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91-08-17

1991-08-17新闻联播 文字版

石油工人一片情——辽河油田职工向灾区捐款纪实

第2版(经济)<br/>专栏:<br/><br/>  石油工人一片情<br/> ——辽河油田职工向灾区捐款纪实<br/> 戴尔义 张世荣 陈星泽<br/> 到8月10日晚,辽河油田11万名职工及部分家属已向灾区捐款510多万元。7月27日,局工会主席王德明赴京送职工首次捐款87万元归来,职工们听说灾区人民仍急需支援,他们急了:我们是国家主人,应该再出一把力,再献一片情……<br/> 沈阳采油厂一名叫杨勤的6岁儿童,手捧储蓄罐第一个走进捐款办公室,把19.6元全部献出……<br/> 测井公司15名赴新疆参加会战的工程技术人员途中打来电话:“我们捐款470元,立即电汇!”<br/> 8月5日,油气处输气队指导员张建奎正在做动员报告,话没说几句,青工高海明便站起来说:“指导员你甭说了,咱们捐款吧!”他把50元钱塞给指导员。“我是共产党员,我捐100元。”陈永祥话音刚落,老工人谭银元又站了起来……现场动员变成现场捐款。平时不爱激动的指导员捧着这1170元的捐款,眼睛里闪出了泪花。<br/> 局劳模王玉章第一次捐款时出差在外,爱人替他交了30元,回来后他总觉得没尽意,又捐出了全部积蓄——1000元。<br/> 测井公司老工人刘仁水患晚期胃癌,在生命垂危之际,叮咛女儿:这是国家大难,我捐30元,你捐40元,快给家里打电话……<br/> 也许有人会说,油田人有钱,其实并不尽然。<br/> 钻井二公司女工程师郑春荣爱人去世多年,她一人拉扯3个孩子,生活很不宽裕,可她硬要从生活费中捐出100元。干部说什么也不收,郑工程师恳切地说:“我是共产党员,个人的困难总大不过国家的困难,你就让我尽这点儿心意吧!”<br/> 机修工人吴培新,50多岁了,全家5口就靠他一人的工资,平时买菜、穿衣都舍不得多花一分钱,人称“吴勤俭”,可他两次捐出500元。<br/> 据统计,全局第二次捐款总额达4232895.48元,其中百元以上者5608人。

临终的心愿

第2版(经济)<br/>专栏:<br/><br/>  临终的心愿<br/> 余隆海 敖志轩 程崇刚<br/> 不久前的一天,四川大竹县城关粮站门前挤满了售粮的农民。一位农民挑着60多公斤麦子向粮站走来,售粮的人们默默地给他让出了一条通道,粮站站长亲自掌秤称粮,这是怎么回事呢?<br/> 原来,这位农民是遵照父亲的遗嘱来交粮的。5月23日,一场大风暴雨把竹北乡万家村的房屋、庄稼掀翻了天。农民赖正元的3间砖房被狂风全部推倒,妻子也被砸伤。正在县医院住院的赖正元得到消息后,强撑着回家查看。被人抬回医院后,老人知道自己剩下的时间不多了,就叫来3个儿子,深情地叮嘱他们:“我们家受灾多次,每次都得到了政府的救济。这次遭灾的地方多,你们可要多体谅国家的难处。日子再紧,该交国家的粮不能欠。记住,一定不能欠啊!”全家人流着泪默默地点头答应了下来。<br/> 赖正元临终不忘交公粮的事传遍了竹北乡。当地政府和乡亲们没有忘记他家的困难,派人送去130公斤大米、100元人民币。乡亲也自发为他家捐款近千元,并表示:我们这些遭轻灾的人更应为重灾区的兄弟多着想。竹北乡在全县第一个提前超额完成了小麦定购任务。

九姑娘“淘金”(图片)

第2版(经济)<br/>专栏:<br/><br/> 九姑娘“淘金”<br/> 地处贫困山区的河南省汝阳县有座金鼎山。山下世代人守“金”不见“金”,长期受穷。如今,杨要娟等9位姑娘排除世俗偏见,上山安家,绿化荒山。两个多月植树30000余棵,用自己的情和爱在金鼎山上“淘”出了“绿金”。<br/> 高山岳 马志超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