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9月1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灾区按时开学
新学年前夕,江苏江宁县龙都乡夏庄村小学的15间受损校舍修缮一新,孩子们高高兴兴地来学校报到。江苏灾区中小学校9月1日按时开学。新华社记者 徐澎摄(传真照片)


第1版(要闻)
专栏:

  我国治黄史上又一项伟大工程
 小浪底水利枢纽前期工程开工
总投资100亿元,设计水库总容量126.5亿立方米,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56万千瓦
本报郑州9月1日电 记者李杰报道:“八五”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我国治黄史上又一项伟大工程──小浪底大型水利枢纽前期工程今天正式开工建设。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坝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以北约40公里的黄河干流上。这项大型工程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发电,在综合治理开发黄河的总体布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
据了解,小浪底工程主要由拦河大坝、泄洪排沙建筑物、引水发电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设计最大坝高154米,水库总库容量126.5亿立方米;长期有效库容51亿立方米;泄洪排沙和引水发电隧洞15条,另有正常和非正常溢洪道各一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56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51亿千瓦小时。
主体工程工期约8年,总投资将达百亿元。


第1版(要闻)
专栏:社论

  要进一步改革开放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只有通过改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更加充分发挥出来。”通过深入学习讲话,每个共产党员、每个党员干部都应当深刻认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增强改革开放意识,把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进一步推向前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和党中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上来,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实行改革开放,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给我国社会主义注入了强大的生机,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就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已经成为全国亿万人民不可动摇的共识。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中国大地扎根并初步显示出优越性,但是由于它是一个新生的制度,还很不成熟,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还存在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只有在坚持自身改革的进程中,才能逐步走向健全、走向完善、走向成熟,这是社会发展的辩证法。我们已经确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要求,都需要通过改革来实现。我们在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过程中面临的大量新问题,都需要用改革的精神来解决。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的重要方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吸收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和优秀文化成果,能够更快地发展自己,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显示出来。
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我们的改革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之下,决不能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如果在经济上实行私有化,政治上实行西方那种多党制,意识形态上实行取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多元化,那就会使党和国家陷入混乱,就会葬送党和人民70年奋斗的全部成果。在这个关系到社会主义生死存亡的问题上,我们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不能有任何一点的模糊和动摇。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是一致的。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就会走偏方向,甚至会亡党亡国。不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社会主义就不可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国家现在经济稳定、政治稳定、社会稳定,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结果,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治理整顿、深入改革的结果。如果经济不发展,人民生活不提高,如此稳定是不可能的。
我们国家现在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很低。社会主义的胜利,从根本上说来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必须用很大的力量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发展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使公有制经济始终是国民经济的主体。这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也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决不能等闲视之的。与此同时,也要适当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企业,以补充公有制经济的不足。必须深切地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凡是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事情,都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都应该保护和支持。在改革开放中,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在这个条件下,也要使各种经济成分都能得到适当的发展,以利于整个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而不能忽视、更不能取消非公有制的经济成分。我们反对“和平演变”,是为了提高我们自己的抵御能力,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外开放不仅不能缩小,而且要进一步扩大。我们的同志必须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不要有任何片面性。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决不能强调一个方面,就忽略了另一个方面。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于党的基本路线,作了完整的、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的阐述,我们要认真学习,全面领会其精神实质,在各自的工作中自觉地贯彻落实。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总理接受香港电视记者采访
●中英就香港新机场问题达成协议将会促进香港的经济发展与繁荣,有利于香港的稳定
●未来六年中英的共同目标,一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稳定;二是做到平稳过渡,使政权能顺利交接
●应公正评价中国40年来水利建设在这次抗洪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决心进一步加强水利建设
●水灾期间香港同胞表现了极大的爱国热情,捐赠了大批款项和物资,我们深受感动
●不管苏联发生什么事件,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邓小平同志倡导的改革开放政策
●最惠国待遇是一种互利关系。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对中国、美国和香港都有利
●解决柬埔寨问题进程正在加快,这有利于中越关系正常化的实现
新华社北京9月1日电 (记者柴世宽、杨国强) 国务院总理李鹏昨天在北京接受香港无线电视台记者的采访,就中英关系、香港问题、苏联形势、中美关系、中越关系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香港无线电视台记者是在英国首相约翰·梅杰访华前夕专程来北京进行这次采访活动的。采访的详细摘要如下:
记者:总理阁下,我们非常荣幸,能够在英国首相梅杰来访之前采访您。
李鹏:据我所知,香港无线电视是一家很有影响的电视台。我很高兴能够接受你们的采访,并通过你们向香港同胞致以良好的祝愿。梅杰首相即将来访,我们表示欢迎,我期待着同梅杰首相正式签署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新机场建设和有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并就中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交换意见。
记者:中英两国即将签署的香港新机场问题谅解备忘录解决了双方争论已久的一些有关问题。请问从中英关系的角度看,它在两国关系中说明了什么?为什么突然间机场问题能够得到解决?
李鹏:这个问题不是突然解决的,而是经过中英双方长时间的磋商,在多种场合、不同层次进行了讨论,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中英就香港新机场问题达成协议,无疑将会促进香港的经济发展与繁荣,有利于香港的稳定,对中英关系的恢复和进一步发展也起到良好的作用。
记者:备忘录签署后,中英关系是否能恢复到以前的水平?在过渡期后阶段,双方如何加强在香港问题上的合作,以确保平稳过渡和权力的顺利交接?
李鹏:如果中英双方都能够严格遵守中英联合声明和这次的谅解备忘录,应该说,保持香港的繁荣和政权的顺利交接就有了保证。为此,双方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合作和磋商,如谅解备忘录里面提到的,两国的外长可以进行会晤,港督和国务院港澳办主任也可以进行会晤。中英联合联络小组、中英土地委员会等也可以经常进行会晤。通过这样一些形式就香港的有关问题,特别是涉及1997年以后的问题,进行真诚的磋商与合作。
记者:谅解备忘录签署以后,香港有些人担心中国在过渡期后阶段干预香港事务,怕1997年后“港人治港”政策不能落实,对此,中国方面有什么保证可以使香港人放心?
李鹏:中国对香港的基本政策是“一国两制”。这项政策不仅有利于香港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也符合中国本身的利益。我们无意在过渡期间使香港政府不能够履行它的正常职责,相反,我们希望它能够有效地管理香港。至于说到保证,最好的保证就是中英联合声明和关于香港新机场建设和有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至于1997年以后,中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已经通过了香港基本法,基本法是最有力的保证。
记者:在未来六年过渡期内,中国政府将会对香港实行些什么政策?
李鹏:中国政府的政策不会有什么改变。在未来六年中,中英双方有两个共同的目标,一是继续保持香港经济的发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繁荣稳定;二是做到平稳过渡,使政权能够顺利交接。
记者:此次华东水灾是百年不遇的天灾,您估计灾后重建工作要多长时间。这次水灾后,香港同胞投入赈灾活动,中国方面怎样看待香港人的这种热情?
李鹏:今年中国部分地区,主要是淮河流域和太湖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水灾,在某些地区可以说是百年不遇,给当地的经济及人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灾难和损失,但由于灾区人民的努力,全国人民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大力帮助,加上国际上的支援,我们已经取得了抗洪救灾第一阶段的胜利。尽管灾情严重,但没有发生饿死人的情况,也没有发生流行病和逃荒的情况,这同1931年淮河流域的那场洪水灾害的情况截然不同。根据记载,60年前的那次水灾并不比这次水灾大,但成千上万的人丧失了生命,大量的难民逃往全国各地,流离失所,饥寒交迫,对此许多老年人至今还记忆犹新。应该公正地评价,中国40年来的水利建设在这次抗洪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在淮河上游修建的若干大中型水库,蓄拦了洪水,使洪峰降低了。在淮河两岸和太湖周围也修筑了堤坝。如果没有这些水利工程,灾害将会比现在严重得多。此外,我们还有计划地实行分洪,保住了淮北大片农田及重要的煤矿、电站等工业生产设施,把损失减少到了最低程度。当然,这次损失还是很大的。如果总结经验教训的话,这就是我们大江大河防洪标准还不够高,还不能抵御特大洪水,所以水灾之后,痛定思痛,中国政府及全国人大都决心进一步加强水利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这也可以说是把坏事变为好事。中国是一个水患频繁发生的国家,我们确实应当像对待基础工程那样对待水利,水利不仅是农业的命脉,而且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水灾期间,香港同胞表现了极大的爱国热情,举行了广泛的赈灾活动,捐赠了大批款项和物资,每位同胞捐款不论多与少,都表现了一片爱国之心。对此,我们深受感动。现在香港流行这样一句话,叫做“血浓于水”,这句话说得很好,体现了大陆同胞与香港同胞的手足之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八方中就包括了香港。
记者:苏联局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对此有何看法?对中苏关系有无影响?
李鹏:苏联局势发生急剧变化,最近的一系列事件,看起来是突发事件,但实际上是其国内和国际错综复杂的因素造成的。
中国的基本态度是,不管苏联发生什么事件,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邓小平同志倡导的改革开放政策。可以说,这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这次你们来采访,会亲眼看到中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各民族空前团结,充分证明了这种选择是完全符合中国国情的,它得到了中国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对中国的前途我们充满信心。
中国对外执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处理国与国关系方面一贯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们历来认为,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应该由该国人民自己决定,一国的内部事务应由该国人民自己处理。因此,不应该也不会因为某一国政权的更迭和制度的变化而影响中国同该国的关系。中国的这一基本立场,不仅可以从过去,也可以从最近一个时期中国对一些国家国内政局变化所采取的态度得到证明。我们一贯认为,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不是决定国与国关系好坏的主要因素。国与国关系正常、健康发展的基础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从不干涉别国内政,也不允许别国干涉中国的内政。
中苏两国是有着7000多公里共同边界的邻国,两国人民有传统的友谊。虽然中苏关系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但1989年实现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得到了稳步的发展,这是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的。
记者:每年的最惠国待遇问题使中美关系出现波折。对此,中国方面有何看法?
李鹏:最惠国待遇是一种互利关系。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不仅对中国有利,而且对美国有利,对香港也有利。一旦取消最惠国待遇,将直接损害中美两国的利益,香港也将蒙受损失,从经济角度来看,香港受到的损失甚至更大。中国政府重视中美关系,愿意看到中美关系早日恢复正常。我们认为,布什总统关于延长中国最惠国待遇的决策是明智的。现在美国越来越多的人,包括参众两院的议员,也越来越认识到维护中美关系的重要性,表示支持布什总统的上述决策。对此,我们表示赞赏。
记者:最近有迹象表明,中越关系有新变化,越南新领导层曾经强调中越关系正常化是他们的重要任务,这是否意味两国关系将有新的突破?
李鹏:我们曾说过,随着柬埔寨问题的全面、公正、合理的政治解决,中越关系会逐步恢复正常。我们高兴地看到,解决柬埔寨问题的进程正在加快。不言而喻,这有利于中越关系正常化的实现。中国执行睦邻友好政策,愿意同所有邻国保持友好关系,因为这有利于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中越关系会实现正常化。今后的中越关系是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国家关系,不会影响中国同东南亚国家之间业已存在的友好合作。
记者:一些亚洲国家领导人倡议建立东南亚共同市场等经济合作组织,以促进亚洲地区的经济起飞,中国对这些建议有何评论?
李鹏:我们经常听到关于建立国与国之间不同层次的经济合作组织的建议。中国认为,如果这些建议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有利于该地区各国间的经济交往和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友好合作,中国都持积极、欢迎的态度。


第1版(要闻)
专栏:

  广州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头7月实际利用外资比去年同期增56.3%
新华社广州8月31日电 (记者刘茜)广州市充分发挥华侨众多和毗邻港澳优势,在吸引外资兴办开发区及各类工业小区,开展对外贸易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近年来,随着广州投资硬软环境的逐步改善,外商投资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今年1─7月,外商投资新签合同1559项,比去年同期增长49.1%。在广州登记注册的“三资企业”达259家,比去年同期增长30.5%;合同投资4.5亿多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2.98%;实际利用外资1.3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6.3%。
现在广州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已形成。广州开发区建立6年来,改革开放和建设已取得显著成绩。在9.6平方公里规划面积中,已开发了4.6平方公里,实现了“六通一有”,即路、水、电、汽、排污、电信通畅,有工业厂房和配套生活设施,累计基本建设投资达17.8亿元。目前,区内已投产的“三资”企业近80家,有50多种产品销往40多个国家和地区,6年来,全区出口创汇5.45亿美元。
目前,广州市的对外开放步伐已加快对区、县的迈进。到今年上半年止,广州各区县已经着手进行开发的加工区和有一定规模的工业村共有18个。


第1版(要闻)
专栏:

  上海房改向郊县推进
 12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
新华社上海8月31日电 (记者季进成)上海市住房制度改革今年5月1日在市区正式试行后,郊县也将于12月1日正式实施。有关部门昨天召开郊县房改动员大会,部署具体实施工作。
近四个月来,上海市住房制度改革平稳发展。6月份市区公管房屋按新标准征收租金,实收新增租金578万元;到7月底为止,租住公房的383万名职工和各市区企、事业单位共缴交公积金1.5亿元,职工认购住宅建设债券592万元。
上海郊县的住房制度改革将按上海市房改方案和有关部门根据郊县具体情况拟定的文件实施。凡具有上海市区或郊县城镇户口的国家机关、群众团体、中央在沪单位、外省市在沪单位、军队企业化工厂、全民企事业单位、市属集体企业、县属集体企业、镇办企业的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以及“三资”企业(不含镇和镇以下)的中方职工,均实行公积金办法;凡租住县管房屋或中央、市、县属企业自管住房的职工以及乡镇企业的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临时工、退休职工和离休干部,在按新标准交纳住房租金的同时,均享受住房补贴。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人物

  英国首相约翰·梅杰
今日来我国访问
应李鹏总理的邀请,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首相约翰·梅杰于9月2日至4日访华。
梅杰首相生于1943年,毕业于拉特里什中学。1960年加入保守党。1979年首次当选议员。1981年起在政府部门工作,曾任内政国务大臣议会私人秘书、政府助理督导员、财政部专员、社会保障事务政务次官、社会保障事务国务大臣、财政部首席副大臣等职。1989年7月出任外交大臣,同年10月改任财政大臣。1990年11月28日出任首相。
梅杰首相表示,他重视发展同中国的关系。他希望通过这次访华进一步发展两国友好关系,加强两国在香港问题上的合作。      
 (新华社发)
(附图片)
英国首相约翰·梅杰


第1版(要闻)
专栏:

  在第三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上
 徐德妹获女子标枪冠军
本报东京9月1日电 记者于青、陈昭报道:中国选手徐德妹今天在第三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标枪决赛中,以68.78米的成绩力挫群芳夺得金牌,这是中国选手在本届比赛上获得的第二枚金牌。
美国选手今天在男子4×100米接力的决赛中,以37秒50的成绩夺得金牌,并打破了37秒67的世界纪录。美国参赛的4名选手中包括本届锦标赛百米决赛的前3名选手刘易斯、伯勒尔和米切尔。本届锦标赛男子百米、跳远和4×100接力三项世界新纪录,都是由美国选手创造的。在全部43枚金牌中,中国获2枚。金牌总数第一至第四名是:美国10枚、苏联9枚、德国5枚、肯尼亚4枚。


第1版(要闻)
专栏:

  国家基础性研究重大关键项目启动
 12位首席科学家挂帅出征
本报北京8月31日讯 记者蒋建科报道:国家基础性研究重大关键项目首席科学家联席会议今天在京举行,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到会向12位承担项目的首席科学家颁发聘书,并讲了话。
国家基础性研究重大关键项目的提出,有利于实现我国科技的纵深部署,有利于吸引一批学术带头人,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队伍,集中力量在一些有优势的重要领域取得突破。
据国家科委副主任朱丽兰介绍,国家科委从1988年就开始着手准备国家基础性研究重大关键项目的遴选工作,并于1989年初步选出了《高临界温度超导电性的基础研究》等12个重大关键项目,还制定了这些项目的计划编制、立项和管理的暂行办法,并征询了中国科学院各学部常务委员和有关部委的意见。据悉,这批项目已在今年召开的全国七届人大第四次会议上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
会议宣布了担任各重大关键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学部委员谷超豪为“非线性科学”项目首席科学家;闵乃本教授为“光电功能材料的结构、性能、分子设计及制备过程的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学部委员曾庆存为“气候动力学和气候预测理论的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谢义炳、叶笃正、陶诗言为项目顾问;学部委员冯康为“大规模科学与工程计算的理论和方法”项目首席科学家;学部委员黄昆为“半导体超晶格物理、材料及新器件结构的探索”项目首席科学家;学部委员叶笃正为“我国未来(20─50年)生存环境变化趋势的预测及对策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洪国藩研究员为“共生固氮体系中最佳结瘤固氮控制模型的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学部委员叶淑华为“现代地壳运动和地球动力学研究及应用”项目首席科学家;学部委员唐有祺为“生命过程中重要化学问题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甘子钊教授、杨国桢、周廉研究员为“高临界温度超导电性的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粮棉油雄性不育杂种优势的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未定;经络的研究项目(暂缓)。
中国科协主席朱光亚、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副院长王佛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张存浩、名誉主任唐敖庆等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温州农民为教育捐资近两亿
“捐资兴教”正在成为温州人的自觉行动。自一九八六年以来,温州农民为发展教育事业投工献料价值达三千万元,自愿捐资一亿五千万元,这两项合计达一亿八千万元。相当于新建起一百五十所中等规模的普通中学。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江西发现晋代大型土墩墓
江西省考古工作者近日在吉水县境内发掘出一座距今一千七百年左右的晋代土墩大墓。专家们认为,此墓是汉晋时期官宦地主地上“坞堡”式庄园的真实写照。这一发现对研究长江中下游的古建筑史及殡葬习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新华社)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河北商交会成交额破七十亿
为期四天的河北省商品物资交易大会日前降下帷幕。据统计,这次交易会成交总额突破七十亿元,其中现货成交三十二点一亿元,超过以往历次商品物资交易的规模和成交数额。             
  (陈国琦)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一次焙烧陶瓷过滤机问世
一种可广泛应用于酿造、制药、纯水等行业的精密过滤机械—T2—A4型陶瓷过滤机日前在河北沧县陶瓷厂问世,并通过鉴定。这种过滤机一次焙烧而成,系国内首创,各项工艺指标均达到或超过进口产品标准。它的问世,结束了我国陶瓷过滤机依赖进口的局面。     
  (史中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