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8月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

  在严峻的考验面前
  ——记安徽人民抗洪救灾斗争
本报记者 徐如俊 蒋亚平
历史将永远记住:1991年夏季,“老天爷”在两个月之内,把超过常年全年的降雨量,局部地区接近两年的降雨量,全部倾泻在江淮大地上。
历史也将永远记住:在不可抗御的特大洪涝灾害面前,安徽6000多万英雄儿女,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协作,顽强不屈,经受了一场极为严峻的考验!
 黄金季节降下灾害雨
外洪内涝夹击,全面受灾,重复受灾!
我们驱车匆匆离开合肥,仅半小时,就在长丰县吴山庙遇水受阻。公路上积水1米多深,两边汪洋一片,路南二三百米处的罗塘乡双河村,200多户人家的房屋,只有两处砖瓦结构的楼房在水面露出半截,其余已全部坍塌。村民委员会主任谢长荣划着小船,把我们带进村子,他说:“今年的灾太大了。”
在全国率先推行“大包干”责任制的滁县地区,农业生产连续夺得12年大丰收。今年夏收的关键时刻,连续3次强降雨,全区456万亩耕地受灾,近百万亩耕地泡在水中,夏粮比上年减产76.8%。
凤阳县夏粮损失惨重,冒雨抢种的70万亩秋季作物又全部被淹,其中绝收35万亩。全县有256个村庄进水,42100间房屋倒塌,15900家乡镇企业被迫停产。
在肥东县,连日暴雨,使众兴水库、三叉河、巢湖、南淝河的水位暴涨,县内72口生产圩相继漫堤溃破,110平方公里的圩区全部陷入汪洋之中。
素有“小南京”之称的肥西县三河镇,7月上旬10天内降雨640.2毫米。为了保住三河,肥西县数万民工披挂上阵,筑堤拦洪,终因水位狂涨不止,7月11日16时17分漫堤破圩,古镇三河失守,全镇被洪水吞没。
夜幕快要降临的时候,我们来到了凤台县城北乡,庄东村几十户灾民的庵棚,一个挨一个地搭在合埠铁路的南侧。村民田文山说:“今年是黄金季节降下了灾害雨,我们把老本都搭出去了。”
田文山解释说,6月上旬,这是正常年份抢收小麦、抢插水稻秧苗的黄金季节。他告诉我们,5月初,看着地里长势喜人的麦子,满以为丰收在握了,他卖掉了家中的全部余粮,买成化肥、农药,准备秋季再干一场。没想到,没到收麦的时候,天就下起了大雨,一下就是个把月。冒雨抢割的小麦,来不及打的发芽了,打下的晾不干,发霉变质,人不能吃,当饲料也不行,夏粮等于绝收。雨后抢插的秧苗,到了6月底又被淹掉,化肥洒下去被泡,秧苗插下去被淹死,工夫全部白费。
安徽今年是全面受灾。在省生产救灾办公室,这个原来属于省民政厅的一个常设机构,现在从省直机关抽调40多名干部,昼夜值班,忙得不可开交。救灾办主任丁四金给我们提供一份最新的统计表:在这次洪涝灾害中,全省受灾农田面积6450万亩,其中成灾面积4500万亩,绝收1200万亩,夏粮减产43.5亿公斤,油料减产2.51亿公斤;受灾人口4400万,其中重灾民1400万人,特重灾民1000万人;38个县(市)城区进水,41740个村庄、830万人被水围困,不少工矿企业、医院、学校和水利设施、通讯线路等遭到严重破坏,经济损失已达275亿元。
洪水无情人有情。在洪水肆虐的日日夜夜里,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安徽人民没有被罕见的灾害所吓倒,他们手拉手、心连心,与洪水周旋,与大自然搏斗,展示了中华民族团结如一、不可战胜的精神风貌。
把整体利益放在第一位
煤都淮南,聚集了3座年产300万吨煤炭的国营大型矿井和田家庵、洛河、平圩3座大中型发电厂。为确保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安全,淮南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住整体、保住全局。在暴雨狂泄、洪水暴涨的关键时刻,淮南市当机立断,关闭了全市102座可能会对国营煤矿造成威胁的地方小煤窑,对低洼、渗漏的6座小煤窑采取了封填措施。
6月17日,泥河水位陡涨,国营潘一煤矿的拦洪堤岌岌可危。淮南市防汛指挥部连夜请示省防指,并与怀远县、省修防局协商,决定开启青年闸,向汤渔湖行洪。青年闸打开后,潘一矿的险情大大缓解,行洪区6.1万亩耕地被洪水吞没,4万多人被迫转移,排涝抢种的秋季作物全部付之东流。
站在淮河大堤上,眺望被洪水围困在孤岛上的平圩发电厂,市防汛指挥部的同志告诉我们,6月中旬,淮南铁路出现60多处险情,火车无法正常运行,田家庵、洛河、平圩三大电厂发电用煤告急。市委书记宋孝贤到第一线指挥,使火车安全通过各个险段,把紧急调运的煤炭及时送抵电厂,保障了电厂的正常发电。
在安徽省境内,有10多个由湖泊洼地组成的行洪区和蓄洪区,如同一个个巨型口袋,在特大洪灾到来时,打开闸门或破堤炸坝,接受上游倾泻而来的洪水,或让洪水从区内通过,以降低主河道的水位和流量,减缓洪水给上游和下游地区造成的压力。在正常年份,行、蓄洪区内和其它圩区一样,大片的土地可以耕种,低洼的地方可以发展养殖业。颍上县邱家湖行洪区,去年种植1万亩水稻,收成很好,今年计划发展到3万亩。然而,“天公”未随人意,灾害降临了。
6月初,邱家湖33公里长的淮河大堤险象环生。堤外,滔滔淮水浊浪滚滚,水位一天高似一天;堤内,凌圩、岗店、强郢、庙店4个乡、88个自然村、1.4万多人口、54747亩耕地,处境一天比一天危急。为了保住自己的家园,保住收成一年好似一年的耕地,保住近几年投资兴建起来的400多处水利工程,颍上县447名干部,带领24100多名民工,赤膊上阵,拉开了与淮水比高低的决战。
6月9日,穆台子段淮堤出现渗漏,迅即变成碗口大的洞直往堤内冒水,堤面出现裂缝和坍塌。61岁的县政协主席刘志友,不顾一切地跳进堤外的水中,用身躯堵住了洞口。整整一天一夜,刘志友和民工们滴食未进,不停地打桩、夯土,终于控制住了险情。在保堤的日子里,干部和民工白天紧张地备土备料,夜里躺在自己包保的堤段上守护。为排除各种险情,他们砍掉了7500多棵大树,用掉了4700多公斤防泥草,取土扒房747间……
6月16日,淮河水位涨到了上级规定的行洪水位,筋疲力尽的干部群众一下子全愣了。要保堤,他们保住了,只要允许再保,两万多干部群众拚死定能保住。但贪婪的淮河水位太高了,如不及时行洪,就可能给下游造成更大的祸害。副县长杨传文擦去伤心的泪水,命令事先调来的70多艘船分路搜索,把尚未转移的群众紧急疏散到安全地带,同时组织民工到上口门、中口门、下口门做好破堤准备。傍晚18时整,准时执行上级命令,向邱家湖行洪。
站在淮堤上,望着冲向自己家园的淮水,望着随水而去的麦垛,邱家湖没有一个人不伤心地掉泪,然而没有一个人阻拦行洪,没有一个人口出怨言。
仅仅50多天时间,安徽省境内就有14个行、蓄洪区先后奉命行洪、蓄洪,蓄、滞洪水110多亿立方米。为了整体利益,为了减轻上游和下游地区的压力,安徽人民作出了无私的、巨大的牺牲。
    一步也不离开受灾群众
在被水围困的凤台县焦岗乡二老冠村,73岁的梁海角老人一见到我们,就拉住我们的手说:“共产党的干部好啊!”他这一辈子,遇上过几次大水,但哪一次水也没有今年这么大。他说,1931年发大水,村子被淹,村里七八十口人,谁也顾不上谁,个个都出去逃荒了。那时候,一见大水就发慌,一是怕饿,二是怕病。大水过后,地荒粮绝,瘟疫流行,哪一次不饿死病死多少人!
老人家说着眼泪就要往下掉:“你问俺现在慌不慌,俺不慌。有共产党在,有这么多好干部在,心里就踏实。”
也是在焦岗乡,乡党委、乡政府的办公室被淹,进水1.5米深,乡党委决定和灾民一起转移。在淮河大堤上,乡党委、乡政府的庵棚搭在灾民庵棚中间,红旗在上空高高飘扬。我们来到这里时,乡长孙照海正在主持会议,汇总灾民安置情况,部署救济粮的发放和防病防疫工作。孙照海对我们说:“乡党委、乡政府的牌子不能倒,人员不能散。群众有事能找到咱们,人心就不会慌,秩序就不会乱。”
还是在焦岗乡,乡党委书记石万怀的脚丫子在水中泡烂了,涂药也不见效。他家的4间房子被淹,两个女儿上淮河大堤抗洪保堤,只有老伴一人在家,而他两个多月时间,天天和受灾的群众在一起,顾不上抽空回自己的家。
7月4日,寿县瓦埠湖水位已高出正常水位5米,沿湖20多个乡、500多个自然村,全部进水。刚从北京参加会议心急火燎赶回的县长乔传秀,立即乘船直奔灾区。在东津乡杨脑村,她听说70多岁的偏瘫老人任义好还没有转移,便弯腰?水进屋,和同行人一起把老人背了出来。刚出门,被水浸泡的屋子就坍塌了。晚上7点多钟,奔波了一天的乔传秀,得知肖严湖圩堤溃破,立即又来到情况危急的建设乡,和先期赶到的县委书记程世龙一起,一边指挥民工筑堤拦洪,一边组织灾民转移。一直坚持到第二天上午8时,得知全乡3万多人全部安全转移,她才松了一口气。
严重的洪涝灾害,无情的暴雨、洪水,严峻地考验着每一名党员、每一名干部。在正阳关,驻守着一支由寿县县委、县政府、人武部、公安局、水利局等单位负责人组成的抗洪保堤大军。这里是淠河与淮河的交界处,“七十二水归正阳”,上游的各路客水从这里汇聚而下,38公里长的正南淮堤,如果出现一处溃破,就会给寿县、长丰县、淮南市等地带来灭顶之灾,数百万人的生命财产就会被洪水吞没。淮河第一次、第二次洪峰到来前后,六安地委副书记丁伦友在这里坐镇,不分昼夜地和干部、民工在一起,查隐患,找险情,固堤防,累了在椅子上坐一会儿,同灾民说几句,这就是最好的休息。他和大家一起发誓:人在堤在,誓死保住正南淮堤!
副县长张银河最早来到正阳关,尽管两部防汛专用电话一挂就通,尽管水围寿县古城后各种传言纷至沓来,他仍然把全部身心扑在抗洪保堤上,一个多月没有回一次家门,没有往家里打一次电话。在正南淮堤上,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县人武部政委万振同,脖子上被太阳晒起了一块小拳头大的疖子,从红到肿,从结痂到脱皮,他没有休息过一天。在洪峰到来前后,每天都由他组织抢险突击队,在正南淮堤上仔细巡查。
县水利局年轻工程师陈玉宝,阑尾炎手术刚满一个月,6月13日就请战上了正南淮堤。日晒、水泡、抢险,白天黑夜他都上,导致阑尾再次发炎,高烧不退,直到7月19日被强行送往医院……
在灾区,到处都可以听到各级领导干部、共产党员身先士卒,不顾小家顾大家,组织带领群众奋力抢险的动人事迹。灾害发生后,他们仍然一步也不离开受灾群众,尽心尽职,千方百计地安置灾民生活。蚌埠市副市长李福祥,被市委书记徐景仁一个电话,从固镇救灾工作组叫回来,负责全市灾区防病防疫工作,如发生传染病流行,唯其是问。李福祥感到责任重大,但他没有半点迟疑,坚决执行市委的决定。很快,15万元药品、30个医疗队组织起来了。他们又急忙分头奔赴灾区,逐村落实防疫措施。现在,蚌埠市被水围困的村庄,已经做到有一口水井,有一个医疗点,有一台磨面机,有一条渡船,每人有一分菜地,灾民的基本生活、疾病防治已经有了保障。
告别一个又一个灾民棚,听着一位又一位灾民的心里话,我们心里始终萦绕着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如果没有社会主义制度,如果没有大批的共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无私地和群众战斗在一起,使受灾群众有了“主心骨”,安徽今年这么大的灾情,能会没有一个人被洪水冲走,没有一个人饿死,没有大范围的疾病流行吗?可以肯定地说,不会,绝对不会!
生产自救 重整家园
安徽大水灾,牵动中华心。
我们的采访,遍及十几个市、县,几乎在每一个地方,都能看到:各种援助,正源源而至。
山东荣成市副市长滕宝玉受市委、市政府的委托,带领由43辆卡车组成的车队,日夜兼程,绕道行驶1200多公里,把全市人民3天内捐赠的30台拖拉机、100吨乳儿粉、90吨海带、55吨罐头,送到了合肥市。
颍上县,是被淮河蹂躏的特重灾区之一。大同矿务局同享旅社经理刘耀一行14人,带着4车毛毯、方便面、饼干、药品等救灾物资赶来了。路上人堵车坏,整整走了5天。在县政府招待所门口,疲惫不堪的刘耀告诉我们:矿务局已经向民政部捐款150万元,又决定再压缩一些费用支援灾区,东西不多,是点心意。
地处合肥市郊的肥东县,被溢出的巢湖水淹没了大片良田和村庄。在外经商的个体户管理贵又为自己的家乡送去了1000公斤大米和20箱饼干。这是他的第三次捐赠。
蚌埠,淮南铁路和津浦铁路交汇之处。全国各地相当一部分援皖物资在此集散。在该市土产批发部仓库,上万平方米的库房和货场,堆满了救灾专用的漂白粉精、药品、饼干、帐篷、衣服、芦席等。在一旁清点物资的省工作小组代表告诉我们,仅天津就送来了4批、22个车皮的救灾物资。
据省生产救灾办公室有关人士介绍,截至8月1日,安徽已经收到各方捐款近1.3亿元,尚有1亿多元已经得到允诺,暂未收到。
这些援助,对于安徽灾区来说,虽然有限,但是雪中送炭,至诚至贵!
就在外援纷至沓来时,安徽灾区的人民正以各种可能的方式,积极地开展生产自救。
在滁县地区,有个国内外都颇有名气的中国扬子电气公司。我们去采访之前,就得知该公司职代会通过决议,从工人奖金中拿出100万元支援灾区。公司总经理宣中光说,救灾的关键还是要发展生产。他们公司已经决定今年下半年增加产值1亿元,增收1000万元。下一步,正着手准备利用闲置设备,帮助灾区办3个乡镇企业,可安置500名灾民。宣中光表示,企业要为政府分忧,为灾民解难。
在我们采访期间,安徽省正将工作重点由前段的抗洪逐步转移到救灾,利用一切条件展开生产自救。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已成为安徽省各级政府最重要的工作。
巢湖市:市属工商企业、乡镇企业,凡能正常生产的,开动机器,加班加点;丘陵山区抓好田间管理,努力以丰补歉;淹没的田块,做好抢种补种准备,力争水退一块,种一块。
颍上县:从县、区机关抽调391名干部,到重灾村帮助工作,对重灾缺粮户填卡建档,落实吃、烧供应,确保不出问题。同时抓紧排涝抢种,边排边种,能种一亩种一亩,能种一分种一分,能种什么种什么。
淮南市:通过自筹、拆借等办法,很快筹集了1910万元资金帮助灾区启动生产;市供销社及时落实了4000吨返青肥,种子公司等单位派出70多人,从外地购进适种种子9万公斤,市副食品公司向菜农无偿提供菜籽8000多公斤。此外,有69个企业已承包扶持重灾村。
蚌埠市:将生产自救分为三步。第一步是抢种绿豆、荞麦,第二步是组织搞副业,第三步是加快乡镇企业发展。总的原则是“以岗补洼,以高产补低产,以晚秋补早秋,以富补穷,以工补农”。1270个企业已准备定点扶持重灾区。
在被水围困的寿县古城,我们见到了前去落实灾民安置工作的省长傅锡寿。他说,像安徽这次毁灭性的重灾,全靠救济,不现实,也做不到。在广泛接受援助时,安徽自己必须振作精神,采取多种形式自救。当前,要尽可能在退水的地补种荞麦、胡萝卜、绿豆,搞“瓜菜代”,同时抓渔业、副业。要以工代赈,并努力发展乡镇企业。傅锡寿强调,救灾工作,最终还是要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共抗天灾,共渡难关。


第2版(经济)
专栏:

  全国重点建设工作会议强调
严格控制规模 加强项目管理
本报上海8月7日电 新华社记者徐耀中、本报记者鲁牧报道:为期5天的全国重点建设工作会议今天在此间闭幕。国家计委负责人在会议的总结讲话中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严格控制建设规模,加强建设项目管理,扎扎实实地搞好“八五”国家重点建设,为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作出贡献。
国家计委负责人指出,国家已初步确定,在“八五”期间将兴建一批能源、交通、电子、通信及重要原材料和农业、水利等重点项目,任务十分繁重。“八五”重点建设项目是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国家产业政策和生产力布局的总体要求,根据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而确定的,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搞好这些重点项目建设,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实现。为确保国家重点项目的顺利建设,各地区、各部门对控制投资总规模的工作万万放松不得。对重点建设项目的投资一定要确保、一定要打足,不留缺口,在实施建设过程中,严格按计划进度拨付投资,防止投资超概算。建设项目资金留有缺口的行业和地区,不得另开工建设新的项目。对新开工项目要严格审查、把关,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资金、原材料不落实的项目,一律不予批准建设。
会议认为,要解决当前基本建设和重点建设中浪费严重、质量不高、工期拖长、效益低下等问题,必须从加强项目管理入手,即从实际出发,加强对建设项目从前期工作开始到建成后的投产经营,包括回收投资,实行全过程管理。


第2版(经济)
专栏:

  齐齐哈尔调剂闲置国有资产
据新华社哈尔滨8月7日电 (通讯员柳树宏)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积极开展闲置国有资产的调剂工作,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近一年来,全市共调剂闲置设备410多台套,总调剂金额达570万元,涉及180多户企业。这些有偿调剂的固定资产投入运营后,已新创产值452万元,新创利税90万元。齐齐哈尔市是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近年来闲置设备较多,仅全民企业中就有4亿多元。为了提高资产运营效益,该市制订下发了“闲置固定资产处置暂行办法”,对积极处置固定资产的企业和参与处置的有关人员,其成效显著者给予成交额1%的奖励。


第2版(经济)
专栏:

  热诚一片为“老年”
  ——记北京老年用品综合商场
本报记者 李双泰
坐落在北京牛街的北京老年用品综合商场,远近闻名。这里多达六七百个品种的老年保健用品、保健食品、服装鞋帽、小日用品等特色商品,吸引着众多顾客,生意十分兴隆。
一进商场,迎面是一长溜儿食品专柜,各种保健食品、保健油、保健茶等琳琅满目。一位来自沈阳铁路局的顾客,购买了近百元防治糖尿病的保健食品。他对记者说:“这些食品在别处买不到,听说这里有,亲朋好友都托我来买。”在场的商场总经理许世雄向记者介绍说:“我国老年食品市场广阔。例如,老年糖尿病患者很多,像这些甜菊糖、天然苦荞麦、茶汤粉、糖尿病疗效粉等,防治糖尿病效果好,很受顾客欢迎。”
这个商场经营的保健用品多种多样,令人大开眼界。有防止皮肤瘙痒、可活血、抗衰老的浴液、浴皂等日化品,还有可防治多种老年病的健身器械、仪器,仅磁疗产品就有几十种,如魔针、磁疗杯和带磁疗功能的枕头、毛巾、护膝、护腰、耳环、项链等。一次,3位年近7旬的老汉,听说这里来了新型磁疗杯,从京郊平谷县赶来购买。
老年人服装设计、加工、经销难度大,批量小,效益低,一些服装厂和商店不愿经营。而这家商场与一些服装厂挂钩订做,还自己选料、设计,试销改进后,再批量加工、销售,多种新面料、新款式、新规格的老年服装摆上了柜台,购者踊跃。
这里的商品以中低档为主,有些商品比别处便宜10%左右。一根漂亮的漆竹拐杖才2.5元,一把痒痒挠仅几毛钱,商场赚不了多少钱,但顾客需要,他们就经营。在别处不易见到的放足鞋、麻绳底防滑鞋,以及别处嫌利小不经营的老年日用小商品,在这里都能买到。在市内,他们可以送货上门,外地顾客也可邮购。去年仅邮售开襟式棉毛衫、松口布裤衩就达数万件。这里的优良服务感动了“上帝”,招来了不少回头客,销售额、利润额连年递增。


第2版(经济)
专栏:

  趵突泉芦笋啤酒获奖
本报讯 济南啤酒集团总公司研制的趵突泉牌营养型芦笋啤酒,新近在“第十四届纽约世界发明展”上荣获发明奖银牌。世界发明家展览会是由美国国际发明家组织主办的,从一九六三年开始至今已有二十八年历史。今年有二十五个国家四百多种近年发明的新技术、新产品参加评比展出。我国参展的五十五项发明有十五项获奖。趵突泉牌芦笋啤酒受到了专家们的好评。 (沈兴耕)


第2版(经济)
专栏:

  广东税务上半年增收三亿
本报讯 广东省税务系统上半年帮助企业改进产品品种和质量,增加税收三亿元,他们在促产方式上实现了四个转变:一是把减免税从困难救济型向促进发展型转变,二是从单一促产向综合促产转变,三是从零敲碎打、见产就促转向有计划、有重点地促产,四是从偏重微观效益向注重宏观效益转变。(颜建军)


第2版(经济)
专栏:

  北京海玉公司广纳人才
本报讯 北京海玉集团公司从社会上广纳人才,为他们创造施展才华的环境,增强了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去年这家乡镇企业集团公司产值达一点一亿元。海玉公司属玉渊潭乡,地处海淀新技术开发试验区。他们用多种形式从社会上引进技术、管理人才,对凡是调入或受聘的知识分子在住房、工资收入等方面给予优惠,对有贡献的给予重奖。公司领导尊重这些知识分子,经常听取他们的意见,放手让他们开发技术、加强管理。 (尤光)


第2版(经济)
专栏:

  盐城保险公司支持救灾
本报讯 目前,江苏省盐城市保险公司已向全市城乡五百多个骨干企业支付赔款近二千万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恢复生产。洪涝灾害发生以来,盐城保险公司组织一百多个查勘小组对全市参加保险的一千六百五十二个受灾企业,五万零八百五十户家庭财产,七十多万农户的承包农田进行了全面查勘定损。 
                      (庄国亮)


第2版(经济)
专栏:短评

  前景广阔的“银色市场”
据统计,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逾一亿,预计到2000年,老年人口将占我国总人口的10%。这意味着,解决老年人的衣食住行问题将越来越显得重要,开发老年用品市场——“银色市场”将有广阔的前景。一些企业已经看到了这一点,率先开拓经营,北京老年用品综合商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目前,从总体上看,这一市场的开发还仅仅是开始,货源缺品种少,像到北京老年用品综合商场来购货的,隔省跨市的大有人在。目前,一些工商企业还没有看到“银色市场”的巨大潜力,更没有下功夫去研究这一市场,对现在老年人的消费观念、需求变化知之甚少,以至于在产品的开发、经营方面停留在老一套的水平上,生产上仅只是些拐杖、眼镜、助听器,对老年人的服装也只是加肥、加宽而已。这种状况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其实,老年人的衣食住行有特殊的需求,每个方面的产品开发都大有文章可做。
现在,企业都在讲调整产品结构,以适应市场需求。老年用品的开发涉及许多行业,也可以说为许多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机会。愿那些有志于开发“银色市场”的企业把握住这一机会,为丰富老年用品的供应做出积极的贡献。
                  (原载《市场报》)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新闻摄影竞赛

福建省三明市利用山垄田、单季稻田和山坡地,加种一季烟叶,农民由此收入大增。看,农家妹多开心。王文津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