化部第一届新剧目“文华奖”颁奖大会今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为这次评奖活动题词:“振奋精神,团结奋斗,繁荣文艺”。
李铁映、丁关根、王光英等出席了今晚的颁奖大会。
《虎将军》、《天边有一簇圣火》、《阿里郎》、《春香传》等十部作品获文华新剧目大奖。《盘丝洞》等二十二部作品获文华新剧目奖。陈道贵等十二部作品的编剧获文华剧作奖。余笑予等十三部作品的导演获文华导演奖。唐在炘等五部作品的作曲获文华音乐奖。吴明耀等三部作品的舞美设计获文华舞美奖。张太平等三十六名演员获文华表演奖。
今年首次设立的文华奖旨在奖掖优秀艺术人才,促进艺术创作演出的繁荣。
出席今晚颁奖大会的有李铁映、丁关根、王光英、荣高棠、贺敬之等。颁奖大会后,部分获得文华奖的演员表演了部分获奖剧目的选段与片断。
今天上午,全国艺术创作座谈会在京举行。


第1版(要闻)
专栏:

  农民住房档次提高
62%住上砖瓦房,人均18平方米
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 (记者鹿永建、实习生段伟)我国农民人均住房面积现在已达18平方米,砖瓦房、楼房占62%。这与解放初期大多数农民住狭小的草房、泥土房屋的景况大不一样了。
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的住房条件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国家统计局称,1954年,农民人均住房投资仅1.2元,1990年却达到60多元,增长50多倍。
比起住房面积的增加,农民住房质量、档次提高更快。仅从1982年到1990年,农民新建房屋每平方米的价值就增长了2.6倍。农民新建房屋中,85%以上是砖木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并有近30%是楼房。“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梦想在沿海地区的部分农户已成为现实。


第1版(要闻)
专栏:

  首届北京文物节揭幕
41项展览、4条旅游专线开放
本报北京9月26日讯 记者李泓冰报道:曾为北京亚运会开幕式大壮声威的钟王、巨鼓今天上午再一次在劳动人民文化宫鸣响,宣告北京首届文物节开幕。本届文物节的宗旨是“继承弘扬,保护利用”。
劳动人民文化宫今天热闹非凡。具有民族特色的踩园活动、充满民族风情的婚俗表演、流传500余年的智化寺音乐、北京歌舞团的宫廷礼仪舞以及文物知识竞赛、文物专家当场为个人收藏家鉴别文物价值等活动引来许多游人。更引人注目的是园内一条由28家博物馆组成的博物长廊,展示了北京地区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状况。走出博物馆长廊,则是另外一条80米长的文物摄影展线。北京地上地下文物十分丰富,经过修复,现已有131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向社会开放。全国五处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的文物古迹,北京就占了3处。近年来,北京出土文物2.3万余件。
文物节期间将有30家博物馆举办41项展览,如故宫博物院的《故宫藏金属胎珐琅展》等。八达岭长城艺术节、琉璃厂艺术节等也先后揭幕,还将举办传统文化商品展示洽谈会。北京还将首次开放4条旅游专线。


第1版(要闻)
专栏:

  开发松辽平原国家增粮人民增收
吉林年增粮食10亿公斤
据新华社长春9月26日电 (记者郭力群)历时3年的国家“七五”重点建设项目——吉林省松辽平原农业综合开发一期工程,日前通过验收,全面超额完成开发任务,实现了国家增粮、人民增收的目标。松辽平原经过综合开发,共治理中低产田505万亩,超额完成国家计划;开发区新增粮食年产出能力10亿公斤,3年共向国家多交售商品粮近15亿公斤,农民增收8亿多元。
经国家验收组折算,松辽平原一期开发工程的投入产出比创造了全国之最,即每投入一元钱可增产粮食5公斤,比国家1∶2.5的标准高出一倍。国家共向工程投资1.9亿元,吉林省采取省里拿一点、地县出一点、农民掏一点、各行业部门帮一点的办法,多方筹集配套资金2.2亿元,超过地方配套资金与国家投资1∶1的要求。
这项开发工程建设,以科技开发为依托,实行统一规划、综合治理,重点改造中低产田。省里制订对农业科技人员投身开发第一线的优惠政策,推广42项科技增产新技术,培训农民1.1万多人次。通过开发水田、推广水稻系列化栽培技术,以稻治涝、以稻治碱。


第1版(要闻)
专栏:

  我国海关逐步现代化
本报北京讯 新华社记者高露、本报记者凌志军报道:我国海关开发的报关自动化系统工程建成以来,在实际运行中效益突出。最近,在国家科委主持的鉴定会上,数十位专家认为,这项具有突破性的技术成果达到了同类系统的国际先进水平。
这一报关自动化系统,是一项具有综合性和全局性意义的大型系统工程,核心是应用电子计算机对我国海关进出口货物进行全面控制及处理,目前,这一系统已在九龙、广州、天津、上海、北京、大连、青岛、厦门、拱北等9个海关正式投入运行,每天由系统处理的通关工作量已超过全国海关总量的40%。
在九龙海关,报关自动化系统使货物通关手续简化、监管严密,通关速度提高几倍至十几倍,昔日人拥车塞,久压不能放行的局面得以扭转。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上海商戏文唱市场丰富多采
在沪举办的一系列商业与文化交融的节日,使今秋上海市场更显丰富多采。今年以来,上海商业继续显现良性发展的态势。1—8月,全市商品零售总额达26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3%。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哈尔滨铁路局铺设无缝线路
哈尔滨铁路局最近在双城堡车站成功地铺设了750米无缝线路,从此结束了黑龙江省没有无缝线路的历史。无缝线路具有行车平稳,适应高速行车等优点。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龚自珍的铜像昨在杭州落成
我国近代杰出的爱国主义思想家龚自珍先生的纪念铜像,26日在他的故居——杭州马坡巷“龚自珍纪念馆”落成揭幕。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阜新查海出土“中华第一龙”
辽宁省阜新市最近举办的“玉·龙文化节”首次展出了8000年前的“中华第一龙”——查海古遗址出土的龙纹陶片。这是迄今为止查海古遗址继发现世界最早的真玉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大型根艺作品在大连市展出
国内第一座以人名命名的大型根艺作品陈列馆“马驷骥根艺美术陈列馆”,不久前在大连市虎滩乐园开馆。馆中陈列的作品,大部分曾多次在国内外展出。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泰县百余产品远销世界各地
江苏省泰县发扬地方优势推动对外贸易,现在已有100多个产品漂洋过海远销世界70多个国家。泰县的纺织业、丝绸业、五金行业及轻工业都很发达,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声誉。            
   (据新华社)


第1版(要闻)
专栏:今日谈

  何生歉疚之意?
广隶
笔者日前参加一个新闻发布会,主办者有些歉疚地告诉与会者:“眼下抗洪救灾还没过去,开完会我们也就不便请大家吃饭了。”
何生歉疚之意呢?我想,大概是由于时下的新闻发布会、产品鉴定会、首发式、周年庆典等等,形成了“吃一顿”的惯例。酒足饭饱之余,有时还少不了要有点其它的“表示”,“意思意思”。人们批评说“醉翁之意不在‘会’,在于‘意思’之间”。由此,也就造就出一批精于此道的“会议专家”。倘若开会不备饭或膳食平平,则这些人脸上就难免挂有失望之色,或者还会还人家一点颜色看看。于是,吃风日盛,吃的标准也愈来愈高,党中央和国务院三令五申的严禁用公款请客送礼规定,被抛到了一边。
在抗洪救灾的非常时期开会不设宴,想来谁也不会面露不悦之色。大灾之年大吃大喝,实在说不过去!但看到主办者的歉疚之意,我又有些困惑:假使抗洪救灾“过去了”,是不是就尽可坦坦然然地“吃”了呢?


第1版(要闻)
专栏:

  源远流长 各领风骚
——中华民俗风情百乐艺术节散记
冯乃华 颜世贵
金秋风光好,圆明园遗址公园,每天吸引着几万名游人。
园内西洋楼的残垣断柱,给人以历史的回顾和深沉的思考;正在这里举办的百乐艺术节,则使人领略到各地的民俗风情,感受到当今中华各民族间的团结交流的氛围。
来自八省市区的300多名演员,荟萃了30个民族的智慧结晶。美妙的音乐舞蹈,多彩的民族服饰,独特的礼仪习俗,奇异的竞技游艺,构成了一幅幅瑰丽的民族画卷,闪烁着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光辉。
记者随着人流,走进了这如诗如画的艺术天地。
这是游人平时难以见到的木雕面具。大小各异,古朴神奇,有的面目可狰,有的凶神恶煞……一个形象一个故事。
游人无不带着惊异的目光审视着。
前来参加艺术节的贵阳市傩(音挪)文化展演队领队任杰介绍说,这是贵州傩文化的一种,叫傩面具,是从民间搜集来的。傩是一种迎神驱鬼逐疫的仪式。远古时,农民以为家里有了灾难绝对是鬼神带来的,凭着他的艺术灵感,做成了一个个形态各异的傩面具,挂在明显处。傩的面具上千种,发现早的属于殷周文化。近年来,面具与根雕结合,变成现代艺术,成为傩的工艺品。
一位清华大学的教授在仔细观赏之后,买走了一个近似根雕的傩面具。他感慨地说:“我们原先并没有从时间上去感觉到我们中国文化这么古老,现在通过傩面具艺术的展览,给了我们一个直观的感染。”
芦笙悠扬的演奏,将游人带入一座展现侗族建筑艺术的村寨。鼓楼飞檐重阁,风雨桥秀丽壮观。由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21名少数民族业余演员组成的风情表演队,展示的《拦路歌》,妙趣横生。宾客进寨,主人以各种吉祥物作为路障,芦笙队齐奏进寨曲,歌手摆阵,众人相助,气氛浓烈,形象地表达了侗族人民喜迎宾客的愉悦心情。
缅寺的铓声,推开了黎明的晨雾,奏响了傣家一天生活的旋律。来自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临沧地区民族艺术团,表演的《泼水庆典》,令人神往。鼓乐声中,身着艳丽服装的姑娘,用树叶沾着清水洒向游人。水,带来了欢乐,传递着友谊,象征着吉祥。傣家儿女把芬芳的水泼向幸福的人群,泼向幸福的大地。
绿树丛中掩映着一座瑶族村寨。从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农村来的14名农民业余演员,以古朴的风格,向游人展现了不曾为人深知的瑶族风情。表演的《长鼓舞》,是瑶族民间世代相传的节目,早在宋代就已广泛流行。舞蹈节奏鲜明,生动表达了瑶族人民崇尚真、善、美的情感,游人不时报以热烈掌声。
依山傍水的吊脚楼前,广西融水苗族风情队表演的《拉鼓节》,激动人心。粗绳绑住鼓身,演员分成两队,像拔河一样拉起来。相传在远古时,人间没有鼓,深山里的恶禽猛兽经常出没伤人,瘟风疫气弥漫着苗寨。每当天上“咚咚”的鼓声飘下来,这些野兽就逃之夭夭,烟消云散。因此,拉鼓便成了苗家人的传统节目。表演中,能拉走大鼓的那一队算赢,吉祥和兴旺将向他们降临。
哈尼族木楼与傣族白塔相映成辉。曾获得全国优秀演出队称号的云南元江民族歌舞团,表演的《棕扇舞》,舞姿典雅,时而像白鹇饮水,时而像蜜蜂采蜜,反映了哈尼族人民善良、奋进的美德。赛歌比舞的《斗脚》,场面欢快,展现了彝族人民对新生活的无比热爱和喜悦情怀。
散发着阿佤山区泥土芳香的云南思茅佤族风情,古朴、自然。佤族是从原始社会的末期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木鼓舞》是佤族最重要的传统节目。表演的《竹竿舞》,欢快奔放,一场结束之后,游人掌声不息,不得不又表演一场。
铜鼓是水族节日和宗教活动中最重要的传统打击乐器,音乐洪亮而独特。明清以来,逐渐成为民间珍藏品。贵州三都水族风情队演示的《铜鼓舞》,表演者从头上、腿下、翻身做出各种打鼓动作,给人一种刚柔之美,再现了水族传统节目《借端》的节日风情。
空中斜架着一根80米长的绳索,只见一个头戴小花帽的年轻姑娘,手持平衡杠,沿着绳索赤脚从平地一步步走向高空,在离地面20米的高处停下,开始做各种表演:或顶碗前后走动,或盘腿坐索,或飞身跳跃,或劈叉,或倒立……眼看要掉下来了,却又一动不动地钉在索上。下面的观众手里捏着一把汗,不时的发出赞叹声。当演员走上离地面最高处30米的牌楼时,沉浸在叹惊叹险的艺术境界的观众中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这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杂技团的一大绝技——“达瓦孜”——高空走索,也是这届艺术节最让人开眼界的一个表演。它熔杂技、体育、艺术为一炉,显示了新疆人民的胆略与智慧。“看,走向高空的这位勇敢的姑娘叫阿依努尔,18岁,是我们这个家族中最年轻的‘达瓦孜’演员之一。”领队米吉提介绍说,“过去这项表演都是由男人们担任的,现在不仅有男演员买买提吐尔逊和阿不来提,还有女演员阿依努尔和热依汗古丽接受了这个传统的高超技艺。”
浓缩的草原风光,令人心旷神怡。内蒙古伊克昭盟鄂托克前旗乌兰牧骑表演的歌舞和演奏,使人感受到了诗歌民族的动人风采。由25名男女演员组成的这支队伍,人人都是多面手,节目也是自己创作的。舞蹈刚柔相济,歌唱甜美豪放,充满生活情趣。
连营帐篷,在雄伟的布达拉宫画作为背景的衬托下,勾出一派藏族风光。青海省海南藏族风情表演队带来的藏族佛教寺院舞《羌姆》,服饰别致,面具特异,用朴实、粗犷的舞姿,表达了信教群众希望避灾祛邪、丰衣足食、平安长寿的意愿。要是进他们的帐篷作客,另有一番情趣,接过女演员送上的酥油茶,还可欣赏民歌手切果多杰现场为你歌唱:“月亮和星星是一家,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妈妈,妈妈的名字叫太阳。各民族是一家,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妈妈,妈妈的名字叫中国。”……
游人们带着精神上的满足,离开一个个景点。
中国是一个风俗事象浩如烟海的国度。一个个民俗民情,构成了一条历史的彩练,联结起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附图片)
云南省思茅地区民族歌舞团表演的“竹竿舞”,展现了佤族人民热爱生活的欢乐情景。本报记者 刘振祥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