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4月7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1990年中国经济建设十大成就
1、农业获得全面丰收。粮食总产量达43500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小麦总产突破1000亿公斤大关,居世界第一位,棉花、肉类、油料、糖料、蔬菜、水果生产均有明显增长。
2、市场供应充足,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趋于缓解。全年零售物价总水平仅比上年上涨2.1%,大大低于上年上涨17.8%的幅度,是1984年以来增幅最小的一年。
3、对外贸易顺差131亿美元,改变了自1984年以来连年逆差的状况。国家外汇储备增加。
4、重大比例关系的调整初见成效,农业、能源、运输、邮电部门的投资比重由上年的41%上升到47.3%,生产性建设投资比重由上年的68.6%上升到72.2%。
5、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01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达34亿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
6、一批重点工程竣工,其中扬子乙烯工程、江苏仪征化纤工程、沈大高速公路、大秦铁路一期工程、第二条亚欧大陆桥格外引人注目。
7、乡镇企业利税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并为确保我国工业增长速度超过预定指标发挥了重要作用。
8、一批工业品生产获得突破,如纯碱结束了进口的历史,服装生产量成为世界第一,电视机、水泥、布的生产继续保持世界第一。
9、航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成为发射卫星最多的一年。我国首次为外国客户发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首次发射成功,突出表明我国雄厚的航天实力。
10、石油天然气勘探成果喜人。新疆塔里木、吐鲁番油田的发现,预示着我国石油天然气生产的可观前景。
                (1991年第5期《半月谈》)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上海回归“读书热”
不久前,上海举办的成人高校报考咨询活动吸引了数以万计的考生。据上海市招生办统计,为期两天的报考咨询活动共接待了近3万人次考生。上海二工大在某些专业的招生中,增加了能力考试,这为那些年龄偏大,文化知识较差,但实践经验丰富的中青年业务骨干的就学提供了机会。一些学校开设的市场信息、摄影、书法篆刻艺术等新专业,填补了空缺,也吸引了许多考生。
外语学院夜大学今年计划招生160名,但已接待了3000多人次考生咨询,同济、交大、复旦也分别有两三千人次前来咨询。外语学院夜大学的国际贸易、英语,上海交大的计算机、技术经济等专业仍是考生选择的重点。
这些前来参加报考咨询活动的考生有这样几个明显特点:考生中不少是二十几岁的青年人;毕业不久的中专、职校、技校生占了相当比例;由于受到各种条件限制,想报考全业余或基本业余学习的占绝大多数。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人报考成人高校的喜人局面?据行家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正在社会上逐步形成;二、许多青年人进一步认识到学习一技之长,对国家和自己都有利;三、许多青年人已意识到进一步改革开放,开发浦东,需要大批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四、许多成人高校开设了一些“复合型”、“外向型”的社会短缺的专业,适应了社会需要,吸引了不少考生。
      (3月26日《文汇报》陶洪光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我国教育发展的四个特征
十年改革与建设,我国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一九八一年至一九九○年十年中,我国培养的高等、中等专业人才达一千二百多万人,超过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总和,创造历史最高水平。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最具权威的综合数据表明:八十年代我国教育发展具有四个显著特征。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迅速发展,开创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双轨制的新局面。
——教育发展开始纳入法制轨道。《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正在有计划、分阶段地贯彻实施,基础教育得到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及盲聋哑和弱智儿童的特殊教育也有较快发展。
——各类成人教育在整顿中得到较大发展,对提高社会劳动者素质发挥重要作用。
——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逐步形成,教师队伍稳定壮大。
    (三月二十九日《光明日报》方江山 童纪丰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我国综合国力在世界上的名次
我国综合国力近年来大有提高,它们在世界上所占位置分别是:
(1)资源力(包括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居世界第5位。
(2)经济力。它主要测算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等指标,目前世界经济排列次序,中国列第8位。
(3)科技力。测算科技力包括国家重大科技成果,科研人员情况等项指标,目前处于第9位。
(4)教育力。我国目前居世界第10位。
(5)文化力。我国文化力已由50年代占世界第15位上升到目前的第8位。
(6)国防力。现在位于美苏两国之后,居于世界第3位。
(7)外交力。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外交力居于世界第8位。
                (3月19日《解放军报》)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古建筑中的石狮子
作为古建筑文化中的石狮子,最为多见的还是在房屋建筑的大门两旁,称为看守大门的“司阁”。比如现置于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南门外的一对石狮子,经考证是晚唐时期的产物,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出土于河北省大名县城的一座古庙。
在等级观念森严的封建社会中,即使是豪富、官宦人家,也不能随意在大门前放置石狮子。比如凡七品以下官员的府宅就不得陈列。因此石狮子的陈列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府第的地位。特别是石狮子头上的鬈毛疙瘩,其数量越多,表明主人的官位品级越高,最多的石狮子头部的鬈毛疙瘩为13个,谓之“十三太保”,只有一品官,或者驸马、公、侯等府第门前才能设置。
石狮子的造型千姿百态。在汉代,石狮子的雕刻艺术已经出现,那时都雕刻成双翅的神狮。但以后则大多雕刻成昂扬威猛状,明清时则又转向于温顺柔媚之态。民间有狮子玩彩球之说,故有些石狮子也雕刻出前爪抚弄彩球的体势。传说狮子也爱玩“夜明珠”,因此在有的石狮子口中还有一颗能够转动而又不能轻易拿出来的圆球。
石狮子的雕刻艺术不仅反映了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和聪明才智,也为古建筑增添了一分光彩。    
 (3月9日《中国旅游报》田犁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漫谈风筝
风筝,在我国南方称纸鹞,而北方习惯上称之谓纸鸢,因五代的李邺曾对纸鸢进行过改进,在纸鸢上安装了风笛和丝竹弓,升空放飞时能发出类似中国乐器“筝”的音响故而得名,并一直沿袭称呼至今。古时候风筝既是民间游戏项目,又是通讯和测绘工具。
我国的风筝自诞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其品种样式十分丰富,除了有北京、天津、南通、潍坊等地方特色外,还形成了众多的个人流派。潍坊的风筝是以其造型风格独特、制作工艺考究而称著于世的。传统样式有串式风筝(如:龙头蜈蚣)、筒式风筝(宫灯式)、软翅风筝(如:蜻蜓、鹰、仙鹤童子)、硬翅风筝(如:神话戏曲人物)和板子风筝(八卦类)等,而最令人吃惊的是,潍坊还有一种用丝绢绘制成的掌燕风筝,其外形只有普通火柴盒大小,放在手掌上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小燕子(见插图)。风筝的绘制图案大都取有吉祥祝福之意,有的取材神话传说、戏曲人物,也有表现谐音达意的,如民间常用红色绘制蝙蝠风筝,就是取“洪福”之谐音。
我国的风筝是在公元六世纪左右开始流传至亚欧美各国的。今天,世界上已先后有30多个国家地区成立有风筝协会。
       (3月27日《解放日报》李建国图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风筝与科技
风筝的构造一直很简单,但是如今风筝的设计已走向高科技化。它们由质轻的特殊尼龙及碳纤维、纤维玻璃骨架构成。而使用棉线也已经落后了,如今已出现“蜘蛛线”,其材料为高密度的聚乙烯,较标准的尼龙风筝线强几百倍。
双线操作风筝,可说是风筝的最大创新。放风筝的人不再是看着风筝在天空中漫无目的的飞舞,他们可以控制风筝每个转弯的动作。“特技风筝”已问世了好几年,在材料改善之后,又出现了几种奇妙的设计。有一种“迷你”滑翔机,便是目前市面上最受欢迎的一种。
在自称为全球风筝首都的美国林肯市,观光客可以看到许多奇形怪状的风筝。当地的一家风筝特制品邮购及零售公司,经常在假日放巨型的旋转风袜风筝,每次都吸引来大批人潮。
风筝设计者还有着不断的创新欲望,他们正在研究可以带着放风筝的人一起飞翔的风筝。       
   (3月16日《经济参考报》黎云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21世纪体育的八大变化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卢卡斯不久前发表文章,从几个侧面预测了2000年以后体育发展的状况。据他认为,21世纪的体育将有八个显著的变化。
一、知识广博的科学家将驾驭体育运动的发展。
二、“科学”一词将成为体育范畴内的新概念。“体育”被具体引伸为“锻炼科学”、“训练科学”等等。
三、为了最大限度提高竞技水平,竞技运动将较少涉及道德、情感等方面的培养。竞技运动的项目和内容会更具科学性。
四、学校体育将不再是必修课,体育活动将取代体育课的位置,成为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日渐相互渗透,各种运动会将激励学生自动组织形形色色的体育活动。
六、一些名不副实、不必要的体育组织会精简,人们将逐渐学会在专家指导下锻炼自己的身体。
七、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成为令人羡慕的高尚职业,体育工作者和该方面专家将备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八、社会体育的发展和风行使学校专职体育教师的需求量减少,体育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3月22日《青年参考》)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近视原因有新说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将近视的产生归咎于遗传或在光线不足之处近距离阅读。然而,科学家最新研究证实,除了人所共知的上述原因外,还有另外一些不容忽视的因素。
据国内外有关专家调查,发现患有近视的青少年中,绝大多数曾是麻疹和百日咳患者。这些高热患儿往往出现眼球膨大,每当眼球直径角膨大时,患者眼球屈光度下降,视力减弱。
据日本近视防治委员会的研究报告,甜食是诱发近视的一个重要因素。该报告宣称:如果摄入糖分过多,体内维生素B1就会显得相对减少。久而久之,影响神经所需维生素的正常供给。摄入糖分过多,还影响和降低体内钙的成分,因此而导致眼球壁弹力减弱。于是,眼球的前后径增大,助长近视度的加深。
吸烟也是导致近视的诱因之一。科学家对于烟草的分析表明,烟草中含有一种毒性较强的氰化物。青少年吸烟后,氰化物在体内积贮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会发生中毒性弱视。据德国科学家研究报道,吸烟者的眼球毛细血管和视网膜微血管,可在17至39岁之间发生动脉硬化性病变,从而导致吸烟者视力下降。
             (3月1日《中国食品报》宋广山摘)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古人的数字姓名
在我国古代,有许多人喜欢用数字作姓名,最有趣的是从一到十,无一不用。
一善:明代定州人,曾任蒿明县丞。
二从直:唐玄宗开元年间宫中中尉。
三日八:元代人,曾任云南省右丞。
四水:越王勾践的臣子。
五梁:蜀汉后主朝中谏议大夫。
六十七:清代人,《洛阳杂记》作者。
七十一:乾隆年间进士,著有《西域见闻录》。
八十六:清代人,乾隆封他为江宁将军。
九十:嘉庆时广西提督。
十华:宋代嘉兴年间进士。
        (3月15日《家庭科学报》古月文 李成祥摘)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春困琐谈
春天来了,微风拂煦,柳丝抽芽,百花吐蕾。然而,在这大好的时光中,人们为什么会有春困的感觉呢?
原来人的生理活动是和自然界戚戚相关的,这在中医学上叫“天人相应”。在冬天,人的身体为了适应外界的温度,生理活动处于“闭藏”的状态,皮肤和皮肤浅层的血管逐渐收缩,使体内热量不容易散发,以保持体温和调节体温,汗腺的排泄也随之减少,体内逐渐贮存一些脂肪,以便抵御寒冷。所以,一般来说冬季人体总是要比夏季略胖一些。冬去春来,万物复苏,这时气温开始上升,空气由干燥而渐渐变得湿润,人身体的各种感觉器官,都要接受春天的拥抱。例如银装素裹的景色逐渐退出视觉,取而代之的是郁郁葱葱的绿色世界,皮肤接受气温的改变,反映到大脑,由于高级神经支配,皮肤腠理逐渐舒展,循环系统功能逐渐加强。这时皮肤、脑部的血液供应增多了,汗腺分泌也增加了,皮肤润泽了,于是产生了一种镇静和催眠的作用。
《内经》上曾经说过:“春三月,万物以荣”“广步于庭,养生之道也”。即告诉人们春天之际,应多做户外活动,早起锻炼,饭后散步,这既符合大自然的规律,又有利于身体健康。   (3月30日《工人日报》田春明文)


返回顶部